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經濟開發區環境規劃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安徽桐城經濟開發區環境規劃設計(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桐城經濟開發區環境規劃設計,編制單位: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環境規劃設計目錄,第一章 現狀概述,第二章 規劃指導思想和規劃原則,第三章 規劃依據和規劃目標,第四章 環境保護執行標準,第五章 產業發展方向與布局規劃,第六章 整體綠化設計,現狀概述,概況,桐城市地處安徽省中部,東臨長江,西依大別山。全市國土面積1571平方公里,人口75萬,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2個鎮和2個街道。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合九鐵路、滬蓉高速和206國道三大交通動脈縱貫全境,水運經菜子湖直達長江。,交通位置:桐城經濟開發區地處桐城市
2、東城區,位于,南京,合肥、南昌、武漢等大中城市中心地帶,五小時經濟圈覆蓋人口達,4,億人。,公路:,206,國道經距離開發區僅,1,公里,滬蓉高速,京福高速緊臨開發區,區內有桐城出入口,距南京,南昌,武漢均為全程高速,3,小時車程,距上海為全程高速,5,小時車程。,鐵路:北京至香港九龍鐵路錢,合九鐵路緊臨開發區,區內設有貨運專用線,每天有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福州、南昌景地客運車。,航空:南離安慶機場,70,公里,全程高速,35,分鐘車程,北距合肥駱崗機場,90,公里,全程高速,45,分鐘車程。,港口:南離安慶長江碼頭,72,公里,數座,5000,噸級的舶位使其成為內地貨物的集散地。,規
3、劃背景,2001,年,9,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在桐城設立了全省唯一的省級民營經濟開發區,(,批準文件,:,皖政秘,2001135,號,).2001,年由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了,安徽桐城民營經濟開發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由于桐城市民營經濟非常活躍,加上行業優勢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和服務優勢,吸引了許多省內外高新技術項目爭相進區,出現了開發促招商,招商促開發的良性循環,使得開發區建設速度比預計的大加快,因此必須盡快編制開發區總體規劃。,環境設計范圍,(一)園區總體規劃,面積,8000,畝,一期規劃,3400,畝,建成區面積,1200,畝?,F已形成機械制造、服裝加工、建筑建材等幾
4、大產業特色功能區。,(二)地形地貌概述,道路兩側現狀較為平坦,土質較好。,(三)道路綠化可行性分析,綠帶對工業區道路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滯塵,又可以降低噪音,還可以遮擋汽車眩光,具有防護、防風和安全隔離的功能。因此,以上幾部分綠化設計將極大的改善沿路生態環境,在視覺上創造舒適、親和的感覺。道路兩側用喬木、灌木、草坪和花卉多層次立體綠化,形成工業區內的綠化景觀軸線,豐富保稅區的整體景觀形象。,規劃指導思想和規劃原則,規劃指導思想,在與桐城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相吻合的條件下,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體現改善生態環境的原則。將環境設計視同桐城經濟開發區肌體中的組成部分,普通綠化與重點綠
5、化相結合,平面與立體、靜態與動態相結合,建設點、線、面結合,多層次、多排列,多景觀的、具有能充分體現桐城經濟開發區這一特殊的區域特色的生態園林景觀。,1,、從桐城經濟開發區道路綠化的特點出發,結合周邊環境,體現工業區道路綠化“簡潔、流暢、大方”的特色。,2,、以植物造景為主,發揮綠化的景觀與生態效益。,3,、以鄉土樹種為主,喬、灌、草相結合,通過植物形態、色彩、季相的變化,創造賞心悅目的道路景觀。,4,、以車行尺度和步行尺度為出發點,注重植物的群體景觀塑造,控制綠化景觀在行進中的節奏與韻律。,5,、近遠期相結合,保證綠化的可行性與實用性,注重綠帶的連續性。,規劃原則,1,、利用規劃區內道路兩側
6、人行道及建筑后退紅線距離,規劃帶狀綠地;利用廠區內和公共建筑場地規劃附屬綠地。,2,、創造高效優質的環境:桐城經濟開發區的建設,應以創造高質量的環境為規劃重點。良好的環境,對創立業園區的形象,加快招商引資的步伐有著重要的意義。,3,、從現狀出發,結合周圍環境,充分利用現狀資源。,4,、從工業區交通要求出發,靜態景觀與動態景觀相結合。,5,、在符合防護功能的同時,注重景觀效果。,6,、以植物造景為主,因地制宜,創造一個連續的景觀序列;,7,、以喬木為背景林,喬、灌、草相結合,常綠、落葉、開花植物相搭配,以植物模紋來點綴,片狀種植形成整體的、有層次的林帶景觀。,8,、重點地段、節點重點設計,注意保
7、持特色,并與整體協調。,10,、注重生態效益,考慮景觀的可持續發展。,11,、創造簡潔、明快、統一、流暢綠化風格。,規劃依據和規劃目標,規劃依據,1,、,桐城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2,、,城市綠化規劃建設指標的規定,3,、,城市綠化條例,5,、,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6,、桐城經濟開發區有關規劃設計要求,規劃目標 桐城市委、市政府為貫徹執行省人民政府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加快省級桐城民營經濟開發區的建設步伐、,充分發揮開發區在全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建設中的龍頭帶動作用,于2002年8月30日做出了關于加快省級桐城民營經濟開發區建設的決定:開發區管委會要堅持與時俱進、自我加壓,要用5-8年的時間,努
8、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全市改革開放的窗口、民營經濟的示范區和桐城的新城區。要按照“兩年打基礎,五年大變樣,八年成規?!钡囊螅?003年底前全部完成開發區起步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到2005年全面完成開發區近期建設任務,并基本拉開開發區整體框架,初步顯現新城區的形象。力爭到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及財政收入達全市總量的20%以上,做到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以呈現工業園區“青山、綠水、碧海、藍天”規劃功能結構形態,通過規劃充分利用現狀,結合周圍環境,建設成為工業園區的綠色景觀長廊,為工業園區樹立良好的園區形象。分期發展目標 近期 2003年至2005年,合九鐵路以東,沿桐縱公路以東,
9、沿桐縱公路由兩側向縱深發展,全面完成開發區建設任務,并基本拉開開發區整體框架,初步顯現新城的形象。占地面積45km。中期 2006年至2010年,實施開發工程,根據城市總體規劃,開發區沿桐縱公路兩側向滬蓉高速桐城出口處方向發展,占地面積為67 km逐步形成相對獨立完整的民營經濟開發區。遠期 2011年至2020年,實施三期工程,在一二期基礎上繼續向縱深發展,占地面積為10 km左右,成為全市改革開放的窗口、民營經濟的示范區和桐城的新城區。,環境保護執行標準,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市區居民文教區(包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域)執行一級標準,混合區維持二級標準,工業集中區執行三級標準。,水環境質量標準,按
10、地面水環境質量/類水體標準來控制。,噪聲控制標準,按不同功能區分別執行不同標準。,居民文教晝間50dBA,夜間dBA;,商業集中晝間60 dBA,夜間50 dBA;,工業集中區晝間65 dBA,夜間55 dBA;,龍騰路兩側晝間65 dBA,夜間55 dBA。,產業發展方向與布局規劃,產業發展方向,市區水源緊張,礦產資源貧乏,能源緊張,農業需求較大,人口增長也快,全已受到大氣污染。因此,只適宜發展節水,低耗能、無污染的機械行業和加工型工業,向高新技術含量較高的產業發展,控制污染行業發展。,功能分區,(一)逐步將有污染的工業企業搬遷,市區內的零星工業用地只宜布置無污染的一類工業。,(二)所有工業
11、污水必須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或自行處理達標后方可排放。,(三)工業區統一規劃,有條件的實行集中供熱,污染物集中處理,盡可能降低成本。,綠化布局,(一)廢氣防治:工業區和生活居住區、行政辦公區間,設置隔離防護林帶(種植抗解毒能力強樹種)。在生活中、行政辦公區內設置凈化能力強樹種。,(二)粉塵污染防治:粉塵污染區與生活區、辦公區間設置高大喬木林帶,阻擋吸滯粉塵。,(三)噪聲污染防治:噪聲污染區周圍設置較寬防護林,與生活區之間設置幾條窄林帶,較寬隔聲帶。,污染綜合防治規劃,(一)建立衛生合理的街道清掃制度,嚴禁干掃漫揚,提高清運率。,(二)在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間規劃防護林帶,采用透風式、并透風式和密閉
12、式三種混合布置的形式。,(三)工業廢水經企業應內部自行處理,達到標準后排放。,(四)醫療衛生機構含有病原體的污水需經處理和嚴格消毒后方可排放。,(五)新區開發和企業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必須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六)加強城區道路功能分類管理,按照噪聲區劃的要求,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全面達到功能區標準。,(七)城區內禁鳴喇叭,禁止拖拉機進城,減小城區噪聲污染,遠期城區噪音達標區覆蓋面積達到100%。,(八)城區生活垃圾近期要求不再隨意堆放,通過垃圾箱收集后運到遠離城區的垃圾堆放場作填埋處理。,(九)對于工業固體廢棄物應盡量充分利用,暫不能利用的部分,在進行貯存和填埋處理時應考慮。,綠化
13、設計,(一),50,米寬、,2.3,公里綠地綠化設計,整個桐城一級路道路綠化比較平淡,效果很差,此綠地作為工業區一段對外開放地段,位置相當重要,鑒于此特將,50,米的,綠化帶設計成為桐城一級路上一條“綠色景觀走廊”,讓人過目不忘,留下深刻印象。,植物結構分析:所選植物種類,-,水杉、垂柳、龍柏、千頭椿、合歡、櫻花、欒樹、龍柏、國槐、大葉女貞、蜀檜、雪松、等;中型喬木采用了櫻花、紅葉李、紫薇、大葉女貞、千頭椿、欒樹等;小型灌木采用了矮化紫薇、榆葉梅、紅瑞木、紫荊、貼梗海棠、小龍柏、金葉女貞,紅葉小檗、火棘球、萬峰檜、海桐、灑金柏等。,在結構層次上,以龍柏、雪松、蜀檜、大葉女貞為中景樹,以水杉為背
14、景林,以小型喬木和灌木為前景,構成層次變化豐富的景觀帶。,在色彩搭配上,以檜柏、雪松為綠色屏障,形成春季、初夏迎春、連翹等黃花遍地、垂柳吐綠的盎然景色;夏季紫薇、棣棠、垂柳等形成桃紅柳綠的活潑畫面;秋季千頭椿在長綠背景映襯下更加搖曳多姿;冬季蜀檜、雪松、大葉女貞、龍柏仍綠意濃濃,形成四季皆有景可觀的景帶觀。,在布局手法上,此綠化設計具有一定的章程(承)。章,就是章法,在種植布局上疏密得當,疏,疏的視野開闊,密,密的滴水不漏,更具合理性和美感性。程(承)承上啟下的作用,和一期綠化工程渾然形成一體。,(二):景觀說明,山體護坡綠化采用了抽象“人”的形式,,人與人手拉手,筑成堅強統一的實體,寓意著海陽市人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眾志成城,奔向美好的明天。在山體的巖石上題上文字,更好的豐富海陽市的人文景觀。,豎向設計,地形的設計主要是對現狀地形的改造,在綠化帶內形成有起伏變化的緩坡,坡地的高度基本控制在1M以內,不同坡地之間自然順接,使地形緩和自然,通過地形的變化,豐富豎向空間景觀效果,增加綠地與人的親切感。豎向設計與植物種植設計有機結合,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二者的關系,使豎向與植物相得益彰,達到最佳綠化效果。,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