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凈手術部醫院感染管理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潔凈手術部醫院感染管理PPT課件(5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潔凈手術部醫院感染管理,1,一、潔凈手術部規范化管理二、手術中感染的預防和控制三、外科手消毒四、監測五、手術部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標準,內 容,2,參照GB50333-2013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2013年11月29日發布,2014年6月1日執行。醫院潔凈手術部的建設應注重空氣凈化技術措施,加強手術區的保護,降低感染風險。建筑設施上應堅持實用、經濟的原則。,潔凈手術部,3,潔凈手術部:由潔凈手術室、潔凈輔助用房和非潔凈輔助用房等一部分或全部組成的獨立的功能區域。 潔凈手術室:采用空氣凈化技術,把手術環境空氣中的微生物粒子及微粒總量降到允許水平的手術室。手術室也可稱手術間。,潔凈手術部,4,手
2、術區:需要特別保護的包括手術區及其四邊外推的其他區域。周邊區:潔凈手術室除去手術區以外的其他區域。潔凈區:凡有IV級及以上潔凈度要求的區域均為潔凈區。,潔凈手術部,5,沉降法細菌濃度:簡稱沉降菌濃度。用培養皿在空氣中暴露采樣,蓋好培養皿后經過培養得出的菌落形成單位的數量,代表空氣中可以沉降下來的細菌數(CFU/皿)術間自凈時間:在正常運行的換氣次數條件下,使手術室內術后廢棄物已被清除后的空氣含塵濃度降低約90%或降低到設計潔凈度級別上限濃度之內所需的時間。,潔凈手術部,6,分5級、6級、7級、8級、8.5級五個級別潔凈度5級:環境空氣中大于等于0.5um的微粒數3500粒/m3微粒數 350粒
3、/m3;大于等于5um的微粒數0粒/L的空氣潔凈程度。相當于原100級。潔凈度6級:環境空氣中大于等于0.5um的微粒數數35200粒/m3微粒數 3500粒/m3;大于等于5um的微粒數 293粒/m3的空氣潔凈程度。相當于原1000級。,潔凈手術部分級,7,潔凈度7級:環境空氣中大于等于0.5um的微粒數 352000粒/m3微粒數 35200粒/m3 大于等于5um的微粒數2930粒/m3微粒數 293粒/m3的空氣潔凈程度。相當于原10000級。潔凈度8級:環境空氣中大于等于0.5um的微粒數3520000粒/m3微粒數 352000粒/m3; 大于等于5um的微粒數29300粒/m3
4、微粒數 2930粒/m3的空氣潔凈程度的空氣潔凈程度。相當于原100000級。,潔凈手術部分級,8,潔凈度8.5級:環境空氣中大于等于0.5um 11120000粒/m3微粒數 3520000粒/m3; 大于等于5um的微粒數92500粒/m3微粒數 29300粒/m3的空氣潔凈程度。相當于原30萬級。,潔凈手術部分級,9,潔凈手術部用房以空氣潔凈度級別作為必要的保障條件。,潔凈手術部用房分級,10,潔凈手術室用房的分級標準,11,潔凈輔助用房的分級標準,12,潔凈手術室主要應控制細菌的污染,污染途徑通常有以下幾種:空氣污染空氣中細菌沉降,這一點有凈化技術來控制;自身污染患者及工作人員自身帶菌
5、;接觸污染人及帶菌的器械敷料的接觸。,潔凈手術部的規范化管理,13,1.潔凈手術室應規定和控制室內醫護人員的設定人數,設計負荷以設定人數為基礎。當不能提出設定人數時,設計負荷可按以下人數計算:I級12人-14人,II級10-12人,III-IV級6人-10人。2.潔凈手術部功能布局應合理,符合手術無菌技術的原則,并應做到聯系便捷、潔污分明。,潔凈手術部的規范化管理,14,3.潔凈手術部房間靜態空氣細菌濃度及用具表面清潔消毒狀況符合衛生學的基本要求。4.潔凈手術部人流、物流由非潔凈區進入潔凈區應經過衛生處置,人員應換鞋、更衣。醫務人員與患者進出口宜分設。,潔凈手術部的規范化管理,15,5.進入手
6、術室工作人員必須更換手術室專用工作服、帽、口罩、鞋等方可進入。6.嚴格區分潔凈區與非潔凈區,加強對潔凈區的保護,隔離手術間應靠近手術室入口處,每一手術間限制一張手術床。7.運送病人的內、外接送車嚴格分區使用。接送病人的平車定期消毒,車上物品保持清潔。接送隔離病人的平車專車專用,用后嚴格消毒。,潔凈手術部的規范化管理,16,8.進入手術部所有人員面部的毛發包括兩鬢和頸部的毛發必須遮蓋。9.進入手術部的所有人員必須取下首飾,不能戴假指甲10.手術間盡量減少各類敷料的抖動,存放儀器上不得鋪蓋單子。 11.物品擺放要避開回風口,以免影響空氣回流。12.手術間內回風口格柵每天擦拭清潔1次,每周消毒,過慮
7、網定期消毒。13.進入手術部潔凈區域的物品、藥品應當拆除外包裝后進行存放,設備、設施表面應進行清潔處理。,潔凈手術部的規范化管理,17,14.凡打開放在無菌臺上的物品,不論使用與否,均不得放回無菌容器內,必須重新滅菌。手術開始后無菌臺上一切物品不得用于另一手術或作他用。無菌臺上備用的器械蓋以無菌巾(特別是時間比較長的大手術)以減少灰塵污染。15.手術中已用過的切開胃腸腔等的刀剪應視為污染,必須與其他器械分開,單獨放置。16.醫務人員不能在手術者背后傳遞器械、用物。,潔凈手術部的規范化管理,18,17.巡回護士不得用手穿過無菌桌傳遞物品。18.手術衣及無菌被單等滲透時,視為污染。19.濕紗布、敷
8、料不可直接放在無菌臺上,應放在彎盤內。20.刷手護士移動無菌臺時不可手握邊欄,巡回護士移動無菌臺時不可手握下垂無菌單。21.手術人員的臍平面以下、肩部以上、背部視為有菌區,手術器械碰以上位置后視為污染,必須立即更換。,潔凈手術部的規范化管理,19,22.手術過程中盡量減少手術間的開門次數,嚴禁開門進行手術。23.術前提前打開主風機,達到自凈時間后方可進行手術。連臺手術的手術室在前臺手術完成后不要關閉凈化空調系統,立即進行室內的清潔擦拭,達到自凈時間后方可進行下一臺手術。24.潔凈手術部的凈化空調系統應當連續運行,直至清潔、消毒工作完成。I-II級用房的運轉時間為清潔、消毒工作完成后20分鐘,
9、IIIIV級用房的運轉時間為清潔、消毒工作完成后30分鐘。(GB50333-2013) 最少的術間自凈時間I 10min; II-III 20min; IV30min。,潔凈手術部的規范化管理,20,25.每周定期對設備層的新風機組進行徹底清潔,每兩周對凈化機組設備進行徹底清潔,并有記錄,每天清潔回風口。26.手術室內物品擺放整齊,保持清潔無塵埃,每周固定衛生日,手術室的工作區域每24小時清潔消毒1次。連臺手術之間、當天手術全部結束后,對手術間及時進行清潔消毒處理。拖鞋每次消毒,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污染時,應及時消毒處理。每季度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潔凈手術部的規范化管理,21,27.隔離病人
10、手術通知單上應注明感染情況,嚴格隔離管理。物體表面被血液、體液污染時用5001000mg/l 含氯消毒劑擦拭。特殊感染手術的病人按相關要求處理。參加污染手術的人員,術后不得參觀或出入其它手術間。28.手術使用后的可復用器械應密封送供應室處理,醫療廢物應就地打包,密封轉運處理,交接并登記。,潔凈手術部的規范化管理,22,氣流:1.下部回風口上邊高度不應超過地面之上0.5米,洞口下邊離地面不應低于0.1米,級潔凈手術室的回風口宜連續布置;2.潔凈手術室均應采用室內回風,不設余閥向走廊回風;3.潔凈手術室必須設上部排風口,其位置宜在病人頭側的頂部。4.潔凈手術室內的回風口必須設過濾器,當系統壓力允許
11、時,應設對1um大氣塵計數效率不低于50%的中效過濾層,回風口百葉片應選用豎向可調葉片。,潔凈手術部的規范化管理,23,潔凈手術部的規范化管理,24,潔凈手術部的規范化管理,25,潔凈手術部的規范化管理,26,目的:減低手術失敗的風險,避免各種感染以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手術的感染控制不能只看在手術后的3天控制;全過程控制手術切口到切口的縫合,而是從整體的環境、器械等全過程控制。,手術感染控制的目的,27,手術感染控制的目的,28,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包括術前、術中、術后感染的防控。手術室主要是執行手術中感染的防控措施:1.保證手術室門關閉,盡量保持手術室正壓通氣,環境表面清潔,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數
12、量和流動;2.保證使用的手術器械和器具達到滅菌要求(查看化學指示卡顏色符合要求);3.手術中醫護人員嚴格遵循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和手衛生規范;,手術中感染預防要點,29,4.若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或者手術時間長于所用抗菌藥物的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術中應當對患者增加合理劑量的抗菌藥物;5.手術人員盡量輕柔地接觸組織,保持有效止血,最大限度地減少組織損傷,徹底去除手術部位的壞死組織,避免形成死腔;,手術中感染預防要點,30,6. 術中保持患者體溫正常,防止低體溫。需要局部降溫的特殊手術執行具體專業要求。7.沖洗手術部位時,應當使用溫度為37的無菌生理鹽水等液體。8.對于需要引流的手
13、術切口,術中應當首選密閉負壓引流,并盡量選擇遠離手術切口、位置合適的部位進行置管引流,確保引流充分。,手術中感染預防要點,31,朊毒體、氣性壞疽及突發不明原因的傳染病病原體屬于特殊感染氣性壞疽1、患者宜使用一次性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2、醫務人員應做好職業防護,接觸患者時應戴一次性手套,執行手衛生制度。3、傷口的消毒 采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傷口周圍皮膚可選擇碘伏原液擦拭消毒。,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器械的處理,32,4、診療器械的消毒 應先消毒,后清洗,再滅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劑1000mg/L2000 mg/L浸泡消毒30min45min,有明顯污染物時應采用含氯消毒劑5000mg/L10
14、000 mg/L浸泡消毒60min,然后按規定清洗,滅菌。,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器械的處理,33,5、物體表面的消毒 手術部(室)或換藥室,每例感染患者之間應及時進行物體表面消毒,采用0.5%過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器械的處理,34,6、環境表面的消毒 有明顯污染時,隨時消毒,采用0.5%過氧乙酸或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7、終末消毒 手術結束、患者出院、轉院或死亡后應進行終末消毒。,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器械的處理,35,8、織物 患者用過的床單、被罩、衣物等單獨收集,需重復使用時應專包密封,標識清晰,壓力蒸汽滅菌后再清洗。9、接觸患者創口分泌物的紗布、布墊等
15、敷料、一次性醫療用品、切除的組織如壞死肢體等雙層封裝,按醫療廢物處理。,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器械的處理,36,突發不明原因傳染病的病原體突發不明原因的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診療器械、器具與物品的處理應符合國家屆時發布的規定要求。其消毒的原則為:在傳播途徑不明時, 應按照多種傳播途徑,確定消毒的范圍和物品;按病原體所屬微生物類別中抵抗力最強的微生物,確定消毒的劑量(可按殺芽孢的劑量確定);醫務人員應做好職業防護。,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器械的處理,37,器械護士和手術醫師執行外科手消毒,麻醉師和巡回護士執行洗手或衛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1 .外科手消毒應遵循以下原則:a)先洗手,后消毒。b)不同患者手術之間、手
16、套破損或手被污染時,應重新進行外科手消毒。2 .洗手方法與要求2.1 洗手之前應先摘除手部飾物,并修剪指甲,長度應不超過指尖。2.2 取適量的清潔劑清洗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認真揉搓。清潔雙手時,應注意清潔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膚的皺褶處。2.3 流動水沖洗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2.4 使用干手物品擦干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外科手消毒,38,3 .外科手消毒方法3.1 沖洗手消毒方法 取適量的手消毒劑涂抹至雙手的每個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認真揉搓2min6min,用流動水沖凈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無菌巾徹底擦干。流動水應達到GB5749的規定。特殊情況水質達不到要求時,
17、手術醫師在戴手套前,應用醇類手消毒劑再消毒雙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劑的取液量、揉搓時間及使用方法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3.2 免沖洗手消毒方法 取適量的免沖洗手消毒劑涂抹至雙手的每個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認真揉搓直至消毒劑干燥。手消毒劑的取液量、揉搓時間及使用方法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外科手消毒,39,注意事項1 .不應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周圍組織的清潔。2 .在整個手消毒過程中應保持雙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3. 洗手與消毒可使用海綿、其他揉搓用品或雙手相互揉搓。4 .術后摘除外科手套后,應用肥皂(皂液)清潔雙手。5. 用后的清潔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綿、手刷等,應放到指定的
18、容器中;揉搓用品應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潔指甲用品應每日清潔與消毒。6.刷手過程中不能濺濕刷手衣。,外科手消毒,40,環境衛生學監測滅菌內鏡,監 測,41,空氣細菌培養,42,類環境:物體表面平均菌落數5cfu/cm2醫務人員手衛生:衛生手10CFU/cm2 外科手5CFU/cm2,環境衛生學監測,43,手術區:需要特別保護的手術臺及其四邊外推一定距離的區域。 周邊區:潔次手術室內除去手術區以外的其他區域。百級:手術區:兩側0.9m,兩端0.4m;千級:手術區:兩側0.6m,兩端0.4m;萬級:手術區:兩側0.4m,兩端0.4m;,培養皿放置,44,手 術 區,百 級 21,45,手
19、 術 區,千 級 10,46,手 術 區,萬 級 9,47,培養皿放置,48,使用前的滅菌內鏡從孔道注入10ml無菌生理鹽水流出,流入無菌試管,送檢,每月一次??刹蓸铀械臏缇鷥如R(腹腔鏡、電切鏡、膀胱鏡、膽道鏡等),滅菌內鏡監測,49,節選1.有感染預防與控制管理制度及質量控制標準,并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考核、監督,有記錄。2.有醫院感染預防控制管理小組,負責科室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每月活動,資料完整。3.布局合理,分區明確,標識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潔污區域分開的基本原則。,手術部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標準,50,4.設工作人員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物流做到潔污分開,流向合理。5.手術間的數
20、量設置,應滿足醫院日常手術工作的需要。6.隔離手術間應設在清潔區的入口處。7.每臺手術前溫度、濕度要有記錄,溫度為20-25 ,相對濕度40%-60%。8.手衛生設施完善,有手衛生宣教、圖示。,手術部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標準,51,9.醫務人員手衛生符合外科手衛生與外科手消毒的要求,手衛生執行率及正確率達100%。10.有醫療設備、手術器械及物品的清潔、消毒、滅菌及存放規定,并認真執行。11.手術室自行消毒的手術器械及物品應有標識及有效日期,使用者知其含義。12.手術室工作區域,每24小時清潔消毒一次,連臺手術之間,當天手術全部完畢后,對手術間及時清潔、消毒處理。,手術部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標準,52
21、,13.有手術部位感染的預防措施,包括正確的準備皮膚、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以及預防患者在手術中發生低體溫。14.嚴格限制非手術人員進入手術部。15.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管理達到要求。16.定期進行感染控制相關監測(環境衛生學、滅菌內鏡),超標時及時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有記錄。17.有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并認真執行。,手術部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標準,53,18.有職業衛生防護制度及必要的防護用品,醫務人員掌握相關知識,并能正確使用防護用品。19.有環境衛生及儀器設備保潔、消毒措施,并落實到位,資料完整。20.有醫務人員培訓制度,定期進行培訓,資料完整。21.醫務人員知曉感染預防管理方面的主要內容與履職要求。,手術部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標準,54,22.有醫院感染爆發應急預案,定期進行演練,資料完整。23.科室每季度對感染控制各項措施的落實進行自查,有記錄。24.職能部門履行監管職責,對問題與缺陷改進情況進行追蹤與成效評價,資料完整。,手術部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標準,55,謝謝聆聽,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