《康復心理學.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康復心理學.ppt(3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康復心理學,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 李 靜 教授,康復心理學概念,康復 心理學,是研究殘疾人和患者在康復過程中的心理規律的一門科學,克服消極的心理因素,調動主觀能動性,發揮機體的代償能力,心理創傷愈合,社會功能獲得恢復,享受人應該享受的權利,3,康復心理學的研究對象,4,康復心理學的研究內容,5,康復心理學研究方法,康復心理學發展歷史,國外康復心理學的發展 早在四十多年前,康復心理學就已經成為美國心理協會的一個獨立學科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這個領域已有巨大的增長,關于康復心理學家的研究和臨床工作的一篇綜述表明康復心理學是一個大大超過任何傳統定義的職業心理學領域 康復心理學涉及社會心理學、臨床健
2、康心理學、臨床和咨詢心理學、健康政策和慢性病心理學 這些復雜領域之間的交融促進了康復心理學這一多樣而綜合的學科的成長,我國康復心理學的發展,心理康復過程概述,常采取多學科工作方法或稱跨學科性工作方法(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幾個相關的康復治療學科相互協作,共同完成該階段的康復目標。 在學科之間圍繞一個共同目標,即患者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復而相互配合、溝通,協調地完成自己應盡的職責。 從功能評估、康復目標的擬訂、治療訓練、復查、修訂方案到最后總結,在不同的層次上進行康復治療,急性期患者預防繼發性殘疾的康復處理 對住院的急性期患者,為預防肌肉關節攣縮、肌萎縮、褥瘡、骨質
3、疏松、情緒障礙等繼發性殘疾而采取康復性措施 可由病區護理人員施行,或由康復科派治療師到病區施行, 針對可能發生的殘疾對病員及家屬進行支持性和安慰性心理治療。 住院恢復期患者康復鍛煉 如骨折、周圍神經損傷等住院患者,在手術、固定等治療處理完畢后,恢復過程中仍存有功能障礙,可在出院前對患者施行短期的康復鍛煉,包括日常生活活動的訓練、肌肉力量及耐力訓練、關節體操(保持關節運動范圍的體操)等 給予定期心理評估,此期患者可出現對康復的過分擔心、緊張、失眠等,應對癥心理支持。,在不同的層次上進行康復治療,殘疾患者、慢性病者及老年病者住院積極康復治療 門診康復治療 社區康復治療 患者出院或離開門診康復治療后
4、,接受由街道(或鄉鎮)、廠礦、學校的醫務人員或民政福利人員組織的康復治療,在基層康復員和家庭訓練員的指導督促下,進行康復訓練。 自我康復鍛煉或家庭康復治療 療養院、福利院、繼續治療中心維持性康復 有些永久性殘疾患者經長期住院康復治療仍無好轉,但在家中又無人照顧,可安排在福利院、榮軍療養院、繼續治療中心(continuing care center)作一般的維持康復治療。 職業康復,10,1、承認心理社會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2、關注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的疾病日益增多的趨勢 3、全面了解患者是診斷治療的前提 4、心理狀態的改變常常為機體的功能改 變提供早期信息 5、應用心理治療和心理護理技術,提高
5、醫療質量 6、良好的醫患關系可以提高治療的效果,在現代醫學模式下的康復心理學發展,11,醫學心理學既是心理學的分支,也是醫學的分支 康復心理學既是心理學的分支,也是康復醫學的分支,康復心理學與醫學心理學,12,康復原意是復原,恢復到原來應有的地位和狀態。 康復醫學是應用醫學方法為康復服務的專業性學科,屬醫學的應用學科范疇 康復心理學是現代康復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所有康復工作者必須掌握的基本論。,康復心理學與康復醫學,13,功能康復需求的五個層次,14,醫學倫理學是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倫理學的一個分支 康復心理學的理論和實踐將涉及大量的醫學倫理問題 其中的基本原則包括:病人的健康和利益
6、放在第一位,為病人保密。,康復心理學與醫學倫理學,15,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和社會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受到來自兩個學科的影響 心理康復在社會康復方面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 社會康復涉及非常廣泛,包括家庭生活(婚姻、生育及衣、食、住、行等)、升學就業、消遣娛樂、公共服務及政治生活等諸多方面 其中每個方面都有大量的心理問題存在,都需要進行心理康復 社會康復的目的是使康復對象通過功能和環境條件的改變回歸社會,康復對象應受到同等對待,不受歧視,自立自主地參與社會,成為社會上的有用之人,履行社會職責,為社會的各項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實現自我完善和個體價值的體現,滿足個體應有的需要,康復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1
7、6,康復心理學的挑戰與機遇,一、康復心理學的發展展望 (一)建立心理康復系統,17,(二)研究運用各類康復心理治療方法 康復心理治療是康復心理醫生運用心理的原則與方法,治療病殘者的各種心理擾,以解決其所面對的心理障礙,減少焦慮、抑郁、恐慌等精神心理癥狀,改善其非適應社會的行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人格的正常成長,較好地面對有缺陷人生,面對生活和很好地適應社會。,18,(三)研究運用現代科技成果開展心理康復,19,(四)新型心理治療技術的運用,20,二、康復心理學的挑戰,1 生理特點:軀體的殘缺與功能障礙 生活能力受限,軀體及功能的代償 2 心理特點:殘疾帶來的個人及社會境況的變化,殘疾作為
8、一種慢性應激 自我概念不良或混亂 情緒抑郁、消極 動力不足,意志減退,殘疾人的共同特點,殘疾人常見的心理社會問題,殘疾人常見的心理社會問題,否認 偏見 偏信 依賴 固執 宿命觀,自卑 羞愧 孤獨 自我封閉 空虛 焦慮 憂郁 悲觀 絕望,敏感 多疑 缺乏信心 情緒不穩定,社會對殘疾人的態度 家庭態度 社會性干擾 社會系統支持,醫務人員的態度 藥物治療程序復雜 藥物的副作用,心理康復實施,康復心理評估,功能狀態和生活質量評估 軀體疾病人群的心理和人格評估 結局評估研究:統計和臨床 神經心理評估,康復中的社會人際關系,殘疾和職業行為 創傷預防 殘疾的社會支持和調整 慢性疾病和殘疾的家庭照顧 殘疾的社會心理學 殘疾和康復的文化,康復心理干預的臨床運用方式,個案管理 小組管理,心理治療性干預,個別治療 小組治療 與本土文化結合的方式,認知及行為輔助技術,認知行為治療 生物反饋治療 圖畫治療 音樂治療,創傷殘疾后酒精及物質濫用干預,發生率高于一般人群 酒精及相關物質濫用的短暫愉悅作用 濫用跡象的識別 預防教育 發展積極興趣愛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照料,讓這部分人擺脫患者的角色,重新建立正常人的角色 讓其對自己現在的狀況有清楚的認識 強調恢復正常的家庭和社會功能對心理健康和生活治療的重要意義 強調培養自己的各種興趣、愛好對自身心理健康和社交的重要意義 對殘疾者親屬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