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鄉村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研究分析——以新鄉郭亮村為例旅游管理專業
《我國鄉村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研究分析——以新鄉郭亮村為例旅游管理專業》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我國鄉村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研究分析——以新鄉郭亮村為例旅游管理專業(2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摘 要 由于世界范圍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越來越多的城市問題不斷加劇,人們形象地稱為“城市病”,諸如人口急劇增加、資源危機、環境惡化等,這都給城市發展和城市旅游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也嚴重影響著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旅游方式。于是,不少城市居民開始厭倦擁擠、喧囂的城市,將目光轉向自然環境優美、鄉村風情保存完好的鄉村地區。鄉村地區空間開闊、空氣清新、環境優美、鄉土文化豐富,可以滿足城市游客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渴望,因此鄉村旅游得到了越來越多城市游客的青睞。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構建鄉村旅游資源持續發展模型,尋求可用于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措施,為鄉村旅游目的地開發、規劃、管
2、理等部門提供行為準則。因此,本文選擇農業大省河南省的郭亮村作為實證對象,對其旅游資源的開發應用情況展開分析,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善與優化,為新鄉郭亮村旅游資源與當地經濟、文化、社會以及生態的持續協調發展提供政策引導,也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對更多鄉村旅游資源的利用和旅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鄉村旅游;資源開發;郭亮村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urban problems have been ag
3、gravated. The image is called “urban disease”, such as population increasing, resource crisis,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which is not small negative impact on urban development and urban tourism, and also seriously affects the daily life and travel patterns of urban residents. So many city resident
4、s began to get tired of the crowded and noisy city, turning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rural areas, rural customs and beautiful environment. Rural areas, open space, fresh air, beautiful environment, rich local culture, can meet the urban tourists return to innocence, the desire to return to nature
5、, so rural tourism has been favored by more and more city visitor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stablis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to seek the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to provide the cod
6、e of conduct for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development,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other departments. In this paper, we selected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of Henan Province Guoliang village as an object of study,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launches the analy
7、sis, on the problems of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provide policy guidance to the Xinxiang Guoliang village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local economy, culture, society and ecology of th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lso hope that through this study to more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utili
8、zation and tourism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Keywords:Rural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GuoLiang Village 目 錄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緒 論 1 一、鄉村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相關理論概述 1 (一)鄉村旅游資源相關概念 1 1. 鄉村旅游 1 2. 鄉村旅游資源 2 (二)鄉村旅游資源的特點 3 1. 鄉土性 3 2. 季節性 4 3. 文
9、化性 4 4. 生態性 5 (三)鄉村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的內涵 6 1. 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提出 6 2. 鄉村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的界定 7 (四)鄉村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的意義 7 二、新鄉郭亮村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現狀 7 (一)新鄉郭亮村鄉村旅游資源概況 7 1. 區位條件分析 8 2. 旅游資源條件 9 3. 客源市場分析 9 (二)新鄉郭亮村鄉村旅游資源的特點 10 1. 具有鄉土氣息 10 2. 具有廣博性 10 3. 具有獨特的風景 10 (三)新鄉郭亮村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模式 10 三、新鄉郭亮村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存在問題 11 (一)開發缺乏規劃 1
10、1 (二)開發深度不夠 11 (三)環境保護力度不足 12 (四)基礎設施水平偏低 12 四、實現鄉村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的對策與建議 12 (一)制定統一規范的開發規劃 12 (二)提高開發利用層次 13 (三)加強對鄉村旅游資源的保護力度 13 (四)完善鄉村旅游的各項配套設施 14 結論 15 參考文獻 16 緒 論 近幾年,在國內鄉村旅游大發展的背景下,河南省新鄉市的鄉村旅游事業也在不斷進步。隨著旅游消費需求的不斷變化,以“春賞花、夏耕耘、秋摘果”為內容的農業觀光游備受游客青睞,以“住農屋、吃農飯、干農活”為內容的農村生活體驗游,正在成為一種新時尚,眾多
11、農民也走上了富裕之路。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這就需要從理論方面加強研究總結,以便為具體的鄉村旅游開發規劃工作提供科學指導。因此,本文以新鄉郭亮村為研究對象,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較為系統的研究,提出有利于郭亮村鄉村旅游資源可持續的建議,為更多地區的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參考。 一、鄉村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相關理論概述 (一)鄉村旅游資源相關概念 1. 鄉村旅游 鄉村旅游是指發生在鄉村地區的旅游活動。國內外關于鄉村旅游的界定多數是基于這個思路,那么正確定義鄉村地區的概念與內涵就是定義鄉村旅游的基礎。 鄉村是城鎮的對立體,屬于土地利用的一種類型,具有時間和空間上的相對性。由
12、于全球城市化改革進度越來越快,我國戶籍政策不斷變化發展,因此城鄉之間的界定也變得越來越模糊。但是從鄉村用地類型、鄉村生產方式、經濟來源以及文化環境四個維度來看,鄉村的概念并不難界定。 表1 鄉村地區的概念界定 用地類型 生產方式 經濟來源 文化環境 以耕地、林地、園地、水域、草地、村鎮居民點、未開發利用地中的一種或者幾種為主,且這些土地類型的占比處于絕對優勢。 大農業為區域中的主要生產方式,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業的從業人口超過八成。 主要經濟來源為大農業收入。 文化程度較低,以農牧文化為主,還有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遺產較多。 鄉村旅游有多種定義。在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處于初始階
13、段,人們對鄉村旅游的理解各有不同,國內有多位學者從不同角度對鄉村旅游的概念進行了診釋。其中比較典型的有: 馬波認為鄉村旅游是以鄉村社區為活動場所,以鄉村獨特的生產形態、生活風情和田園風光為客體的類型。 杜江、向萍從鄉村旅游的吸引力、目標市場、個性化等方面總結出鄉村旅游是以鄉野農村的風光和活動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為目標市場,以滿足旅游者娛樂求知和回歸自然等方面需求為目的的一種旅游方式。 王兵提出所謂鄉村旅游,即以農業文化景觀、農業生態環境、農事生產活動以及傳統的民族習俗為資源,融觀賞、考察、學習、參與、娛樂、購物、度假于一體的旅游活動。 鄒統釬等概括的鄉村旅游是以農業資源、農事活動和農村
14、社區為依托而形成的一種特色旅游形式,是傳統意義上的旅游資源非優區順應旅游業發展趨勢,有針對性地進行旅游開發的具體形式。他還認為鄉村旅游,指旅游者在鄉村和附近(通常是邊遠地區的傳統鄉村)逗留、學習,體驗鄉村生活模式的活動。這一定義己經涉及了旅游者到鄉村的主要的是一種體驗,認為鄉村是都市人學習的基地、體驗的客體,但忽略了鄉村本身的資源。 陳文君提出鄉村旅游是以鄉村文化景觀、生態環境、民俗風情為資源基礎,以生態旅游和可持續發展為理論指導,融觀光、參與、學習、娛樂、康體、品嘗、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旅游活動。 程道品等對鄉村旅游的定義為鄉村旅游是以遠離都市的鄉野地區為目的地,以鄉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15、為吸引物,以城鎮居民為主要目標市場,通過滿足旅游者休閑、求知和回歸自然的需求而獲取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一種旅游方式。 分析以上對于鄉村旅游的不同定義,可以發現,學者們大多是從不同的側重面進行分析和定義。有的著重從旅游主體出發,忽略了作為旅游客體的鄉村旅游資源;有的則強調鄉村旅游的具體活動:有的更是直接從農業的角度出發來定義鄉村旅游。 筆者嘗試性的對鄉村旅游的概念做出以下界定:鄉村旅游是指發生在鄉村地區以具有鄉村性特點的鄉村旅游資源,如鄉村田園風光、鄉村聚落、鄉村傳統文化、鄉村民俗文化、鄉村自然生態環境等作為旅游吸引物,以都市居民為主要目標群體,與原居民發生密切聯系的一種旅游活動。 2. 鄉村
16、旅游資源 鄉村旅游資源是指在鄉村地域內能為旅游業所利用的原材料,是能夠吸引旅游者,并能產生經濟、社會、生態等綜合效益的物質和非物質的吸引物。作為鄉村旅游資源的鄉村景觀應該同時具有吸引功能和綜合效益功能,應該是生態環境保護較好的、給人以美的享受的旅游活動的客體,包括農村的自然風光、人文遺跡、民俗風情、飲食起居、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等資源。高曾偉和王志民(2007)將鄉村旅游資源分成農業景觀、聚落景觀和民俗文化景觀三大類。根據盧云亭(2012)提出的傳統與現代兩類鄉村旅游地類型,可以將鄉村旅游資源分為傳統和現代鄉村旅游資源兩大類型。 表2 傳統和現代鄉村旅游資源分類 傳統鄉村旅游資源 現代鄉
17、村旅游資源 鄉村民俗類 現代新農村類 鄉村傳統農業類 鄉村農業高新科技類 古村古鎮類 鄉村生態環境類 鄉村風水或風土類 鄉村園林旅游類 鄉村土特產類 鄉村康體療養類 鄉村休閑娛樂類 鄉村知識教育類 鄉村名勝類 鄉村紅色旅游類 實際上,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傳統和現代的鄉村旅游資源往往相互融合,難以做出具體的區分,例如,鄉村風水類往往和生態環境類景觀資源屬于同一范疇,也就是說,在同一鄉村旅游目的地,它的資源類型可能既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在大多數情況下鄉村旅游資源可劃分為潛在資源和已開發資源兩大類型,已開發的鄉村旅游資源是指經過一定的市場化開發,被市場認可形成
18、旅游線路類的綜合性產品。 本文研究的郭亮村的鄉村旅游資源則以傳統的鄉村旅游資源為主,包括古村類、民俗類、風水風土類、休閑娛樂類為主;同時當地政府也在開發一些現代鄉村旅游資源,比如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利用和康體療養類資源的利用。 (二)鄉村旅游資源的特點 就旅游資源而言,較之城市,鄉村蘊藏著更豐富的能量,幾乎包含了所有資源種類,有很多城市還無法與鄉村媲美,這是鄉村發展旅游產業的堅實基礎。與城市旅游資源以及風景旅游資源相比,鄉村旅游資源具有很多自身的特征: 1. 鄉土性 我國鄉村地域遼闊多樣,多數地區仍保持原始自然風貌,風格各異的風土人情、鄉風民俗,古樸的村莊作坊,原始的勞作形態、真實的
19、民風民俗、土生的農副產品,這種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古、始、真、土”,具有城市無可比擬的貼近自然的鄉土優勢,為游客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提供了優越條件。 圖1 騰沖的火山公園 2. 季節性 我國鄉村旅游資源大多以自然風貌、勞作形態、農家生活和傳統習俗為主,受季節和氣候的影響較大。鄉村旅游資源的季節性表現在鄉村自然景觀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以及鄉村居民的農業生產規律決定的不同季節的農業景觀,如南方地區的春季油菜花田景觀,夏季稻作景觀等。在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季節因素,以便因時、因地組合資源,產生各具特色的鄉村景觀。 3. 文化性 鄉村人文旅游資源是人們長期與自然環境相互影
20、響下形成的文化景觀。即使是自然山水,都是充滿人文化的。政治、民族、宗教等要素組成的社會環境沉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包括宗教文化、神話文化、軍事文化、政治文化、民俗文化等。世界旅游組織關于鄉村旅游的定義是以鄉村文化為產品核心的旅游,構成鄉村旅游最核心的三部分也是文化、人和自然,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鄉村旅游資源的文化性。鄉村的各種民俗節慶、工藝美術、民間建筑、民間文藝、婚俗禁忌、趣事傳說等,對于城市游客來說,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和吸引力,因此,在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開發時,需要以人文精神為定位,確保傳統文化資源在鄉村旅游中的主導地位。 圖2 景德鎮的陶瓷展覽館 4. 生態性 在高度工
21、業化的城市地區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而鄉村地區由于地理、交通的限制,較少的被外界所干擾,因此,依然保存著較好的自然環境基底,維持著生態的平衡,這些都賦予了鄉村旅游資源的生態特性,鄉村旅游的獨特之處就在于游客在原生態的環境下體驗各種活動。 圖3 周莊的水鄉自然景觀 (三)鄉村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的內涵 1. 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提出 對于本文來說,可持續發展理論是一個基本的理論支撐。由于人們的視角和側重點不同,對可持續發展內涵的理解有所不同。 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起源于生態環境領域,人們起初是從生態的可持續性來定義可持續發展的,強調維護和強化生態系統的生產和更新能力。此后,人們又從社會屬性、經濟
22、屬性和科技屬性等方面去認識可持續發展的內涵。目前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定義,來自1992年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所提出的界定,“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要能力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動態的過程。這個過程在不同階段,其可持續發展的程度或強度也是不同的。在這種前提假設下,佩吉等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強度理論。我國在現階段追求的鄉村開發目標仍然是以廣大農民的生存和發展為中心的,這在多數發展中國家是比較普遍的。按照這個評價基準,我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程度處于“非常弱”到“弱”的狀態,鄉村旅游面臨經濟增長和資源保護的雙重壓力。加強鄉村旅游環境和資源保護是鄉村
23、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我們應該重視實施鄉村旅游地的環境容量控制,特別是在旅游旺季應加強管理者和游客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尊重鄉村社區文化傳統的意識 2. 鄉村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的界定 《可持續旅游發展憲章》中指出:可持續旅游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在為旅游者提供高質量旅游環境的同時,改善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在開發過程中維持旅游供給地區生態環境的協調性、文化的完整性和旅游業經濟目標的可獲得性;保持和增強環境、社會和經濟未來的發展機會。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與一般意義上的可持續旅游發展理論具有本質上的一致性,因此,根據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及鄉村旅游本身的特性,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24、: 首先,滿足需要。發展鄉村旅游必須與當地經濟有機結合,以其提供的各種機遇作為發展的基礎,不斷滿足鄉村旅游開發地的基本發展需要,滿足當地居民長期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的需要。其次,要為旅游者提供高質量的旅游經歷,滿足旅游者對更高生活質量的渴望,實現自身發展與文化娛樂等高層次的需要。 其次,保護資源與環境。鄉村旅游作為一種強有力的發展形式,應當有效保護鄉村旅游資源與環境,用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與方法正確處理旅游開發與鄉村旅游資源、環境和鄉村文化特色的關系。鄉村旅游發展必須建立在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之上,與鄉村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相協調,自覺理智地循序漸進,并保障鄉村資源利用的持續性
25、。 最后,公平享受。鄉村旅游要滿足鄉村旅游資源公平享受,一方面,同代人之間應公平受益、公平享有消費機會,不能一部分受益,另一部分來承擔旅游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旅游資源和環境應該實現代際共享,當代人旅游需要的滿足不能以旅游區環境的惡化為代價,剝奪后代人的社會發展能力和生活需求。鄉村旅游不僅要滿足當代人的鄉村旅游需求,也要滿足未來各代人公平享有鄉村旅游資源的權利。 (四)鄉村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的意義 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要求在時間尺度上,既要滿足當代人旅游的需要,又不能損害子孫后代滿足其旅游需要的能力;在空間尺度上,既要提高旅游者的旅游質量,又要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既要協調保護環境
26、、維持鄉村“獨特性”與旅游開發之間的矛盾,又要注重鄉村資源、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的協調發展。但總的說來,其目標可以歸結為鄉村生態可持續發展、鄉村社會文化可持續發展、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 二、新鄉郭亮村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現狀 (一)新鄉郭亮村鄉村旅游資源概況 郭亮村隸屬于河南省新鄉市輝縣沙窯鄉,位于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西北60公里的太行深處沙窯鄉、與晉城市陵川縣古郊鄉昆山村交界,海拔1700米,現有83戶人家,共329人。郭亮村依山勢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太行山山崖上,一直以來,風景區都以雄、壯、險、古、奇和秀為主,地勢險絕,景色優美,尤以奇絕水景和絕壁峽谷的“掛壁公路”聞名于世,又被譽為
27、“太行明珠”。目前,郭亮村被譽為國內第一影視村,謝晉執導的《清涼寺的鐘聲》、于本正的《走出地平線》、《舉起手來》等40多部影視劇均在這里取景。 郭亮村所屬的新鄉市地處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四季分明、冬寒夏熱、秋涼春旱,歷年平均氣溫為14攝氏度,年降水量為573.4毫米,7月最熱,1月最冷。用當地的描述來講:“郭亮春季看桃花,夏季看云霧,冬季看雪景?!边@個季節也是郭亮最佳的旅游季節。 圖4 新鄉郭亮村的掛壁公路 1. 區位條件分析 郭亮村位于河南新鄉市輝縣的西北方向,鄭州至郭亮的二級公路和美麗的太行山環山道路把兩者聯系起來,交通便捷。從更大的區域上看,郭亮村位于河南省的西北,背靠我國中
28、原大地,隨著中部崛起規劃的建立和實施,郭亮村面對的市場更為廣闊,得到的關注也將越來越大,再加上新鄉成為河南省旅游圣地的吸引力,更是為郭亮村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好地平臺。 新鄉市是河南省最成熟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太行山也是河南旅游四大門戶之一,很多國內外旅游者都把太行山山系作為進入河南旅游的第一站。郭亮村距離鄭州市為178公里,距離國家5A級景區云臺山92公里,陸路和水路交通便利,能有效地接收鄭州市和云臺山的旅游幅射。不僅如此,郭亮村的旅游在某種層面上擁有比云臺山更大的吸引力,云臺山的旅游客源流向陽朔逐漸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和交通方式的變化,郭亮村將成為國內外旅游者進入中部旅
29、游的第一站,其客源市場潛力巨大。 2. 旅游資源條件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基礎,它的豐度直接影響著目的地旅游業的發展。郭亮村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h域景區景點延綿相接,自然旅游資源與人文旅游資源相映成趣。整個縣域幾乎就是一個巨大的景區,旅游者容量巨大,旅游吸引力強,置身其中,就如同進入一幅巨大的山水畫卷中?!办o心待上半月,凌晨聽雄雞報曉、午時聞雌雞下蛋、晚間聽山雨瀝瀝、俯在地上傾聽地下河的嘩嘩流水聲;喝上二兩老白干,大口吮吞著大青辣?!边@是當地老鄉對郭亮村旅游資源的描述,郭亮村已經開發的冰窖奇景、郭亮洞、險峭古道、掛壁公路等都得到了廣大游客的好評,成為了郭亮村吸引外界眼光的名
30、片。 同時,郭亮村擁有豐富而獨特的生產習俗與民俗節慶活動。郭亮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縣城,長期以來傳統農業占主導地位,人們在辛勤勞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產習俗。牛耕、鸕鶿抓魚、漁火等傳統民俗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的游客。另外,具有獨特的國內外小資休閑情調的旅游氛圍,這是郭亮村旅游資源的又一特色,因為社會環境或氛圍是一種特殊的旅游吸引物。在郭亮村到處可見到背包老外或者畫家,或徒步、或騎自行車或坐在村口對著掛壁公路寫生。眾多外國旅游者和寫生畫家的到來,為陽朔制造了具有國內外休閑情調的旅游氛圍,從而構成一道獨特的旅游風景線,成為特別的旅游吸引物,同時為外語學習、中文學習、繪畫等修學提供良好的平臺。
31、 3. 客源市場分析 目前,郭亮村客源主要是通過太行山這個巨大的旅游客源集聚地輻射作用吸引到旅游者的。2009年起,桂林每年接待游客量在200萬人次以上,其中僅通過云臺山到郭亮村的游客就達61萬人次。隨著郭亮村新旅游景點的開辟,以郭亮村為最終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數量逐年上升,但是所占的河南省市場份額常年徘徊在 17%左右。 郭亮村的外國旅游者大多選擇自行車旅游和徒步旅游,絕壁公路依然是外國旅游者集中地、中心站、大本營。近些年來,郭亮村旅游發展很快,絕壁公路對應的開發項目迅速繁榮起來,但是也多了一份喧鬧、少了一份寧靜。越來越多的外國旅游者走向鄉村,尋找那份淳樸與安寧,他們選擇鄉村旅館作為休閑度假
32、地,吃、住全在鄉村。當前,郭亮村外國旅游者以歐美客人為主,占全部外國客源市場的 71%。外國旅游者消費能力相對高,他們消費在農村,為農村帶來經濟注入,推動鄉村旅游的開發。他們對郭亮村旅游開發的領航和示范作用是明顯而不應被低估的。 (二)新鄉郭亮村鄉村旅游資源的特點 郭亮村的鄉村旅游是向往綠色之旅的一種集觀、嘗、游、購、娛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從特征來看,其鄉村旅游資源具有以下特點: 1. 具有鄉土氣息 郭亮村建于西漢末年,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村落,由于農村的封閉性和相對發展的緩慢性,使許多鄉土氣息濃郁的古樸資源得以保留,而成為當今發展自身鄉村旅游的寶貴財富。絕大多數鄉村旅游資源是都市所
33、不具備的。首先高山、湖河、田野、村落等大自然所賦予給郭亮村的景致豐富多彩,并以農村日新月異的變化為依托,結合人文景觀、自然資源和農業產業的特點,發展成為了頗具太行山特點的旅游資源。 2. 具有廣博性 各具特色的掛壁公路,豐富多彩的鄉村民俗風情,充滿情趣的鄉土文化藝術,風格迥異的太行山民居建筑,富有特色的鄉村傳統勞作,形式各異的農用器具,鄉土氣息濃郁的農時節氣活動,生活感強烈的農產品現場加工、制作工藝等,都是郭亮村鄉村旅游資源的亮點。 3. 具有獨特的風景 郭亮村位于山西和河南兩省交界處,地處太行山腹地,海拔1700米,2004年被評委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地址森林公園。村落的西南
34、和東南各有兩條河流,河水來自于山頂的融雪,村落西北緊鄰大山,東北部則是整個山嶺的最高峰--蓮花盆。村落與河流之間就是整個村落最有名的主街道--長達1250米的掛壁長廊,村落及附近還有洞穴、老樹、石墻、石房子,森林覆蓋率達到95%以上,奇峰層層重疊,秀美的風景吸引了眾多的書畫家、攝影家,國內諸多美術名校都將郭亮村定為歷年學生的寫生基地??梢哉f,郭亮村宜人的風景、眾多的自然資源吸引了國內外的游客、書畫家,給郭亮村旅游資源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的助力。 (三)新鄉郭亮村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模式 郭亮村鄉村旅游資源豐富多樣,由于地理環境、生產方式和民俗風情等的不同,隨著其鄉村旅游的發展,形成了的鄉村旅游
35、資源開發利用模式主要是兩種: 其一,農家民俗型。郭亮村鄉村旅游資源開發模式首當其沖的就是利用農村居所、鄉村活動場所等,以鄉村各種農事活動、田園生態環境、傳統慶典、娛樂活動等風俗民情為吸引物,吸引都市居民來農村體驗、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和傳統文化,“農家樂”、“漁家樂”是其主要形式?!稗r家樂”旅游通過游客參加各種各樣的農耕活動,學習農作物的種植技術、民間藝術制作工藝等,體驗采摘水果、蔬菜、制作民間藝術品的過程,感受勞動之后收獲的滿足。 其二,自然生態型。郭亮村利用自然的山岳、河流、絕壁等自然環境和農村田園的農耕風貌等,集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向游客提供回歸自然的觀賞型旅游資源開發模式。在資源
36、開發利用過程中充分挖掘資源優勢,著力突出“真山水、純文化、真情感”的旅游特色。目前,郭亮村通過整合自然資源,以生態環保為特色,綠色為主題,匯山、水、林、泉、河、瀑、洞等自然景觀于一體,構成了生態環保、自然景觀、民俗風情三大板塊的旅游內容,被譽為“太行明珠”;并且整理與郭亮村有關的歷史名人的民間傳說,游客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開展推碾煎餅、篝火社戲等活動,使游客享受民間傳統文化的古樸和淳厚。 三、新鄉郭亮村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存在問題 (一)開發缺乏規劃 在郭亮村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軟”“硬”環境都不夠完善,沒有對旅游資源進行論證、規劃和策劃就匆忙上馬,開發中只重規模、不講質量、粗制濫造,許
37、多鄉村旅游開發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只考慮當前,不顧長遠,以致設施不全。與國內成熟的鄉村旅游地區相比,交通還不夠便捷,客運能力差;加上郵電傳遞、信息通訊也欠完善,這些都嚴重制約著郭亮村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鄉村旅游地的最大特色是有別于城市風貌的“鄉村性”。然而郭亮村在發展鄉村旅游時,沒有將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納入區域旅游開發的大系統,或是規劃設計沒有考慮旅游者的實際需要,在建筑形式和材料、設施設備等方面刻意模仿城市,其結果是目前鄉村旅游開發的人工痕跡過于明顯,鄉村旅游地逐步城鎮化,有點非城非鄉,極大的破壞了鄉村的鄉村性和原真性,人工雕琢痕跡嚴重,無法保存鄉村旅游資源的本我特質,削弱了郭亮村鄉村旅游的魅力
38、。 (二)開發深度不夠 一是開發粗放、層次較低;二是產品重復建設及項目雷同,特色不明顯;三是旅游產品開發投入不足,開發深度不夠。 旅游產品“特色文化”內涵挖掘程度不足。目前郭亮村農家樂旅游產品普遍過于注重外部條件的建設,忽視對農家樂特色的文化內涵的挖掘,“農”韻“野”味不足;旅游內容以吃、住、娛為主,購與游的需求遠遠不能滿足,且吃、住、娛的內容也十分單調貧乏;農家建筑大同小異,娛樂項目十分單調,無法反映村野文化中農事農藝、鄉村生活、鄉土習俗等深刻內涵,缺乏具有參與性、知識性、娛樂性,又充分展現特色文化氣息的旅游活動內容。 旅游商品開發力度薄弱。郭亮村農家樂旅游商品的開發力度薄弱與其
39、開發粗放、文化內涵薄弱、開發深度不夠有著直接的關系。目前,除了一些山珍野味之外,郭亮村幾乎沒有其他旅游特色商品,這與郭亮村野文化特點和其自身的條件是不相符合的。 (三)環境保護力度不足 盲目的鄉村旅游開發對環境破壞嚴重。鄉村旅游對于城市而言,是自然生態相對完美的區域。缺乏合理規劃、科學管理的鄉村旅游開發和經營活動,只能對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當前,亂占耕地、伐木采林、過度的商業化運作等等現象在鄉村旅游地屢見不鮮,這樣的鄉村旅游開發是屬于破壞性開發,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而換取經濟效益的短期行為,對保證和維持鄉村生態與環境的和諧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對于郭亮村而言,首先是生態環境質量形勢嚴
40、峻,不合理開發、破壞性的建設、餐館、娛樂場所建設、游客的隨意采摘與踐踏,使郭亮村鄉村旅游地的植被面積正在減少;游客遺棄的食品袋,經營者遺留的生活垃圾,開發商拋棄的建筑垃圾等在鄉村旅游區到處可見,嚴重地影響了旅游地;汽車尾氣、揚起的塵埃、旅游區內餐館、飯店等生活鍋爐排放的廢氣等,使鄉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帶泥土氣息的空氣品質日益下降。 其次是社會文化環境的衰變。來郭亮村旅游的旅游者多數來自相對發達的中心城市,他們所帶來的強勢文化對經濟欠發達的鄉村旅游地的弱勢文化具有很強的影響力,使鄉村的弱勢文化向城市的強勢文化靠攏,最后被同化而失去吸引力。 (四)基礎設施水平偏低 盡管郭亮村在開發旅游資源時
41、對基礎設施建設都有較大的投入,但由于鄉村旅游地大都位于城市的郊區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村,許多基礎設施仍然適應不了游客的需要。村里的許多基礎設施仍然適應不了游客的需要,例如道路、停車場、洗手間、工具室、電話亭等公共設施簡陋、設備不足;客房、餐廳、茶樓等主要設施宿舍條件差,衛生狀況和設施設備條件依然還需要提升;安全問題令人堪憂,游客的人身、財產、飲食等安全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直接影響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此外,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服務人員大多未受過正規培訓,缺乏相應的管理知識和能力,服務不到位,管理工作混亂,使接待和管理處于較低水平,甚至出現一些消極現象,如不擇手段向游客兜售旅游產品和“宰客
42、”等現象時有發生,這都大大地制約了該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 四、實現鄉村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的對策與建議 (一)制定統一規范的開發規劃 做好旅游規劃,不僅是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預防資源和環境遭受破壞的重要措施。以郭亮村為例,編制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前,要全面開展資源的調查、評價工作,摸清家底,為規劃提供科學的依據。在宏觀層次上,以大農業資源為依托,以區域內現有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為基礎,完善小交通,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加強鄉村精神文化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潔衛生建設,建立綜合性的鄉村旅游小區;在微觀層次上,在適合的地點、具體設計適宜不同游客需要的觀賞性高、參與性強的旅游項目。例如村里可以開發
43、休閑、修學旅游、開發生態農業旅游、太行山系、森林生態健身游等。編制規劃要體現高起點、高標準、科學性、法定性及持續性,將開發規模和旅游接待量控制在旅游承載力容許的范圍內,把可能發生的環境破壞降低到最小限度 (二)提高開發利用層次 目前全國各地城市都在花大力氣發展鄉村旅游,爭奪客源的競爭空前激烈,所以郭亮村鄉村旅游必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旅游資源和資本為紐帶,全面改革鄉村旅游經營體制。首先應該摸清家底,對全村的鄉村旅游資源價值進行全面評估,全面評價旅游資源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地位,建立適應郭亮村現實情況、能協調各方利益的旅游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進行股份制改革,實行資源入股,實施旅游線路專營權拍賣制
44、度,打破作坊式經營模式,鼓勵農民聯合成立鄉村旅游企業,共同走向致富的道路。 其次,必須拓寬銷售渠道,創新營銷策略,采取多種促銷方式相結合,加大促銷力度。在旅游淡季,可以通過穩定的廣告投入和公關活動為鄉村旅游目的地樹立良好的形象,在吸引游客的同時也為旺季市場開發打下基礎;在旅游旺季,由于目的地之間競爭比較激烈,應當加大廣告力度同時針對性地開展營業推廣活動,通過新聞媒體加強公關活動的開展;平時,就應當通過宣傳冊或其他形式向分銷商傳遞產品和服務信息,維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三)加強對鄉村旅游資源的保護力度 鄉村旅游地要根據都市旅游者對鄉村旅游的特定需要,有針對性的開發鄉村旅游項目并實施有效的控
45、制,用經濟可持續發展思想來指導鄉村旅游的產、供、銷活動,來解決鄉村旅游的供需矛盾;加強對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價值的宣傳,要提高當地居民的素質,激發起對所在鄉村和地方文化的自尊、自愛和自豪感,提高其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對游客要加強尊重接待地社會文化和風俗習慣的宣傳教育,以保持鄉村旅游在社會和文化方面的可持續發展。鄉村旅游是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民俗、民族文化為靈魂,以此提高鄉村旅游的品位和豐富性,我省少數民族文化獨具特色,保存也比較完好,具有發展高端鄉村旅游的良好條件。 郭亮村可參照國內外鄉村旅游發展較好的地區,在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實施反貧困戰略、鄉村旅游的標準化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以尋求本土化、
46、特色化的鄉村旅游發展之策,我省鄉村旅游的發展前景將更加誘人 (四)完善鄉村旅游的各項配套設施 為吸引游客發展旅游業,要引進先進設備,完善與旅游服務相關聯的各項配套設施。雖然需要大量資金,但可以通過政府投資、引進外資、鼓勵企業投資等多種形式籌集資金。努力使與旅游服務相關聯的行業,包括賓館飯店、景點設施、娛樂、交通、購物等配套設施都做到盡善盡美和富有特色,以吸引游客,擴大客源。在設施設備條件的建設上,要加強鄉村旅游地公共設施與食宿設施的建設。要解決好交通、通信、廁所等問題。應與交通部門合作,開辟旅游專線,為城市市民游客出游提供方便。在食宿設施建設上,要注意旅游環境和接待設施的衛生標準。鄉村旅游
47、經營者在食宿設施建設上要重視廚房、餐具、臥室、浴室、廁所、水池及公共娛樂場所的衛生標準,并定期進行殺菌消毒處理。 同時,鄉村旅游,對游客來說,確保他們的人身和財物安全是最重要的,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避免一切事故的發生。因為旅游目的地的限制,鄉村旅游畢竟存在著配套設施較落后,沒有完善的保障系統,所以必須建立相應的法律保障系統。完善相關設施設備條件,全方位、綜合性的開發各種鄉村旅游項目,實施一體化、聯合化經營是實行規?;洜I的基礎。 結論 開發鄉村旅游資源是我國旅游事業不斷發展及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鄉村旅游的發展帶動了農業及農村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從而增加農民的
48、收人,逐漸縮小城鄉差距,能夠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能夠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對于新鄉是郭亮村而言同樣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我們應該更深刻的認識郭亮村鄉村旅游情況,客觀面對存在的不足之處,借鑒國內外優秀的發展經驗,制定出切合實際的發展方案和一系列的對應措施,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讓有志于鄉村旅游事業的人行動起來,大力發展郭亮村的鄉村旅游,最終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曾偉.關于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旅游學刊,2009(01). [2]劉紅艷.鄉村意象與鄉村旅游開發芻議[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0(03).
49、 [3]周靜.我國鄉村旅游的起源、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探討[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2(01). [4]陳燕.區域旅游規劃原理[J].蘭州學刊,2013(08). [5]胡娟.論鄉村旅游的概念和類型[J].旅游科學,2013(03). [6]王云才.論鄉村旅游的開發[J].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 [7]周曉平.試論鄉村旅游的目標、特色及產品[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4(03). [8]曾天雄.關于“鄉村旅游”概念的探討[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05). [9]王繼慶.國外鄉村旅游研究述評[J].旅游學
50、刊,2014(01). [10]王興水.對鄉村旅游起源及概念的探討[J].安康師專學報,2013(16). [11]楊洪.鄉村旅游景區市場營銷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23). [12]劉紅艷.關于鄉村旅游內涵之思考[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2). [13]王云才,郭煥成.鄉村旅游規劃原理與方法(第三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14]張建雄.關于鄉村旅游若干問題的思考[J].大理學院學報,2003(4). [15]鄭群明.社區參與式鄉村旅游開發的意義[N].中國旅游報,2004-4-5. [16]周玲強,
51、黃祖輝.我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經濟地理,2004(4). [17]張建雄.關于鄉村旅游若干問題的思考[J].大理學院學報,2013(4). [18]肖曉.開發鄉村旅游,增加農民收入[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3(3). [19]何薇.把握鄉村旅游文化特性,深挖民俗文化內涵——以成都三圣鄉為例[J].樂山師院學報,2014(2). [20]張清,陳智文.吉林鄉村旅游與農村經濟發展[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 [21]何景明,李立華.關于“鄉村旅游”概念的探討[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
52、. [22]張利民.鄉村旅游開發芻議[J].商業研究,2013(12). [29]楊建翠.成都近郊鄉村旅游深層次開發研究[J].農村經濟,2014(5). [24]Brian Garrod,Roz Wornell,Ray Youel. Re-conceptualisng rural resources as countryside capital: The case of rural tourism [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11(22):117-128. [25]Aliza Flercher, Abraham. Rural tourism in Israel [J].Tourism Management, 2011(6). [26]Liu A. Tourism in Rural areas:Kedah,Malaysia [J]. Tourism Management, 2012 (27) .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