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國民收入核算理論》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二講國民收入核算理論(4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二講,國民收入核算理論,一、國民收入賬戶的核心指標:,國內生產總值,二、,國民收入流量循環模型,三、,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方法,四、,國民收入賬戶中的其他總量,
2、指標,國民收入核算理論是在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和英國經濟學家,斯通,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他們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研究國民收入核算問題。庫茲涅茨在,1941,年發表了,國民收入及其構成,一書,斯通在,1944,年發表了,國民收入和支出,一書,這些研究為現代國民收入核算奠定了基礎。庫茲涅茨和斯通曾被譽為美英兩國的,GNP,之父,并分別獲得,1971,年和,198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一、國民收入賬戶的核心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一)國內生產總值定義,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GDP,),是指一定時期內(通常是一年),一國境內所生產
3、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二)國內生產總值理解要點,1,、,GDP,測度的只是,最終產品,的價值,,中間產品,是不被計入,GDP,。,最終產品(,final products,),中間產品(,intermediate goods,),注意:廠房、機,器、設備等,資本,品包括存貨是最終產品,圖表舉例:,最終產品、中間產品,增值法計算,GDP,生產階段,產品價值,價值增值,1,種棉,15,15,2,紡紗,20,5,3,織布,30,10,4,制衣,45,15,5,銷售,50,5,總計,160,50,某人請教釀酒的方法,師傅說:“一斗米、一兩曲、兩斗水混合在一起,七天便釀成酒了
4、?!蹦橙嘶丶液?,用兩斗水、一兩曲混合在一起,恰恰忘了放米。七天之后取來一嘗,和水沒有什么區別。某人前去責備釀酒師傅,說他過于保守,沒有傳授真決。師傅說:“你肯定沒有按照我說的去做?!蹦橙苏f:“我按照你說的方法,用了足量的水和曲。”師傅說:“你放了米嗎?”某人低下頭沉思半晌,說:“我忘了放米。”,故事,釀酒,也告訴了我們中間產品與最終產品之間的密切關系。中間產品雖不計入,GDP,,但在經濟活動中卻非常重要,因為最終產品是在對中間產品進行加工的基礎上產生的。例如:由于沒有放米,酒便無法釀出。,故事,釀酒,2,、,GDP,是一個市場價值概念,,GDP,的變化反映的是最終產品的數量變化及價格變化的共同
5、結果,。名義,GDP,和真實,GDP,3,、,GDP,是“,流量,”而非“,存量,”,是一定時期(如,2007,年)內所發生或取值的經濟變量,非當期生產商品的市場價值要排除在外。,4,、,GDP,是一定時期內,生產,的而非該期銷售掉的最終產品的價值。,5,、,GDP,為,一國境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一個地域概念。,GDP,與,GNP,6,、,GDP,一般,僅能反映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家務勞動、自我服務、非法的地下經濟活動排除在,GDP,以外。,GDP,與,GNP,的區別與聯系,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按國民原則計算的。國民原則是指,凡是本國公民(指常住居民)所創造的收入,不管是否在國
6、內,都計入本國的,GNP,;,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按國土原則計算的。國土原則是指,凡是在本國領土上創造的收入,不管其所有者是否為本國國民,都計入本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GDP,)該國公民在國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總價值外國公民在本國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總價值。,國民生產總值(,GNP,),該國公民在國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總價值,該國公民在國外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總價值。,在封,閉經濟條件下,,GNP,GDP,。,在開放經濟中,,GNP,GDP,凈要素收入,NFP,本國公民在國外的要素收入外國公民在本國的要素收入。,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標的缺陷,第一,很多經濟活動無法計入,GDP
7、,。例如,一些沒有經過市場交換程序的經濟活動不在,GDP,統計范圍以內。,第二,,,GDP,反映福利水平變動存在較大局限性。,GDP,反映產量變動,但產量變動不等于福利變動,-,精神滿足程度,閑暇福利,分配狀態,環境質量、資源的消耗等。,二、國民收入流量循環模型,國民收入流量循環模型是進一步把握國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和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理論的必要前提。,通過國民收入流量循環模型,重點理解:,國民收入核算的事后會計恒等式,總產出,總收入,總支出,均衡國民收入的條件,總產出,=,總支出,研究國民收入的法寶,(一)兩部門經濟模型,(,家庭、企業,),家庭部門,企業部門,要素市場,產品市場,中間產品,生產
8、要素(勞動、土地、資本和企業家才能),最終產品,國民總收入,NI,1000,總支出,AE,1000,(消費支出,C,),國內總產出,Y,1000,實線代表貨幣流,虛線代表實物流,家庭提供生產要素獲得的全部報酬:,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企業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可理解為,GDP,整個經濟社會對最終產品的購買支出,單位:億元,1,、簡單經濟,2,、漏出與注入,要素市場,金融市場,產品市場,家庭部門,企業部門,儲蓄,S 200,消費,C 800,國民總收入,NI 1000,國內總產出,Y 1000,投資,I,d,200/100/300,Note,:資本品、存貨是最終產品而非中間產品,漏出
9、量,注入量,單位:億元,非意愿的,存貨投資,200,從國民收入使用的角度,,NI=C+S,從對最終產品的購買支出角度,,Y,AE=C+I,C+S,C+I,或,S,I,Note,:,恒等式中的投資,=,意愿,(desired),投資,+,非意愿的存貨投資,(二)三部門經濟模型,(家庭、企業、政府),要素市場,金融市場,產品市場,政 府,企 業,家 庭,總收入,NI 1000,儲蓄,S 150,消費,C 800,納稅(凈),T 50,單位:億元,政府購買,G 50,投資,I 150,漏出量,注入量,國內總產出,Y 1000,從國民收入使用的角度,,NI=C+S+T,N,從對最終產品的購買支出角度,
10、,Y,AE=C+I+G,C+S+T,N,C+I+G,IS,+(T,N,-G),(三)四部門經濟模型,(家庭、企業、政府和國外),要素市場,金融市場,國內產品市場,政 府,企 業,家 庭,總收入,NI,儲蓄,S,消費,C,納稅(凈),T,單位:億元,政府購買,G,(國貨和洋貨),投資,I,國際產品市場,企業進口,M,(,投資,I,),企業出口,X,(國外的需求),家庭進口,M,(,消費,C,),國 外,國外的需求,總產出,Y,從國民收入使用的角度,,NI=C+S+T,N,從對本國生產的最終產品的購買支出角度,,Y,AE=C+I+G+X-M,C+S+T,N,C+I+G+X-M,I,S+,(,T,N
11、,-G,),+,(,M-X,),總產出總收入總支出,二、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方法,(一)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支出法,/,最終產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用支出法核算,GDP,包括四項支出:,家庭的消費支出、企業投資支出、政府購買支出和凈出口,。,GDPAE=C+I+G+,(,X-M,),2,、投資支出,I,投資包括,固定投資,和,存貨投資,投資又分為,凈投資,和,重置投資,投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期內社會資本的形成和增加。每年新增的資本應該是,凈投資,,即投資減去磨損后的余額。從會計學的,角度看,對磨損的補償就是,折舊,
12、,也稱,重置投資,。,凈投資,=,本期的資本存量,-,上期的資本存量,凈投資,=,總投資,-,折舊(重置投資),3,、政府購買,G,政府購買,(,government purchase,)是指各級政府購買最終產品支出(也包括國外產品),包括政府在提供國防、設立法院、警察、修路建橋、開辦學校、支付政府雇員薪金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購買只是政府財政支出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如政府的,轉移支付,TR,(,Transfer Payments,)、公債利息等不計入,GDP,。因為轉移支付只是簡單地把收入進行重新分配,并沒有相應的物品和勞務的交換發生。,4,、凈出口,X-M,對于開放經濟,從總支出角度核算,GD
13、P,,不僅應核算國內家庭、企業、政府購買本國最終產品的支出,還應包括國外購買本國最終產品的支出,即出口,X,。,開放經濟中的,C,、,I,、,G,包括進口,M,,應從總支出中減掉。,支出法核算,GDPAE=C+I+G+,(,X-M,),中國支出法計算的,GDP,(二)收,入法,(,income approach,),收入法就是根據總產出等于總收入的恒等關系式,從國民收入(生產要素的報酬)的角度出發,通過把生產要素在生產中所得到的各種收入相加,即把勞動所得工資、土地所得租金、資本所得利息以及企業家才能所得利潤加總來計算,GDP,。,嚴格地講,收入法核算,GDP,除了包括生產要素收入,NI,以外,
14、還應包括企業的間接稅、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Note:,收入法實際上是根據要素收入,NI,與,GDP,的關系,從要素收入,NI,反推,GDP,。,1,、,生產要素的收入,NI,(狹義國民收入),工資,:包括所有對工作的酬金、津貼和福利費,也包括工資收入者必須交納的所得稅和社會保險稅。,利息,:,是指人們給企業提供的貨幣資金所得利息收入如銀行存款利息、企業債券利息等,但不包括政府公債和消費信貸的利息。,租金,:包括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賃收入及專利、版權等收入。,非公司企業主收入,:,如醫生、律師、農民和小店鋪主的收入(類似于中國個體戶的收入);他們使用自己的資金自我雇用,其工資、利息、利潤、租
15、金?;煸谝黄馃o法區分。,公司稅前利潤,:股東紅利、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稅及公司未分配利潤。,2,、企業,間接稅等(,indirect business,taxes,),企業的間接稅是指企業交給政府的貨物稅、銷售稅、周轉稅等;企業的轉移支付包括企業對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慈善捐款和消費者呆帳等。,它們雖不構成在生產要素的收入,NI,,但卻作為產品的成本反映在產品的價格上,是消費者支付的產品價格與生產要素的收入,NI,之間的差額。,因此收入法計算總產出(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的總和)時,除了生產要素的收入,NI,之外,還應考慮企業的間接稅和轉移支付。,國民收入,NI+,企業的間接稅和轉移支付,=,凈國民產出
16、,NNP,3,、折舊(,depreciation,),折舊是核算期內一國對資本損耗的補償,也應以成本的形式反映在產品的價格上。因此收入法核算總產出時還應考慮折舊。,凈國民產出,NNP+,折舊,=,國民生產總值,GNP,4,、其它,凈要素收入,NFP,誤差項,國民生產總值,GNP-,凈要素收入,NFP=,國內生產總,GDP,Note,:,收入法核算,GDP=,工資,+,利息,+,租金,+,非公司業主收入,+,公司稅前利潤,+,間接稅和企業的轉移支付,+,折舊,+,其它,(三)生產法,(,production approach,),生產法或增值法是通過核算一定時期各行各業在生產中的價值增值來計算,GDP,。,增值法計算,GDP,基本原理:,一件最終產品的價值等于該最終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價值增值;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成千上萬種最終產品,這些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就等于生產這些最終產品的各行各業新創造的價值總和。,在實際中,如果使用生產法來核算,GDP,,應該把國民經濟劃分為農業、采礦業、建筑業、制造業、交通運輸和公用事業、批發和零售商業、金融保險和不動產業以及勞務部門,然后把這些部門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