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跨國公司與國際貿易》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5章 跨國公司與國際貿易(3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Page,*,點擊此處結束放映,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Page,*,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點擊此處結束放映,第,5,章,跨國公司與國際貿易,免費下載!,跨國公司的形成與發展,5.1,跨國公司的內部轉移價格,5.2,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有關理論,5.3,政府的政策工具對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5.4,5.1,跨國公司的形成與發展,5.1.1,跨國公司定義,第一,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建立有經營實體,第二,這種企業在一個中央決策體系下進行經營決策,并制定統一的政策,第三,這種實體通過股
2、權或其他方式形成聯系。,5.1.2,跨國公司的特征,第一,跨國公司的規模迅速擴大。,第二,跨國公司走向多樣化經營。,第三,跨國公司經營的內部“一體化”管理。,第四,跨國公司融資的分散化和投資流向的多元化。,5.1.3,跨國公司的類型,按照跨國公司的產品生產不同,可以將跨國公司分成下列三種類型:,1,、橫向型跨國公司,橫向型跨國公司是指母公司和各分支機構從事同一種產品的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公司。,2,、垂直型跨國公司,垂直型跨國公司是指母公司和各分支機構之間實行縱向一體化專業分工的公司。,3,、混合型跨國公司,混合型跨國公司是指母公司和各分支機構生產和經營互不關聯產品的公司。,5.1.4,跨國公司投
3、資的模式,跨國公司投資進入模式是指跨國公司在東道國投資建立工廠和購買設備,并且在當地進行持續經營活動的模式。,1,、按照投資者是否可以建立新企業可以分為創建投資和并購投資兩種,(,1,)創建投資,創建投資又稱為綠地投資,是指跨國公司等投資主體在東道國境內依照東道國的法律設置的部分或者全部資產所有權歸外國投資者所有的企業。,創建投資的優點主要體現在跨國公司擁有較多的自主權,創建投資的缺點主要體現在:第一,創建投資方式需要大量的籌建工作,第二,創建企業的過程中,跨國公司完全承擔風險,第三,跨國公司需要在東道國自己開拓目標市場。,(,2,)并購投資,并購投資是指跨國公司等投資主體,通過一定的程序和渠
4、道,取得東道國現有企業的全部或者部分資產所有權的投資行為。,并購的優缺點。,并購有三大主要優點:首先,便于迅速運營,其次,在競爭對手之前搶占先機。,最后,管理人員會認為并購比新建企業風險更小。,并購的缺點主要表現在:首先,并購前信息不對稱。,其次,并購后的整合難度大,再次,并購后可能需要投入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并購失敗的原因。,首先,并購企業對被購企業的資產進行超額支付。,其次,并購企業與被并購企業之間有文化差異。,再次,被收購企業的經營與并購企業實體整合很難實現協同效應。,最后,缺乏并購之前潛在的審查。,2,、按照投資者控制被投資企業產權的程度可以分為獨資經營企業、合資經營企業、合作經營企業
5、三種類型,(,1,)獨資經營企業,獨資經營企業(,Wholly Owned Subsidiary,)指的是完全由唯一一家母公司所擁有或控制的子公司。,(,2,)合資經營企業,合資經營企業是指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國家的投資者,在選定的國家投資并按照投資所在國有關法律組建以盈利為目的的法人組織形式。,它的特點是各方共同投資、共同經營、共擔風險,共享利潤。,(,3,)合作經營企業。,合作經營企業又稱為契約式合營企業,是指由兩個國家或者兩個國家以上的當事人(自然人、法人)參與合作,合作方根據所在國的法律共同簽訂合同并明確規定合作各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的一種生產組織方式。,5.2,跨國公司的內部轉移價格,
6、5.2.1,跨國公司轉移價格的定義,轉移價格是指公司內部在總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相互約定的出口、采購商品和勞務所規定的價格。,這種價格不受市場一般供求關系的影響。,5.2.2,跨國公司轉移價格目的,1,、減少稅負,2,、逃避風險,3,、提高子公司的競爭力,4,、避免價格控制,5,、減少管理摩擦,5.2.3,跨國公司轉移價格的方式,1,、實物,交易,中的轉移定價,實物交易中的轉移定價具體包括產品、設備、原材料、零部件購銷、投入資產估價等業務中實行的轉移定價。,2,、貨幣、,證券,交易中的轉移定價,貨幣、,證券,交易中的轉移定價主要是指跨國公司關聯,企業,間貨幣、證券借貸業務中采用的轉
7、移定價,通過自行提高或降低利率,在跨國公司內部重新分配利潤。,3,、勞務、租賃中的轉移定價,勞務、租賃中的轉移定價存在于境內外關聯企業之間相互提供的勞務和租賃服務中,他們高報或少報、甚至不報服務費用。,4,、無形資產的轉移定價,無形資產的轉移定價主要指獲得專有,技術,、注冊商標、專利等無形資產過程中的轉移定價。,5.3,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有關理論,5.3.1,壟斷優勢理論,美國經濟學家海默在,1960,年提出了壟斷優勢理論,將跨國公司的投資行為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跨國公司進行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是憑借以下壟斷優勢:,1,、壟斷技術優勢,2,、規模經濟優勢,3,、資金優勢和貨幣優勢,4,、
8、組織和管理優勢,5.3.2,內部化理論,內部化理論是英國經濟學家巴克萊、卡森和加拿大經濟學家拉格曼提出,跨國公司通過直接投資,將外部市場內部化。,市場內部化理論主要包括:,1,、內部化市場更多表現為中間產品市場,2,、昂貴的知識產權成本,3,、對于知識產權類的中間產品存在著市場的不完全性,5.3.3,國際生產折衷理論,英國經濟學家鄧寧首次提出國際生產折衷理論,認為跨國公司從事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是受到三個動因驅動的,這三個動因分別是所有權特定優勢、內部化優勢和區位特定優勢。,所有權特定優勢和內部化優勢只是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必要條件,區位優勢是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充分條件。,5.3.4,小規模技術理論
9、,小規模技術理論認為,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參與國際競爭的競爭優勢:小規模制造和密集使用勞動的制造技術優勢;使用當地資源和生產當地所需產品的優勢;接近當地市場的優勢。,5.3.5,投資發展周期理論,英國里丁大學鄧寧教授于,1981,年對發展中國家提出了投資發展周期理論(,Investment Development Cycle,)。,區分了四個經濟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年人均,GDP,在,400,美元以下,這些國家幾乎沒有直接投資流出,也很少接受直接投資。,第二階段,年人均,GDP,在,400,1500,美元之間,處于這一階段的國家接受直接投資處于上升階段,并開始少量對外投資,對外凈直接投資為負,
10、且負數值在增大。,第三階段,年人均,GDP,在,1500,5000,美元之間,處于該階段的國家對外凈直接投資雖也為負數,但其絕對值在不斷減少。,第四階段,年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處于該階段的國家對外凈直接投資為正值,并呈增長趨勢,對外直接投資比接受的直接投資增長得更快。,5.4,政府的政策工具對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5.4.1,母國政策對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1,、母國對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鼓勵政策,2,、母國對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限制政策,5.4.2,東道國對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1,、東道國對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鼓勵政策,2,、東道國對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限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