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育中人文精神培養的探索研究分析教育教學專業》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科學教育中人文精神培養的探索研究分析教育教學專業(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小學科學教育中人文精神培養的探索研究
摘要:人文性是小學科學教育的特征之一,在小學科學教育中注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是科學教育的目標之一,也是時代的要求。本文結合小學科學教育中人文精神培養的背景,揭示了小學科學教育中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性,并對人文精神的培養做出了具體探究。
關鍵詞:科學教育;小學;人文精神
一.前言
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是教育的兩種外延??茖W教育傳遞給學生智慧,人文精神點燃學生良知。從科學教育的角度來看,科學課堂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藝術美、自然美與人格美的內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美感,獲得知識,激發情趣。從人文精神的角度來看,我們不難發現,課堂教學過于
2、死板,只會降低學生的興趣,得不到學生的認同,只有把教育工作做的活一些,才能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人文精神的培養不能依靠強制灌輸,而是需要通過主體的自主體驗與感悟來實現,教師的引導與啟發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對小學科學教育中人文精神培養的探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小學科學教育中人文精神培養的研究背景
科學教育與人文精神的結合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科學教育發展的基本態勢。人類無論是在生產方式還是在生活方式上越來越依賴于科學技術??茖W技術的發展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也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動力。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大量的社會問題也隨之產生。人類對科技的濫
3、用導致了包括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生態問題,道德問題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的出現。這些問題也反映出了我國教育體制的弊端,長期以來忽視人文教育,偏重科學教育,使人的精神文化出現危機。如今,人們開始對科技發展問題作出反思,逐漸認識到了科技的進步離不開人文理性的指導,人文精神的培養與科學教育同樣重要,只有二者平衡發展,才能避免社會問題的出現。在這個現代技術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文精神的培養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人文精神也引導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孩子是祖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未來,因此,在小學科學教育中,注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是尤為重要的。
三.小學科學教育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其不
4、同的人文精神內涵。在我國的《辭?!分杏羞@樣的解釋:所謂人文就是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人文精神就是人類文化生活的內在靈魂,它的核心是崇高的價值理想,其目的是發展人類?!翱茖W探究”、“科學知識”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小學科學三到六年級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的科學教學目標?!扒楦袘B度與價值觀”這一目標就充分的體現了人文精神。新課程標準強調:要保持一顆好奇的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去學習科學課程,要以大膽想象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去參與科學課程,要以保護資源和環境,愛祖國,愛家鄉的態度發展科學。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對小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對真理的探索精神,求真務實,大膽創新;培
5、養學生高尚的情操,體現對他人,對社會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責任意識,使他們肩負起社會責任。
四.小學科學教育中人文精神身培養的探究
小學課程新標準中強調:人文精神的培養是小學科學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茖W教師在科學內容的選擇與教學方式的制定中起著關鍵的作用??茖W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注重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教學工作。
(一)結合教材優勢,落實人文教育
小學科學教育對人文精神的培養具有獨特的作用。想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內容,發揮科學教育特點。下面本文結合小學科學教材內容,對小學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養進行詳細探究。
1.結合教材的德育教育,培養
6、學生優秀品德
如今的小學科學教材在不斷的深入與發展,教材內容豐富飽滿,包含了科學家的介紹、大量科研成果以及生活中的科學等內容,科學教材以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眼前,它不僅是可讀性強的科學教育材料同時也是蘊含豐富的人文教育材料。以小學三年級的科學教材為例,教材以宇航員的太空身影、地球儀以及磁浮列車的圖片作為封面,(來自浙江省學術發表期刊)同時教材中蘊含著大料科學史的介紹,教材不僅體現了科學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也體現了科學對人類生活的重要影響。教師在落實科學教育工作中應特別注意結合科學史內容,對學生加以引導,引導學生了解科技發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同時要引導學生善于將科學知識與日常
7、生活相結合,理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生產的貢獻,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在三年級教材《紙》一課中,有一副現代造紙廠的圖片,四幅古代造紙過程的圖片,教材將造紙技術的進步做了鮮明的對比,這時教師應適當介紹些現代造紙技術的相關資料,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此外,教師還應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一些討論,例如現代造紙技術相對于古代造紙技術有何進步之處?造紙技術為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哪些貢獻?造紙廠排出的污水是否會造成污染?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貢獻與影響,以此來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
2.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人文知識蘊含在教材中的方方面面,我們教師應該善于挖掘教材中的
8、人文精神,在教育工作中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培養。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的植物與動物的課程中,教材在介紹了植物與動物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之后,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是什么?學生通過學習、認知、觀察、討論的過程后,初步得出結論,這時教師解釋答案,并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引導:植物與動物相互依賴,我們不能破壞環境,我們應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并指出亂砍亂伐、破壞環境的嚴重后果。
3.發揮教材的美育功能,展現學生良好情操
審美教育作為人文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同樣值得我們重視。小學科學教材中不乏沒學內容。例如三年級科學教材中,有一節課是認識自然界的花草樹木,教材圍繞著主題展開了以書畫、詩歌等形式為主的贊美家
9、鄉的活動,此活動有利于學生良好情操的培養以及審美觀的提升。此外,在教材中,對于“天狗食月”、“掃把星”等傳說,我們可以找出其現象的真正解釋,這也體現了科學教材中的哲學知識,使學生發展理性精神。
(二)人文精神培養的途徑
1.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
在科學課程中,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討論是最為常見的也是最為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通過小組討論同學們可以相互交流感想,共同的去探索、發現、歸納。例如在對磁鐵進行研究的課程中,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磁鐵各部分磁性是否相同?首先,我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他們在組內彼此交流,確定研究方案。然后,讓每個小組共同觀察與探究,進行實驗操作。最后,讓
10、各個小組發表心得體會。在這樣的小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學會了聆聽他人、尊重他人,樂于與他人合作與分享。使“科學探究”、“科學知識”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教學目標得以統一實現。
2.在實驗探索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精神
科學課程的一大特點就是以實驗探究為學科基礎??茖W教材同樣設置了許多實驗環節,這些環節充分的體現了科學課程實驗性的特征,教材中實驗環節的設計使教材內容更加豐富,體現了教材的啟發性與趣味性。學生在實驗探索過程中收獲到了知識,同時也獲得了新的情感與啟發。這反應了科學課程不僅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同樣也蘊含了無盡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師在實驗環節中
11、,應該讓學生自主的提出問題,搜集資料,討論問題,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他們嚴謹的,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以及團隊精神。
3.在課外活動中將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相結合
課外探究活動是將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相結合的最佳方式。在課外活動中,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親密接觸自然,從而體驗情感,陶冶情操,達到將人文精神與科學謹慎結合的目的。
教師應該針對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狀況合理的設計課外活動,例如我在上完水的觀察這一課后,組織學生觀察學校的用水狀況,結果學生發現有的水龍頭是擰不緊的,有的同學把水龍頭開的很大,造成水的浪費。之后我讓同學們討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做。以此來增強學生的節水意識和社會責任
12、感。
五.結語:
科學課程與人文精神的培養相結合已經是小學科學教育的必然方向。我們作為科學課程教師,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堅持以人為本,貫徹教學新理念,將科學教學與人文教育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素養是教師應該著重的教學方向。相信在各級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為社會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曉丹.淺談通過科學教育培養和滲透人文精神[J].教苑薈萃.2011,23 (1):48-48.
[2] 石鈞巖.當代科學教育中的人文精神[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1,4(3):51-52.
[3] 陸啟威.踐行課改思想 凸顯人文精神——談科學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養[J]. 科學課:小學版.2009,11(2):89-90.
[4] 唐關勝.開發科學教育特色課程 打造科學教育特色品牌[J].上海教育.2010,5(3):50-52.
[5] 趙龍.在科學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培養[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5(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