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車五檔變速器設計
喜歡就充值下載吧。。資源目錄里展示的文件全都有,,請放心下載,,有疑問咨詢QQ:1064457796或者1304139763 ==================== 喜歡就充值下載吧。。資源目錄里展示的文件全都有,,請放心下載,,有疑問咨詢QQ:1064457796或者1304139763 ====================
開題報告
設計(論文)題目
轎車五檔變速器設計
設計(論文)題目來源
自擬課題
設計(論文)題目類型
工程設計
起止時間
一、 設計(論文)依據及研究意義:
1886 年, 世界上誕生的第一輛汽車并未安裝變速器, 直到 1902 年才由法國人造出了第一部裝有變速器的汽車。 目前, 絕大多數汽車仍采用機械式變速器、 分動器、 主減速器, 構成整車傳動系, 其結構簡單、 操縱方便、 造價低廉仍不失為汽車傳東西中常用的主要總成。 由于汽車上廣泛采用活塞式內燃機, 其轉矩和轉速變化范圍較小, 而復雜的使用條件則要求汽車的牽引力和車速能在相當大的范圍內變化。 為此在傳動系中設置了變速器。 機械式手動汽車變速器因結構簡單, 傳動效率高, 制造成本低和工作可靠等優點, 在不同形式的汽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 機械式手動變速器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里, 依然會在我國車輛傳動系統中占據主導地位。
自 1940 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首次將液力機械式自動變速器裝車應用以來, 液力機械式自動變速器的生產形成系列化和專業化。 其發展之快, 應用之廣, 以致于人們直接命名其為”自動變速器”。 AT 以優越的動力性能, 乘坐舒適性和簡便的操作, 在汽車工業中占有相當的地位。 我國幾種系列轎車中和重型載貨車上雖有應用, 但限于技術和經濟條件, 獨立開發, 成批生產 AT 的能力尚不具備。 省油, 排污低, 操縱方便, 行駛舒適的機械式無級自動變速器(CVT)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目標。 CVT 與其它傳動相比, 操縱方便性和乘坐舒適性均可與液力變矩器相媲美, 而其傳動效率卻遠高于液力變矩器。 更主要的是它能夠協調車輛外界行駛條件與發動機負荷, 充分發揮發動機潛力, 提高整車燃油經濟性, 使汽車具有良好的牽引特性, 顯著地提高超車性能, 這是現有的有級式變速器無法相比的, 故 CVT 是國內外汽車傳動研究和推廣的重點之一。 電傳動與液壓車輛的馬達相似, 它一改機械傳動中的傳統結構, 代之以電流輸至電動機來驅動汽車。 另一種以新型蓄電池, 燃料電池作為能源的電動車, 它不用石油燃料, 無污染, 能量轉換效率高, 因而將廣泛用于短途運輸的轎車, 大客車, 貨車上。 日本的電源公司, 美國通用公司, 德國大眾公司等研制的電動車已基本上滿足使用者的需要。 電力式自動變速器噪聲低, 污染小, 自動化程度高, 元件布置方便, 可用電池代替原動機, 在不可再生資源日益枯竭, 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電力式自動變速器無疑是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電子控制機械式自動變速器(AMT)是自動變速器的一種, 它是在原有固定軸式齒輪變速器的基礎上, 把選, 換檔和離合器及發動機油門的操縱自動化。 與液力機械式自動變速器和機械式無級變速器相比, 它具有傳動效率高, 成本低, 易制造,生產繼承性好等優點, 從世界范圍來看, 它是自動變速器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近年來, 隨著車輛技術的進步和車輛密度的加大, 對變速器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 眾多的汽車工程師在改進汽車變速器性能的研究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使變速器技術得到飛速的發展。雖然它有諸多缺點, 如換擋沖擊大, 體積大, 操縱麻煩等; 但是, 它也有很多優點, 如傳動效率高, 工作可靠, 壽命長, 制造工藝成熟和成本低等。 所以, 如果能改善機械式變速器上述的缺點,它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 如果在減小機械式變速器的體積和提高傳動平穩性兩方面做一些研究, 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隨著微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 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的問世, 給汽車帶來了更理想的傳動系統。 機電一體化技術進入汽車領域, 推動騎車變速器裝置的重大變革。 自動變速器裝置出現了電子化趨勢, 特別是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 使由微機控制發動機和變速器換擋成為可能。 總體看來, 目前世界上應用較多的汽車變速器是手動變速器、 電控液力自動變速器、 金屬帶式無級變速器、 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器、 雙離合器變速器及環形錐盤滾輪引式無級變速器等數種, 并具有各自優勢, 但其中金屬帶式無級變速器前景看好。
我國的汽車及各種車輛的零部件產品在性能和質量上和發達國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設計手段落后, 發達國家在機械產品設計上早以進入了分析設計階段, 他們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 將現代設計方法, 如有限元分析、 優化設計、 可靠性設計等應用到產品設計中, 采用機械 CAD 系統在計算機上進行建模、 分析、 仿真、 干涉檢查, 實現三維設計, 大大地提高產品設計的一次成功率, 減少了實驗費用, 縮短了產品更新周期。 而我們的設計手段仍處于以經驗設計為主的二維設計階段, 設計完成后在投產中往往要進行很大的改動, 使得產品開發周期很長, 性能質量低等。 為改變我國的車輛零部件的生產和設計手段的落后狀況, 縮短新產品的開發周期, 提高市場競爭力, 有必要開發一些適合中國國情的汽車及零部件的 CAD 系統, 對已開發的 CAD 系統需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隨著 CAD 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許多國家和部門都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驗, 隨之開發并形成一些成套硬件和軟件系統。 在美國、 日本及歐洲發達國家中,利用 CAD 技術解決眾多繁瑣的設計和分析計算。 形成了以圖形系統為基礎、 以數據庫為核心、 以工具系統為支撐和以分析計算為應用的集成化系統。
研究意義:本次畢業設計正是利用CAD技術來完成五檔變速器的設計。通過本次畢業設計,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還可以培養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的能力,同時提高了應用Pro/E軟件的能力,因而是一次很好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鍛煉機會。本次畢業設計源于生產世紀,對于我們今后從事實際技術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有利于我們掌握壓鑄模設計的過程和要點,熟悉Pro/E軟件在壓鑄模設計中的應用步驟,為日后的工作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設計主要研究的內容、預期目標:(技術方案,路線)
(一)主要研究內容:
1. 變速器的結構形式選擇
2. 變速器的基本參數選擇與設計計算
3. 變速器中心距的設計與計算
4. 各檔齒輪和軸的校核計算
5. 用 CAD 畫裝配圖和零件圖。
(二)預期目標:
技術方案:
1. 改變傳動比,擴大驅動輪轉轉矩和轉速的變化范圍,以適應經常變化的行駛條件,同時使發動機在有利(功率較高而油耗較低)的工況下工作;
2. 在發動機旋轉方向不變情況下,使汽車能倒退行駛;
3. 利用空擋,中斷動力傳遞,以發動機能夠起動、怠速,并便于變速器換檔或進行動力輸出;
4.使換擋迅速、省力、方便;
5.工作可靠。汽車行駛過程中,變速器不得有挑擋、亂擋及換擋沖擊等現象發生;
6.使變速器的工作噪聲低。
設計路線:
1.研究五檔變速器換擋原理與動力傳遞方式,明確變速器的功用與設計要求。
2.研究變速器的主要類型和結構。
3.分析變速器的主傳動方案和倒擋方案。了解每種方案的優缺點,最終選擇最合適的傳動方案進行設計。
4.確定變速器結構方案時,要考慮齒輪型式、換擋結構型式、軸承型式等因素,以滿足使用性能、制造條件、維護方便等要求。
5.對變速器的主要參數進行選擇,通過計算得出變速器的檔位數、傳動比、中心距、齒輪模數、齒形、壓力角、螺旋角、齒寬和齒輪變位系數等參數。
6.完成對齒輪和軸的設計及其強度校核,并作出相應的二維、三維圖。
三、設計(論文)的研究重點及難點:
重點:
1.變速器傳動機構方案的選擇;
2.變速器參數的確定;
3.同步器的設計。
難點:
1.同步器方案的選擇;
2.同步器參數的設計;
3.齒輪參數的確定。
四、設計(論文)研究方法及步驟(進度安排):
(一)研究方法:
首先閱讀大量相關文獻資料,教材及新聞背景資料,包括機械制造的原理及方法,數控機床現有技術水準,國際水平探討方面的書籍、報刊。以了解可靠性的內容。然后通過調研,進一步了解企業現狀及需求。接下來進行分析與設計。確定數據的準確性再進行系統設計。
(二)進度安排:
五、進行設計(論文)所需條件:
1、需工作間、電腦、相關資料等;
2、 使用繪圖軟件,辦公軟件進行畢業設計工作;
3、繪制整機裝配圖,繪制設備部分零件圖,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
4、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工作量。
六、主要參考文獻(不少于15篇文獻):
[1] 張軍,朱亮亮,彭思茂.基于CATIA五檔手動變速器結構仿真設計[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08):72-73.
[2] 余樂. 某型汽車變速器設計研究[D].湖南大學,2011.
[3] 趙海燕,王樂.液力自動變速器行星齒輪傳動系簡析[J].汽車實用技,2016(04):165-167
[4] 郭文明. 某轎車機械式變速器傳動系統振動分析[D].燕山大學,2018.
[5] 王麗娟.淺談汽車變速器潤滑的方式和設計原理[J].機械管理開發,2016,31(01):19-2
[6] 原果田.DC16J200T汽車變速器設計特點剖析[J].機械傳動,2011,35(11):48-51.
[7] 田燕林,賀敬良,牛浩龍.基于MASTA的汽車變速器自主開發設計[J].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6(05):80-83+88
[8] 鄒乃威,彭締,劉威,鄔萬江,江麗煒,韓平.汽車變速器設計專家系統圖形用戶界面設計[J].佳木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8(06):835-838+857.
[9] 王金明,張磊.變速器系統模態分析與試驗研究[J].江西化工,2017(03):55-58.
[10] 閆帥印. 基于混合智能算法的汽車變速器齒輪組參數設計與優化[D].中北大學,2015.
[11] 陳文才.汽車變速器可靠性設計研究[J].煤炭技術,2010,29(09):31-32.
[12] 譚富春,王軍,黃海,王偉,鄒捷,厲海祥.點線嚙合齒輪在汽車變速器中的應用[J].機械傳動,2017,41(06):190-192.
[13] 王虎奇,張琦,楊艷杰.基于ANSYS的汽車變速器齒輪的優化設計[J].廣西輕工業,2011,27(08):81+91.
[14] Xiawei Liao,Li Chai,Yu Jiang,Junping Ji,Xu Zhao. Inter-provincial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s’ co-benefit of national water savings in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229.
[15] A. Srinivasan,G. Rohini. Performance based algorithms for video bit transmissions[J]. Cognitive Systems Research,2019,56.
[16] Pulling Line Speeds Up Transmission Line Installation in Puerto Rico[J].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World,201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