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負擔及其基本指標第四講》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疾病負擔及其基本指標第四講(2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疾病負擔及其基本指標,滕永軍,第一節 疾病負擔的概念,一、定義 疾病負擔是指疾病、傷害、早死對患者、家庭、社會和國家所造成對健康、經濟、資源方面的損失程度。,二、疾病負擔的特點 1、健康是一個復雜而抽象的生物學現象,其結局是多維的。所以疾病負擔的度量應包括對生命數量和生命質量以時間為單位的綜合度量 2、歷史特點,疾病負擔已從原單純考慮死亡損失發展到整合死亡和失能兩方面來評價 3、不同年齡組的人群疾病譜不同 4、不同群體疾病譜不同 5、不同時段的疾病譜也不同,三、研究疾病負擔的意義 從社會宏觀角度研究疾病負擔,是確定衛生工作重點的基礎 對科學研究成果價值進行評定 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疾病對人群的危害
2、程度和規律,評價其危害性 也可以幫助我們針對性的進行診斷、醫療和預防 可以幫助科研人員確定科學研究的重點和方向,第二節 疾病負擔的指標與意義,一、發病指標 二、死亡指標 三、殘疾失能指標,一、發病指標,發病率(Incidence Rate) 表示在一定期間,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現的頻率 發病率 = 一定時間內某人群中某病新發病例數 / 同時期暴露人口數K 發病專率:發病率按照不同特征(年齡、性別、職業、民族、種族、婚姻狀況、病因等)分別計算時得到的發病速率。注意在對比不同資料時,應考慮年齡、性別等的構成,進行發病率的標化 在流行病學中,可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反映疾病發生比率,發病率變化意味著
3、病因因素的變化;通過比較不同人群某病發病率可以幫助確定可能的病因,探討發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說或評價防治措施的效果。,一、發病指標,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也叫現患率,指特定時間內總人口某病新、舊病例所占的比例,分為時點患病率和期間患病率 期間患病率 = 某觀察期間一定人群中現患某病的新舊病例數 / 同期平均人口數K 患病率通常用以表示慢性病的發生或流行情況 患病率升高的因素包括:病程延長;未治愈患者壽命延長;新病例增加;病例遷入;健康者遷出;易感者遷入;診斷水平提高;報告率提高 患病率降低的因素包括:病程縮短;病死率高;新病例減少;健康者遷入;病例遷出;治愈率提高,某時期特定
4、人群 新發的病例+舊有的病例,發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的關系,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二、死亡指標,死亡率(Mortality Rate)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頻率,是測量人去死亡危險最常用的指標。 死亡率 = 某期間因某病死亡總數 / 同期平均人口數K 死亡率也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齡、性別、職業、民族、種族、婚姻狀況及病因等分別計算其死亡專率,多不同地區死亡專率進行比較時也需要進行標化 死亡專率因可提供某病死亡在人群、時間、地區上的變化等信息,因此也用于探討病因和評價防治措施。,二、死亡指標,病死率(Fatality Rate) 表示一定時期內(通常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
5、中因該病死亡者的比例 病死率=某時期內因某病死亡人數 / 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數K 病死率表示確診疾病的死亡概率,可表明疾病的嚴重程度,也可反映醫療水平和診斷能力,通常用于急性傳染病,較少用于慢性病。但在用病死率比較不同地區、醫院的醫療水平時,應注意可比性(如經濟收入水平,危重患者就診比例等)。,三、殘疾失能指標,病殘率(Mobility Rate) 在一定時期內,通過詢問調查或健康檢查,確診的病殘人數與調查人數之比。 =(病殘人數/調查人數)k,潛在減壽年數(PYLL,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是指某病在某年齡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壽命與實際死亡年齡之差的總和。,式
6、中:e預期壽命 i年齡組(通常計算其年齡組中值) ai剩余年齡,a=e-(i+0.5) di某年齡組的死亡人數,傷殘調整壽命年(DALY,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是定量化的計算因各種疾病從發病到死亡造成的早死與殘疾,對健康壽命年損失的一個綜合指標。是將早死造成的損失和因傷殘造成的健康損失結合起來進行計算的,DALY=,式中:x年齡 a發病年齡 r貼現率 L殘疾(失能)持續時間或早死損失的時間 D殘疾(失能)權重(0-1) 該指數函數可用于計算不同年齡的生存時間 連續貼現函數 年齡權重函數的參數,健康壽命年(HeaLY,health life years)
7、將疾病的致死及致失能效果結合在一起的測量疾病負擔的指標,HeaLY=L1+L2,式中:L1該人群中因患某種疾病死亡而損失的健康壽命年 =PICFRE(A0)-(Af-A0) P人群的總人數 I該人群中某種疾病每年每千人口的發病率 CFR該病的病死率 Af因該病死亡時的平均年齡 A0因該病發病時的平均年齡 E(A0)年齡為(A0)時的期望壽命,采用標準期望壽命 L2該人群中因患某種疾病失能而損失的健康壽命年 = PICDRDeDt CDR患該病人群因該病失能的比例 De失能權重 Dt此病平均病程,質量調整壽命年(QALYs,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是一種健康狀態
8、和生命質量的正向綜合測量指標。是把生存時間按生存質量高低分為不同階段,每階段給予不同的權重(在0-1間取值),從而得到質量調整壽命年。,第三節 疾病負擔測定的資料來源與方法,一、疾病檢測 二、疾病統計 三、人口學調查 四、殘疾失能的估計 五、經濟負擔的估計,一、疾病檢測,疾病監測的目的是為了對衛生決策、衛生干預提供信息。 監測的方式有: 一般人群監測 哨點監測 被動監測 主動監測 提供的基礎資料有: 社會人口學資料 社會經濟學資料 基本健康水平資料 衛生資源及衛生服務資源資料,二、疾病統計,疾病的統計資料是制訂衛生政策,防治規劃及評價衛生工作質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據,也可為病因學研究提供基礎資料
9、做好疾病統計工作必須具備下列三個條件 要有一個統一的、較完整的、得到人們公認的國際疾病分類(ICD,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正確地規定疾病統計指標,以便從幾個必要的方面反映疾病統計本身的一些特征 正確地安排收集疾病統計資料的程序,以便保證取得完整可靠的原始資料。,三、人口學調查,主要調查研究人口數量、組成及其變動,了解居民健康狀況及社會生活條件對居民健康的影響 分為兩類: 人口靜態研究:指某一橫斷面上相對靜止的人口狀態,其資料主要靠調查取得 人口動態研究:是看人口的變化,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由于出生、死亡和遷移所形成的變動,四、殘疾失能的估
10、計,常采用潛在減壽年數(PYLL)及傷殘調整壽命年(DALY)等指標進行估計,五、經濟負擔的估計,疾病的后果可造成死亡和傷殘,死亡指標很明確,但傷殘卻是個模糊指標,用DALY可以計算因傷殘帶來的壽命損失和社會經濟損失。其結果需仔細分析,如,雖然老年人和兒童的健康壽命因病損失相對較高,但從經濟損失來看,15-44歲年齡組的壽命損失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更大。 不同疾病所造成的經濟負擔不同,所以常通過對不同疾病所造成的經濟負擔來確定國家、地區的主要衛生問題。如1990年我國非傳染病造成的經濟損失為8998.6億元、累積壽命損失為1162.9百萬人年,而傳染病造成的經濟損失為3864.3億元、累積壽命損失
11、為499.4百萬人年。因此衛生資源配置應向前者進行傾斜。 也可通過成本-效果分析來評價或比較成本消耗后獲得的有用或有價值的效果,可以用減少一個DALY所需的費用多少來評價衛生方案或干預措施的效果。如一個高血壓治療項目延長一個壽命年需花費的成本為16330美元,而另一個用兩種降脂藥物治療高膽固醇血癥的項目,延長一個壽命年花費的成本分別為59000美元和17800美元,比較之下,前一個項目的經濟效益較高。,第四節 疾病負擔指標在醫學研究和決策中的應用,一、確定國家或地區性疾病研究的重點 確定重點疾病 發病頻率高的疾病。如發病率高,患病率高等 致殘和死亡率該的疾病,也是疾病負擔嚴重的疾病 二、確定重點研究與干預的對象 確定具有危險因素的人群 年齡特點 性別 職業 民族 行為與風俗習慣,* 次數:1357533 已用完,請聯系開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