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三體》中的時空構建獲獎科研報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淺談《三體》中的時空構建獲獎科研報告(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淺談《三體》中的時空構建獲獎科研報告
這三句來自宇宙深處簡短有力地的回復信息拉開了《三體》中波瀾壯闊的舞臺序幕,講述著屬于大劉自己的宇宙的故事。雖然在《三體》第一部中,整個時空的布局不管是太陽系還是三體人的母星系,事情的推進都還是在一個時空中運作。
上帝眼中的維度
我們的世界,或者說我們所處的這個物質的世界在這個三維空間里,隨著時間的推進單向的向一個方向發展。在《三體》的第一部中,從葉文潔回復外星文明訊息這一時間點開始,整個故事開始真正進入正軌。與此同時,遠在四光年之外的半人馬座三體世界的故事也在同步進行。當然,這時所有的事物仍然在三維尺度的局限中。而在三體文
2、明在宇宙黑暗森林法則的驅動下開始改造質子,以逼近光速的宇宙速度飛抵地球對人類文明的前沿科技進行干擾。
在人工改造質子這一部分,大劉第一次對自己心中的時空觀進行了主觀性的描述,文中將之稱為“智子工程”,即把一個質子進行智能改造使之成為一臺超級智能計算機。當三體人建在太空中的巨型加速器獲得聚變發電站的能量后,開始對質子進行二維展開。第一次,由于多減了一個維度,質子被減成一維變成了一個無限細的線。第二次,質子仍然展開失敗,被展開成為三維,這時空中出現了如同積木般的鏡面幾何體,隨之形狀開始紛亂復雜,最后變成了另三體人恐懼的眼睛的形狀(眼睛的形狀在智慧生命看來總是帶有些與生俱來的敏感)。這不
3、禁讓人思考質子是否也是生命這一命題。三體元首也問了同樣的問題:“一個微觀粒子的內部結構能復雜到什么程度?”在三體人的科學執政官的口中,我們得知觀察一個微觀粒子的內部結構得看從幾維視角下觀察。一維,是一個點;二維和三維,粒子開始表現出內部結構;到了四維,一個小小的粒子就已經是一個宏達的世界了。而隨著維度的增加,粒子內部的結構復雜程度開始急劇上升。從七維視角下觀察粒子,其內部復雜程度就已經與三體星系差不多;八維下的粒子內部存在則與整個銀河系相當;而到了九維后,僅僅一個粒子的內部結構和復雜程度就幾乎等同于整個宇宙!所以高維度下的粒子內部如果沒能演化出智慧反而不太正常。這時,可能會有人問:為什么漏了零
4、維?因為零維是最極端的情況。當一個質子變成零維,就是一個沒有大小的點,一個奇點。此時,這個質子的所有質量都在這個奇點中,同時擁有無限大的密度。是的,這是一個黑洞!
最終,經過三次實驗,質子被成功二維展開進行人工改造。質子的最終形態是一個人工智能體形態的質子,簡稱為智子。智子在命令的指引下從二維降到三維降到四維,最終降到六維。而在四維和六維狀態,大劉對其性狀進行了具有視覺性的描述:四維的智子只能讓我們看到其在三維空間的投影,如果說三維是一張薄紙,那么四維狀態下的智子就是一個巨人,我們只能看到它的底部與紙接觸的部分。六維的智子觀察三維空間就像看一張二維平面的畫,可以直接看到三維中事物的
5、內部結構。到這里,大劉首次對超出三維以外的維度世界進行了大膽的藝術性猜測和闡述,并且是在為《三體》的二三部中的時空構建埋下了一個重要的伏筆和線索。同時也是推進故事發展的一個似乎不可更改一條法則。
現實的維度
我們的科技到了今天,或者說我們的物理到了如今的2020年這個夢幻般新紀元并沒有呈現出如同科幻電影中那樣令人咋舌和振奮人心的程度。突如其來的未知病毒讓整個世界都措手不及,我們仍然像人類祖先那樣仍然在跟病毒作斗爭,所有的事情的發展都因此受到阻礙。進入21世紀,物理學再也沒有呈現出百年前的盛況,量子物理領域讓科學家摸不著頭腦的現象和數據是的現代物理學進入量子領域后幾乎寸步難行,人類的意識作為一個從未被考慮過因素被加入到量子領域。在真正進入和了解量子領域前,科學家們似乎遇到了一個無法跨越的鴻溝這也使得楊振寧在一次高能物理研討會上說:物理學的盛宴已過。即使是他主導的反物質研究項目也沒有足以改變時代的發現和成果。但是在這一關卡的我們需要保持樂觀,因為物理學進入微觀量子領域從理論到實踐的時間跨度并沒有很長,從實踐到總結發現可掌握的新規律的時代或許還未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