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統的戰略規劃課件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管理信息系統的戰略規劃課件2(4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5章 管理信息系統的戰略規劃,主要內容:,,管理信息系統戰略規劃,,制定管理信息系統戰略規劃的步驟,,3.,制定MIS戰略規劃的常用方法,1,,1 管理信息系統戰略規劃,本節內容:,,1.1 MIS戰略規劃的作用,,1.2 MIS戰略規劃的內容,,1.3 MIS戰略規劃的組織,,2,,1 管理信息系統戰略規劃,2023年北京奧運會管理信息系統中的奧運會管理系統(GMS)歷時四年, 它和信息發布系統(IDS)和數據中心大約要使用近1000多臺服務器、10000臺PC機和1000個網絡及
2、安全設備,培訓的技術人員達4000余人。如此龐大的系統,怎能不需要好好規劃?,,規劃和設計階段耗費了一年多時間。,3,,1.1 MIS戰略規劃的作用,對組織總的信息系統目標、戰略、信息系統資源和開發工作的綜合性計劃。,,,明確組織信息系統的范圍和目標。,,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資源以節省信息系統的投資。,,通過制訂規劃,找出存在的問題,更正確地識別出為實現企業目標而MIS系統必須完成的任務,促進信息系統應用,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指導MIS系統開發,用規劃作為將來考核系統開發工作的標準。,,4,,1.2 MIS戰略規劃的內容,MIS,戰略規劃,一般包括三年或更長期的計劃,也包含一年的短期計劃
3、。規劃的內容包括:,,信息系統的目標、約束及總體結構。,,單位(企業、部門)的現狀。,,業務流程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及流程在新技術條件下的重組。,,對影響規劃的信息技術發展的預測,,效益分析,,近期計劃,5,,1.2 MIS戰略規劃的內容,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應不斷地修改。,,人員變化、技術變革、組織自身的變化都可能影響到整個規劃,甚至一種新的硬件或軟件的推出也能影響到規劃。,,修改規劃的原因還可能來自信息系統之外的事件,如財務限制、政府的規章制度、競爭對手采取的行動等。,6,,,ERP,,項目,網站,,建設,,項目,OA,,項目,工程,,項目,,MIS,KM,,項目,DM,,與,,DS
4、S,,項目,企業,,信息,,門戶,,項目,CRM,,與SCM項目,CAD與PDM項目,主要支持,,戰略,大服務,大服務,大服務,大服務,大服務,大服務,大服務,大服務小制造,小制造,信息化層次,經營管理層,四層的綜合,經營管理層,生產作業層,生產作業層,戰略決策層,四層的綜合,協作商務層,生產作業層,建議模式,地域互動,行業互動,行業互動,雁行,挑戰,,反應,挑戰,,反應,雁行,地域互動,行業互動,主要用戶,中層管理者,所有員工,中層管理者,一線員工,一線員工,高層管理者,所有員工,外部用戶,一線員工,是否實施,已實施,規劃中,規劃中,規劃中,規劃中,規劃中,規劃中,規劃中,規劃中,建議時間,
5、2002,2003,2003,2003,2004,2004,2004,2005,不定,信息化水平,基本信息化(2003年),,,,全面信息化(2005年),,,,,信息化投入,每年將技術改造投入的80%-50%用于IT項目,剛開始多一點,后面少一點,,,,,,,,,信息化人才,培養信息化隊伍,提高員工信息素質,增強企業信息能力,,每年將員工工資的10%左右用于員工培訓,其中50%左右用于信息素質的培養,,,,,,,,,7,,1.3 MIS戰略規劃的組織,制定MIS開發規劃、需要一個,領導小組,、并進行有關的,人員培訓,,同時明確規劃,工作的進度,。,,規劃領導小組,,規劃領導小組應由單位(企
6、業、部門)的主要決策者和本單位各部門中的業務骨干組成,任務是完成有關數據及業務的調研和分析工作。,,人員培訓,,組織對高層管理人員、分析員和規劃領導小組成員進行培訓,使他們掌握制訂MIS戰略規劃的方法。,,規定進度,,為規劃工作的各個階段給出一個大體上的時間限定。,8,,,信息化委員會,,信息化委員會,專門負責制定信息化過程中的重大決策,為信息化的成敗承擔最終責任,,,設置,CIO,崗位,,CIO,,負責信息化的領導工作,包括信息戰略的制定、信息機構的發展、信息資源的管理、資金的投入規劃,以及,IT,部門與其他部門的工作協調,,,成立信息部門,,信息系統部門負責信息系統的運行、管理,解決員工有
7、關的信息技術問題,從事實際推進信息化的工作,9,,,2 制定管理信息系統戰略規劃的步驟,,本節內容:,,2.1 信息系統發展的階段論,,2.2 制定戰略規劃的具體步驟,,10,,2.1 信息系統發展的階段論,,諾蘭階段模型,,把信息系統的成長過程劃分為六個不同階段:,,初裝,蔓延,控制,集成,數據,,管理,成熟,11,,把計算機應用到一個單位(企業、部門)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經歷從初級到不斷成熟的成長過程。諾蘭(Nolan)總結了這一規律,于1973年首次提出了,信息系統發展的階段理論,,被稱為,諾蘭階段模型。,到1980年,諾蘭進一步完善該模型,把信息系統的成長過程劃分為六個不同階段:,初
8、裝,蔓延,控制,集成,數據,,管理,成熟,12,,13,,諾蘭模型:,,第一階段:初裝,,初裝階段指單位購置第一臺計算機并初步開發管理程序。,,計算機的作用被初步認識到,,大多發生在單位的財務部門。,,,第二階段:蔓延,,信息系統(管理應用程序)從少數部門擴散到多數部門,并開發了大量的應用程序,單位的事務處理效率有了提高.,,數據處理能力發展迅速,但同時出現了許多問題,如數據冗余性、不一致性、難以共享等。,14,,諾蘭模型:,,第三階段:控制,,應用經驗逐漸豐富,應用項目不斷積累嚴格的控制階段便代替了蔓延階段。,,實現從以計算機管理為主到以數據管理為主轉換的關鍵。,,,第四階段:集成,,重新規
9、劃設計,建立集中式的數據庫及能夠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種信息的系統。,,由于重新裝備大量設備,此階段預算費用又一次迅速增長。,15,,諾蘭模型:,,第五階段:數據管理,,“集成”之后,進入“數據管理”階段。,,資源整合、信息共享,,第六階段:成熟,,一般認為,“成熟”的信息系統可以滿足單位中各管理層次(高層、中層、基層)的要求,從而真正實現信息資源的管理。,16,,諾蘭的階段模型總結了發達國家信息系統發展的經驗和規律。,,模型中的各階段都是,不能跳越,的。,,無論在確定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統規劃的時候,都應首先明確本單位當前處于哪一生長階段,進而根據該階段特征來指導MIS建設
10、。,17,,諾蘭模型指明了信息系統發展過程中的六種增長要素,,,計算機硬軟資源,:,從早期的磁帶向最新的分布式計算機發展,,應用方式,:,從批處理方式到聯機方式,,計劃控制:,從短期的、隨機的計劃到長期的、戰略的計劃,,MIS,在組織中的地位,:,從附屬于別的部門發展為獨立的部門,,領導模式,:,一開始技術領導是主要的,隨著用戶和上層管理人員越來越了解,MIS,,上層管理部門開始與,MIS,部門一起決定發展戰略,,用戶意識,:,從作業管理級的用戶發展到中、上層管理級,18,,無論在確定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統規劃的時候,都應首先明確本單位,當前處于哪一生長階段,,進而根據
11、該階段特征來指導MIS建設。,19,,2.2 制定戰略規劃的具體步驟,,確定規劃的性質,提出實施進度,收集相關信息,定義約束條件,進行戰略分析,提出未來略圖,選擇開發方案,明確戰略目標,通過戰略規劃,形成最終文檔,20,,,,了解組織當前信息系統以及管理狀況,,對相關信息技術發展進行預測,,制定信息系統的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列出帶有優先權的項目的建設清單,,撰寫并審批項目規劃報告,,21,,22,,,3 制定管理信息系統戰略規劃的常用方法,,3.1 企業系統規劃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簡稱,BSP,),,3.2,關鍵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
12、ccess Factors,簡稱,CSF,),23,,3.1 企業系統規劃法,概念內涵:,,企業系統規劃法,,英文全稱為,Business System Planning,簡稱BSP,是一種能夠幫助規劃人員根據企業目標制定出MIS戰略規劃的結構化方法。,,作用:,,確定出未來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明確系統的子系統組成和開發子系統的先后順序;,,對數據進行統一規劃、管理和控制,明確各子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關系,保證信息的一致性。,,特點:,,能保證信息系統獨立于企業的組織機構。,,24,,工作步驟:,,準備工作,,成立由最高領導牽頭的委員會及下屬規劃組,并提出工作計劃。,,調研,,深入各級管理層,
13、了解企業有關決策過程、組織職能和部門的主要活動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定義業務過程,,這是BSP方法的核心。,業務過程,指的是企業管理中必要的邏輯上相關的、為了完成某種管理功能的一組活動,。,,業務過程重組,,在業務過程定義的基礎上,找出哪些過程是低效的需在信息技術支持下進行優化處理,或不適合計算機信息處理的特點,應當取消。,25,,,,定義數據類,,數據類是指支持業務過程所必需的邏輯上相關的數據。,,定義信息系統總體結構,,其主要工作是,劃分子系統,。,,確定總體結構中的優先順序,,即對信息系統總體結構中的子系統按先后順序排出開發計劃,,完成BSP研究報告,提出建議書和開發計劃。,26,,27
14、,,定義業務過程,,,,,定義業務過程是BSP的重點,。只有透徹地了解業務過程,BSP才能成功。,,BSP強調定義,業務過程應該獨立于組織結構,,從組織的全部管理工作中分析歸納出相應的業務過程。這樣設計的信息系統可以不因組織結構的變化而變化。,,,任何組織的活動均由三方面組成,:一是計劃和控制,二是產品和服務,三是支持資源。,,,28,,29,,30,,31,,定義數據類,,,定義數據類的目的在于了解企業目前的數據狀況和數據要求,查明數據共享的關系。,,,定義數據類的第一步是,識別數據類,。識別數據類的方法有實體法和過程法兩種,結合兩種方法,歸納出數據類。,,,,(1)實體法。,,實體是組織有
15、關的獨立事物,主要有顧客、產品、材料、人員等。該方法第一步是列出實體,然后每個實體可以用4種類型的數據進行描述,即計劃型、統計型、存儲型和事務型,最后把實體和數據類列在一張表上,就得到了實體/數據類表,32,,33,,(2)過程法。,,利用以前定義的業務過程,分析每一個過程利用什么數據,產生什么數據,并對每一過程標出輸入和輸出數據類。利用“輸入-過程-輸出”圖來表達,如圖5.5所示。再與用第一種方法得到的數據類比調整,最后歸納出系統的所有數據類。,34,,U/C矩陣的應用,企業系統規劃法,方法將,過程,和,數據類,兩者作為定義企業信息系統總體結構的基礎,,主要目的是,劃分子系統,,具體做法是利
16、用過程 / 數據矩陣(也稱U/C矩陣)來表達兩者之間的關系。,,矩陣中的行表示數據類,列表示過程,,字母 U(use)和C(create)來表示過程對數據類的使用和產生。,35,,UC矩陣,工作步驟:,,填入“數據類”;,,填入“功能”;,,標以“,U”,或“,C”,;,,按邏輯關系及發生的順序,重排各功能;,,重排數據類,使所有“,C”,盡可能靠近對角線;,,分組(結果不唯一,),,36,,數據類,,,,,,過程(功能),客戶,訂貨,產品,加工路線,材料表,成本,零件規格,原材料庫存,成品庫存,職工,銷售區域,財務,計劃,設備負荷,材料供應,工作令,經營計劃,,,,,,U,,,,,,U,C,
17、,,,財務規劃,,,,,,U,,,,U,,U,U,,,,產品預測,U,,U,,,,,,,,U,,U,,,,產品設計開發,U,,C,,U,,C,,,,,,,,,,產品工藝,,,U,,C,,U,U,,,,,,,,,庫存控制,,,,,,,,C,C,,,,,,U,U,調 度,,,U,,,,,,,,,,,U,,C,生產能力計劃,,,,U,,,,,,,,,,C,U,,材料需求,,,U,,U,,,,,,,,,,C,,作業流程,,,,C,,,,,,,,,,U,U,U,銷售區域管理,C,U,U,,,,,,,,,,,,,,銷 售,U,U,U,,,,,,,,C,,,,,,訂貨服務,U,C,U,,,,,,
18、,,,,,,,,發 運,,U,U,,,,,,U,,,,,,,,會 計,U,,U,,,,,,,U,,,,,,,成本會計,,U,,,,C,,,,,,,,,,,人員計劃,,,,,,,,,,C,,,,,,,人員招聘考核,,,,,,,,,,U,,,,,,,37,,數據類,,,,,過程(功能),,計劃,財務,產品,零件規格,材料表,原材料庫存,成品庫存,工作令,設備負荷,材料供應,加工路線,客戶,銷售區域,訂貨,成本,職工,經營計劃,經營計劃,C,U,,,,,,,,,,,,,U,,,財務規劃,U,U,,,,,,,,,,,,,U,U,技術準備,產品預測,U,,U,,,,,,,,,U,U,,,,,
19、產品設計開發,,,C,C,U,,,,,,,U,,,,,,產品工藝,,,U,U,C,U,,,,,,,,,,,生產制造,庫存控制,,,,,,C,C,U,,U,,,,,,,,調 度,,,U,,,,,C,U,,,,,,,,,生產能力計劃,,,,,,,,,C,U,U,,,,,,,材料需求,,,U,,U,,,,,C,,,,,,,,作業流程,,,,,,,,U,U,U,C,,,,,,銷 售,銷售區域管理,,,U,,,,,,,,,C,,U,,,,銷 售,,,U,,,,,,,,,U,C,U,,,,訂貨服務,,,U,,,,,,,,,U,,C,,,,發 運,,,U,,,,U,,,,,,,U,,,財會
20、,會 計,,,U,,,,,,,,,U,,,,U,,成本會計,,,,,,,,,,,,,,U,C,,人事,人員計劃,,,,,,,,,,,,,,,,C,,人員招聘考核,,,,,,,,,,,,,,,,U,38,,3.2,關鍵成功因素法,關鍵成功因素,指的是對企業成功起關鍵作用的因素。,,現行系統中,總存在著多個變量影響系統目標的實現,其中,若干個因素是關鍵的和主要的(即成功變量,),這些因素我們稱之為,關鍵成功因素,。通過分析找出實現目標所需的關鍵信息集合,然后再圍繞這些關鍵因素來確定系統的需求,從而確定系統或項目建設的優先次序,,,關鍵成功因素法(CSF):,,以關鍵成功因素為依據來確定系統信
21、息需求的一種信息系統規劃常用方法,39,,關鍵成功因素法的步驟:,,,了解企業(或,MIS,)的,戰略目標,。,,識別所有的成功因素,——,主要是分析影響戰略目標的各種因素和影響這些因素的子因素,;,,確定,關鍵成功因素,,不同行業的關鍵成功因素互不相同,,明確各關鍵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標和評估標準,。,,定義測量關鍵成功因素性能的數據。,40,,關鍵成功因素法的優缺點,,優點:,,(1)使開發的系統有很強的針對性。,,(2)能幫助組織高層管理人員確定企業管理目標,明確信息需求和建設信息系統的必要性。,,,缺點:,,(1)過分注重特定管理者的信息需求,而不是考慮整個,,組織的信息需求。,,(2)
22、沒有推薦或采用一種數據結構來完成信息規劃戰略和,,信息需求分析。,,,尋找關鍵成功因素的工具可以使用,魚刺圖,法。,42,,時期,名稱,產生及目標,電子數據處理時期,業務系統規劃法,,(Business Systems Planning, BSP),IBM公司20世紀70年代初發明的內部系統開發的方法,目標是將企業目標轉化為信息系統戰略。,,戰略目標集轉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SST),William R. King于1978年提出,提供一種將信息系統戰略集與組織戰略集關聯的方法。,,關鍵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
23、s, CSF),MIT教授John Rockart提出,根據企業關鍵成功因素來定義信息資源分配的優先級別。,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時期,信息工程法,,(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E),James Martin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一種面向技術的方法。提供了建立企業模型、數據模型、流程模型的技術手段,其核心為戰略數據規劃。,,戰略系統規劃法,,(Strategy System Planning),SSP,Holland公司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種信息化項目規劃方法。在具體步驟上,與BSP有許多相似之處。,,戰略柵格法,,(Strategic Grid, SG),McFarlan等學者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的方法,利用柵格表,輔助用作信息系統作用診斷的工具。,戰略信息系統時期,價值鏈分析法,,(Value Chain Analysis, VCA),Port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的,通過對組織的每一個活動的優化,使得整個價值鏈增值,提高競爭優勢。,,戰略一致性模型,,(Strategy Alignment Model, SAM),John Handerson在1994年哈佛商學院提出的一套思考架構,目的在于幫助企業如何檢查經營戰略和信息架構的一致性。,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