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國際貿易政策及其演變與發展》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五章 國際貿易政策及其演變與發展(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The Theory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Trade,5,國際貿易政策及其演變與發展,5,國際貿易政策及其演變與發展,5.1,對外貿易政策概述,5.2,對外貿易政策的演進、發展與現狀特征,5.1,對外貿易政策概述,1,、對外貿易政策的,含義與構成,2,、對外貿易政策的,類型,3,、對外貿易政策的制定與執行,3.1,制定對外貿易政策應考慮的因素,3.2,對外貿易政策的一般執行方式,通過海關對進出口貿易進行管理;,國家廣泛設立各種機構,負責促進出口
2、和管理進口;,國家政府出面參與各種國際經濟貿易等國際機構與組織,進行國際經濟貿易等方面的協調工作。,對外貿易政策的含義與構成,1.1,對外貿易政策的含義、,目的,對外貿易政策:,一國根據本國的政治及經濟狀況制定的管理對外貿易活動的條例、法律、法規等原則和制度的總和。,1.2,對外貿易政策的構成,對外貿易總政策,:,從國民經濟的整體情況出發,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實行的對外貿易總的原則、方針和策略,。,進出口商品政策,:,根據對外貿易總政策及國內的產業結構、不同商品在國內外的供求情況、物價和就業等因素分別制定的對于不同商品所實行的不同政策,。,對外貿易國別政策,:,根據對外貿易總政策及對外政治、經濟
3、關系制定的對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實行區別對待的政策,。,各國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保護本國市場;,擴大本國產品的出口市場;,提高本國產品的競爭能力;,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維護本國對外的政治經濟關系。,對外貿易政策的類型,2.1,外貿政策的基本類型,自由貿易政策:,國家對商品和服務的進出口不加干預,取消對進出口貿易的限制和障礙,取消對本國進出口商的各種特權和優待,使商品和服務能夠自由輸出入,在國內外市場上自由競爭,從而使資源得到最有效配置。,保護貿易政策:,國家積極干預商品和服務的進出口,廣泛采取各種措施限制國外商品和服務的進口,保護本國的商品和服務在本國市場上免受競爭,同時對本國商品和服務的出口
4、給予優待和補貼,以鼓勵出口。,2.2,外貿政策的,比較與選擇,外貿政策的比較與選擇,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各有利弊,如何取舍關鍵取決于本國的經濟發展需要,以及國際經濟環境的要求。,從理論上說,自由貿易政策更利于資源在世界范圍內的更有效配置,總體上來說更符合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但自由貿易并非完美無缺。一是自由貿易理論是在完美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得出的結論;二是自由貿易論的嚴密理論抽象,在很多時候與現實社會相去甚遠;三是自由貿易給各國帶來的利益分配有較大差距,以至于完全遵循自由貿易理論,發展中國家總是面臨貿易利益與長期發展之間的矛盾。,代表性的保護貿易的理論主張可以總結為三類:一是贊成貿易保護的,
5、傳統觀點,;二是贊成貿易保護的,新觀點,;三是貿易保護的,政治經濟學觀點,。,制定對外貿易政策應考慮的因素,國內外經濟實力的對比;,本國的經濟結構與比較優勢;,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本國與別國在經濟、投資方面的合作情況;,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一國的外交需要。,本國國內市場的商品供求狀況;,本國生態平衡和文化遺產的保留情況;,本國的國際收支及貿易差額狀況;,本國在多邊或雙邊協議中所應中享受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各國政府領導人的思想和貿易理論。,5.2,外貿政策的演進、發展與,現狀特征,中世紀,時期,鼓,勵,進,口,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重,商,主,義,貿,易,保,護,自由競,爭時期,自
6、,由,與,保,護,貿,易,并,存,資本壟,斷時期,超,保,護,貿,易,二戰后,初期,貿,易,自,由,化,70,年代,以后,新,貿,易,保,護,主,義,1,、中世紀時期:,鼓勵進口的政策,在,11,15,世紀,西歐各國大都奉行的是鼓勵進口,限制甚至禁止出口的政策。,背景與依據,:,維持國內生活必需品,,特別是糧食的供應;,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政策措施,:一是不僅對進口征稅,對出口也征稅甚至禁止出口;二是建立市場、集市和中心貿易城鎮以吸引外國商人,在進口方面展開相互競爭,同時增加稅收。,2,、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重商主義的貿易保護政策,早期政策特點,:國家嚴格管制金銀的
7、流出;在對外貿易上,要求盡量多賣少買,甚至只賣不買;要求對每個國家的每筆交易都要保證實現順差,故稱“,貨幣差額論,”;執行財政關稅政策。,晚期政策特點,:允許金銀輸出,但要從事海外貿易,尤其是大力發展轉口貿易;在對外貿易上,主張既要多賣也要多買,要多進口國外廉價的原料、飼料,降低國內的生產成本,鼓勵擴大本國農產品和工業品的出口;在對外收支上不必對每個國家的每筆交易都實現順差,只要該國在一定時期保持總的外貿順差即可,也稱“,貿易差額論,”;執行的是保護關稅政策,保護國內的工場手工業的發展。,3,、自由競爭時期:,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政策并存,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廢除谷物法;逐步降低關稅稅率,減少
8、納稅的商品項目和簡化稅法;取消特權公司,允許一切行業和個人從事對外貿易;廢除航海法;對殖民地貿易政策的改變;與外國簽訂貿易條約。,法國的貿易政策:,18,世紀末,19,世紀中期則經歷了由保護貿易向自由貿易轉變的過程。,美國和德國的保護貿易政策:,為了保護本國的新興民族工業,抵御英國經濟勢力的入侵,一直采取貿易保護政策。其主要辦法是提高進口商品的關稅。,4,、二戰前壟斷時期:,超保護貿易政策,超保護貿易政策特點:,一是其保護的對象不僅是國內的幼稚工業,而且包括高度發展的壟斷工業;,二是其目的不僅保護國內市場和培養自由競爭的能力,而且要占領國外市場,鞏固和加強對國內外市場的壟斷;,三是其性質不是防
9、御性的,而是進攻性的;,四是其手段不僅是提高關稅,還包括種類繁多的非關稅壁壘;,五是不僅限制外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以維持商品的壟斷高價來保持高額利潤,同時,還將部分壟斷高額利潤作為補貼,以傾銷價格向國外進行傾銷,占領國外市場,將生產擴大到最大限度。,5,、二戰后初期:,貿易自由化,主要表現,:一是,大幅度降低關稅稅率;二是降低或撤消非關稅壁壘。,主要特點,:一是主要在多邊、區域或雙邊的貿易協議框架內進行;二是在國家資本主義日益增強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主要反映的是壟斷資本的利益;三是一種有選擇的貿易自由化;四是促進了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6,、,20,世紀,70,年代后:,新貿易保護主義,產生背
10、景,:一是,世界性經濟危機,;二是,主要工業國的發展很不平衡,。,主要特點,:一是被保護的商品范圍不斷擴大;二是獎出限入的重點由限制進口轉向鼓勵出口;三是一種有選擇的貿易自由化;四是貿易保護的程度不斷提高;五是貿易上的歧視性有所加強。,7,、對外貿易政策的現狀特征,7.1,管理貿易制度,的出現與廣泛運用,7.2,20,世紀,90,年代后的貿易自由化趨勢,產生背景:,冷戰結束、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發展中國家經濟自由化政策的推行、,WTO,的成立。,主要特點:,它是戰后以來經濟全球化在國際貿易領域的反映;很大程度上在,GATT/WTO,框架內進行的;不僅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也成為貿易自由化的重要推
11、動力量;地區經濟一體化的蓬勃發展也是推動貿易自由化的重要力量。,7.3,21,世紀以來的貿易保護主義日趨抬頭趨勢,管理貿易制度的出現與廣泛運用,管理貿易制度,:國家對內制定一系列的貿易政策法規,加強對外經貿有秩序、健康發展的管理;對外通過談判簽訂雙邊、區域或多邊貿易協定,協調與其他貿易伙伴在經濟貿易方面的權利和義務。,主要特點,:,一是,提倡貿易自由化,但在自由化的過程中,政府會采用國內立法和對外簽訂貿易條約的形式進行干預。,二是,主要采用的是非關稅壁壘措施,不違背降低關稅壁壘的自由貿易原則。,三是,政府所要達到的目標是適度的經濟增長、低失業、低通貨膨脹率和國際收支平衡等宏觀經濟目標的實現,以及管理進出口,控制價格、緩和國際間的貿易摩擦。,核心:,以國內的貿易法規、法令和國際貿易協定與條約來約束貿易行為。,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