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貼技術
《穴位敷貼技術》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穴位敷貼技術(4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中藥穴位敷貼技術(冬病夏治“三伏貼”)阜康市中醫院針灸科4/14/2024概述 穴位貼敷療法,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把藥物研成細末,穴位貼敷療法,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把藥物研成細末,用介質(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涼油、藥液甚至唾液)用介質(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涼油、藥液甚至唾液)調成糊狀,或用呈凝固狀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黃醋、米飯、棗泥制調成糊狀,或用呈凝固狀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黃醋、米飯、棗泥制成軟膏、丸劑或餅劑,或將中藥湯劑熬成膏,或將藥末散于膏藥上,再成軟膏、丸劑或餅劑,或將中藥湯劑熬成膏,或將藥末散于膏藥上,再直接貼敷穴位、患處(阿是穴),用
2、來治療疾病的一種無創痛穴位療法。直接貼敷穴位、患處(阿是穴),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無創痛穴位療法。它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祖國醫學中一種獨特的養生保健治它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祖國醫學中一種獨特的養生保健治病法,通過藥物刺激穴位,激發經氣,從而發揮調五臟、行氣血、和陰病法,通過藥物刺激穴位,激發經氣,從而發揮調五臟、行氣血、和陰陽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中醫外治療法。陽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中醫外治療法。4/14/2024歷史源流 早在原始社會里,人們用樹葉、草莖之類涂敷傷口治療與猛獸搏斗早在原始社會里,人們用樹葉、草莖之類涂敷傷口治療與猛獸搏斗所致的外傷而逐漸發現有些
3、植物外敷能減輕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所致的外傷而逐漸發現有些植物外敷能減輕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傷口的愈合,這就是中藥貼敷治病的起源。傷口的愈合,這就是中藥貼敷治病的起源。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有,有“蚖蚖以薊印其中顛以薊印其中顛”的記載。(芥子泥貼敷于百會穴,使局部皮膚發紅,治的記載。(芥子泥貼敷于百會穴,使局部皮膚發紅,治療毒蛇咬傷。療毒蛇咬傷。)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靈樞靈樞經脈篇經脈篇記載:記載:“足陽明之筋足陽明之筋頦筋有寒,頦筋有寒,則急引頰日移口,有熱則筋緩,不勝收放僻,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則急引頰日移口
4、,有熱則筋緩,不勝收放僻,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緩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緩者。”4/14/2024歷史源流 東漢東漢傷寒雜病論傷寒雜病論中記述了烙、熨、外敷、藥浴等多中記述了烙、熨、外敷、藥浴等多種外治之法,而且列舉的各種貼敷方,有證有方,方法齊備,種外治之法,而且列舉的各種貼敷方,有證有方,方法齊備,如治勞損的五養膏、玉泉膏,至今仍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如治勞損的五養膏、玉泉膏,至今仍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神醫秘傳神醫秘傳中治脫疽中治脫疽“用極大甘草,研成細末,麻油用極大甘草,研成細末,麻油調敷極厚,逐日更換,十日而愈。調敷極厚,逐日更換,十日而愈?!鄙褶r本草經神農本草經“斑蝥,
5、主惡瘡,以其末和醋,涂布于斑蝥,主惡瘡,以其末和醋,涂布于癰疽,少頃發泡膿出,旋即揭出。癰疽,少頃發泡膿出,旋即揭出?!?/14/2024歷史源流 晉晉葛洪的葛洪的肘后備急方肘后備急方中記載中記載“治瘧疾寒多熱少,治瘧疾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臨發時,以醋和附子末涂背上或但寒不熱,臨發時,以醋和附子末涂背上”,并收錄了大,并收錄了大量的外用膏藥,如續斷青、丹參青、雄黃膏、五毒神膏等。量的外用膏藥,如續斷青、丹參青、雄黃膏、五毒神膏等。唐唐孫思邈在孫思邈在孫真人海上方孫真人海上方中寫道:中寫道:“小兒夜哭最小兒夜哭最堪憐,徹夜無眠苦通煎,朱甲末兒臍上貼,悄悄清清自然安。堪憐,徹夜無眠苦通煎,朱甲末
6、兒臍上貼,悄悄清清自然安?!?/14/2024歷史源流 宋宋太平圣惠方太平圣惠方“治療腰腿腳風痹冷痛有風,川烏頭治療腰腿腳風痹冷痛有風,川烏頭三個去皮臍,為散,涂帛貼,須臾即止。三個去皮臍,為散,涂帛貼,須臾即止?!彼嗡问備浭備洝案嗳∑涓酀?,以祛邪毒,凡皮膚蘊蓄膏取其膏潤,以祛邪毒,凡皮膚蘊蓄之氣,膏能消之,又能摩之也。之氣,膏能消之,又能摩之也?!泵髅髌諠狡諠健氨菧Y腦瀉,生附子末,蔥涎和如泥,罨鼻淵腦瀉,生附子末,蔥涎和如泥,罨涌泉穴。涌泉穴?!泵髅鞅静菥V目本草綱目“治大腹水腫,以赤根搗爛,入元寸,治大腹水腫,以赤根搗爛,入元寸,貼于臍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則腫消。貼于臍心,以
7、帛束定,得小便利,則腫消?!绷硗鈪擒镙橇硗鈪擒镙琴N足心治療口舌生瘡、黃連末調敷腳心治療小兒赤眼。貼足心治療口舌生瘡、黃連末調敷腳心治療小兒赤眼。4/14/2024歷史源流 清朝是我國傳統穴位敷貼療法普遍應用和全面總結時期。清朝是我國傳統穴位敷貼療法普遍應用和全面總結時期。這一療法既見于官方著作,如政府組織撰寫的這一療法既見于官方著作,如政府組織撰寫的醫宗金鑒醫宗金鑒:采用蔥白搗爛加麝香少許敷臍,加以冷熱刺激,以治療小便采用蔥白搗爛加麝香少許敷臍,加以冷熱刺激,以治療小便癃閉點滴難出之證;見于民間,如趙學敏的癃閉點滴難出之證;見于民間,如趙學敏的串雅內編串雅內編和和串雅外編串雅外編二書,廣泛收集
8、了民間走方醫的治療經驗,有二書,廣泛收集了民間走方醫的治療經驗,有不少穴位敷貼的驗方。不少穴位敷貼的驗方??杏诳杏?8051805年的年的急救廣生集急救廣生集(清清程鵬程纂輯,又程鵬程纂輯,又名名得生堂外治秘方得生堂外治秘方),是我國第一部外治專書,匯集了,是我國第一部外治專書,匯集了清清嘉慶前千余年的外治經驗,其中不乏穴位敷貼之法,僅嘉慶前千余年的外治經驗,其中不乏穴位敷貼之法,僅以神闕一穴而言,就有何首烏貼臍中治自汗,五倍子貼臍治以神闕一穴而言,就有何首烏貼臍中治自汗,五倍子貼臍治盜汗等。盜汗等。4/14/2024歷史源流 “外治之宗外治之宗”吳師機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對外治法進行吳師
9、機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對外治法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理論探索,著成了系統的整理和理論探索,著成理瀹駢文理瀹駢文一書。書中每一書。書中每病治療都以膏藥薄貼為主,選擇性地配以點、敷、熨、洗、病治療都以膏藥薄貼為主,選擇性地配以點、敷、熨、洗、搐、擦等多種外治法,且把穴位貼敷療法治療疾病的范圍推搐、擦等多種外治法,且把穴位貼敷療法治療疾病的范圍推及到內、外、婦、兒、皮膚、五官等科,提出了及到內、外、婦、兒、皮膚、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統治以膏統治百病百病”的論斷。并依據中醫基本理論,對內病外治的作用機的論斷。并依據中醫基本理論,對內病外治的作用機理、制方遣藥、具體運用等方面,作了較詳細的論述,提出理、制
10、方遣藥、具體運用等方面,作了較詳細的論述,提出外治部位外治部位“當分十二經當分十二經”,藥物當置于,藥物當置于“經絡穴選經絡穴選與與針灸之取穴同一理針灸之取穴同一理”之論點。之論點。4/14/2024理論依據理同內治n病從外入、由表達里,即有外治以應之,故先取其外。病病從外入、由表達里,即有外治以應之,故先取其外。病由內生,形諸于外,由里達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由內生,形諸于外,由里達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能治內。內服湯藥與穴位敷貼同樣的通過經絡能治內。內服湯藥與穴位敷貼同樣的通過經絡“內聯臟腑、內聯臟腑、外絡肢節外絡肢節”和和“運行氣血、協調陰陽運行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到達五臟的
11、作用,到達五臟六腑、五官九竅和四肢百骸,發揮其治療作用。六腑、五官九竅和四肢百骸,發揮其治療作用。n理瀹駢文理瀹駢文:“凡病多從外入,故醫有外治法,經文內凡病多從外入,故醫有外治法,經文內取外取并列,未嘗教人專用內治也。取外取并列,未嘗教人專用內治也?!薄啊薄巴庵沃?,即內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治之理。”4/14/2024理論依據藥同內治n無論內服湯藥和穴位敷貼,所選用的藥物均有各自獨特的無論內服湯藥和穴位敷貼,所選用的藥物均有各自獨特的四氣五味、作用歸經和升降沉浮等屬性,通過君、臣、佐、四氣五味、作用歸經和升降沉浮等屬性,通過君、臣、佐、使的相互配伍組合以祛除病邪。使的相互配伍組合以祛除病邪
12、。n理瀹駢文理瀹駢文:“膏中用藥味,必的通經走絡,開竅透骨,膏中用藥味,必的通經走絡,開竅透骨,拔病外出之品為引。拔病外出之品為引?!?/14/2024理論依據經絡學說n十二皮部與人體經絡、臟腑聯系密切,無論病從外入,或十二皮部與人體經絡、臟腑聯系密切,無論病從外入,或由內生,都離不開經絡之十二皮部。穴位是臟腑精氣輸注由內生,都離不開經絡之十二皮部。穴位是臟腑精氣輸注于體表的特定部位,又是臟腑疾病反應與體表的特定部位。于體表的特定部位,又是臟腑疾病反應與體表的特定部位。經絡學說是穴位貼敷療法的理論核心。經絡學說是穴位貼敷療法的理論核心。n素問素問皮部論皮部論:“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是故凡
13、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舍于皮毛。百病之始生也,必先舍于皮毛?!?/14/2024治療作用n消瘀散結穴位貼敷通過藥物對局部的強烈刺激,達到活血化瘀、消穴位貼敷通過藥物對局部的強烈刺激,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散結之效。腫散結之效。n溫經通絡穴位敷貼產生的灼熱具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通痹止痛穴位敷貼產生的灼熱具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通痹止痛之效。之效。n防病保健激發人體正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激發人體正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4/14/2024適應證與禁忌證適應證適用于內、外、婦、兒各科疾病適用于內、外、婦、兒各科疾病1、呼吸疾?。褐夤芟⑦^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呼吸疾?。褐夤?/p>
14、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老年性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病、虛人感冒等。老年性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病、虛人感冒等。2、胃腸疾?。郝晕秆住⑽笣?、胃下垂、胃腸功能紊、胃腸疾病: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胃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亂、慢性胃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3、骨科疾病:各類關節炎、頸腰椎病、軟組織勞損等。、骨科疾?。焊黝愱P節炎、頸腰椎病、軟組織勞損等。4、皮膚病:牛皮癬、神經性皮炎、濕疹等。、皮膚?。号Fぐ_、神經性皮炎、濕疹等。5、婦科疾?。涸陆洸徽{、痛經等。、婦科疾?。涸陆洸徽{、痛經等。6、兒科疾?。哼z尿、厭食、慢性腹瀉、營養不良等。、兒科疾?。哼z尿、厭食、慢性腹瀉、營
15、養不良等。4/14/2024適應證與禁忌證禁忌證禁忌證1、貼敷局部皮膚有創傷、潰瘍、感染或有較嚴重的皮膚病、貼敷局部皮膚有創傷、潰瘍、感染或有較嚴重的皮膚病者,應禁止貼敷。者,應禁止貼敷。2、顏面五官部位、關節、心臟及大血管附近慎用,不宜用、顏面五官部位、關節、心臟及大血管附近慎用,不宜用刺激性太強的藥物發泡,避免遺留瘢痕,影響容貌或活動刺激性太強的藥物發泡,避免遺留瘢痕,影響容貌或活動功能。功能。3、孕婦腹部、腰骶部及某些促進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孕婦腹部、腰骶部及某些促進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等,有些藥物如麝香等孕婦禁用,以免引進流產。三陰交等,有些藥物如麝香等孕婦禁用,以免引進
16、流產。4、糖尿病、血液病、發熱、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慎用。、糖尿病、血液病、發熱、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慎用。5、艾滋病、結核病或其它傳染病者慎用。、艾滋病、結核病或其它傳染病者慎用。4/14/2024臨床應用常用藥物 凡是臨床上有效的湯劑、方劑,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末凡是臨床上有效的湯劑、方劑,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末作為穴位貼敷用藥防治相應疾病。也就是所謂作為穴位貼敷用藥防治相應疾病。也就是所謂“外治之理,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毖ㄎ环筚N臨床常用藥物大致可分三類:穴位敷貼臨床常用藥物大致可分三類:n通經走竄、開
17、竅活絡類藥物:如冰片、麝香、丁香、薄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樟腦、皂角、乳香、沒藥、花椒、肉桂、細辛、白芷、荷、樟腦、皂角、乳香、沒藥、花椒、肉桂、細辛、白芷、穿山甲、姜、蔥、蒜、韭等。此類藥物具有芳香通絡作用,穿山甲、姜、蔥、蒜、韭等。此類藥物具有芳香通絡作用,能夠率領群藥開結行滯,直達病所,拔病外出。但此類藥能夠率領群藥開結行滯,直達病所,拔病外出。但此類藥物易耗傷人體氣血,不宜過量使用。物易耗傷人體氣血,不宜過量使用。4/14/2024臨床應用常用藥物n刺激發泡類藥物:如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如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甘遂、石龍芮、鐵線蓮、威靈仙、旱蓮草等。此類藥物對
18、甘遂、石龍芮、鐵線蓮、威靈仙、旱蓮草等。此類藥物對皮膚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膚充血、起泡,能皮膚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膚充血、起泡,能夠較好地發揮刺激腧穴作用,以達到調節經絡臟腑功能的夠較好地發揮刺激腧穴作用,以達到調節經絡臟腑功能的效果。效果。n氣味俱厚類藥物:如生半夏、附子、川烏、草烏、巴豆、如生半夏、附子、川烏、草烏、巴豆、生南星、蒼術、牽牛、番木鱉、斑蝥、大戟等。此類藥物生南星、蒼術、牽牛、番木鱉、斑蝥、大戟等。此類藥物氣味俱厚,藥力峻猛,有時甚至選用力猛有毒的藥物。正氣味俱厚,藥力峻猛,有時甚至選用力猛有毒的藥物。正如吳師機所云:如吳師機所云:“膏中用藥味,必得氣味俱
19、厚者方能得力膏中用藥味,必得氣味俱厚者方能得力”。這類藥物在臨床應用時,應注意掌握用量及貼敷時。這類藥物在臨床應用時,應注意掌握用量及貼敷時間,不宜用量過大,貼敷時間也不宜過長。間,不宜用量過大,貼敷時間也不宜過長。4/14/2024臨床應用常用賦型劑 賦形劑能夠幫助藥物的附著,促進藥物的滲透吸收,因此,賦形劑能夠幫助藥物的附著,促進藥物的滲透吸收,因此,賦形劑選用適當與否,直接關系到保健治療的效果?,F代穴賦形劑選用適當與否,直接關系到保健治療的效果?,F代穴位貼敷中主要常用賦型劑:位貼敷中主要常用賦型劑:水:可將藥粉調為散劑、糊劑、餅劑等,既能使貼敷的藥可將藥粉調為散劑、糊劑、餅劑等,既能使貼
20、敷的藥物保持一定的濕度,又有利于藥物附著和滲透。物保持一定的濕度,又有利于藥物附著和滲透。鹽水:性味咸寒,能軟堅散結、清熱、涼血、解毒、防腐,性味咸寒,能軟堅散結、清熱、涼血、解毒、防腐,并能矯味。并能矯味。酒:性大熱、味甘、辛。能活血通絡,祛風散寒,行藥勢,性大熱、味甘、辛。能活血通絡,祛風散寒,行藥勢,矯味矯臭??善鸬叫袣狻⑼ńj、消腫、止痛等作用,促使藥矯味矯臭??善鸬叫袣?、通絡、消腫、止痛等作用,促使藥物更好地滲透吸收以發揮作用。物更好地滲透吸收以發揮作用。4/14/2024臨床應用常用賦型劑醋:性味酸苦、溫。具有引藥入肝、理氣、止血、行水、性味酸苦、溫。具有引藥入肝、理氣、止血、行水、
21、消腫、解毒、散淤止痛、矯味矯臭作用。應用醋調和貼敷藥,消腫、解毒、散淤止痛、矯味矯臭作用。應用醋調和貼敷藥,可起解毒、化瘀、斂瘡等作用。可起解毒、化瘀、斂瘡等作用。生姜汁:性味辛、溫。升騰發散而走表,能發表,散寒,性味辛、溫。升騰發散而走表,能發表,散寒,溫中,止嘔,開痰,解毒。溫中,止嘔,開痰,解毒。蒜汁:性溫味辛。行滯氣,暖脾胃,消癥積,解毒殺蟲。性溫味辛。行滯氣,暖脾胃,消癥積,解毒殺蟲。蜂蜜:性涼味甘,具有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有性涼味甘,具有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有“天然吸天然吸收劑收劑”之稱,不易蒸發,能使藥物保持一定濕度,對皮膚無之稱,不易蒸發,能使藥物保持一定濕度,對皮膚無刺激性,
22、具有緩急止痛,解毒化瘀,收斂生肌功效。刺激性,具有緩急止痛,解毒化瘀,收斂生肌功效。4/14/2024臨床應用常用賦型劑雞蛋清:能清熱解毒,含蛋白質和凝膠,能增強藥物的粘能清熱解毒,含蛋白質和凝膠,能增強藥物的粘附性,可使藥物釋放加快,但容易干縮和變質。附性,可使藥物釋放加快,但容易干縮和變質。凡士林:醫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狀,主要用于醫藥上配制醫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狀,主要用于醫藥上配制各種軟膏、眼膏的基質,還可用于皮膚保護油膏。凡士林粘各種軟膏、眼膏的基質,還可用于皮膚保護油膏。凡士林粘稠度適宜,穿透性較好,能促進藥物的滲透,可與藥粉調和稠度適宜,穿透性較好,能促進藥物的滲透,可與藥粉調和為軟
23、膏外敷。為軟膏外敷。麻油或植物油:麻油調和貼敷藥,能增強藥物的粘附性,麻油調和貼敷藥,能增強藥物的粘附性,可潤膚生肌。可潤膚生肌。4/14/2024臨床應用常用賦型劑透皮劑:透皮劑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制劑,可增加皮膚通透皮劑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制劑,可增加皮膚通透性,促進藥物透皮吸收,增強貼敷藥物的作用。目前臨床透性,促進藥物透皮吸收,增強貼敷藥物的作用。目前臨床常用的透皮劑為氮酮為無色至微黃透明油狀液體,性質穩定、常用的透皮劑為氮酮為無色至微黃透明油狀液體,性質穩定、無毒、無味、無刺激性,且促透效率相當高,是目前理想的無毒、無味、無刺激性,且促透效率相當高,是目前理想的促透劑之一。促透劑之一。4
24、/14/2024臨床應用常用劑型 目前臨床常見的穴位貼敷劑型有:散劑、糊劑、餅劑、丸目前臨床常見的穴位貼敷劑型有:散劑、糊劑、餅劑、丸劑、錠劑、軟膏劑、硬膏劑、橡膠膏劑、涂膜劑、貼膏劑、劑、錠劑、軟膏劑、硬膏劑、橡膠膏劑、涂膜劑、貼膏劑、藥袋、磁片等。藥袋、磁片等。散劑:是將藥物研為極細粉末,過是將藥物研為極細粉末,過8080100100目篩,混合均勻目篩,混合均勻后,用水調和成團,根據具體需要,涂在不同大小的膠布面后,用水調和成團,根據具體需要,涂在不同大小的膠布面上,直接貼敷于穴位上。此方法制作簡便,可根據病情變化上,直接貼敷于穴位上。此方法制作簡便,可根據病情變化隨時增減藥味和藥量,儲存
25、方便,臨床應用較廣泛。也可將隨時增減藥味和藥量,儲存方便,臨床應用較廣泛。也可將藥末直接撒布在普通膏藥中間貼于穴位上。藥末直接撒布在普通膏藥中間貼于穴位上。4/14/2024臨床應用常用劑型糊劑:將粉碎過篩的藥末,加入酒、醋、姜汁、雞蛋清、將粉碎過篩的藥末,加入酒、醋、姜汁、雞蛋清、水等賦形劑調為糊狀,敷貼于穴位上,外用紗布、膠布固定。水等賦形劑調為糊狀,敷貼于穴位上,外用紗布、膠布固定。糊劑可使藥物緩慢釋放,延長藥物作用的時間,緩和藥物毒糊劑可使藥物緩慢釋放,延長藥物作用的時間,緩和藥物毒性。性。餅劑:將藥物粉碎研細過篩后,加入適量面粉等粘合劑攪將藥物粉碎研細過篩后,加入適量面粉等粘合劑攪拌
26、均勻,壓制成小餅狀,可入籠蒸熟,并貼敷于穴位上。有拌均勻,壓制成小餅狀,可入籠蒸熟,并貼敷于穴位上。有些藥物本身具有黏稠性,也可直接搗成餅狀貼敷。使用量應些藥物本身具有黏稠性,也可直接搗成餅狀貼敷。使用量應根據疾病輕重和穴位的部位而定。根據疾病輕重和穴位的部位而定。丸劑:將藥物粉碎過細篩后,拌和適當的粘糊劑制成,便將藥物粉碎過細篩后,拌和適當的粘糊劑制成,便于應用。于應用。4/14/2024臨床應用常用劑型錠劑:將藥物研碎過篩后,加水或面糊等賦形劑適量,制將藥物研碎過篩后,加水或面糊等賦形劑適量,制成錠形,晾干,臨床使用時加水或醋磨糊,涂敷于穴位上。成錠形,晾干,臨床使用時加水或醋磨糊,涂敷于
27、穴位上??蓽p少配制過程的麻煩,方便儲存,適應于慢性疾病的保健??蓽p少配制過程的麻煩,方便儲存,適應于慢性疾病的保健。軟膏劑:將藥物粉碎過細篩或經提取濃縮后的浸膏將藥物粉碎過細篩或經提取濃縮后的浸膏,加入適加入適宜的基質調勻并熬成膏狀,使用時攤貼于穴位上。本劑型的宜的基質調勻并熬成膏狀,使用時攤貼于穴位上。本劑型的滲透性較強,藥物釋放得慢,具有粘著性和擴展性。滲透性較強,藥物釋放得慢,具有粘著性和擴展性。硬膏劑:將藥物放入麻油或豆油內浸泡將藥物放入麻油或豆油內浸泡1 12 2日,將油放鍋日,將油放鍋內加熱,炸枯后過濾內加熱,炸枯后過濾,藥油再熬至滴水成珠時藥油再熬至滴水成珠時,加入鉛丹或廣加入鉛
28、丹或廣丹丹,攤涂于厚紙、布等材料中央做成固體膏劑。使用時可直攤涂于厚紙、布等材料中央做成固體膏劑。使用時可直接貼用或加熱后貼于穴位。本劑型作用持久,保存方便。接貼用或加熱后貼于穴位。本劑型作用持久,保存方便。4/14/2024臨床應用常用劑型涂膜劑:是利用現代工藝以高分子聚合物為成膜材料是利用現代工藝以高分子聚合物為成膜材料,制成制成的含藥涂膜劑的含藥涂膜劑,為一種新穎的骨架型經皮給藥為一種新穎的骨架型經皮給藥,使用時涂于皮使用時涂于皮膚特定穴位上。膚特定穴位上。貼膏劑:采用高分子材料作基質而制成,具有藥物容量高、采用高分子材料作基質而制成,具有藥物容量高、劑量準確劑量準確,透皮性、貼敷性、保
29、濕性好透皮性、貼敷性、保濕性好,貼著舒適貼著舒適,不污染衣不污染衣物等特點物等特點,是具有發展前景的外用中藥新劑型。是具有發展前景的外用中藥新劑型。藥袋:將應用藥物粉碎過細篩后,放入布袋,混以水、醋、將應用藥物粉碎過細篩后,放入布袋,混以水、醋、酒或其它賦型劑,放籠上蒸熱后,乘熱放于貼敷穴位上,冷酒或其它賦型劑,放籠上蒸熱后,乘熱放于貼敷穴位上,冷后更換。后更換。磁片:將磁片制成不同大小,面積應根據保健目的和穴位將磁片制成不同大小,面積應根據保健目的和穴位的部位而定,使用時,根據需要貼敷于相應穴位。的部位而定,使用時,根據需要貼敷于相應穴位。4/14/2024臨床應用穴位選擇穴位貼敷技術的穴位
30、選擇與針灸技術基本一致,也是以臟穴位貼敷技術的穴位選擇與針灸技術基本一致,也是以臟腑經絡學說為基礎,根據不同的保健需求和病證、穴位的特腑經絡學說為基礎,根據不同的保健需求和病證、穴位的特性,通過辨體、辨病和辨證,合理選取相關穴位,組成處方性,通過辨體、辨病和辨證,合理選取相關穴位,組成處方進行應用。實際操作時,可單選,亦可合選,需要靈活掌握,進行應用。實際操作時,可單選,亦可合選,需要靈活掌握,力求少而精。力求少而精。n局部取穴:可以根據保健目的或疾病特點,采用保健部位、可以根據保健目的或疾病特點,采用保健部位、疾病部位(阿是穴、體表陽性反應點),或者臨近的穴位,疾病部位(阿是穴、體表陽性反應
31、點),或者臨近的穴位,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選取膝眼、背痛患者肩胛骨內側緣出現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選取膝眼、背痛患者肩胛骨內側緣出現的索狀物、結節陽性點等。的索狀物、結節陽性點等。4/14/2024臨床應用穴位選擇n循經遠?。焊鶕嗅t經絡循行線路選取遠離病變部位的穴根據中醫經絡循行線路選取遠離病變部位的穴位,亦可按照臟腑辨證選取背俞穴和募穴,如牙痛選取合谷位,亦可按照臟腑辨證選取背俞穴和募穴,如牙痛選取合谷穴,腰痛選取委中穴,支氣管哮喘選取肺俞、脾俞、腎俞,穴,腰痛選取委中穴,支氣管哮喘選取肺俞、脾俞、腎俞,胃腸疾患選取胃俞、脾俞等。胃腸疾患選取胃俞、脾俞等。n經驗選穴:多根據臨床醫生和保健師的經驗
32、選取穴位,如多根據臨床醫生和保健師的經驗選取穴位,如吳茱萸貼敷涌泉穴調理小兒流涎;威靈仙貼敷身柱穴調治百吳茱萸貼敷涌泉穴調理小兒流涎;威靈仙貼敷身柱穴調治百日咳等。日咳等。4/14/2024臨床應用常用敷貼方法n敷法:較為常用,將生藥劑或糊劑,直接敷在穴位上,其較為常用,將生藥劑或糊劑,直接敷在穴位上,其范圍可略大于穴區,上以塑料薄膜蓋之,并以紗布、醫用范圍可略大于穴區,上以塑料薄膜蓋之,并以紗布、醫用膠布固定。每次敷藥的時間宜據具體病癥、所用藥物而定,膠布固定。每次敷藥的時間宜據具體病癥、所用藥物而定,一般來說,在所敷藥物干燥后予以換敷較宜。一般來說,在所敷藥物干燥后予以換敷較宜。n貼法:此
33、法亦較常用。多指用膏藥膠布直接貼壓于穴區,此法亦較常用。多指用膏藥膠布直接貼壓于穴區,亦包括將丸劑用膠布粘貼于所選處。操作簡便,多可令病亦包括將丸劑用膠布粘貼于所選處。操作簡便,多可令病家自己進行。貼法保持時間較長,可家自己進行。貼法保持時間較長,可2 24 4天換貼一次。天換貼一次。n填法:本法僅用于神闕穴,將藥膏或藥粉填于臍中,填藥本法僅用于神闕穴,將藥膏或藥粉填于臍中,填藥量據病癥,年齡及藥物而定,填藥時間隔日或隔二日一次。量據病癥,年齡及藥物而定,填藥時間隔日或隔二日一次。4/14/2024臨床應用常用敷貼方法n覆法:指用較多量藥物的生藥劑、糊劑或藥餅,覆蓋于病指用較多量藥物的生藥劑、
34、糊劑或藥餅,覆蓋于病灶灶(包括體表病灶反應區包括體表病灶反應區),之上,加蓋塑料薄膜,用紗布、,之上,加蓋塑料薄膜,用紗布、膠布固定。覆法用藥部位較大,故多用于阿是穴。膠布固定。覆法用藥部位較大,故多用于阿是穴。n涂法:亦稱擦法,將藥汁、藥膏、藥糊等涂擦于穴區。也亦稱擦法,將藥汁、藥膏、藥糊等涂擦于穴區。也包括用毛筆或柿棉薟浸濕后略蘸藥粉涂敷于穴區。此法用包括用毛筆或柿棉薟浸濕后略蘸藥粉涂敷于穴區。此法用藥量少,適于小兒或對皮膚有一定刺激性的藥物敷涂。藥量少,適于小兒或對皮膚有一定刺激性的藥物敷涂。n滴法:將藥汁根據病情需要溫熱或置涼后,一滴滴徐徐滴將藥汁根據病情需要溫熱或置涼后,一滴滴徐徐滴
35、入穴區,以達到治療目的。此法多用于神闕穴。入穴區,以達到治療目的。此法多用于神闕穴。n叩法:以特制的藥捧,蘸藥汁點叩穴區,可反復施行。具以特制的藥捧,蘸藥汁點叩穴區,可反復施行。具有敷貼藥物和機械刺激的雙重治療作用。有敷貼藥物和機械刺激的雙重治療作用。4/14/2024臨床應用常用敷貼方法n離子透入法:即在敷貼藥物的同時,上加電極板,通以直即在敷貼藥物的同時,上加電極板,通以直流電,使藥物離子透入體內,加強敷貼的治療作用。此法流電,使藥物離子透入體內,加強敷貼的治療作用。此法近幾年來,在大陸有推廣之勢。近幾年來,在大陸有推廣之勢。n熨敷法:有二法,一為用治療藥物切粗末炒熱布包,乘熱有二法,一為
36、用治療藥物切粗末炒熱布包,乘熱外敷穴位;二為在敷貼的同時,予以加熱。此法將藥物作外敷穴位;二為在敷貼的同時,予以加熱。此法將藥物作用和溫熱作用結合在一起。用和溫熱作用結合在一起。n摻法:指將藥物研細,取少量摻在膏藥指將藥物研細,取少量摻在膏藥(一般指硬膏藥或一般指硬膏藥或膏藥膠布膏藥膠布)上,再貼敷穴位的一種方法。由于膏藥或膏藥上,再貼敷穴位的一種方法。由于膏藥或膏藥膠布,均系固定藥方配制而成,通過摻加藥物,有利于辨膠布,均系固定藥方配制而成,通過摻加藥物,有利于辨證施治,提高療效。證施治,提高療效。冬病夏治-三伏貼n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過將藥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
37、通過將藥物敷貼到人體一定穴位,治療和預防疾病的一種物敷貼到人體一定穴位,治療和預防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故又稱外治方法,故又稱“三伏灸三伏灸”、“三伏貼三伏貼”。此。此療法源于中醫學療法源于中醫學“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根”的思想,具體方法源自的思想,具體方法源自張氏醫通張氏醫通的白芥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際容易反復發作或者加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際容易反復發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頑固性疾病,因其副作用少、費用低重的慢性、頑固性疾病,因其副作用少、費用低廉、操作簡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優點,目廉、操作簡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優點,目前已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38、。前已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冬病夏治-三伏貼n適應病癥適應病癥n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際容易反復發作或者加重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際容易反復發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頑固性肺系疾病。重點推薦:的慢性、頑固性肺系疾病。重點推薦:n1.1.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性阻塞性肺病;n2.2.變應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變應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n3.3.小兒體虛易感冒者,反復呼吸道感染者小兒體虛易感冒者,反復呼吸道感染者;n也將其用于虛寒型腸胃病,骨關節炎等疾病。也將其用于虛寒型腸胃病,骨關節炎等疾病。冬病夏治-三伏貼n禁忌人群禁忌
39、人群n1.貼敷部位有皮膚創傷、皮膚潰瘍、皮膚感染者貼敷部位有皮膚創傷、皮膚潰瘍、皮膚感染者;n2.對敷貼藥物或敷料成分過敏者對敷貼藥物或敷料成分過敏者;n3.瘢痕體質者瘢痕體質者;n4.咳黃濃痰、咯血患者咳黃濃痰、咯血患者;n5.醫生認為不宜使用的患者。醫生認為不宜使用的患者。n慎用人群慎用人群n1.孕婦孕婦;n2.艾滋病、結核病或其他傳染病者艾滋病、結核病或其他傳染病者;n3.糖尿病、血液病、惡性高血壓、嚴重心腦血管病、嚴重肝腎功能糖尿病、血液病、惡性高血壓、嚴重心腦血管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支氣管擴張、惡性腫瘤的患者障礙、支氣管擴張、惡性腫瘤的患者;n4.病情急性發作期或加重期間病情急性發
40、作期或加重期間;n5.2歲以下嬰幼兒,因無法確知孩子反應,必須密切觀察嬰幼兒的哭歲以下嬰幼兒,因無法確知孩子反應,必須密切觀察嬰幼兒的哭鬧情況。鬧情況。三伏貼-操作規范n1.1.藥物組成藥物組成n 哮喘基礎方:生白芥子哮喘基礎方:生白芥子2 2份、延胡索份、延胡索2 2份、生甘遂份、生甘遂1 1份、細辛份、細辛1 1份、份、上藥為粉末與生姜汁調成膏狀。哮喘、慢支:基礎方上藥為粉末與生姜汁調成膏狀。哮喘、慢支:基礎方+生姜丁香。反復性生姜丁香。反復性感冒:基礎方感冒:基礎方+肉桂或吳茱萸。過敏性鼻炎:基礎方肉桂或吳茱萸。過敏性鼻炎:基礎方+白芷。也可結合既白芷。也可結合既往的臨床經驗和地域特點等
41、進行加減。往的臨床經驗和地域特點等進行加減。n2.2.藥材炮制藥材炮制n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細辛采用道地藥材,白芥子可以通過炒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細辛采用道地藥材,白芥子可以通過炒制或者調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對皮膚的刺激程度,其余藥物均采用生藥。制或者調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對皮膚的刺激程度,其余藥物均采用生藥。n3.3.藥物制備藥物制備n藥物制備過程要求在無菌、清潔、常溫環境下進行,或者在當地藥物制備過程要求在無菌、清潔、常溫環境下進行,或者在當地醫療機構的專用制劑室完成。采用潔凈藥材,將藥物烘干,粉碎,過醫療機構的專用制劑室完成。采用潔凈藥材,將藥物烘干,粉碎,過8012080120目篩,備用。
42、目篩,備用。n姜汁的制備方法:采用生姜,洗凈,粉碎,三層無菌紗布擠壓取姜汁的制備方法:采用生姜,洗凈,粉碎,三層無菌紗布擠壓取汁而成。姜汁的濃度各地醫院可以根據原有的經驗和地域的特點在汁而成。姜汁的濃度各地醫院可以根據原有的經驗和地域的特點在50%100%50%100%之間適當調整,濃度調整可以通過加適量蒸餾水調配而成。之間適當調整,濃度調整可以通過加適量蒸餾水調配而成。n生藥粉和生姜汁的比例為生藥粉和生姜汁的比例為1010克:克:1010毫升,可以根據各地氣候因素毫升,可以根據各地氣候因素和經驗予以適當調整。貼敷時取生藥粉用姜汁調成較干稠膏狀,藥物應和經驗予以適當調整。貼敷時取生藥粉用姜汁調
43、成較干稠膏狀,藥物應在使用的當日制備,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備用。在使用的當日制備,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備用。三伏貼-操作規范n4.貼敷方法貼敷方法n先將貼敷部位用先將貼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規消毒,然后取直徑乙醇或碘伏常規消毒,然后取直徑1厘米,高度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藥膏,將藥物貼于穴位上,用厘米左右的藥膏,將藥物貼于穴位上,用5厘米厘米5厘米厘米(小兒患者可適小兒患者可適當減小當減小)的脫敏膠布固定。的脫敏膠布固定。n5.貼敷時機貼敷時機n一般在每年夏季,農歷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治一般在每年夏季,農歷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治療療(如果中伏為如果中伏為20天,
44、間隔天,間隔10天可加貼天可加貼1次次)。在三伏天期間也可進行貼敷,。在三伏天期間也可進行貼敷,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710天。天。n目前,有些單位尚在探索目前,有些單位尚在探索“三九三九”天或平時時間進行貼敷,以提高天或平時時間進行貼敷,以提高臨床療效。臨床療效。n6.貼敷時間貼敷時間n成人每次貼藥時間為成人每次貼藥時間為26小時,兒科患者貼藥時間為小時,兒科患者貼藥時間為0.52小時。小時。n具體貼敷時間,根據患者皮膚反應而定。同時考慮患者的個人體質具體貼敷時間,根據患者皮膚反應而定。同時考慮患者的個人體質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病人如自覺貼藥處有明顯不適和耐受能
45、力,一般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病人如自覺貼藥處有明顯不適感,可自行取下。感,可自行取下。n7.療程療程n連續貼敷連續貼敷3年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后,患者可以繼續進行貼敷,以鞏年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后,患者可以繼續進行貼敷,以鞏固或提高療效。固或提高療效。三伏貼-操作規范n8.貼敷部位貼敷部位n貼敷的部位一般以經穴為主,常用敷貼穴位:貼敷的部位一般以經穴為主,常用敷貼穴位:n1肺俞:背部,第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寸。09大椎:第大椎:第7頸椎棘突下。頸椎棘突下。n2心俞:背部,第心俞: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寸。10脾俞:第脾俞:第11胸
46、椎下旁開胸椎下旁開1.5寸。寸。n3隔俞:背部,第隔俞: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寸。11定喘:平大椎穴,相距定喘:平大椎穴,相距2寸。寸。n4腎俞:背部,第腎俞: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寸。12神闕:肚臍中央。神闕:肚臍中央。n5天突:胸骨上窩正中,任脈經。天突:胸骨上窩正中,任脈經。13關元:臍下關元:臍下3寸,正中線。寸,正中線。n6華蓋:在胸骨正中線上,平兩乳頭,任脈經。華蓋:在胸骨正中線上,平兩乳頭,任脈經。14氣海:臍下氣海:臍下5寸,正中線。寸,正中線。n7身柱穴:第身柱穴:第4胸椎棘突下。胸椎棘突下。15涌泉:足底正中線,足
47、掌前涌泉:足底正中線,足掌前1/3折點處。折點處。n8膏盲穴:第膏盲穴: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寸。16足三里:小腿前面,外膝根下足三里:小腿前面,外膝根下3寸,脛骨旁凹寸,脛骨旁凹n陷處。陷處。nn冬病夏治肺系疾病主穴:肺俞、心俞、膈腧。加減:喘息嚴重者加定冬病夏治肺系疾病主穴:肺俞、心俞、膈腧。加減:喘息嚴重者加定喘;冬季反復感冒者加大椎;咳嗽痰多者加脾俞;腎不納氣動則氣喘喘;冬季反復感冒者加大椎;咳嗽痰多者加脾俞;腎不納氣動則氣喘者加腎俞;喉中痰鳴難以咳出者加天突。者加腎俞;喉中痰鳴難以咳出者加天突。三伏貼-操作規范n貼敷后的皮膚反應與處理貼敷后的皮膚反應與處理n1.正
48、常皮膚反應及其處理正常皮膚反應及其處理n局部皮膚潮紅、灼熱、輕度刺痛,或出現小水皰,極少數可以出現大水皰。局部皮膚潮紅、灼熱、輕度刺痛,或出現小水皰,極少數可以出現大水皰?;颊叻笏幪幤つw多數會在一段時間內遺留色素沉著?;颊叻笏幪幤つw多數會在一段時間內遺留色素沉著。n貼敷部位如果出現小的水皰,一般不必特殊處理,讓其自然吸收?;蛘呓o予貼敷部位如果出現小的水皰,一般不必特殊處理,讓其自然吸收?;蛘呓o予濕潤燒傷膏外涂以減輕不適感。大的水皰應以消毒針具挑破其底部,排盡液體,濕潤燒傷膏外涂以減輕不適感。大的水皰應以消毒針具挑破其底部,排盡液體,消毒以防感染。破潰的水皰應做消毒處理后,外用無菌紗布包扎,以防
49、感染。消毒以防感染。破潰的水皰應做消毒處理后,外用無菌紗布包扎,以防感染。n2.不良皮膚反應及處理方法不良皮膚反應及處理方法n貼敷后,局部皮膚出現嚴重紅腫、大水皰、潰爛、疼痛,皮膚過敏,低熱。貼敷后,局部皮膚出現嚴重紅腫、大水皰、潰爛、疼痛,皮膚過敏,低熱。n貼藥后局部皮膚紅腫,可外涂皮寶霜、皮康霜等減緩刺激貼藥后局部皮膚紅腫,可外涂皮寶霜、皮康霜等減緩刺激;皮膚局部水皰或潰皮膚局部水皰或潰爛者應避免抓撓,保護創面或涂搽燙傷軟膏、萬花油、紅霉素軟膏等。皮膚過敏爛者應避免抓撓,保護創面或涂搽燙傷軟膏、萬花油、紅霉素軟膏等。皮膚過敏可外涂抗過敏藥膏,若出現范圍較大、程度較重的皮膚紅斑、水皰、瘙癢現
50、象,可外涂抗過敏藥膏,若出現范圍較大、程度較重的皮膚紅斑、水皰、瘙癢現象,應立即停藥,進行對癥處理。出現全身性皮膚過敏癥狀者,應及時到醫院相關科應立即停藥,進行對癥處理。出現全身性皮膚過敏癥狀者,應及時到醫院相關科室就診處理。室就診處理。n如果水皰體積過大,或水皰中有膿性分泌物,或出現皮膚破潰、露出皮下組如果水皰體積過大,或水皰中有膿性分泌物,或出現皮膚破潰、露出皮下組織、出血等現象,應到醫院相關科室尋求治療???、出血等現象,應到醫院相關科室尋求治療。4/14/2024注意事項貼敷期間禁食生冷、海鮮、辛辣刺激性食物。貼敷期間禁食生冷、海鮮、辛辣刺激性食物。貼敷藥物后注意局部防水。貼敷藥物后注意
51、局部防水。對膠布過敏者,可選用低過敏膠帶或繃帶固定藥物。對膠布過敏者,可選用低過敏膠帶或繃帶固定藥物。小兒皮膚嬌嫩,不宜用刺激性太強的藥物,貼敷時間也小兒皮膚嬌嫩,不宜用刺激性太強的藥物,貼敷時間也不宜太長。不宜太長。對于殘留在皮膚的藥膏等,不宜用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對于殘留在皮膚的藥膏等,不宜用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清水擦洗即可。擦洗,清水擦洗即可。4/14/2024常見疾病穴位敷貼技術舉例喘證(支氣管哮喘)喘證(支氣管哮喘)【敷貼驗方敷貼驗方】1.1.白胡散白胡散組成:白芥子、延胡索各組成:白芥子、延胡索各2121克,細辛、甘遂各克,細辛、甘遂各1212克???。制法:上藥共研細末,備用。制
52、法:上藥共研細末,備用。用法:用時將藥粉用生姜汁調制成餅,在夏秋伏天貼于雙側用法:用時將藥粉用生姜汁調制成餅,在夏秋伏天貼于雙側肺俞、心俞、膈俞,隨證加減穴位。貼肺俞、心俞、膈俞,隨證加減穴位。貼1-21-2小時取下。每年小時取下。每年三伏天貼三伏天貼3 3次,連貼次,連貼3 3年。年。4/14/2024常見疾病穴位敷貼技術舉例2.2.寒哮膏寒哮膏組成:細辛、生半夏、甘遂、延胡索、肉桂、橘紅各組成:細辛、生半夏、甘遂、延胡索、肉桂、橘紅各5 5克,克,白芥子白芥子1010克。另配麝香克。另配麝香2 2克???。制法:上藥共研細末,先用生姜汁調藥末成糊狀,再加麝香制法:上藥共研細末,先用生姜汁調藥
53、末成糊狀,再加麝香于藥面備用。于藥面備用。用法:取藥餅貼敷浴大椎、肺俞(雙)穴上,包扎固定,每用法:取藥餅貼敷浴大椎、肺俞(雙)穴上,包扎固定,每次貼次貼2 2個小時,每年盛夏初伏、中伏、末伏各貼個小時,每年盛夏初伏、中伏、末伏各貼1 1次。次。4/14/2024常見疾病穴位敷貼技術舉例鼻鼽(過敏性鼻炎)鼻鼽(過敏性鼻炎)【敷貼驗方敷貼驗方】1.1.克敏靈克敏靈 組成:白芥子組成:白芥子2 2份,延胡索、甘遂、丁香、白芷、細辛各份,延胡索、甘遂、丁香、白芷、細辛各1 1份。份。制法:上藥共研成細末,過制法:上藥共研成細末,過8080目細篩,用新鮮生姜汁調勻成目細篩,用新鮮生姜汁調勻成糊狀。糊狀
54、。用法:取一定量藥膏放于用法:取一定量藥膏放于4 4厘米厘米4 4厘米的紗布棉墊中央,敷貼浴大椎、肺俞(雙)、膏厘米的紗布棉墊中央,敷貼浴大椎、肺俞(雙)、膏肓(雙)、腎俞(雙)、膻中穴上,膠布固定。每次貼敷肓(雙)、腎俞(雙)、膻中穴上,膠布固定。每次貼敷3 3小時,小時,5 5天貼天貼1 1次,次,3 3次為次為1 1個療程。個療程。2.復方麝香膏復方麝香膏組成:白芥子、細辛、甘遂、辛夷各等份,麝香適量。組成:白芥子、細辛、甘遂、辛夷各等份,麝香適量。制法:將前制法:將前4味藥研成細末,裝瓶備用。麝香研細另裝味藥研成細末,裝瓶備用。麝香研細另裝用法:用時取藥末適量,用姜汁調成糊狀,做成如銅
55、錢大的藥餅。藥面放入少需麝香,用法:用時取藥末適量,用姜汁調成糊狀,做成如銅錢大的藥餅。藥面放入少需麝香,分別貼敷于肺俞、膏肓、百勞穴上,每次貼分別貼敷于肺俞、膏肓、百勞穴上,每次貼6-8小時后除去,小時后除去,10天貼藥天貼藥1次,次,3-6次為次為1療程。療程。4/14/2024常見疾病穴位敷貼技術舉例胃脘痛(慢性胃炎)胃脘痛(慢性胃炎)【敷貼驗方敷貼驗方】1 1溫胃膏溫胃膏 組成:附子、肉桂、炮姜、小茴香、丁香、木香、香附、吳組成:附子、肉桂、炮姜、小茴香、丁香、木香、香附、吳茱萸各等份,麝香適量。茱萸各等份,麝香適量。制法:上藥(除麝香外)共研細末,用生姜汁調和成軟膏狀制法:上藥(除麝
56、香外)共研細末,用生姜汁調和成軟膏狀備用。備用。用法:用時先將麝香(約用法:用時先將麝香(約0.30.3克)置于臍孔中,將銅錢大小的藥丸敷于麝香上克)置于臍孔中,將銅錢大小的藥丸敷于麝香上面,外加膠布固定。每日換藥面,外加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 1次,次,1010天為天為1 1療程。療程。2 2吳白散吳白散 組成:吳茱萸組成:吳茱萸5 5克,白胡椒克,白胡椒2 2克,丁香、肉桂克,丁香、肉桂1.51.5克???。制法:上藥共研細末,備用。制法:上藥共研細末,備用。用法:取藥粉加白酒炒熱,敷于穴位上(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內關。用法:取藥粉加白酒炒熱,敷于穴位上(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內關。每次取穴每次取穴2 2個,交替使用),外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個,交替使用),外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 1次,次,1010次為次為1 1個療程。個療程。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