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經濟貿易 第二章》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對外經濟貿易 第二章(4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二章 中國對外貿易戰略,對外貿易戰略的內涵,中國對外貿易戰略的演變,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戰略的調整,第一節 對外貿易戰略的內涵,一、對外貿易戰略的概念與特征,戰略用于經濟,是指國家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根據一國的國情制定的一系列關于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目標等制度和政策的集合,它反映了國家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對外貿易戰略,是一國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它是根據一國(地區)總的經濟發,展戰略的要求,結合國內外的實際環境,對,通過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實現國內資源的有,效配置的方式、對外貿易的發展目標和實現,手段等所
2、做的全局性戰略規劃,是一國或地,區進行對外貿易的指導思想。,特征,全局性,整體性,穩定性,二、對外貿易戰略的分類,進口替代戰略,出口導向戰略,混合發展戰略,(一)進口替代戰略,進口替代戰略,又稱為內向型的發展戰略,主要是通過建立和發展本國的工業,,實現對進口工業制成品的替代,,,以達到削減進口、節約外匯、發展本國工業和減少對國外經濟依附等目的。,因此,實現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化和消除不利貿易因素對國家經濟的影響是進口替代戰略的主要目的。,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建立和發展一般的最終消費品工業,主要發展收音機、自行車、紡織品和食品等行業,實現對這些產品的進口替代。,第二階段:在對消費品的進口替
3、代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集中力量建立和發展生產資本品、,中間產品的工業,如機械設備制造、石油提煉、,煉鋼軋鋼、冶金、化工等需要大量資本和專門技,術的工業,實現替代工業的升級。,政策措施,高筑壁壘限制進口,優惠的國內政策,高估本國貨幣匯率,(,1,),高筑壁壘限制進口,普遍做法是:運用貿易壁壘、進口許可證、進口數量限制和信用證押金制度等手段,對國內重點扶持和發展的產品的進口課以高額關稅,并在數量上予以嚴格限制,即使是準許進口類似的物品,各國和地區也有權指定外匯來源、采購地區、貨物等級和價格以及進口商等事項;對進口替代工業所需的生產資料尤其是原料和機器設備等則課以較低關稅,在數量上也盡可能放寬。,
4、70,年代初,作為拉美地區最早實行進口替代發展戰略國家之一的智利,平均關稅率為,94%,,最高關稅率竟達,500%,,此外,還規定近,3000,種商品的進口預存款率為,10000%,,以及其他許多限制進口的行政措施。,(,2,),優惠的國內政策,比如新加坡,為了使私人企業積累資本,發展生產,先后頒布了,新興工業(豁免所得稅)法,,規定按照企業對工業生產追加資本的數量多寡,豁免,2-5,年,40%,的公司所得稅,而且投入生產的資本越多,享受豁免所得稅待遇的期限也越長。企業的出口產品達到規定的銷售量時,其所得稅可由原來的,40%,減為,4%,。,這些措施刺激了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加速了進口替代產業部
5、門的資本積累。,(,3,)高估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匯率,以此來節約進口資本品所需外匯,并把有限的外匯分配給國內最急需的產業部門。,評 價,1.,所生產的工業品國內的有效市場需求已經基本存在,建立新工業的風險被大大的降低了。,2.,通過對本國幼稚工業和民族工業的保護,各國可以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促進本國經濟多元化健康發展。,3.,進口替代戰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發展中國家的就業問題。,優點,進口替代發展戰略的制訂和實施,不僅使戰后初期困擾東亞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高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等日趨緩和和抑制,而且有力地促進了拉丁美洲國家商品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各國和地區的經濟實力。,臺灣、韓國、新加坡、巴西、
6、墨西哥、阿根廷等都是在這一時期采用進口替代政策后得到快速發展。,例如:新加坡實施進口替代,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3%,,長期以來占統治地位的單一轉口貿易經濟逐步向多元化經濟發展,轉口貿易在外貿總額中的比重從,1960,年的,90%,下降到,1965,年的,58.7%,。,1.,進口替代戰略的是立足于國內市場的內向型發展戰略。國內的市場容量和市場結構決定了進口替代戰略的發展潛力。,2.,實行進口替代戰略容易造成國際收支失衡。,3.,實施進口替代戰略要求國家對進口進行高度限制,受保護的行業在初期階段會避免來自國外的沖擊得到發展,但是長期的保護會,削弱這些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對一國經濟的發展
7、產生不良影響。,局限性,(二)出口導向戰略,出口導向戰略,又稱為外向型的發展戰略,主要是通過,擴大制成品的出口,,加強工業基礎,促進整個經濟的工業化。,實施該戰略的國家都把國際市場作為一國經濟活動的中心,把促進工業制成品的出口作為一國經濟發展的核心。,三個階段,著眼于發揮低價勞動力優勢,培育輕工業成長,,使出口總值中輕工業產品所占比重大大高于初級產品。,當勞動力優勢逐漸喪失后,采取產業調整政策,,發揮資本技術優勢,發展重、化工業,使出口總值,中重、化工業產品所占比重大于輕工業產品。,在此基礎上,極少數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開始著手,建立高科技工業,力圖在高科技工業產品的世界出口,貿易中,占據一席之
8、地。,政策措施,1.,減少貿易壁壘,實施自由貿易;,2.,對出口部門采取特殊優惠政策;,3.,貨幣對外貶值。,具體來看:,1.,實施該戰略的國家普遍降低了關稅水平,并減少了配額、許可證等數量限制措施。在,80,年代中期實施出口導向戰略的亞洲新型經濟國家和地區的平均保護水平只有,24%,,而同期在其它亞洲國家的平均保護水平為,42%,,在實施進口替代戰略的南美各國的平均保護率高達,46%,。,2.,這些國家普遍實施對出口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有的國家還對出口的產品實施,退稅政策,。出口企業在,資金融通,方面也享有特殊待遇,一些國家對出口企業提供出口信貸、外匯擔保等措施鼓勵企業發展出口貿易。,如臺
9、灣地區的出口貸款利率在,1962,年只有,7.5%,,大大低于當時的普通貸款利率,12%-19%,的水平。,3.,在,貨幣對外貶值,的條件下國內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明顯增強。,1960-1975,年韓國的出口實際匯率始終大于進口的實際匯率,1960,年韓國的出口實際匯率為,1,美元,=295,韓元,進口的實際匯率為,1,美元,=200,韓元,到,1965,年出口實際匯率為,1,美元,=281,韓元,進口實際匯率為,1,美元,=270,韓元,,1975,年韓國的出口實際匯率為,1,美元,=267,韓元,進口的實際匯率為,1,美元,=241,韓元。,此外,一些國家還專門設置了,促進出口貿易的專門管理機
10、構。,評 價,出口導向戰略克服了發展中國家國內市場狹小的限制,把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融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無限的市場容量,這有利于這些國家引進先進技術、改善產業結構,利用規模經濟促進國內經濟全面發展。,優點,出口導向經濟發展戰略的推行與實施,對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有利影響:,首先,它為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起飛創造了條件,并加速了這一重要經濟發展階段的進程;,其次,通過出口導向戰略的實施,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運行被納入到整個世界經濟的循環體系中,從而大大提高了它們的國際經濟地位和國際競爭能力;,第三,產業結構得到明顯改善;,第四,擴大了貿易
11、尤其是出口貿易的規模,。,1.,實施出口導向戰略容易導致國家對國際市場過度依賴。,2.,對發達的進口國產生巨大的貿易順差引起貿易不平衡的摩擦。,3.,大量出口使貿易條件惡化。,不足,(三)混合發展戰略,世界經濟發展到了今天,任何單一的貿易發展戰略都將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實施進口替代,由于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的提高,貿易保護主義已經沒有市場;而且關稅和限量都將給經濟帶來無謂的損失,長期的關稅和限量保護的是本國的低效率和高成本,并不利于國內生產力的提高。,實行出口導向,遭遇到日益嚴峻的挑戰和競爭。信息時代的到來,使低成本或廉價勞動力已不再是競爭的主要籌碼,智能、知識成了決定經濟大戰勝負的關鍵因素。
12、,混合發展戰略,是在,20,世紀,80,年代由中國學者提出的,該戰略主要是對進口替代戰略和出口導向戰略的結合。該戰略強調既不過分保護進口也不過度鼓勵出口,對進出口采取一種中性的政策。,第二節 中國對外貿易戰略的演變,一、制定中國對外貿易戰略的原則,(一)自由貿易與保護貿易良好結合的原則;,(二)進口替代和出口導向良好結合的原則;,(三)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良好結合的原則。,二、中國對外貿易總體戰略,改革開放前的進口替代戰略,有限開放時期的混合發展戰略,全面開放時期的“大經貿”戰略,“,大經貿,”,戰略,:,實行以進出口貿易為基礎,商品、資金、技術、勞務合作與交流的相互滲透和相互協調發展,外經貿部
13、門與生產企業、科技和金融等部門共同參與的經貿發展戰略。,包含四方面內容:,1.,全面開拓國際市場。,在穩定傳統市場,如美國、歐盟、香港市場的同時還應該積極開拓拉美市場、東南亞市場和俄羅斯市場,并且對非洲市場和東歐市場也可以做一些嘗試。體現出了大經貿戰略中市場范圍大的特點。,2.,大融合,即把商品、服務、技術出口和利用外資相互融合、協調發展。,比如大型、成套機電產品的出口,往往帶動工程承包甚至勞務出口。中國通過提供買方信貸就可以實現這些要求,這也是符合國際慣例的。,3.,大結合,把外經貿發展與外向型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各種經濟特區、開發區在對外貿易發展中應走在前面,使沿海地區的對外貿易發展更好一
14、些,同時幫助中西部地區發展對外經濟貿易,打破地區界限,實現不同地區之間、外貿發展和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4.,大轉變,即轉變外經貿的功能。,打破原來只為出口創匯而發展對外貿易的做法,大經貿戰略要求外經貿應該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發揮對國民經濟的綜合促進作用。,三、中國對外貿易基礎戰略,出口商品戰略,對外貿易商品戰略,進口商品戰略,以質取勝戰略,科技興貿戰略,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一)對外貿易商品戰略,出口商品戰略:,根據本國在一定時期內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的狀況和國際市場的供求狀況,對出口商品構成做出的戰略性安排。,進口商品戰略:,根據國內生產、消費的需要,對一定時期進口商品的構成所
15、作的戰略性規劃。,“十二五”規劃(,20112015,):,1.,保持現有出口競爭優勢,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2.,提升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質量和檔次,3.,擴大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5.,完善政策措施,促進加工貿易從組裝加工向研發、設計、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環節拓展,延長國內增值鏈條。,培育出口競爭新優勢,優化進口結構,積極,擴大先進技術、關鍵零部件、國內短缺資源和節能環保產品進口,適度擴大消費品進口,,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優化貿易收支結構,。發揮我國巨大市場規模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16、促進進口來源地多元化,。完善重要農產品進出口調控機制,有效利用國際資源。,提升進口綜合效應,(二)以質取勝戰略,戰略內涵:,1,、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和信譽,2,、優化出口商品的結構,3,、創名牌出口商品,戰略措施,1.,強化質量控制的立法和執法,a.,自我開發,b.,外部引進,3.,推行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質量管理體系,法律環境,2.,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戰略措施,4.,實施名牌戰略,創造名牌,宣傳名牌,保護名牌,扶持名牌,5.,加強全面質量管理,a.,生產領域,b.,流通領域,(三)科技興貿戰略,科技興貿戰略的內涵,1.,大力推動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2.,運用高新技術成果改造傳統出口產業,成效,(四)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的必要性分析,(1),有利于減少貿易摩擦、規避市場風險。,(2),有利于出口貿易持續、健康、穩定發展。,(3),有利于在國際貿易中爭取有利的貿易條件。,(4),有利于全面參與國際分工,提高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市場多元化戰略的戰略措施,(,1,)深度開發發達國家,(,2,)穩定和擴大亞洲市場,(,3,)開拓非洲、拉美發展中國家市場,(,4,)積極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