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中的中國元素》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室內設計中的中國元素(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室內設計中的中國元素
一、中國元素所包含的內容
(一)中式家具
每一件中式的家具都是有生命的,雖然或許只是整個空間的一個細節,但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決定這個地方的氣質
西方設計界認為:“沒有中國元素,往往就沒有貴氣。”時下最時髦的一種家居風格,便是以西方的裝飾風格和家具為主,混合入一到兩件中式家具,往往產生極美的效果。
事實上,經過數千年的承傳,目前還可見到的中式家具,已經是大浪淘沙后的經典,所以也就具備了極高的融合性。我們在關注中式家具的時候,除了考慮它的材質,恐怕應更注重其內在設計體現出的一種中國人的家居智慧。
2、案 又細分為供案、畫案、書案。供案通常在廳堂中陳設,多采用雕刻作裝飾。案出現在神圣的場合,后來出現的畫案、書案則是案類家具的生活化,很能體現中國文人的審美特點。
桌 中式家具里的桌子有長桌、方桌、書桌、炕桌等。廳堂方桌是一家的門面,通常要上好的硬木,造型穩重端莊,做工細致,裝飾考究。桌面通常是1M的距離,這是中國古人的社交距離。
椅 中式家具的椅子,有太師椅、有官帽椅、有圈椅,不同的椅子有不同的大小尺寸,其中清太師椅最大,常放在正廳中。
床 目前我們能看到的中式床,是四柱式或者六柱式的架子床,架子上可以圍上帷幔,床頂部有頂蓋。這是不是有點“屋中之屋”的
3、意思呢?中式床還有羅漢床,有點像加寬的長條椅,沒有架子,通常放在書齋午休時用。
中式風格不再和古老,死板劃上等號,取而代之的是親近自然,樸實,親切,簡單卻內藏豐富意涵。注重細節才能突出效果,在住宅的細節裝飾方面,具備現代眼光的重視裝飾風格非常講究。尤其是在現代戲是結構的住宅中,往往可以達到移步換景的裝飾效果。這種裝飾手法,給空間帶來了豐富的視覺效果。像屏風,帷幔,翹頭案等這些家具,被設計師做來局部裝飾,展現出了中國傳統藝術的永恒美感。
每一件中式家具就像一首經典的老歌,在每一個流動的音符中都蘊涵著深深的韻味,只有細細品味,才能悟出一些哲理來,它獨特的魅力也會吸引很多
4、的視線,不過材質,線條,色彩搭配的不到位,很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為了更符合居住的要求,選擇恰當的中國元素,才能讓居室散發古雅而清新的魅力。
(二)中式裝飾
傳統室內設計的裝飾手法,是中國人含蓄氣質的體現。
蝙蝠、鹿、魚、鵲、梅是較常見的裝飾圖案。原因是“蝠”與“?!敝C音,可寓有福:“鹿”與“祿”諧音,可寓厚祿:“魚”與“余”諧音,可寓“年年有余”。
“梅、蘭、竹、菊”、“歲寒三友”等圖案則是一種隱喻,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態特征,贊頌人類崇高的情操和品行。竹有“節”,寓意人應有“氣節”,梅、松耐寒,寓意人應不畏強暴、不怕困難。
同
5、理,石榴象征多子多孫;鴛鴦象征夫妻恩愛,松鶴表示健康長壽。
(三)中式設計思想
中國古人對居住環境的研究和追求,其精雕細琢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他們的一些室內設計理念,和如今最流行的簡約主義很有一些不謀而合之處。
1、宜設而設,精在體宜
在明清時代,“宜”是室內設計的核心概念和價值標準。國內專家對其的解釋是:“宜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因地因人制宜,二是宜簡不宜繁,三是宜自然不宜雕琢。(《環境藝術設計的新視野》)”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如此描述臥室設計:“一般設臥榻一、榻前僅置一小幾,幾上不設一物;設小方杌二,小櫥一;室中清潔雅素,一涉絢麗,便如閨
6、閣中,非幽人眠云夢月所宜。”
2、刪繁去奢,繪事后素
刪繁是指去除過于復雜的裝飾,去奢其實也很重要。如今很多設計師一提到以人為本,就以為是“給脖子套張餅”,其實人在家居生活中的不便與方便是相輔相成的,過于奢侈地追求“一低頭就能吃到脖子上的餅”,恐怕會起到負效果。
“繪事后素”是孔子的話,是他對美的一種看法。在孔子眼中,繪事是那種裝扮出來的美麗效果,而素則是自然的、氣質的美,孔子認為“素”要美于“繪事”。這體現了一種“大美無言,大象無形”的中國士大夫的文化追求。
3、因景互借
去過蘇州拙政園的讀者都知道這座美輪美奐的園林有一個
7、特色就是“借景”,建于蘇州城中心的塔被巧妙地“借”到園林來了。
因景互借,體現了中國建筑設計的一種整體觀。居室、住宅、庭院,小環境和大環境統一在一起考慮,目的是實現一個藝術化的生活環境。
二、中國元素在公共空間中的運用
公共空間是一個建筑的核心。對于人的流線來說是一個樞紐;對于使用功能來說是一個集散地;對于空間形態來說是一個建筑的性格表達;公共空間需要美,需要反映文化的內涵,因為現代人必須花大多數時間利用公共空間。公共空間的美,都需要一個完整的規劃,內涵豐富,審美高尚的中式元素進入公共空間的規劃與設計當中,是一股涌動的潮流。
酒店在整體設
8、計中全面采用中式風格的范例并不多,因為現代建筑多以西方的建筑理念為規范,但成功的嘗試也不是沒有,波特曼麗嘉酒店就是很好的例子。從他的造型就可以看出端倪,三棟大樓環抱而成,面南背北,是中國傳統建筑學與風水學說的最好詮釋,中國建筑最基本的特色是以長方形的空間為單元,加以組合而成整體。而中國的建筑卻是有很多長方形根據其重要性,組合為一個層級分明的完整體系,所以中國建筑外觀嚴肅而不失生動的趣味。麗嘉為了體現中國傳統建筑的形式,提煉了很多中式建筑的元素,把窗設計成傳統的樣式并加以簡化,能使人在現代結構中看到中式閣樓的影子。在大塊面的的墻面上設計了方格的窗,并將他們錯落有致的搭配,扶手欄桿都做成了古代園林
9、的時刻欄桿。室內墻面上的小瀑布更是神來之筆,成為一個特別的景致,應該取材于中國的園林建筑風格。無疑,波特曼麗嘉酒店的整體中式設計是相當成功的。
中餐廳里的中式風格的運用是理所應當的,但是沒有經過精心設計的中國元素的應用,往往顯得雜亂無章,粗糙而沒有生氣。上海的中餐廳成功運用中國元素的,也屈指可數。如地處陸家嘴的黔香閣,他就以清雅而聞名,它的設計層次分明,錯落有致,曲折的回廊將室內空間劃分為幾塊,頂上的古式宮燈隱伏在災木椽之內,線條簡單,但卻把現代感融入了古典,基調是簡約的古雅,給人以視覺上的清涼。在入冬平路上的藏瓏坊則是別致的代表,墻上的蘇繡,窗前的竹簾,垂掛的羊皮南瓜燈,一切都
10、散散發著似曾相識的古韻,但它的視覺呈現則是世上超前的。,而一些酒店的中餐廳通常都很中規中矩,更多的是應用非常純粹的符號,中式的元素也更加典型,比如瑞繼紅塔九點鐘的佳寧那潮州菜餐廳,它的天花吊頂就很傳統,還用了中國的大梁,當然這都是裝飾性的,沒有實效的功用,但卻給人很地道的感受:還有新亞湯臣酒店的東方食院和興國賓館了的中餐廳也并非十足的中式設計,但大量采用中國傳統的線條,溫室和雕花等,使整體設計在使用的前提下,達到最佳的重視審美效果。
中式風格的酒吧中一向是設計師“舞文弄墨”的熱點,一來可以吸引大批國外獵奇的消費者,二來也同樣深受國內懂得享受生活的泡吧人的歡迎。乾門酒吧是其中的杰出
11、代表,它假身于一棟英國式的建筑中,它的設計理念是將古典元素用現代的眼光編織進生活中,讓流行與經典同列一室,用古典的中國元素來構成新概念和新視覺。乾門的古意是深入骨髓的:石牌坊隔開了古今界限,西班牙畫家的壁畫,罩紗鳥籠的燈光,虎虎生威的龍頭拐,還有那同志年的大鐘……俯首仰頸處都令人詫異,乾門給于人是種全新的審美體驗,這是一種向東方世界尋求答案的結果,它真正包容了不同的文化的元素,當然中國的元素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茶樓是中國的咖啡館,所以茶樓中的中國元素是最典型的,很多茶樓仍保留了明清風格,飛檐斗拱,紅柱青瓦,精雕細刻,古色古香。茶樓的內飾都是很有個性特征的。例如老房子茶館的主人
12、熱愛收藏古董,所以雖然建筑本身不是老房子,卻經過精心構筑,非常接近明清風格。在它的二樓,空間運用了園林的穿透借景,虛實遮擋的重視傳統園林建筑手法,十分為更靜謐和懷舊。茶室內各種桌椅、幾案的墓志都全然不同,有明代的花梨木,也有清代的老紅木,櫸木,與四壁的書畫條幅,掛建陳設相映成趣,渾然一體,整體結構相當緊湊,古典韻味彌漫其中。而衡山路上的唐韻茶坊則是一曲徑通幽為特點,這也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構建特征之一,碎石鋪就的弄堂小路雅潔異常,茶館的內部空間分割巧妙,一樓古樸大方,博古架上陳設著各種茶具和陶藝工藝品,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二樓的整體設計更精致,流暢,里外兩室巧妙利用木欄桿和朦朧的竹簾分開,總體來
13、說,濃郁的傳統氛圍與東方文化氣息使之更典雅,和諧。
會所是近年來新興的公共空間,但是它的審美趣味是面向大眾的,通常是比較高檔的,精致的,由于中式風格本身就是具有雍容華貴的氣質,所以在很多的會所中都可以見到這種風格的建筑,裝飾,擺設等。上海的新天地是最顯見的地方。新天地的口號是昨天,明天,相會于今天,真實的情況也的確如此。走進新天地,最常見的景象是;石窟門的弄堂,依舊是青磚步行道,紅青相間的清水磚墻,厚重的烏漆大門,雕著巴洛克風格卷渦狀的山花門楣,仿佛時光倒流,重回當年。但一步跨進石窟門里面,卻是又一番天地,原先的一戶戶隔墻被全部打通,呈現寬敞的空間,現代化的中央空調,歐式壁爐,沙
14、發與中國傳統的八仙桌,太師椅相鄰而處,酒吧,咖啡館與茶座、中餐廳和諧搭配,墻上的現代油畫和立體式老唱機悄聲傾訴著主人的文化品位。在新天地,中式風格與西式現代設計融合得非常和諧,新舊的組合也很流暢。
三、中國元素在居室空間中的運用
中庸曾經是中國人最信仰的生活哲理,其實現在也是如此,不過現在使用更多的一個詞是適度。適度是為了達到一種平衡,在居室環境的設計中達到一種現代與古典的平衡也是一種藝術。一件旗袍,有人穿上就顯雍容華貴,有人穿著也顯端莊清雅,同樣有人穿了會俗相畢露,這其實就是中式風格最迷人,也是最難把握的魅力,其考量的是一種內在的、隱含的氣質。
對于
15、家居而言,如果可能的話,地道的中式風格,是從空間型制開始的。正因為建筑的圍合是一種藝術,所以我們在大房子和小房子里的感覺是不同的。中國式樣的建筑空間,一種是宮殿,例如故宮。第二種是民居,第三種是園林。
傳統的中式民居,是圍合院落式布局,一般包含廳堂、臥房、書房三個主要區域。整體上有禮制的特點,在功能上更存宜人之處,房子的長、寬、高處于怎樣的比例上,才能實現冬暖夏涼?陳家祠就給了答案。
此外由五行八卦演發的陰陽平衡、氣場圓通,都是中式空間的特色,所以有專家指出,中國傳統建筑空間的優點很符合當今“生態環保、節省能源”的世界思潮。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室內設計系
16、主任張綺曼就指出,古代中國人在大自然中選擇住所時有“相其陰陽,觀其流泉”之說,就是在選宅地時注意選擇有太陽、流水以及空氣流動之處所,即民間風水學說的“山水聚會,芷風得水”之處。在分析徽商“發財”思想在建筑造型和室內選料等方面的反映,她講到:“為了防盜與聚財,外墻很少開窗,采光、通風全靠天井,設天井也圖”財不外流“的吉利。晴時太陽光自天井瀉入堂前,稱為”灑金“,雨時雨水落入,稱為”流銀“,四面屋頂均向天井傾斜,四面雨水流入堂前時又稱為”四水歸堂“。中國人認為”水“就是”財“,按照”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風俗,有”四面財源滾滾流入“之意。
除了體量的把握,中式空間氣質的凸顯還體現在布局的
17、方法上。據史料記載,晚年的隋煬帝,就感嘆壯麗的宮殿雖好,但曲房小室更舒適宜人。于是設計師項升便為皇上設計了千門萬戶、幽房曲折的“迷宮”,人一旦誤入沒人帶路就出不來?;蛟S就是從隋煬帝開始,中式家居的布局特點就是巧妙的“曲折、掩映”。
在單個的內部空間上,典型的中式空間也相當講究“隔斷”,并且這種隔斷,目的并不在于要把空間切斷,而是一個過渡、一個提醒、一個指示,常常“隔而不斷”。碧紗櫥、落地罩、飛罩、屏風、博古架、帷幕,不但用來“隔而不斷”,還有很強的裝飾性。所以如今流行的實墻、虛墻,很久以前的中國人就運用如臻化境了。
老錦江公寓樓,有一般公寓沒有的層高,同時也有老建筑
18、特有的寧靜氣息,這是一種與現代節奏不同的格調,為了貼合這種味道,設計者摒棄了其他的色彩,留下了最基本和最本質的黑色與白色。黑與白與其說是顏色,更不如說是一種基本的元素。
每一個細節都是經過設計師的精心設計的,包括家具和壁飾等。新與舊,黑與白,古舊與現代,這些對立的元素,在這套居室中,得到了逐漸的融合。城市中的浮躁與喧囂,在走進這房子中就被消解得一干二凈。
四、如何使中國元素與室內設計完美結合
作為設計師,如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將傳統的中國元素完美的融入進室內設計當中去試一門必修的課題。將現代元素導入其中,結合實用主義和功能主義,形成具有特色的現代中式
19、設計。傳統的中式設計,由于主要運用對稱均衡的手法,四平八穩,中規中距,色彩上多采用樸素穩重的顏色,材質上主要運用木材和石材,總體上顯得過于陳舊沉悶。所以需要有所突破,在布局上對稱均衡中尋求變化,豐富其空間變化;在色彩上增加亮色,以畫龍點睛,帶來活潑生氣,憑添音樂的跳躍感;在材質上可以運用現代材質,采用對比手法,如使用玻璃和不銹鋼燈與巖石、實木等材質的對比,則能增強現代感又不失整體中式感。
此外,還應當力求開闊的視野和舒展的創作心態,精心全面地處理中式體論中的理性與感性,藝術論中的空間與環境,消除“虛偽、造作、精陋”的劣跡。要賜予空間與環境中以獨特的表情——豐富的中式文化內涵及其令
20、人難忘的外顯特征而獨具風采。在整體景象的創造方面力求作到:“熟悉中有陌生,協調中有刺激,平淡中有味道。”
例如時尚而精致的現代沙發,在客廳中顯的富有時代氣息。而成對的圈椅或官帽椅,同樣也可以與西式沙發和平共處,不僅營造出東方特有的風采,而且也很具有實用功能,如在會客廳內放置一款做工精致,圖案精美的花臺與茶幾,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少歐式沙發搭配中式方形矮幾和古董箱做客廳設計,向客人展示中西合璧的協調和美感,在餐廳配置,形成一個極具中國味的用餐區,方形或者圓形的椅凳又因為移動方便,也可以兼作茶幾,將中式的書桌和椅子放在書房或工作間,古老的元素可以幫助獲得靜心的狀態,中式屏風美觀而雅致,如果作為劃分空間區域之用也別有風味。
就像西式家具,不必然代表時尚與現代一樣,中式家具也不必然代表傳統與陳舊,潮流總是在兩個極端中搖擺不定,而相對比較穩定的家居時尚,已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避免尖銳的沖突,將現代元素與古老元素有機結合起來,既有e時代的智能化和概念設計,又有傳統的沉靜與思考。因為人們最終還是要拋棄狂熱的幻想,向往舒適的生活。尤其當人們希望擺脫那旋轉著的世界帶來的不由自主的焦慮和恐懼時,古老的元素總有著神秘的力量,給我們帶來寧靜與平和,有時不得有承認,那種外在的文化力量可以如此那么強大、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