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的文獻綜述
《風險管理的文獻綜述》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風險管理的文獻綜述(7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陳偉 / chw5556 摘要 : 企業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踐自 20世紀中期在美國誕生至今,經歷了“企業可保風險管理”、“企業純風險管理”和“企業風險管理”三個發展階段。本文將從現代工業生產的起源和現代經濟發展的背景出發 ,綜述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其目的是 2 摘要 為了正確揭示 “ 企業風險管理 ” 的 “ 理論與實踐 來源 ” ,為我國企業正確開展全面風險管理提供可供選擇的指導。 陳偉 ,湖北黃陂人, 1957年 12月 6日生于上海, 1982年 7月畢業于河南師范大學數學系數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2、 1987年畢業于 HUANGHE UNIVERSITY 經濟管理專業全英研究生班。 1996年破格獲經濟學教授任職資格;現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系主任,碩士生導師。自 1987年來一直從事風險管理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是我國最早從事風險管理理論和實踐研究的學者之一;因率先在我國高校開展風險管理新學科的教學工作( 1987),并翻譯出版我國第一部具有學術價值和影響的美國學者 C. Arthur Williams 的風險管理的權威性著作( 1990),獨自榮獲過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省級一等獎( 1992)和省級社科成果青年獎 (1993);另出版有專著、主編國家規劃教材和省部級統編
3、教材以及發表論文 40余篇部。 3 企業風險管理產生、發展路線圖 企 業 風 險 管 理 的 產 生 與 發 展 安全管理 (工業革命后,法約爾 ,1916) 企業可保風險管理 (美國, 1920s-1950s) 企業純粹風險管理 (二戰后, 1950s-1980s) 金融風險管理 (金融放松管制、金融 全球市場形成與金融混業 經營, 1970s-至今) 安全工程的發展: 可靠性運動與系統安全運動 ( 1960s-1970s) 風險融資創新 ( 1970s -1980s) 企業風險管理( ERM, 1990s至今) 工業革命產生現代社會風險 4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1 工業革命與風險管理
4、職能雛形的出現 工業革命后( 1916年),現代組織管理之父 -法國管理學者亨利 法約爾( Henri Fayol) 在其企業管理名著 General and Industrial Management 中首次提出 “ 安全管理職能 ” (現代風險管理職能的雛形),并描述了安全管理職能的作用。 1.1 工業革命前后的重要發明 5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1.2 工業革命的影響與現代社會風險 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取代了手工工廠。 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
5、脹,住房擁擠,環境污染等弊端。 6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 工業革命的直接產物 現代社會風險。 工業革命使人類跨入了機器時代,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 故產生各種機器、技術和產品風險,以及環境和經濟風險; 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形成近代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 故產生各種社會風險。 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拉大東西方社會進步的距離,打開了亞、非、拉落后國家的大門,把個世界納入了資本主義的商 7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濟體系, 從而產生了國家之間的政治風險。 思考 1: 工業革命產生的現代社會風險與我國的工業化進程的風險比較 思考 2: 我國企業當前面臨的
6、風險挑戰與風險管理 1.3 法約爾企業管理思想與安全管理職能 工業革命后,現代化大生產催生了法約爾的組織管理理論。 法約爾關于組織“一般管理五職能論”或“管理過程論”:計劃、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 8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法約爾關于工業企業經營管理 “ 六個基本職能”的劃分: 技術 :生產、制造、裝配 安全 :財產和人身保障 商業 :采購、銷售、票據兌換 管理 :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 財務 :尋求資本最佳使用 會計 :盤點庫存、財務報表、成本核算、統計 9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法約爾關于“早期風險管理職能”即“安全職能”的描述: 安全活動的目的是預防盜竊、火災和洪水給財產
7、和人身造成損失,防止危及企業發展甚至生存的罷工、重大犯罪以及所有社會和自然干擾。它是雇主的眼睛,是個人獨資企業的守門人,在國家意義上說,就是警察或軍隊。一般來說,它是使企業得到安全保障和員工獲得內心必要寧靜的所有措施的總和。 10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評述: 法約爾的組織管理思想和理論影響了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的管理理論的發展。法約爾能在 90多年前就提出了企業風險管理職能的損失控制思想,為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的控制對策的發展奠定了歷史的基礎。 11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2 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在美國發展歷史 企業 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在 1950s-1960s產生于美國( Snide
8、r,1991; Vaughan,1997)。究竟是學界的研究促成了企業風險管理的發展,還是業界的實踐激發了學界的思考,目前尚有爭論。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相應調整,仍是其中的決定性因素。二戰后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規模的增大,市場結構的變化和市 12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場競爭的加劇,消費者保護主義的興起,工業化和城市化使財產和人口高度集中,以及社會政治和法律結構的不斷變化等,使各種變數不斷增多,變數之間的聯系更加錯綜復雜,各種不確定因素大大增加,導致組織面臨的風險日益增多,損失后果日益嚴重(陳偉, 1990, 1993)。因此,
9、企業這個獨立靠環境生存并對環境變化反映最為敏感的經濟組織對上述發展的反應,以及學界的同步研 13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究,是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理論和實踐得以 生的直接原因。 2.1 美國企業風險管理職能的產生 企業風險管理職能傳承于保險管理職能:從現代組織管理發展的角度看,風險管理職能像大多數管理職能一樣,是一個繼承性的管理職能。現代風險管理的實踐最初產生于企業的保險管理職能,其理論研究也是如此( Williams 、 Smith和 Young, 1995)。 14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保險管理職能的起源: 早在 20世紀初,現代企業就開始用保險來處理其面臨的純粹風險,當時在美國鐵路
10、和鋼鐵行業的一些大企業開始出現 “ 保險經理 ” 的職位。隨著其他行業生產規模的擴大,保險在企業預算中逐漸成為重要的項目。此后,保險購買和相應的管理便成為企業一項專門的管理職責。 保險管理職能“業界組織”發展: 1931年美國管理協會( AMA: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成立保險分會,其目的是在 15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其成員中交換信息并向企業保險采購員發布有關新聞和信息; 1932年, “ 紐約保險采購員協會 ” ( Insurance Buyers of New York)成立,后更名為 “ 風險研究協會 ” ( Risk Research
11、 Institute); 1950年, “ 全美保險采購員協會 ” ( National Insurance Buyers Association)成立,后更名為 “ 美國保險管理協會 ” ( American Society of Insurance Management, ASIM)( Vaughan,1997)。 16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保險管理職能職責擴張: 二戰后早期,隨著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企業面臨的風險不斷增多,其保險項目開始多元化,同時與保險購買有關問題也日益復雜化,加之保險市場存在的問題和管理人員對此不斷做出能動性反應,最終導致企業保險管理職能從保險組合及有關職責
12、的傳統領域開始擴張。 現代風險管理思想的誕生: 1950s中期,企業保險管理職能的擴張引起了學界的注意。 17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1956年 9月, 美國學者 Gallagher在 “ 哈佛商業評論 ” 發表的論文 Risk Management:A New Phase of Cost Control被認為是最早使用風險管理觀念的文獻之一 ( Vaughan,1997)。 1960s初,學界和業界開始了 “ 定義風險管理 ” 的過程(這通常是任何學科發展的第一階段)。這一時期是風險管理研究取得成果最為豐碩的時期( Crokford,1982)。 與此同時, 1932年創立的 “ 美國大
13、學保險 18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教師學會 ” (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of Insurance, AAUTI)于 1961年更名為 “ 美國風險與保險學會 ”( American Risk and Insurance Association, ARIA),其著名的期刊“ Journal of Insurance” 也于 1964年更名更名為 “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業界也開始廣泛用 “ 風險經理 ” 的職銜來代替 “ 保險經理 ” 的職銜( Williams等 ,1995;以
14、及 Vaughan,1997)。 19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這時的風險管理概念和實踐仍屬于“可保風險管理”的范疇。 可保風險 指保險業愿意承保的風險。 可保風險的條件 : 風險單位的大量性、同質性和獨立性,損失的意外性和非故意性,損失在原因、時間和數量上的可確定性與可測量性,損失機會的可計算性,非巨災性,以及 保費在經濟上的可行性。 20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1960s,美國學者 Robert Mehr和 Bob Hedges總結了 “ 可保風險管理 ” 理論與實踐的框架,并提出了該框架下風險管理的對策組合: 風險可以通過保險或金融對沖的方法 轉移( Transfer
15、)給其他組織和個人。 風險可以主動或被動方式 自留 (Retain or retention)。 即不購買保險而簡單自留風險;或者可模仿保險過程,在內部對風險定價,提取風險補償基金,對損失進行處理。 21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風險可通過投資自動消防系統、監控系統或其他安全措施而得以 減少( Reduction)。 風險可通過不承擔有風險的活動或替代以風險較小的活動而得以規避 (avoidance)。 評述: 雖然這個風險對策體系今天看,顯得還很粗糙,但在當時已經基本反映了企業對可保風險管理的實踐。不僅如此, “ 可保風險管理 ” 理論和實踐的的框架對后來的風險管理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16、。 22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2.2 企業純粹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產生 2.2.1 風險控制理論與實踐的不斷完善 1960s以后,企業風險管理最重要的進展表現為企業不再完全依賴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唯一手段。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企業發現它們的某些風險是不可保的;二是保險無法滿足組織特定的需要;三是企業可以通過內部的管理活動控制風險和不確定性對組織的影響。例如,大企業可以像保險人那樣預測某些類型的損失;其他企業則可 23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以運用損失預防( Loss Prevention)手段來有效處理特定的風險問題。 這導致了 企業 “ 自我保護 ” ( Self-prote
17、ction)風險管理模式的產生及其相應的理論研究( Ehrlich和 Becker, 1972)。 1960s和 1970s,隨著 “ 安全工程 ” ( Safety Engineering)逐步整合進企業風險管理職能( Grose, 1992),完整的 “ 風險控制 ”( Risk Control)觀念(改變損失發生的概 24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率或減少損失的嚴重程度)及其策略體系成為現代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Head,1995)。 為適應美國國內風險管理運動形勢發展的需要, ASIM于 1975年更名為 “ 風險和保險管理協會 ” ( RIMS: Risk and Insura
18、nce Management Society),并開始出版在實務操作方面國際上最著名的 “ 風險管理 ” 雜志。 25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2.2.2 風險融資理論與實踐的創新 在 1970s和 1980s,風險管理的實踐得到了企業界廣泛的認可,并日益向著復雜化的方向發展。風險管理在這一期間的另一個重要發展,是非保險 “ 風險融資 ” ( Risk Financing)活動的興起。這其中重要的背景,是美國商業保險市場出現了兩次嚴重的萎縮;尤其是發生在 1980s中期的最嚴重的美國商業保險市場的萎縮,導致了非傳統保險的其他風險融資手段的創新,如專屬自保險 26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公
19、司( Captive Insurance Companies)和風險自留集群( Risk Retention Group)等( Williams, N. A. , 1983; Williams 、Smith和 Young, 1995)。這樣,風險控制和風險融資便成為現代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中研究和操作的兩大對策組合( Head, Elliott和 Blinn,1996)。 2.2.3 風險管理的國際化與“ 101風險管理準則” 1970s中期,風險管理開始步入國際化的階段 ( Williams等, 1995)。 此時, RIMS開始 27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與歐洲和亞洲的風險管理學者和專
20、家進行交流,促成了全球范圍內許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風險管理的專業性協會( Snider, 1991),如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和我國的臺灣地區等都在此時先后成立了風險管理的專業性協會(陳偉, 1993)。 1983年, RIMS在洛杉磯首屆世界風險管理年會上發布了 “ 101條風險管理準則 ” (見宋明哲, 1993),標志著企業風險管理理論 28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與實踐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不過,此時學界和業界對風險管理學科和管理范圍的認識仍主要限于 “ 純風險 ” 的范疇。其中 美國學者Vaughan( 1997)將風險管理定義為: “ 一種處理純風險的科學方法,這種方法通過預先識別可
21、能的潛在損失,并設計和實施各種措施來減少損失的發生或減少所發生損失的財務影響 ” ,并認為由于管理的對象和技術非常不同,所以風險管理在可預見的將來主要是對純粹風險進行管理,對投機風險的管理 29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則仍是一般管理的職責。這是一種頗具代表性的觀點。 2.2.4 企業純(粹)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論 風險定性描述: 有關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這里的不確定性指損失何時、何地發生、何種概率發生以及發生后何種嚴重程度均存在“ 不確定性 ” 。 “不確定性”: 指對預測能力存在懷疑。 風險定量描述: 實際損失與期望損失之間的相對差異??捎脫p失變量 “ 方差 ” 衡量。 30 企業風險管理的
22、產生與發展 風險分類理論: a. Willet( 1951)提出 動態風險 和 靜態風險概念( dynamic risk/static risk) b. Kulp (1956) 提出 基本風險 和 個別風險 (fundamental risk/particular risk)概念 c. Mowbray和 Blanchard( 1961)對 純粹風險和 投機風險 (pure risk/speculative risk) 的區別給予了理論分析 風險源( sources of risk)理論 : 31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風險源指可能促成不利結果出現的危險因素的來源。該理論認為危險因素源自各種
23、環境。 風險源分類: a.自然環境( Physical environment) b.社會環境( Social environment) c.政治環境( Political environment) d.法律環境( Legal environment) e.經濟環境( Economic environment) 32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f.技術環境( Technical environment) g.運作環境( Operational environment) h.認知環境( Cognitive environment) 危險因素( hazard): 指造成損失機會或增大損失機會或在損
24、失發生后增大其嚴重程度的條件或狀態。 危險因素分類: 道德危險因素( moral hazard);心理危險因素( morale hazard);實質危險因素( physical hazard); 制度危險因素( institutional hazard) 。 33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風險鏈原理: 風險鏈原理的重要意義: 不僅揭示了風險的發生機制,而且在風險控制對策設計和應用時有重大意義??刂茖Σ呖蓡为毧刂莆kU因素、損因或損失本身,或同時控制其中兩個或三個,也可在一定條件下控制或改善風險源。 危險因素 ( Hazards) 損因 ( Perils ) 損失 ( loss) 風險 風險 風
25、險 風險 風險 風險 風險 風險 風險 風險 風險 風險 34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風險暴露 (Exposure to risk)理論: 該理論對風險暴露的定義是,當任何一個行為會產生無法預測的 “ 有可能發生的損失或收益 ”時,風險暴露便由此產生,或者說這種行為是一種 “ 風險暴露 ” 。該理論還認為在純風險情況下,風險暴露、損失暴露和風險是同樣的意義,用來泛指這些情況: 所關注的某一對象、某一狀態或某類活動將造成無法預測的結果時,它們便處在風險暴露中。 因此,該理論的實際意義是,風險無處、無時不在!該理論在企業純風險管理的對象 35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上認為,企業應管理三大風
26、險暴露:財產風險暴露、人身風險暴露和責任風險暴露。 風險成本與風險管理的必要性理論 不確定性的成本和損失本身的成本 風險控制理論與控制技術( Risk Control Techniques): 該理論認為,風險控制的實質是改變風險的性質,即改變風險發生的頻率或改變風險發生后損失的嚴重程度,或同時改變二者??刂茖Σ呖筛鶕L險鏈的原理來設計(見風險鏈原理),包括改變企業風險暴露的所有技術、工具、策略和方法。 36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風險融資( Risk financing)理論及技術: 該理論認為,即使經過最佳的風險控制,還是會發生損失。風險控制失靈意味著必須采取措施對仍可能發生的損失進行
27、融資。該理論認為,根據經濟學的原理, 在某一點,加強風險控制的邊際成本可能會超過加強風險控制導致風險減少的邊際收益。 因此,對經過適度風險控制后仍可能發生的損失,必須考慮風險融資。與風險控制相比,盡管有些風險融資安排可以在損失發生前操作,但風險融資機制是在損失發生后啟動。 37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a.風險融資的概念 -是指用于為風險和損失成本融通資金的所有工具、技術和方法。 b.風險融資的分類 - 根據融資的方式,分為 風險自留 和 風險轉移( Retention & Transfer); 根據融資的時間安排,分為 同期風險融資、預期風險融資 和 溯期風險融資。( Contempora
28、neous Risk Financing)( Prospective Risk Financing) ( Retrospective Risk Financing) 38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風險融資在美國的創新與發展過程 自保險公司 自我保險組合、風險自留集群 和保險采購集群 保險業對傳統保險的創新 純風險管理理論關于風險管理過程的描述 制定風險管理政策方針并建立建立風險管理的目標: 風險管理的政策方針由企業最高管理層發布,規定本企業的風險管理準則、風險管理目標、風險管理部門和各部門的 39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風險管理職責和協調原則等。風險管理目標一般分類如下: 合規 / 維系
29、生存 避免經營中斷 穩定員工 /穩定收益 持續成長 良好公眾形象 與社會責任 損失發生后風險管理目標層級 合規 提高經濟效益 穩定員工 持續成長 良好公眾形象 與社會責任 損失發生前風險管理目標層級 40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對風險進行 評估 :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衡量與風險評價 ( Identification of Risk, Measurement of Risk, and Evaluation of Risk)。 選擇風險管理對策組合與制定風險管理解決方案。 實施風險管理對策和解決方案。 對前四個步驟決策和實施的結果進行監督和評價,以確定是否做出相應的適當調整與改善。 該風險管理過
30、程的描述,反映了任何管理 41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過程的一般規律。 純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的評述: 純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是現代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發展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形成了工商企業現代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的基本模式,其基本原理和方法 還 “ 啟蒙 ” 了金融風險管理的發展,并為最終形成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所有企業的 “ 企業風險管理( ERM) ” 或“ 全面風險管理 ” 奠定了基石。 思考: 純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能否成為 “ ERM” 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42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3 金融風險管理運動的產生、發展及對全面風險管理的貢獻 1990s以后,企業風險管理
31、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遠遠超過了其開始的初衷 :管理純粹風險及其損失的不確定性。推動這種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現代企業面臨的風險日益綜合化,企業必須同時對 “ 純風險 ” 和投機風險進行綜合管理 ,尤其對投機風險管理的需求日益突顯。不過,為這種綜合風險管理提供工具的 ,卻是金融風險管理運動興起和發展。 3.1 金融風險管理運動的興起與發展 43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1970s至 1980s,隨著 OPEC對石油價格產生的影響日益顯著,布雷頓森林固定匯率貨幣體系的崩潰,世界范圍內貿易和金融的自由化浪潮,以及由此產生的競爭壓力和全球性的金融市場,工商企業和金融機構面臨著新的更具風險的環境。尤其是金融機構
32、面臨的信用風險、利率與匯率風險、交易和投資風險等更加嚴峻。盡管金融機構已經暴露于這些風險很長時間 ;但直至 1990s初中期 ,西方銀行業的系列危機與倒閉案(如 1992年英國巴克雷銀行出現 26億英鎊壞賬貸款 ,1992年 44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澳大利亞四大銀行之一 Westpac注銷 15億澳元壞賬;以及 1995年 2月 26日,英國建于 1762年的最古老、最著名的巴林銀行新加坡分行在其衍生工具交易中出現 6億英鎊虧損,并導致其破產)才使金融業意識到了其風險的嚴重性。至此,金融風險管理開始成為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運營管理中的主流(高盛和瑞銀華寶, 1995)。 雖然金融機構的金
33、融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遠比工商企業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踐起步晚,但后者卻在其發展中很快汲取了前者的 45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基本原理與方法,并創新出各種工具來管理自己的投機風險。 1980s至 1990s是金融創新最為鼎盛的時期。其明顯的標志是產生了各種金融風險管理的工具,如期貨、期權和互換等,以及相應的市場。 需要指出的是,金融風險管理工具及相應市場在 1980s的發展,還得到了衍生工具定價理論與方法模型發展的支持。其中最著名的是 1973年由 Fisher Black和 Myron Scholes提出的 “ 期權與公司負債定價 ” 模型。該模型為期權交易的定價提供了科學的方法,促進 4
34、6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了期權市場進一步的發展。 3.2 金融風險管理工具在工商企業金融風風險管理中的運用 工商企業可以利用利率期貨和利率互換來對沖或轉換所面臨的利率風險暴露。 工商企業可以利用遠期合同和期貨合同對沖進出口原材料價格、進出口商品價格以及匯率波動的風險暴露,如石油加工企業可通過石油期貨對沖原油價格的波動。 工商企業可以將適當的期權嵌入進自己的債務和股權中,以獲得相應的風險管理效果。 47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如工商企業發行的 “ 隨時可贖回債券 ” ,是在正常債券中捆入一個 “ 看漲期權 ” ,由于執行“ 看漲期權 ” 部分取決于利率的表現 ,故該債券實際上嵌入了一個
35、利率對沖機制 ,從而使企業可在利率上漲時有權贖回債券 ,以避免利率上漲而多付利息的風險。 大型工商企業可發行巨災債券 ,為自己的巨災風險融資。這種債券在規定的事件發生時(如颶風或地震)以本金或利息可以減免的方式,嵌入了一個對沖機制。如日本迪斯尼樂園所發行的地震巨災債券。 48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4 企業風險管理( ERM)的理論基礎 金融風險管理運動的興起,不僅為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提供了最有力的一個武器,還使我們看到了風險在決定企業價值上的作用。 企業為什么要進行全面風險管理? 傳統資產定價模型的理論觀點解釋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CAPM)理論新的解釋( 1960s至 1970s) Da
36、vid Cummins(1976)的解釋及局限性 Mayers和 Smith ( 1982)摩擦成本成本理論 49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評述 :上述理論的演變最終表明 ,企業的風險管理應該是綜合的全面的風險管理 ,其手段也應該是綜合的全面的 ,既包括保險和財務對沖策略 ,也包括組織結構和財務結構的調整策略 ,如報酬設計管理 ,財務杠桿管理 ,以及稅務管理等。唯有如此,才能增加企業的價值。 5 企業風險管理( ERM)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1990s,在上述理論的基礎上,以及在金融風險管理工具及市場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學界和業界專業組織紛紛根據環境的動態變化和企業面臨的風險挑戰與機遇,從不同的角
37、 50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度和視野提出了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理論觀念和操作方法。 Kloman( 1992)提出了“全盤管理組織所有風險”的思想( Manage Holistically All Organizational Risks)。 Haimes( 1989, 1991, 1992)根據全面質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原理,運用系統工程和運籌學的理論與方法,提出了企業“全面風險管理”( Total Risk Management)的理論框架。 Williams(1995)提出了全面風險管理的“組 51 企業風險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織風險管理框架”。 該理論將風險管理定義為 “ 努力識別、評估和處理不確定性和風險對組織的成因及其影響的一般管理職能 ” ,并認為組織風險管理的任務是處理所有風險,風險管理是企業三大核心管理職能 戰略管理( Strategic management) 、運作管理( Operations management)和風險管理 ( Risk management)之一 。該理論認為戰略管理職能的任務是識別組織的使命、目的和目標、戰略計劃以及 (用于衡量組織邁向其使命過程的 )評價方法;運作管理職能的任務是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