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國際貿易政策》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4章 國際貿易政策(4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四章 國際貿易政策,對外貿易政策概述,重商主義,自由貿易政策,保護貿易政策,超保護貿易政策,當代國際貿易政策與理論,第一節 國際貿易政策概述,一、對外貿易政策的含義,(一)含義,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國對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實行的政策。,(二)目的,1,、促進經濟發展與穩定,2,、加強和完善經濟體制,3,、改善國際經濟與政治環境,(三)影響因素,1,、經濟力量的強弱,2,、經濟發展戰略的選擇(外向型),3,、利益集團的影響,4,、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一國的外交政策,總的來看,既要積極參與國際貿易分工,又
2、要把獲取貿易分工利益的代價降低到最低程度,可以說是各國制定外貿政策的出發點。,二、對外貿易政策的兩種基本形式,(一)自由貿易政策,政府取消對進出口貿易的限制,不對本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出口商提供各種特權和優待。,實,質:“不干預政策”。,(二)保護貿易政策,政府采取各種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務的進口,,以保護本國的產業和市場不受或少受外國的競,爭。,實質:“獎出限入”,。,Cookie,經濟學,帕金森定律,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通過長期調查研究,寫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書。他在書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后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干的人;第二是
3、讓一位能干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利;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干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于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他們不會對自己的權利構成威脅。兩個助手既然無能,他們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更加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思考,1,、解釋調撥價格?,2,、世界市場價格主要分為哪兩種?,3,、對外貿易政策的兩種基本形式?,三、構成,1,、總政策(自由?保護?),2,、進出口商品政策(產業政策有關
4、),3,、國別政策(政治經濟關系),四、制定與執行,各國對外貿易政策的制定與修改任務是由國家立法機構承擔的,在制定對外貿易政策過程中要考慮眾多的政治、經濟等因素。,執行方式:,1,、通過海關進行管理,2,、國家設立各種機構進行管理,3,、政府出面協調與談判,五、演變過程,重商主義自由保護超保護新保護管理貿易政策,貿易政策演變史,(一)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國際貿易政策(,15-17,世,紀),1,、為了增加貨幣財富和促進資本的原始積累,西歐,國家實行了,重商主義,下的保護貿易政策,通過限制金銀,貨幣外流和實現貿易,順差,的辦法來加速資本的積累。,2,、因此為了增加財富,國家應該干預經濟活動,,
5、擴,大出口,限制進口。,3,、例如,英國是實行嚴格重商主義保護貿易政策的,國家。針對其最重要的紡織工業,英國一方面禁止紡織品進口,另一方面禁止機器和工業品出口,對其他商品(除原材料)都征收禁止性的高關稅限制進口。,(二)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的國際貿易政策(,18,世紀,中葉,-19,世紀末),1,、此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據統治地位,世界經,濟進入商品資本國際化階段。,2,、此時國際貿易,基調,是以,比較優勢論,為依據的自由貿,易,但是各國所處發展階段不同,采取的政策也不同。,3,、,英國,工業化較高,需要以工業品的出口換取原材料,和糧食的進口,所以實行,自由貿易政策,。,4,、,美國和德國,
6、工業化水平不高,所以采用了,保護性關,稅,措施來保護本國的幼稚工業。,(三)帝國主義時期的國際貿易政策(,19,世紀,70,年代,-,二戰結束),1,、此時壟斷代替自由競爭,加上,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各國失業率大增,于是紛紛采取,超保護貿易,政策。,2,、超保護貿易政策,與自由競爭時期的保護貿易政策的,不同,:,(,1,)保護的是國內高度發達或出現衰落的壟斷工業。,(,2,)保護的對象是壟斷資產階級。,(,3,)保護的手段多樣化。,(三)舉例:,1,、英國:英國世界市場地位的喪失,使英國最終走上了,超貿易保護,政策的道路。,2,、美國:,保護貿易政策,使美國工業迅速發展,并在進入
7、,20,世紀后逐漸取代英國。世界經濟危機后,美國成功實行國家干預,使經濟恢復很快,實力進一步增強。,3,、德國:實行,超貿易保護,政策。,19,世紀,70,年代末開始恢復,60,年代前的關稅水平,,80,年代末又大幅度提高。,20,世紀,30,年代,為備戰需要,在普遍提高工業品關稅同時,提高農產品關稅。,(四)二戰后的貿易自由化政策,1,、背景,(,1,)二戰后,美國經濟躍居首位,為鞏固地位,開始倡導自由貿易。,(,2,)歐洲各國經過戰爭洗禮,恢復經濟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3,)各種世界組織也成立,倡導自由貿易。,2,、體現,大幅度削減關稅和降低非關稅壁壘,(五),20,世紀,70,年
8、代中期新貿易保護主義政策,1,、背景,(,1,)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2,)石油危機,各國走向滯漲。,2,、特點,(,1,)措施:由關稅壁壘為主,轉變為,非關稅壁壘為,主,。,(,2,)重點:由限制進口轉向鼓勵出口。,(,3,)國家貿易壁壘轉向區域貿易壁壘,實行區域的,共同開放和區域外的共同保護。,(,4,)多邊談判與協調成為擴展貿易的重要手段。,(六),20,世紀,90,年代后的管理貿易政策,管理貿易,是指一國對內制定各種對外貿易法規和條,例,加強對進出口貿易的管理;對外通過協商,簽訂各,種貿易協定,以協調本國與他國的經濟貿易關系。,總之,各國政府都希望通過國際貿易使本國的,利益最,大化
9、,,因此總會或多或少地,干預,其對外貿易。但是由于,一國的對外貿易政策不可能隨時、隨地地修改和變動,,因此常常通過一些,具體的措施,來影響其對外貿易,從而,構成了各種不同的,對外貿易措施,。,時間,原始,積累,自由,競爭,壟斷,時期,二戰后,20,世紀,70,年代,20,世紀,90,年代,理論,/,狀況,重商主義,比較優勢、幼稚工業保護論,超貿易保護,要求和平,發展經濟,石油危機、滯漲,政策,保護,自由、保護,保護,自由,保護,管理貿易,第二節 重商主義,一、含義,1517,世紀,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重商主義者認為:金銀是社會的唯一財富,一個國家的富強就在于對金銀的積累,因此政府應竭盡所能鼓
10、勵出口,限制進口,以保障對外貿易順差來增加國民財富。,(二)主要內容,1,、中心觀點:,(,1,)認為貴金屬(貨幣)是衡量財富的唯一標準。而獲得貴金屬有兩個途徑:一是開采金銀礦;二對外貿易是貨幣財富的真正的來源。因此,要使國家變得富強,就應盡量使出口大于進口。所以政府應該竭力鼓勵出口,不主張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進口。,(,2,)認為國際貿易是一種“零和博弈”。,2,、早期重商主義,(,1,)代表人物是威廉斯塔福。,(,2,)核心觀點:貨幣差額論。,3,、晚期重商主義,(,1,)代表人物是托馬斯孟,(,2,)核心觀點:貿易差額論。,Thomas,Mun,(1571,1641),。英國晚期
11、重商主義的代表人物,英國貿易差額說的主要倡導者。出生于倫敦的一個商人家庭,早年從商,成為英國的大商人。,1615,年擔任東印度公司的董事,后又任政府貿易委員會的常務委員。,(三)評價,1,、重商主義的政策結論僅在某些情況下站得住腳,并非在一般意義上能站得住腳;,2,、重商主義把國際貿易看作一種,零和游戲,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3,、重商主義把貨幣與真實財富等同起來也是錯誤的。,第三節 自由貿易政策與理論,一、產生于英國,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末),二、特點,廢除谷物法,降低關稅與減少應稅商品,廢除航運法,取消特權公司,殖民地貿易自由,簽訂貿易條約,三、理論,絕對優
12、勢理論,比較優勢理論,第四節 保護貿易政策與理論,一、提出,漢密爾頓,美國第一任財長主張美國走保護貿易政策,他在美國國會發表了重要演講,制造業報告,。,二、李斯特保護幼稚工業貿易政策的理論,1841,政治經濟學與國民體系,幼稚工業保護論(,Protection Theory of,Cubhood,Industry,),(一)漢密爾頓的保護貿易論,1,、背景,(,1,)戰后美國經濟遭受嚴重,破壞,加上英國經濟封鎖,,美國面臨兩難選擇。,(,2,)是實行保護貿易,還是實行自由貿易?,(,3,)作為美國獨立后的第一個財政部長漢密爾頓選擇前者,并與,1791,年向國會提交了,關于制造業問題的報告,,提
13、出保護貿易論的思想。,2,、內容,(,1,)發放信用貸款;,(,2,)實行保護關稅;,(,3,)限制重要原材料出口,免稅進口極端必須的產品。,3,、意義,反映的是經濟不發達國家獨立發展民族工業的正當要求,是落后國家進行經濟自衛并通過經濟發展與先進國家進行經濟抗衡的保護貿易學說。它的提出標志保護貿易學說基本形成。,(二)李斯特的保護貿易論,1,、背景,(,1,),19,世紀初,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法國近代工業也,有長足發展,而德國卻是個政治分裂、經濟落后的農業,國。,(,2,)李斯特從當時德國相對落后狀況出發,提出要暫,時保護新興工業。,(,3,),1841,年,李斯特在其代表作,政治經濟學的國民
14、,體系,一書中,系統闡述“幼稚工業保護論”,于是在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形成了與自由貿易說相對立的保護,貿易學說。,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德國著名經濟學家,是政治經濟學的先驅,被成為保護貿易的倡導人。,(二)內容,1,、保護誰?,指幼稚工業,又叫“新興工業”,是指那些,確有潛力的、面臨其他國家強有力競爭而又無,法與之抗衡的產業,且經過一段時間保護之后,能夠成長起來。,如何對抗,2,、何時保護?,他從歷史學的觀點,把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分為五個階段:,(,1,)原始未開化時期,(,2,)畜牧業時期,(,3,)農業時期,(,4,)農工業時期,(,5,)農工商時期,前三個階段,應實行自由貿易主義;第四
15、個階段實行保護貿易;而最后一個階段應該實行自由貿易。,3,、關稅制度,李斯特認為,應采用,關稅制度,來實現貿易保,護主義。,(,1,)差別關稅率:以對幼稚產業的保護為出,發點,對不同產業征收不同的關稅。,(,2,)有選擇性的保護:并非對所有工業都加,以保護,保護是有條件,(,3,)適時調整:對幼稚產業的保護是有限期,的,超過規定的限期,該產業即便沒有成長起,來,也要解除對它的保護。,(三)評價,1,、標志著西方國際貿易理論中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兩大學派的形成。,2,、為發展中國家實行保護貿易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3,、在不同階段應采取不同的貿易政策,為,不同國家制定對外貿易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
16、鑒。,4,、以保護貿易為過渡和僅以幼稚工業為保,護對象的主張是積極的,客觀地承認了國際分,工和自由貿易利益所在。,保護的對象,剛開始發展且有強有力的外國競爭者的幼稚工業,30,年為最高期限,第五節 超保護貿易政策與理論(一戰至二戰),一、含義,保護國內高度發達或出現衰落的壟斷工業,二、特點,保護對象從幼稚產業到成熟產業,保護范圍從國內轉向外國市場,保護目的從防御轉為進攻,保護的企業從一般轉向大企業,保護的措施從關稅到非關稅,三、凱恩斯的超保護貿易理論,1,、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291933,經濟危機,凱恩斯主義認為:有效需求不足,解決不足的措施有:,政府投資基礎設施、基本建設,退稅刺激人民消費,2,、對外貿易乘數理論,(,1,)投資乘數理論(凱恩斯):增加投資對國民收入和就業具有乘數作用即,GDP,和就業的增加是投資增加的若干倍。,(,2,)對外貿易乘數理論(凱恩斯弟子和追隨者延伸研究):,A.,一國出口有增加國民收入和就業的作用,順差對國民收入和就業有倍增效應,出口(增收貨幣):出口收入消費生產就業收入消費,對外貿易乘數理論,B.,一國進口有減少國民收入和就業的作用,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