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衛風木瓜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詩經衛風木瓜ppt課件(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詩經衛風木瓜,1,學習目標:1.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背誦全詩2.引導學生理解詩中美好的情感,2,一讀詩:字音節奏,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二繪詩,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你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投:
2、贈送以:把報:回贈匪:非,不是以為:是“以之為”的省略,“之”代詞,代指前面的互相贈送東西這種方式,“以之為”表示用這種方式,三賞詩,一、你是如何理解詩中的“木瓜、木桃、木李”的?二、你認為詩中兩位主人公是什么關系?,5,余冠英詩經選譯木瓜:,余冠英(19061995)中國古典文學專家。1906年生于江蘇揚州。1931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后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等校任教。1952年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后任文學所副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學遺產雜志主編。作品有詩經選、詩經選譯、古詩精選等。,名家解讀,美好的愛情,她送我木瓜,我拿佩玉來報答。不是來報答,表示永遠愛著她。她送我鮮桃,我拿佩玉來
3、還報。不是來還報,表示和她長相好。她送我李子,我拿佩玉做回禮。不是做回禮,表示和她好到底。,6,木瓜,美齊桓公也。衛國有狄人之敗,出處于漕,齊桓公救而封之,遺之車馬器物焉。衛人思之,欲厚報之,而作是詩也。毛詩序,以此篇為臣下思報禮而作。陳喬樅魯詩遺說考,朋友相互贈答說。朱熹詩集傳,名家解讀,投桃報李,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投木報瓊,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表現對他人對自己的情誼的珍視,詩經國風衛風,后世沿用了本文中的一個成語,你知道是什么嗎?,拓展,.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結草銜環.漂
4、母飯信(一飯千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你還知道其他相關的成語、俗語、典故嗎?,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為人處世感悟:,1、珍惜別人的情義。2、懂得感恩,積極回報。3、樂于付出,對人好,對社會好。,為什么能成功?可能是我對人好,對社會好吧?。顕鴱姡┯崦艉榇髮W四年為寢室同學打開水。,拓展:,11,四背詩,,。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匪報也,永以為好也!,12,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釋義】字面理解為:別人給你一滴水的恩惠,你當以泉水報答他人的恩惠。比喻,哪
5、怕他人給你極少的幫助,也應加倍地報答?!境鎏帯俊暗嗡?,涌泉相報?!睍嬗涊d最早為清代的增廣賢文朱子家訓,其句原為民間的俗語,廣為進報者采用,后來清代朱用純編輯收錄,為教子醒世采用。此俗語已被編入2010年北京市中考考試說明中。以德報恩。,返回,13,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天鵝貢唐朝,山重路更遙。沔陽河失寶,回紇情難拋。上奉唐天子,請罪緬伯高。物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唐朝貞觀年間,西域回紇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紇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緬伯高帶了一批珍奇異寶去拜見唐王。在這批貢物中,最珍貴的要數一只罕見的珍禽白天鵝,返回,14,結草銜環這句成語是由“結草”和“銜環”兩個典故結合而
6、來的。據左傳記載:春秋時,晉國的魏武子在生病時,曾囑咐他的兒子魏顆,在他死后,把一個沒有生過兒子的妾嫁出去。后來武子病重了,又告訴魏顆,在自己死后讓他這個妾陪葬。武子死了以后,魏顆覺得父親病危時的語言可能是神志不清時的胡言亂語,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武子的愛妾嫁出去了。后來,魏顆領兵和秦國打仗,看見戰場上有個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結子,纏住秦軍的戰馬,使秦軍兵將紛紛墜馬,魏顆因此獲勝并俘虜了秦將杜回。當夜,魏顆做了個夢,夢見在戰場上結草的老人自稱是那位出嫁妾的父親,是用此來報答魏顆不把自己女兒拿來陪葬之恩的。,15,據古代神怪小說載:東漢楊寶在9歲時,從華陰山北捉了一只受傷的黃雀,楊寶把它帶回家
7、飼養,等傷好后把黃雀放了。過后,楊寶夢見黃雀化作一個黃衣童子回來報恩,自稱是西王母的使者,并口銜4枚白環,說楊寶的子孫將來都會像白環一樣珍貴。后來,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和玄孫楊彪果然都飛黃騰達。這是兩個很荒誕的故事,可能是作者杜撰出來的。因為這兩個故事都含有知恩必報的意思,所以后人把它們結合成一句成語“結草銜環”:結草:把草結成繩子,搭救恩人;銜環:嘴里銜著玉環。舊時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返回,16,興漢三杰之一的韓信,出生在淮陰縣碼頭鎮。韓信年少落魄時,垂釣腹饑,漂母曾無代價地供給他飲食,一連數十天,韓信非常感激,發誓說將來一定要報答她,漂母不高興地說:“大丈夫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所以給你飯吃,哪里指望你報答呢?”韓信功成名就以后被封為楚王,他來到自己的封國,召見當年給他吃飯的漂母,賜給她千金,一飯千金的典故由此而來。傳說漂母去世時,韓信非常哀痛,令十萬大軍每人兜一兜土,為漂母的墳墓添土。漂母墓是淮陰最著名的文物古跡之一,是淮陰大地上的一座不朽的文化豐碑。,返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