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優秀獲獎科研論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優秀獲獎科研論文(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優秀獲獎科研論文
【關鍵詞】問題情境;小學數學;應用措施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學生學科能力的培養成了教學工作中的重點,教師要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上,通過日常教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一定的學科綜合素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將學生引入相關的學習情境中,進行思考和探索,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升。
一、在小學數學中開展問題情境教學的重要性
數學學科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程度較高,小
2、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較為欠缺,對很多數學問題的認識不深刻,再加上教師長期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十分被動,導致一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甚至對數學學科產生了厭惡心理。學生需要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思考,敢于提出問題,要能夠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多思考“是什么”以及“為什么”,從而能夠理解知識深層次的含義。新課改明確提出,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能夠進行主動的思考和探索,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有效的問題情境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讓學生發現數學學
3、習的樂趣,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具體措施
(一)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
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從而降低數學學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感,讓學生運用生活經驗來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比如在學習加減乘除運算的時候,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明天就是母親節了,小明想要給媽媽買3支玫瑰和5支康乃馨,我們已知一支玫瑰花的價格是5元,一支康乃馨的價格是3元,那么請問小明需要花費多少錢?”這樣的問題與我們的生活聯系是十分緊密的,學生會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在腦海
4、中快速想象生活中與此相關的場景,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最后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學生會列出計算式,得出答案。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不僅能夠讓學生具有代入感,還能夠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可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二)創設故事化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極其活躍,他們對于新鮮奇特的事物有著濃厚的好奇心,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打造充滿樂趣的數學課堂。在學習對稱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有一天,一只蝴蝶在動物城的花叢里飛來飛去,一只小蜻蜓飛過來,說:“小蜻蜓,咱們一起玩吧
5、。”小蝴蝶說:“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蜒說:“在圖形王國里,我們就是一家的,另外還有許多家庭成員呢?不信,我領你去看……”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許多美麗的景色,還看見了許多動物:有美麗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蟲……小朋友們,它們美嗎?你覺得它們哪兒美呢?通過故事化問題情境的引入,學生會想要了解這些動物為什么美麗,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和探索,在課堂上能夠集中注意力聽講。問題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故事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設故事化的問題情境,符合當前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設有公式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分析問題
小學
6、數學課本中涉及的知識,大多數都來源于生活,所學到的知識又能運用到生活中去,可以說小學數學中很多概念都是對生活的總結。比如小學數學課本中涉及的時間、距離、速度三個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問題。有這么一道題: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是540千米,一列火車從南京開出,9小時到達,這列火車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這種題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首先教師要教會學生認識每個數字表示的是哪個概念,在這道題中540千米指的是路程,9小時是時間,最后這道題需要求的是速度。這就要求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可以創設學生上學或者放學時的應用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幫助他們理解題意。
二、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通過數學學科的學習必須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將數學知識應用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才能夠發揮數學學科的真正意義。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要考慮到問題情境和生活之間的聯系,還要從學生的興趣角度出發,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具有較強的代入感,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有效提升學科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