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標上蓋注塑模具設計與仿真加工開題報告
![鼠標上蓋注塑模具設計與仿真加工開題報告_第1頁](https://file6.zhuangpeitu.com/fileroot6/2023-1/25/89b32c3a-f533-48ee-bda7-f1eb2ae3bd09/89b32c3a-f533-48ee-bda7-f1eb2ae3bd091.gif)
![鼠標上蓋注塑模具設計與仿真加工開題報告_第2頁](/images/s.gif)
![鼠標上蓋注塑模具設計與仿真加工開題報告_第3頁](/images/s.gif)
《鼠標上蓋注塑模具設計與仿真加工開題報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鼠標上蓋注塑模具設計與仿真加工開題報告(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 鼠標上蓋注塑模具設計 專 業 名 稱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班 級 學 號 學 生 姓 名 指 導 教 師 填 表 日 期 年 3 月 5 日 說 明 開題報告應結合自己課題而作,一般包括:課題依據及課題的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及發展趨勢(含文獻綜述)、研究內容及實驗方案、目標、主要特色及工作進度、參考文獻等內容。以下填寫內容各專業可根
2、據具體情況適當修改。但每個專業填寫內容應保持一致。 1, 選題依據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機械制造業的生產類型正在由原來的大批量生產方式被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方式代替,為滿足客戶對產品多樣化的要求,一些先進制造技術應運而生。例如DT、CAD、CAPP、CAM、CIMS、CE、AM、LP等。CAD是先進制造技術的核心與關鍵,而各種模具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是目前先進制造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機械制造業中很實用的部分,發展相當迅速。隨著塑料工業的飛速發展,各種塑料制品已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其中大部分塑料制品皆是通過注塑
3、成型工藝來加工的,塑料模具也因此成為被廣泛使用的一類模具。 目前,CAD在我國的應用正處于初級階段,一些企業單位還只停留在二維的計算機輔助設計階段,當然也有不少單位引入了國外大型的先進設計軟件,真正實現了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同學們畢業后將面臨著利用計算機進行三維設計的問題。因此,本設計題目具有極強的實用性與前沿性 2 國內外研究概括及發展趨勢 2.1模具工業的概況 在討論注塑模設計之前,先要對國內外的塑料模具工業的狀況、塑料模具工業的發展方向有一個較清晰的了解,這也就使我們對本課題的意義有所了解。首先要對模具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模具是機械、汽車、電子、通訊、家電
4、等工業產品的基礎工藝裝備之一。作為工業基礎,模具的質量、精度、壽命對其他工業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國際上被稱為“工業之母”,對國民經濟發展起著不容質疑的作用。 模具工業是制造業中的一項基礎產業,是技術成果轉化的基礎,同時本身又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領域,在歐美等工業發達國家被稱為“點鐵成金”的“磁力工業” ;美國工業界認為“模具工業是美國工業的基石”;德國則認為是所有工業中的“關鍵工業” ;日本模具協會也認為“模具是促進社會繁榮富裕的動力” ,同時也是“整個工業發展的秘密”,是“進入富裕社會的原動力” 。日本模具產業年產值達到13000億日元,遠遠超過日本機床總產值9000億日元
5、。如今,世界模具工業的發展甚至己超過了新興的電子工業。在模具工業的總產值中,沖壓模具約占50%,塑料模具約占33%,壓鑄模具約占6%,其它各類模具約占11%[1]。 塑料模具工業是隨塑料工業的發展而發展的。塑料工業是一門新興工業。自塑料問世后的幾十年以來,由于其原料豐富、制作方便和成本低廉,塑料工業發展很快,它在某些方面己取代了多種有色金屬、黑色金屬、水泥、橡膠、皮革、陶瓷、木材和玻璃等,成為各個工業部門不可缺少的材料[2]。 目前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中都廣泛地使用著各式各樣的塑料制品。特別是在辦公設備、照相機、汽車、儀器儀表、機械制造、交通、電信、輕工、建筑業產品、日用品以及家
6、用電器行業中的電視機、收錄機、洗衣機、電冰箱和手表的殼體等零件,都已經向塑料化方向發展。近幾年來由于工程塑料制件的強度和精度等得到很大的提高,因而各種工程塑料零件的使用范圍正在不斷擴大,預計今后隨著微型電子計算機的普及和汽車的微型化,塑料制件的使用范圍將會越來越大,塑料工業的生產量也將迅速增長,塑料的應用將覆蓋國民經濟所有部門,尤其在國防和尖端科學技術領域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目前,世界的塑料產量 電信、輕工、建筑業產品、日用品以及家用電器行業中的電視機、收錄機、洗衣機、電冰箱和手表的殼體等零件,都已經向塑料化方向發展。近幾年來由于工程塑料制件的強度和精度等得到很大的提高,因而各種工程塑料
7、零件的使用范圍正在不斷擴大,預計今后隨著微型電子計算機的普及和汽車的微型化,塑料制件的使用范圍將會越來越大,塑料工業的生產量也將迅速增長,塑料的應用將覆蓋國民經濟所有部門,尤其在國防和尖端科學技術領域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目前,世界的塑料產量已超過有色金屬產量的總和[3]。 塑料模具就是利用特定形狀去成型具有一定形狀和尺寸的塑料制品的工藝基礎裝備。用塑料模具生產的主要優點是制造簡便、材料利用高、生產率高、產品的尺寸規格一致,特別是對大批量生產的機電產品,更能獲得價廉物美的經濟效果。塑料模具的現代設計與制造和現代塑料工業的發展有極密切的關系。隨著塑料工業的飛速發展,塑料模具工業也隨之迅速發展
8、。 在我國,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模具工業的發展也十分迅速。1999年中國大陸制造工業對模具的總市場需求量約為330億元,今后幾年仍將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對于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需求的增長將遠超過每年10%的增幅。汽車、摩托車行業的模具需求將占國內模具市場的一半左右。1999年,國內汽車年產量為183萬輛,保有量為1500萬輛,預計到2005年汽車年產量將達600萬輛。僅汽車行業就將需要各種塑料件36萬噸,而目前的生產能力僅為20多萬噸,因此發展空間十分廣闊。家用電器,如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在國內的市場很大。目前,我國的彩電的年產量己超過3200萬臺,電冰箱、洗衣機
9、和空調的年產量均超過了100萬臺。家用電器行業的飛速發展使之對模具的需求量極大。到2010年,在建筑與建材行業方面,塑料門窗的普及率為30%,塑料管的普及率將達到50%,這些都會大大增加對模具的需求量。其它發展較快的行業,如電子、通訊和建筑材料等行業對模具的需求,都將對中國模具工業和技術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1]。 2.2 我國塑料模具工業和技術現狀及地區分布 在中國,人們已經越來越認識到模具在制造中的重要基礎地位,認識到模具技術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品質量、效益和新產品的開發能力。我國塑料模工業從起步到現在,歷經半個多世紀,有
10、了很大發展,模具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在大型模具方面已能生產l8英寸大屏幕彩電塑殼注射模具、6. 5kg大容量洗衣機全套塑料模具以及汽車保險杠和整體儀表板等塑料模具。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產照相機塑料件模具、多型腔小模數齒輪模具及塑封模具。如天津榮天和機電有限公司和煙臺北極星I.K模具有限公司制造的多腔VCD和DVD齒輪模具,所生產的這類齒輪塑件的尺寸精度、同軸度、跳動等要求都達到了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而且還采用最新的齒輪設計軟件,糾正了由于成型收縮造成的齒形誤差,達到了標準漸開線齒形要求。還能生產厚度僅為0. 08mm的一模兩腔的航空杯模具和難度較高的塑料門窗擠出模等等。注塑模型腔制造精度可達
11、0. 02 ~ 0. 05mm,表面粗糙度Ra0. 2 u m,模具質量、壽命明顯提高了,非淬火鋼模壽命可達10~30萬次,淬火鋼模達50 ~100萬次,交貨期較以前縮短,但和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成型工藝方面,多材質塑料成型模、高效多色注射模、鑲件互換結構和抽芯脫模機構的創新設計方面也取得較大進展。氣體輔助注射成型技術的使用更趨成熟,如青島海信模具有限公司、天津通信廣播公司模具廠等廠家成功地在29~34英寸電視機外殼以及一些厚壁零件的模具上運用氣輔技術,一些廠家還使用了C-MOLD氣輔軟件,取得較好的效果。如上海新普雷斯等公司就能為用戶提供氣輔成型設備及技術。熱流道模具開始推廣,有的廠采
12、用率達20%以上,一般采用內熱式或外熱式熱流道裝置,少數單位采用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難度針閥式熱流道模具。但總體上熱流道的采用率不到10%,與國外的50~80%相比,差距較大。 在制造技術方面,CAD/CAM/CAE技術的應用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以生產家用電器的企業為代表,陸續引進了相當數量的CAD/CAM系統,如美國EDS的UG II、美國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的Pro/Engineer、美國CV公司的CADS5、英國Delta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美國AC-Tech公司的C-Mold及澳大利亞Mol
13、dflow公司的MPA塑模分析軟件等等。這些系統和軟件的引進,雖花費了大量資金,但在我國模具行業中,實現了CAD/CAM的集成,并能支持CAE技術對成型過程,如充模和冷卻等進行計算機模擬,取得了一定的技術經濟效益,促進和推動了我國模具CAD/CAM技術的發展。近年來,我國自主開發的塑料模CAD/CAM系統有了很大發展,主要有北航華正軟件工程研究所開發的CAXA系統、華中科技大學開發的注塑模HSC5.0系統及CAE軟件等,這些軟件具有適應國內模具的具體情況、能在微機上應用且價格較低等特點為進一步普及模具CAD/CAM技術創造了良好條件[1]。 近年來,國內己較廣泛地采用一些新的塑料模具鋼,如:
14、P20, 3Cr2Mo, PMS,SM I、SM II等,對模具的質量和使用壽命有著直接的重大的影響,但總體使用量仍較少。塑料模標準模架、標準推桿和彈簧等越來越廣泛地得到應用,并且出現了一些國產的商品化的熱流道系統元件。但目前我國模具標準化程度和商品化程度一般在30%以下,和國外先進工業國家已達到70%-80%相比,仍有很大差距[3]。技術比較見表1 國內外塑料模具技術比較表 項目 國內 國外 注塑模型腔精度 0. 005~0. 01mm 0.02~0.05mm 型腔表面粗糙度 Ra0.01~0. 05 um Ra0.20 um 非淬火鋼模具壽命 10-60萬次
15、 10~30萬次 淬火鋼模具壽命 160~300萬次 50~100萬次 熱流道模具使用率 80%以上 總體不足10% 標準化程度 70~80% 小于30% 中型塑料模生產周期 一個月左右 2~4個月 目前,全世界模具的年產值約為650億美元,我國模具工業的產值在國際上排名位居第三位,僅次于日本和美國。雖然近幾年來,我國模具工業的技術水平己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總體上與工業發達的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2]。 我國模具工業起步晚,底子薄,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在國家產業政策和與之配套的一系列國家經濟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我國模具工業發展迅速。據統
16、計,我國現有模具生產廠近2萬家,從業人員約50萬人,“九五”期間的年增長率為13%. 2000年總產值為270億元,占世界總量的5%。但從總體上看,自產自用占主導地位,商品化模具僅為1/3左右,國內模具生產仍供不應求,特別是精密、大型、復雜、長壽命模具,仍主要依賴進口。目前,就整個模具市場來看,進口模具約占市場總量的20%左右,其中,中高檔模具進口比例達40%以上。因此,近年來我國模具發展的重點放在精密、大型、復雜、長壽命模具上,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模具進口逐漸下降,模具技術和水平也有長足的進步。近年來,模具行業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步伐加快,主要表現為: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等中高檔模具及模具標
17、準件發展速度快于一般模具產品;塑料模和壓鑄模比例增大;專業模具廠數量增加較快,其能力提高顯著;“三資”及私營企業發展迅速,尤其是“三資”企業目前已成為行業的主力軍;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等等。從地區分布來說,以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為中心的東南沿海地區發展快于中西部地區,南方的發展快于北方。目前發展最快、模具生產最為集中的省份是廣東和浙江,這2個省的模具產值已占全國總量的六成以上。江蘇、上海、山東、安徽等地目前發展態勢也很好。我國模具年生產總量雖然已位居世界第三,但設計制造水平在總體上要比工業發達國家落后許多,其差距主要表現在下列六方面: 1.國內自配率不足80%,中低檔模具供過于求,中高檔模
18、具自配率不足60%。 2.企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和進出口結構都不夠合理。 3.模具產品水平和生產工藝水平總體上比國際先進水平低許多,而模具生產周期卻要比國際先進水平長許多。 4.開發能力弱,經濟效益欠佳。我國模具企業技術人員比例較低,水平也較低,不重視產品開發,在市場中常處于被動地位。 5.模具標準化水平和模具標準件使用覆蓋率低。 6.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模具企業的管理落后更甚于技術落后[1]。 縱觀發達國家對模具工業的認識與重視,我們感受到制造理念陳舊則是我國模具工業發展滯后的直接原因。模具技術水平的高低,決定著產品的質量、效益和新產品開發能力,它已成為衡量一個
19、國家制造業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因此,模具是國家重點鼓勵與支持發展的技術和產品,現代模具是多學科知識集聚的高新技術產業的一部分,是國民經濟的裝備產業,其技術、資金與勞動相對密集。提高模具標準化水平和模具標準件的使用率。模具標準件是模具基礎,其大量應用可縮短模具設計制造周期,同時也顯著提高模具的制造精度和使用性能,大大地提高模具質量。 早在1989年,在國務院頒布的《關于當前產業政策要點的決定》中,模具被列為機械工業技術改造序列的首位。1997年以來
20、,又相繼把模具及其加工技術和設備列入《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經國務院批準,從1997年開始對部分模具企業實行了增值稅返還70%的優惠政策。所有這些國家對模具工業采取的優惠政策也將對其發展提供有力支持[1]。 在科技發展中,人是第一因素,因此我們要特別注重對知識的更新與學習,實現產、學、研相結合,培養更多的模具人才,搞好技術創新,提高模具設計制造水平。在制造中積極采用多媒體與虛擬現實技術,逐步走向網絡化、智能化環境,實現模具企業的敏捷制造、動態聯盟與系統集成。我國模具工業一個完全信息化的、充滿著朝氣和希望而又實實在在的新時代即將到來。 2.3
21、 我國塑料模具工業和技術今后的主要發展方向 在信息社會和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進程中,模具行業發展趨勢主要是模具產品向著更大型、更精密、更復雜及更經濟快速方面發展,技術含量不斷提高,模具生產向著信息化、數字化、無圖化、精細化、自動化方面發展;模具企業向著技術集成化、設備精良化、產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經營國際化方向發展。 模具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是:①CAD、CAM、CAE的廣泛應用及其軟件的不斷先進和CAD/CAM/CAE技術的進一步集成化、一體化、智能化;②PDM(產品數據管理)、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管理)、KBE(基于知識工程)、ERP(企業資源管理)、MIS(模具制造管理信息
22、系統)及Internet平臺等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 ③高速、高精加工技術的發展與應用;④超精加工、復合加工、先進表面加工和處理技術的發展與應用;⑤快速成型與快速制模(RP/RT)技術的發展與應用;⑥熱流道技術、精密測量及高速掃描技術、逆向工程及并行工程的發展與應用;⑦ 模具標準化及模具標準件的發展及進一步推廣應用;⑧優質模具材料的研制及正確選用;⑨模具自動加工系統的研制與應用;⑩虛擬技術和納米技術等的逐步應用[1]。 2.4 注塑模具CAD發展概況及趨勢 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是當代計算機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隨著
23、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CAD技術及其應用一直處于日新月異的發展浪潮中。作為CAD技術應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塑料模具計算機輔助設計、模擬分析與制造,即模具CAD、CAE和CAM也一直是國內外普遍關注的熱點。 三十多年來,國外注射模CAD技術發展相當迅速。70年代己開始應用計算機對熔融塑料在圓盤形、管形和長方形型腔內的流動情況進行分析。80年代初,人們成功地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三維型腔內塑料熔體的流動過程,使設計人員可以依據理論分析并結合自身的經驗,在模具制造前對設計方案進行評價和修改,以減少試模時間,提高模具質量。近十年來,注射模CAD技術在不斷進行理論和實驗研究的同時,
24、十分注意向實用化階段發展,一些高水平的商品軟件逐步推出,并在推廣和實際使用中不斷改進、提高和完善。比較有代表性的軟件系統有: 澳大利亞Moldflow PTY公司的Moldflow系統該系統具有很強的注射模分析模擬功能,包括繪制型腔圖形的線框造型軟件SHOD,有限元網格生成軟件FMESH,流動分析軟件FLOW,冷卻分析軟件COOLING,流動、冷卻分析結果和模架應力場分布的可視化顯示軟件FRES以及翹曲分析模擬軟件。 美國CRATEK公司的注射模CAD/CAM/CAE系統該系統包括三維幾何形狀描述軟件OPTIMOLD III,二維注射流動分析軟件SIMUFLOW,三維有限元
25、流動分析軟件SLMUFLOW 3D,冷卻分析軟件SIMUCOOL,標準模架(美國DME標準)選擇軟件OPTIMOLD等部分。 美國和意大利的Plastics&Computer Inc公司的TMCONCEPT專家系統,該系統包括材料選擇TMC-MS、注射工藝條件和模具費用優化TMC-MCO、注射流動分析TMC-FA、型腔尺寸設計TMC-CSE和模具傳熱分析TMC-MTA等功能模塊。 德國IKV研究所的CADMOULD系統,該系統具有注射模流動分析、冷卻分析和力學性能校核等功能,CAD-MOULD-MEFISTO系統則采用有限元法進行三維型腔的流動分析。 我國在注射模CAD技
26、術開發、應用及研究方面起步較晚。從80年代中期開始,國內部分大中型企業先后引進了一些國外知名度較高的注塑模CAD系統。同時,某些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也開始了注塑模CAD系統的研制與開發工作。 多年來,我國對注射模設計制造技術及其CAD的開發應用十分重視,在“八五”期間,這方面安排了“大型薄壁深腔注射模具制造技術”、“多型腔小模數齒輪精密模具制造技術”和“實用CAD/CAM技術在精密注射模制造中的應用”等國家重點企業技術開發項目,還安排了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塑料注射模CAD/CAM/CAE集成系統研究”。這些項目的成果對促進我國注射模CAD技術的迅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我國注射
27、模CAD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水平得到很快提高[1]。 我國在注射模CAD技術研究與開發方面較具代表性的工作有: 華中理工大學是國內較早自行開發研究注射模CAD/CAE/CAM系統的單位之自80年代中期開始,就在注塑模流動分析模擬和冷卻分析模擬方面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并推出了塑料注射模CAD/CAE/CAM系統HSC-1。該系統包括塑料制品三維形狀輸入、流動模擬、冷卻分析、型腔強度與剛度校核及模具圖設計與繪制等功能,在一些企業單位應用取得較好效果,現已實現商品化。 浙江大學基于工作站的UG II系統開發出精密注射模CAD/CAM系統。該系統采用特征造型技術構造產品模型
28、,使形狀特征表達與工藝信息描述統一,并利用特征反轉映射實現了型腔模型的快速生成。 上海交通大學從1983年開始,對注射模CAD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國內首次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注射模CAD系統中,并于1988年開發出集成化注射模智能CAD系統。現在在工作站UG II平臺上進一步開發智能CAD/CAE/CAM系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正模具研究所開發的注射模CAD/CAE/CAM系統具有塑料產品線框造型、曲面造型、分析模擬和數控仿真與數控加工程序生成等功能,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與實用價值。 合肥工業大學在注射模結構CAD技術方面進行了多年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先后研制出微機
29、注塑模CAD系統PMCAD和微機注塑模CAD三維系統IPMCAD V3.0,取得了較好的成績。IPMCAD3.0系統在微機上采用三維實體模型、實體造型技術,使系統在設計效率和通用性兩方面都得到較好的兼顧?,F在以AutoCAD 813.0和MDT作為環境,進一步采用參數化特征模型、特征建模技術和裝配模型技術,研制出注射模CAD三維參數化系統IPMCAD V4.0,在技術水平、實用性與通用性方面都達到較高水平[4]。 3 研究內容及實驗方案 本文將對鼠標上蓋成型的幾個關鍵問題:鼠標制品外形的設計與建模、最佳成型方法的選擇,分析最佳成型工藝,模具設計并進行理論和試驗研究。 3.1
30、 鼠標上蓋制品外形設計 本課題利用Pro/E軟件對鼠標上蓋進行實體建模,Pro/E的圖形設計是基于三維的,它與傳統的二維繪圖有著本質的區別。生成的模型直觀,立體感強,可以在任何角度進行觀察。另外系統還能計算出實體的表面積、體積、重量、慣性距、重心等。使設計者很容易、很清楚地知道零件的特性。而且可由立體圖生成三視圖,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 3.2 最佳成型方法的選擇 比較幾種可用于成型鼠標外殼這種薄壁單分型面制品的常用塑料加工方法,根據產品開發依據和使用要求選擇合理的成型方法。 3.3 分析最佳成型工藝 鼠標上蓋為薄壁制件,比表面積大,可能的工藝方案較多
31、,工藝方案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產品質量、生產成本以及生產效率。本文在對塑件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并優化了工藝方案。具體內容如下: (1)對塑件成型工藝性進行分析,對可能的工藝方案進行比較分析,初步得出可能的工藝方案以及其可行的條件。 (2)根據產品開發依據及成型要求,確定工藝方案。 3.4 模具設計 1.模具結構分析和確定 針對鼠標上蓋尺寸小,精度高的特點,根據工藝方案和零件的形狀特點、精度要求、生產批量、模具加工條件、操作方便與安全的要求,對模具進行分析,確定模具的合理結構。 2.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結構設計 根據模具結構型式和特點,確定模具工作、導向以及固定等并確定模具主要
32、零件的形式以及尺寸。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一個具有代表性模具的分析研究,從而達到掌握具有復雜曲面模具的設計制造以及加工的方法。 4,目標,主要特色 電器產品是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人們對電器產品的要求從實用性、可靠性己經提高到對舒適性、美觀性、安全性、實用經濟性等方面的要求,從而對電器產品也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對電器產品的這種不斷提出的新要求,促使電器產品的外形不斷的改進,外形零件的生產技術也不斷得到新的發展,使電器產品外殼零件成形技術在成形領域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目前,電器產品的外形設計及加工技術日益受到了國內外的高度重視,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這
33、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相當的進展。他們的電器產品外觀美觀,讓人賞心悅目,而且設計高效快捷,產品更新換代加快。如臺灣的羅技公司,其鼠標產品外形美觀,設計人性化,使用壽命長。 目前,國內在電器產品外觀零件設計制造方面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由于電器產品美觀性的要求,零件外形多為復雜曲面,傳統的設計方法在對零件成形過程分析以及對產品存在缺陷的處理方面顯得無能為力,產品成形過程數值模擬技術跟不上的現狀己經成為制約產品開發和生產的一個瓶頸。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必須緊跟國際先進水平,不斷提高電器產品外觀零件的質量,降低設計和生產成本,加快生產周期。因而,鼠標上蓋成形技術的
34、研究與開發具有相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以此作為一個突破口,帶動和促進相關電器產品外觀零件注塑成形技術的發展和技術創新。 5.參考文獻 【1】 屈華昌. 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 機械工業出版社,1995 【2】 彭建聲. 簡明模具工實用技術手冊. 機械工業出版社,1993 【3】 唐志玉. 模具設計師指南. 國防工業出版社,1999 【4】 《塑料模設計手冊》編寫組. 塑料模設計手冊. 機械工業出版社,1994 【5】 賈潤禮,程志遠. 實用注塑模設計手冊.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 【6】 廖念釗.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 中國計量出版社,1991 【7】 黃毅宏. 模具制造工藝. 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8】 模具制造手冊編寫組. 模具制造手冊. 機械工業出版社,1996 【9】 馮炳堯,韓泰榮,蔣文生. 模具設計與制造簡明手冊. 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8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