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報刊產生與初步發展.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近代報刊產生與初步發展.ppt(5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二章 中國近代報刊的產生與初步發展,第一節 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一、外人來華辦報的歷史背景 鴉片戰爭前,中國處于封建社會階段,經濟上占主要地位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政治上是皇權至上的君主專制制度。此時的官辦邸報,民間報房的京報,沒有新發展,流于程式化,長期處于主要抄傳諭旨,奏折等官文書的狀況。內容、形式僵化。,第一節 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二、第一批中文近代報刊在東南亞華人聚居地區的出現 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嚴禁傳教,英國傳教士因無法在中國公開活動,便轉往東南亞一些華人聚居地區開展工作,以期起到滲透和過渡作用。,第一節 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第一個到中國的基督教傳教士,是英國倫敦布道會的馬禮遜。
2、1807年到達廣州。 1813年,倫敦會又派傳教士米憐(17851822)來華協助馬禮遜工作。1815年,米憐帶中國刻字工人梁發等到達英國殖民地馬六甲,建禮拜堂,辦學院,設立印刷所,出版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和一些宗教書籍及英文期刊。,第一節 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察世俗每月統記傳: 1815年8月5日在馬六甲創刊。米憐為主編,署名博愛者。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報刊,揭開了近代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史的第一頁。 該報為中文月刊,它采用略帶文言成分的白話文寫作。 辦報宗旨:“闡發基督教教義為根本要務、灌輸知識、砥礪道德為闡發教義之輔”,第一節 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報紙內容: 基督教義,“主打內容”
3、圣經故事、寓言、雜談、對話。 倫理道德,“貼近中國文化的根基” 世界各國概況、科學常識(偶爾登載時效性強的文字,第2期登載過一篇題為月食的預告性新聞,是中國近代報刊上的第一條消息),客觀上喂養或治療了“中國人空空的科學胃”“閉關鎖國政策下的近視眼”。,第一節 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宣傳策略:附會中國的儒家學說,廣泛引用孔孟語錄,常借用儒家經典中的用語闡述基督教教義,反復勸服讀者“基督教教義與儒家學說是一致的”封面:“子曰:多聞,擇其善而從之”:“萬世萬處萬人”皆有好的和壞的,要放開眼界,看到外國人的長處,不要妄自尊大,博采眾長,故“察世俗”。,第一節 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報刊業務:文體多樣( 詩
4、歌、對話體、小故事、長篇記事、三言兩語的警句錄、述評性的文章、短論) 章回體形式(常見中國小說的的一些套語“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三原則(“短” “通俗易懂” “流暢生動”),第一節 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思考題:當下中國的對外傳播,怎樣勸服西方受眾? 傳播的移情效應受眾本位 傳播形式的本土化 傳播內容的多元化和異質化、通俗化 傳播者的本地化、土著化,第一節 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此外,麥都思于1823年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創辦中文月刊特選撮要每月統記傳。是察的續刊,曾經協助過米憐的倫敦布道會的傳教士麥都思創辦主編。封面印有“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書本式。 傳教士紀德于1827年
5、在馬六甲創中文月刊天下新聞。 兩者都繼承了察世俗每月統記傳的辦報模式。,第一節 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三、近代報刊在澳門的出版 澳門始有中國最早的近代報刊。16世紀,葡萄牙人殖民澳門。1822年,葡人巴波沙少校創辦了葡文周報蜜蜂華報,由一些天主教教士編輯。這是在中國境內出版的第一份外文報刊。該報鼓吹立憲,抨擊貴族保守派。最終成為政治派別斗爭的犧牲品。,第一節 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四、近代報刊在廣州的出版 1827年,美商伍德創辦了中國境內第一份英文報紙廣州紀錄報,不久轉歸英國鴉片商馬地臣所有。此外,中國差報與廣州鈔報、中國叢報、廣州周報等英文報刊先后創辦。這些都是商業報紙,以刊載商情為主,對中國
6、的社會政治、經濟、軍事、地理、歷史、文化習俗等敘述詳細。重視新聞和言論,印刷出版業務仿效西方本土報刊,較為先進。嘲笑中國貧窮落后,公開鼓吹和煽動西方列強武力侵華。,第一節 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中國境內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報刊是: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 (是最早采用京報材料的報刊) 1833年8月1日在廣州創刊。創辦人、主編:郭士立。 歷史背景:1825 年西方各國發生了第一次經濟危機,更加急切地向外擴張、開拓殖民地、打開中國緊閉的大門之愿望更強烈,傳教士與資本主義列強“同乘一條船”的面貌日益明顯。,第一節 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郭氏其人:對侵華事業有濃厚興趣的外國人之一,);他連續三次到中國沿??疾?/p>
7、、收集(政治軍事經濟)情報,發現中國人高傲排外、夜郎自大、愚昧無知等不利于他們打開中國大門的思想障礙,就狡猾地“入鄉隨俗、投其所好”,曾經拜中國官員為“干爹”,留大辮子、穿長袍馬褂,講華語,清廷竟然默許了郭的行為。,第一節 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該刊雖為宗教性報刊,但宗教色彩淡化,論述倫理道德和介紹天文地理的文章也不多見。它以介紹西方文化、藝術、哲學、科學技術為重點,著重“宣揚”、“西方文明”,反復勸說中國人改變對西方的舊觀念,主張中國應學習各國長處。它每期都刊載新聞,以國際新聞居多,也有本地新聞。 (內容以宗教、倫理道德和科學文化知識三部分組成)。,第一節 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在業務上,(1)
8、設立了新聞專欄,發表國際和中國廣州、澳門的新聞。選錄京報。 (2)刊出中外貿易進出口貨物的價目表(3)言論上設立專欄,重在回答現實生活中的問題。(4)1833年該刊第五期所載的新聞紙略論簡介近代報紙的產生、現狀及出版自由觀念,是中文報刊中第一篇新聞學專文。(5)內容上更貼近生活,題材多樣化,稿件末尾的“編者按語”是中文近代報刊首次出現的內容,第一節 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五、 鴉片戰爭前外人在華辦報活動的特點: 1、外人辦報是近代報刊沖擊中國大門的開端; 2、擔任這些報刊編撰的主力是傳教士; 3、這些報刊大多得到了商人和外交官的支持; 4、這時期外人在華的辦報活動主旨不在報業經營,而是一種政治性
9、很強的宣傳和情報工作。,第二節 近代報業在香港的興起,歷史背景: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腐敗、積貧積弱的清政府被迫簽定不平等條約而告終,中國的大門從此被西方資本主義列強打開;時隔不久,英法兩國又聯合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西方列強攫取了在中國內地/本土從事侵略活動的特權,包括文化侵略(例如,辦報)。,第二節 近代報業在香港的興起,西方冒險家們紛紛涌入中國,全面開展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侵略/淘金活動 他們彼此之間需要溝通情況、傳遞信息、了解商業行情、政治形勢的變化 對中國人民進行欺騙宣傳與奴化教育 其辦報紙活動再以不像鴉片戰爭前受清政府的種種限制(門檻全拆、長驅直入) 結果:辦報規模、速度大
10、規模增長/ 以香港、上海為基地的外報網形成。,第二節 近代報業在香港的興起,一、英文商業報紙紛起一時 香港第一份近代英文報刊是香港公報,主編為英軍翻譯馬儒翰(馬禮遜之長子), 1841年在澳門出版,不久遷香港,獲香港軍方支持。該報最初并非商業性質,但次年即并入香港的商業報紙。,第二節 近代報業在香港的興起,1841年到1860年,英文報刊在香港出版的共17種,其中大多數為商業報刊: (一)中國之友1842年3月17日在澳門創刊,同年24日出第2期時遷香港。創辦人為英商奧斯威爾德。1843年產權出售與卡爾,至1850年,臺仁特取得該報產權,并任報紙發行人主編。報紙論調開始大變。曾客觀地報道亞羅號
11、事件,支持太平天國運動。,第二節 近代報業在香港的興起,(二)香港紀錄報:前身為廣州紀錄報,1839年遷澳,1843年遷港,改本名,為怡和洋行所辦,至1849年轉為英商史屈泉所有。產權幾度變化,1863年停刊。,第二節 近代報業在香港的興起,(三) 德臣報,漢譯為德臣西報、中國郵報。1845年2月創刊于香港,1974年???,為香港歷史最長、影響最大的英文報紙,創辦人和主筆為英出版商肖德銳。后由英商德臣獨家擁有產權。曾資助容閎、黃寬、黃勝等三名學生留美。,第二節 近代報業在香港的興起,(四)孖剌報:1857年創,由美商茹達和英商莫羅創辦。次年完全為莫羅所有。為外國人在華的第一張日報,1941年停
12、刊。,第二節 近代報業在香港的興起,第二次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之前 這期間新出版的報刊中,1863年創的英文晚郵報和香港航運報,是中國境內最早的晚報。1877年創的香港天主教紀錄報,是天主教在中國出版的第一份報刊。 1881年創立的士蔑西報,與德臣報、孖剌報并稱香港英文三大報。,第二節 近代報業在香港的興起,二、中文商業報紙相繼出版 鴉片戰爭后,香港最早出現中文商業報紙。由于香港的資本主義經濟相對發達,這些報紙的商業化程度較高,其辦報模式、經驗,對后來的內地的中文商業報紙影響較大。 香港的第一份中文報刊出現于1853年,即由英華書院和馬禮遜教育會共同出版的遐邇貫珍月刊(英文名:Chinese s
13、erial )。主編麥都思奚禮爾理雅各,是第一份刊載收費廣告和最早刊登新聞畫的中文報刊。,第二節 近代報業在香港的興起,1857年11月,英文孖剌報出版的一份中文副刊香港船頭貨價紙是香港第一份中文商業報紙,由廣東人黃勝、伍廷芳等編輯。 1861年7月,德臣報發行中文香港新聞,刊登行情、船期和新聞,后???。1871年3月,開辟中文版中外新聞七日報,每周六出,標榜不牟利、廣見聞??切侣?、評論等。1872年4月,??某鱿愀廴A字日報。先后為周3刊、日刊,出至1941年才???第三節 近代報業在上海的崛起,一、背景:鴉片戰爭后上海成為西方列強的租界和通商口岸。人口激增,商業貿易逐漸繁榮,成為中外
14、貿易的樞紐和全國商業中心。外國人在租界里出版了大量報刊,使上海成為中國近代報業的中心。 外國人在上海辦得最多的、最早的是直接為他們的經濟活動服務的外文商業報紙,其中主要是英文報。,第三節 近代報業在上海的崛起,二、上海外文報刊的發展 北華捷報是由英國人奚安門等人在1850年8月創辦的,是上海出版最早的英文報紙。1856年出版的附張每日航運新聞。1862年,更名為每日航運與商業新聞。,第三節 近代報業在上海的崛起,字林西報,前身為北華捷報1856年出版的附張每日航運新聞,從1864年獨立出版,該報于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停刊,是上海出版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外文報紙,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侵華
15、史”。 1872年,路透社在中國建立了遠東分社,成為中國第一家現代意義上的通訊社 ,字林西報因其與路透社同為英國人所辦,首先被允許獨家采用該社的電訊稿。,第三節 近代報業在上海的崛起,三、六合叢談、萬國公報等中文宗教性報刊 1857年1月,六合叢談創刊,成為上海第一份中文近代報刊,它由倫敦布道會在上海設立的墨海書館主辦,傳教士偉烈亞力主編,內容包括宗教、科學知識、商業行情和新聞報道。王韜的報刊活動由此而始。,第三節 近代報業在上海的崛起,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至1894年前,傳教士先后出版的教會中文報刊有10余種。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萬國公報。,第三節 近代報業在上海的崛起,1868年中國教會新報創刊
16、,林樂知任主編,1874年9月5日改版,更名為萬國公報。該報宗教內容較少,主要刊載中外新聞、西學知識、商業信息。增設論說。讀者對象為官員、士大夫、商人等。1883年8月,因主編林樂知忙于他務而???。1889年2月,由廣學會復刊,半月刊,仍由林樂知任主編。,第三節 近代報業在上海的崛起,四、申報等中文商業報紙的重要發展 1861年11月,北華捷報創辦了上海第一份中文報紙上海新報,首任主編是傳教士伍德。版式創新,白報紙兩面印刷,每期直欄、四版。主要刊登行情、船期和廣告。傳遞商情迅速,最先刊登電訊稿。選錄京報及各地報刊新聞。不重視言論。,第三節 近代報業在上海的崛起,1872年,4月30日,英商美查
17、等四人合資在上海創刊申報。買辦(經理)趙逸如,主筆蔣芷湘。四開一張。用毛太紙單面印刷。初兩日刊,第5期起改日刊。1909年席裕福接盤全部產業,1912年由史量才接盤,于1949年5月27日???。申報經歷了清朝同治、光緒、宣統三個朝代,又經歷了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戰爭、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等各重要的歷史時期,內容豐富,保存了上述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以及社會生產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資料,因此被稱為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第三節 近代報業在上海的崛起,申報的主要特點是:把贏利作為辦報的首要目的,1872:16001889:100000。 1、在經營管理方面 盡量
18、降低成本; 報紙的價格彈性的思考? 競爭者的數量與價格彈性成反比 產品的差異性與價格彈性成反比 受眾的定位與價格彈性成反比,第三節 近代報業在上海的崛起,報紙的防替代戰略 1、行業集體反擊 2、降低成本 3、提高受眾的轉換成本 4、目標轉向最少受替代品威脅的細分市場 5、尋求與替代品的共存與聯合,第三節 近代報業在上海的崛起,努力搞好發行,設代銷點、上門送報、沿街叫賣,買報人可先取報,月底繳款,剩余報紙退回; 大力招登廣告,對華人實行優惠價,付給外埠代招廣告者回扣; 經營其他文化事業。一是出版發行各類期刊。1872年11月出版發行我國最早的文藝期刊瀛寰瑣記,每期銷數達2000冊。1877年6月
19、,出版發行我國第一種以圖畫為主的刊物瀛寰畫報;二是兼營書籍出版業務。1872年,公開發售本館刊印的王洪緒先生外科證治全生集,后創立點石齋石印局。,第三節 近代報業在上海的崛起,2、在編采業務方面, 從辦報人員到報紙樣式(報名、書冊式裝訂、文章風格)都盡量中國化。 重視言論,每天頭版均有一篇言論,政治傾向保守。 重視新聞,為吸引讀者,大量刊登獵奇性、趣味性的社會新聞。 重視刊載文藝作品,使之成為經常性內容。創辦中國最早的白話報紙民報。,第三節 近代報業在上海的崛起,字林滬報 1882年創刊于上海,由字林洋行創辦,著名報人蔡爾康主筆。創辦的消閑報是我國第一個副刊。,第三節 近代報業在上海的崛起,新
20、聞報 中外合資創辦的一份有影響力的報紙。 1893年2月17日創刊,由中外商人合組公司創辦,以“經濟獨立、無偏無黨”為宗旨。在內容上形成準確,迅速報道經濟新聞及商業行情的主要特點。 19世紀90年代上海報紙形成了申報,新聞報、字林滬報三足鼎立的格局,第四節 在華報網的形成與外報的歷史作用,廣州英文:中國叢報、中國之友 中文:中外新聞七日錄(創刊于1865年,是傳 教士在中國辦的第一份周報)、廣州新報 天津外人在中國北方的報刊宣傳中心,英文:中國時報、京津泰晤士報 中文:時報(李提摩太任主筆),該報同南方的萬國公報成為在華外人主辦的最有影響的政論性報刊。 福州英文:福州信使報(福州府差報)、福州
21、捷報、福州每日回聲報。 中文:中國讀者、小孩月報(中國第一種兒童刊物),第四節 在華報網的形成與外報的歷史作用,廈門英文:廈門公報和航運報道 中文:廈門新報(以閩語方言寫作) 寧波中文:中外新報、甬報(曾發表等新聞學專文) 漢口英文:漢口時報 中文:談道新編、昭文日報,第四節 在華報網的形成與外報的歷史作用,北京中文月刊中西聞見錄,傳教士丁韙良主編,以介紹水利、醫學、數理化等實用科學和基礎科學知識為主,也有少量西方科技新聞和寓言等,不涉及宗教和時政,免費贈送官紳、士大夫,部分發往外埠。鄭觀應的盛世危言的部分篇章在此刊連載。 澳門葡文大西洋國、葡文、中文各有版面的鏡海叢報,和孫中山關系密切,曾刊
22、有孫中山農學會序,一版的文章據說都出自中山手筆,第5、6版還刊有孫中山的醫藥問答、病人鳴謝和贊揚孫中山醫道的廣告,因此有人認為該報的實際主持者及編輯者是孫中山。,第四節 在華報網的形成與外報的歷史作用,思考:外文報刊和中文報刊都是為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服務,二者有無區別?5W 創辦者:傳教士英美商人 讀者對象:中國人外國人:中國境內外 主要任務:勸服中國人“歡迎我們來改造落后愚昧的你們、迎接我們來剝削肥水直冒的你們”(中文報刊)討論如何采取更有效的策略對付清政府的中國人民(外文報刊) 業務差異:外文報刊以新聞為主、商業性內容較多(商業報道、價格表、行情)、激烈的論戰(對華政策、各自的利益),西
23、方列強、各商業團體之間相互勾結、相互爭奪的關系。,第四節 在華報網的形成與外報的歷史作用,二、外報在華的歷史作用 (一)外人在華辦報活動是一種殖民主義文化侵略活動 A.為列強武力侵華和政治訛詐提供情報 B.為列強對中國的經濟掠奪提供信息和宣傳服務 C.為列強對中國的文化征服服務,第四節 在華報網的形成與外報的歷史作用,(二)外報的出版客觀上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 A它們為被封建統治者長期禁錮的中國讀者,打開了一扇睜開眼睛看世界的窗口 B它們所刊載的商業信息,也不可避免地為新生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所利用 C它們所介紹的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也不可避免地為中國的一部分知識分子所吸收,中國的維新運動和辛亥革命都不同程度受到外報宣傳的影響,第四節 在華報網的形成與外報的歷史作用,(三)外報的實踐有助于中國民族報業的發展 A帶來了近代報刊理念,體現了民主觀念 B沖破了封建王朝對辦報的種種束縛,客觀上為國人辦報提供了生存基礎 C在印刷設備與技術上,外報也為中國人自辦報刊準備了物質基礎 D為中國培養了第一代新聞工作者,謝 謝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