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2-1.5型礦井提升機的主軸裝置設計開題報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JK-2-1.5型礦井提升機的主軸裝置設計開題報告(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名稱
JK-2×1.5型礦井提升機的主軸裝置設計
學生姓名
專業班級
07機設1班
學號
一、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礦井提升設備的選型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礦井的安全生產、基建資金、生產能力、生產效率和噸煤成本,所以在選型設計之前,必須進行技術方案比較,使其達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
礦井提升設備的合理設計,主要取決于確定合理的提升系統,既礦井提升設備的套數、類型及提升方式。
二、 國內外研究綜述:
礦井提升設備是礦山運輸中的咽喉設備,又是礦山最大的耗電設備。西德、瑞典等國是當今世界上制造礦井提升機較先進的國家,特別是多繩摩擦式提
2、升機更為突出。在這些國家的豎井中幾乎全部采用較先進的多繩摩擦式提升機,不僅廣泛采用龐大井塔的塔式多繩摩擦提升機,而且越來越多地使用較低的井架的落地式多繩提升機。它們的發展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終端提升量大,提升速度高,襯墊材料摩擦系數大又耐磨,液壓制動,運轉安全可靠,自動化程度高,多機集中控制等。生產的產品供世界上二十多個國家使用。我國礦井提升設備在上述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自動化和多機集中控制技術方面差距大,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能力。
內裝式提升機在我國已有多臺運行,作為高度機電一體化的,節能新產品應重點發展。同時開展斜井提摩擦提升和布雷爾提升機的研制。
目前國外礦井提
3、升機總的發展趨向是:
(1)向大型化發展 礦井大型化和要求提升機大型化之目的主要在于獲得更大的礦產量。1O年前,年產90~120萬t的礦為大型礦。目前,就世界范圍而言, 年產200~300萬t的礦山也不算大,僅僅算中、小型礦 瑞典最大地下礦將達1000 ~2500萬r/a。大型化主要體現在大容量的提升容器。目前.世界上一次提升最大重量已達63t。國外大型提升機都采用多繩摩擦式提升機。
(2)向自動化、遙控方向發展 自動化不僅僅是為了節省人力,更重要的是適應大生產、集中控制、集中管理、系統聯動的需要.也是保證產量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有效手段 同時也包含減輕勞動強度、節省人力、電力和提高運
4、行安全性。國外大型礦井提升機都廣泛采用以多種保護為基礎的自動化運行.并能記錄和處理各種生產數據、運行等資料。英國完善了包括有全功能維護設計的可控硅供電,直接連接直流電動機驅動系統和在井簡中的提升機控制系統 目前國外主井幾乎都是自動化運行,副井由于機動性大.一般都是采用按鈕控制和在罐籠內遙控。
(3)繼續發展多繩提升機 一般淺井、提升重量不大時.可采用常規纏繞 弋提升機;但當深井、提升重量大時,須采用多繩摩擦式提升機。有相當一部分提升任務既可采用纏繞式提升機也可采用多繩提升機,如果現場條件允許.則多繩摩擦式提升機更為經濟。目前多繩纏繞式提升機繼續向更先進方向投展。有些國家生產的多繩提升機,
5、塔式和落地式多繩提升機大致各占5O%。
(4)發展各種新型和專用提升設備除目前已出現的落地式提升機、布雷爾提升機和采用鋼芯膠帶牽引的摩擦式提升機外; 國外還研制了起重式提升機、各種不同包圍角的多繩摩擦式提升機(用于淺井).另外,還研制了不同形式的無繩提升設備,現已知的有機械式、電磁式、水力式和風動式。
(5)采用“四新”(新技術、新結構、新材料和新工藝)采用“四新” 后,提升機主軸裝置、制動系統、液壓系統、操縱系統和驅動系統等各部分不斷改進提高,使整個多繩摩擦式提升機結構朝著體積小、重量輕、效率高的方向發展。
國內礦井提升機的發展趨向是:
(1)發展多繩摩擦輪提升機,特別是大
6、型落地式多繩提升機. 以及斜井、斜坡道用的多繩提升機;
(2)不斷改進井研制新型單繩及多繩纏繞式礦井提升機}
(3)可控硅供電及徽電子技術在提升機上應用,以及可編程序控制器,遙控技術.交交變頻調速等先進技術;
(4)研制應用高性能摩擦襯墊.高比壓閘瓦等新技術、新材料;
(5)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井用于制造國產礦井提升機。淘汰落后技術,如塊式閘及角移式閘.氣動制動器,鑄造結構井限制減速器和控制繼電器的使用。
三、 畢業設計(論文)所用的主要技術與方法:
1. 畢業設計所用的方法是:類比設計、優化設計、經驗設計以及數據計算法等方法。
在資料和信息獲取過程中進行了實
7、地考察和調研。
2.在繪圖過程中運用計算機繪圖(包括AutoCAD繪圖)。
3.在外型設計中運用了人機工程學方法,以使人—機—環系統協調,相互適應。
四、 主要參考文獻與資料獲得情況:
[1] 周乃榮等.礦山固定機械手冊.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86
[2] 馬新民.礦山機械.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9
[3] 于忠升,宋偉剛.礦山運輸提升.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1992
[4] 孫玉蓉,周法禮.礦井提升設備.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5
[5] 葛成遠.煤礦提升設備的改造.煤炭工業出版社,2002
[6] 葛世榮.礦井提升機可選靠性技術.徐州: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
8、社,2001
[7] 馬建民等.現代提升機數字控制系統.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2
[8] 容觀海.煤礦電工手冊.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80
[9] 章宏甲等.液壓傳動.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9
[10] 張景松.流體力學與流體機械.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1
[11] 洪曉華.礦井運輸提升.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5
[12] 潘英.礦山提升機械設計.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89
[13] 顧惠琳,徐烈煊,王斌耀.工程力學.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
[14] 范家駿.礦井多繩提升機造型設計.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81
[15] 徐灝
9、.機械設計手冊.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2
[16] 程居山.礦山機械.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7
[17] 能源部編.煤礦安全規程.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2
五、 畢業設計(論文)進度安排(按周說明)
第5~7周 畢業實習,收集資料,完成開題報告。
第8~10周 完成實習報告,總體方案設計,初步完成設計計算,外文翻譯。
第11~13周 完成總裝圖和零件圖的繪制和設計說明書。
第14~15周 修改和完善,準備畢業答辯。
六、 指導教師審批意見:
指導教師: (簽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