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原理講稿》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城市規劃原理講稿(4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概 述,城市規劃原理是一門什么課?,原理:,帶有普遍性、最基本的、可作為其他規律的基礎的規律,即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城市規劃原理即關于城市規劃方面的基本道理,。,(,也有稱都市計劃),城市規劃是什么?,規劃:,比較全面長遠的發展計劃。,城市:,本教材所下定義或談及其內涵有十多處。,古代:,“城”:,以武器守衛土地的意思,“,城,廓也,都邑之地,筑之以資保障也,”,、,“,內之為城、外之為廓,”,、,“,筑城以衛君、造廓以守民,”,等(,中國古代文獻,墨子,非攻篇,、,戰國策,、,管子,度地篇,等:)可見,
2、城是一種防御性構筑物,。(長城)”,“市”:,一種交易場所(從不固定發展到固定)。“日中為市,召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系辭)。“市”常與“井”相聯系,稱“市井”(街市、市場之意。市井之徒指小人)一種說法是人們每天要去井中打水(井是古代的基本生存設施),順便在井旁交易;另一說法是市中必有井,先在井清潔,然后交易。,城市是有著商業交換職能的居民點,城市的現代含義:,現代城市的含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數量、產業結構及行政管轄,的意義,城市是指國家按行政建制設立的直轄市、市、鎮,”,(一種行政區劃概念),城市是一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是構成一個地理的、經濟的、社會的、文
3、化,的和政治的區域單位的一部分,城市是人口、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社會生活以及其信息高度集中的載體,一定的空間范圍、該范圍中的一切事物及發生的一切活動都可納入城市范疇。(包括自然條件、社會制度、體制、政策、科學技術發展、生產方式、交通工具、文化傳統、民族構成、藝術觀念、藝術活動、土地利用、工程建設、經濟水平、經濟活動、產業結構、城市管理、法律法規等等),城市規劃:,針對城市所做的各種長遠計劃。如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十五”,規劃)、教育發展計劃、城市建設發展計劃、土地開發計劃、,計劃生育、稅收計劃等。,本教材所下定義或談及其內涵也很多。如:“城市規劃是人類為了在城,市的發展中維持公共生活的空間
4、秩序而作的未來空間安排的意志”、“是人居,環境個層面上的、以城市層次為主導工作對象的空間規劃”、,“是一種社會運,動、政府職能,更是一項專門職業”,、“是建設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技術與藝術,以及人民生活的廣泛領域”,“城市規劃工作具有綜合性(僅以城市建設小范圍言包括土地開發、房地產市,場、建筑設計、道路交通、市政設施、防洪防災等)、法治性(,1989,年,12,月,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建設工程必須取得“一書兩證”)、政策,性、地方性、實踐性很強的特點”、“城市規劃是城市政府為達到城市發展目標,而對城市建設進行的安排”等等。,按,城市規劃基
5、本術語標準,,將城市規劃定義為“對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具體安排和實施管理”。,可見,城市規劃,范圍大、內容多、關系復雜。不僅是設計技術工作,更是政府行為。而城市規劃作為一門學科、一個,專業,(本科層次甚至曾經有中專層次)其學習與工作重點在,“城市建設規劃”,包括“土地利用”、“工程建設”的設計(規劃設計院)與管理(規劃局)。,為什么要學這門課?,1,、城市建設程序:,立項(項目計劃),獲得土地,規劃設計,工程設計(,建筑,、道路、給排水等各種工程),施工,驗收,使用。,建筑設計是在城市規劃設計與管理的指導與限制下進行,并在一定程度上對規劃進
6、行完善或修改。,2,、城市規劃設計中的部分工作與建筑設計關系非常緊密,,常由城市規劃與建筑學專業人員,共同完成,,甚至由建筑設計者,單獨完成,。如居住區規劃與建筑設計、城市中心(行政、商業、文化、體育中心、交通樞紐等)設計、城市廣場設計、城市文化遺產(建筑部分)的保護與修復、更新等。,3,、研究生入學考試有一定內容,如何學這門課?,1,、城市規劃專業與建筑學專業比對:,(,1,)、對,“,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理解(,2,)、建筑學的教學方式(,3,)、工作內容與方式:負責協調各工種并完成其中一部分工作。(,4,)、就業方式與狀況:主要在設計院(建筑設計可開私人事務所、城市規劃
7、沒有,因為是政府行為),2,、教學目標與對教材內容的處理:,(,1,)、樹立城市的觀念:建筑是城市中的建筑(,2,)、了解一些:本教材講些什么、城市規劃工作具體涉及些什么(,3,)、理解一些: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關系(,4,)、掌握一些:居住區規劃設計、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5,)、今后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在工作中繼續學習,教學安排:,1,、城市規劃相關基礎知識:包括,1-8,章、,12-13,章,了解,,3,周,2,、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原理與方法:第,10,章,理解、掌握并完成一個小作業,,2,周,3,、城市歷史建筑的欣賞與保護、更新知識:第,11,章,理解,,1,周,4,、城市
8、居住區規劃設計原理與方法:包括城市住宅設計要點及教材第,9,章,掌握并實踐(另安排有,4,周課程設計),,3,周,5,、機動:,1,周,6,、考查:筆試形式,占,70%,,,1,周(第,14,周),參考資料:城市規劃資料集等,城市規劃相關基礎知識,中外城市與城市規劃的產生與發展,中國:,原始居民點,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氏族部落的形成而必然產生的聚族而居的固定居民點,奴隸社會防御性的城,生產力的提高有了剩余產品,產生了私有制,需要有城廓溝池來保護奴隸主的私有財產。城市由,2-3,套城墻圍護。,城市型居民點,有了剩余產品及私有財產就需交換,由不固定到產生固定場所,形成市,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歷史上第
9、一個筑城高潮,,實行分封制,存在許多小國,由于各國相互攻伐,城市的防御作用非常突出。(著名的都城有:,燕下都,(燕上都在今北京附近,下都在河北易縣東南)、,趙邯鄲,(今河北邯鄲市西南)、,齊臨淄,(今山東臨淄城北,是戰國時期最大最繁華的城市)、,魯城,(今山東曲阜,基本按周制建造)、,鄭韓故城,(今河南新鄭縣附近,原為韓國都城,鄭滅韓后,亦在此建都)、,淹城,(今江蘇長州南面),城市規劃思想及著作有:,周禮,考工記,(中國古代最早的城市規劃著作,推崇禮制,反映一種哲學思想)、,管子,(采用功能分區的制度,具有革命性)、,商君書,(論及城鄉關系、區域經濟和交通布局),秦至清,實行郡縣制,主要發展
10、的是都城及手工業、商業發達的城市。如長,安(西安)、洛陽、卞梁(開封)、臨安(杭州)、建康,(南京),、,大都(北京)、平江府(蘇州)、廣州、泉州、景德鎮、揚州等。,從城市分布看,,由北向南、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由內陸向沿河,道發展,,唐至元,海上交通發達,但明中葉后實行海禁,除廣州,外,沿海城市未的發展。城市的中心是政權統治中心(宮殿、官府,衙門),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經濟中心。,規劃發展:,秦,復道,漢,布局不規則,宮殿與民居相互穿插,三國,有功能分區,南北朝,強大整體環境和形勝觀念,隋唐,先規劃、測量,再建城,布局嚴整,分區明確,實行,“,里坊制,”,(也稱,“,坊里制,”,,既是劃分
11、城市用地和空間的構成單位,更是一種,城市管理模式、制度:長安全城共劃分為,109,個坊里,坊里四周有,2.5-3,米厚,,2,米高的坊墻,一般每坊開四個坊門,皇城南面的四排只,開東西向門,坊門在日出和日落時敲打鐘鼓開閉,坊門關閉后嚴禁在,街上行走,每年只正月十五前后幾天可夜不閉門。一般居民的房屋只,能在坊內開門,只有三品以上的貴族官員和寺廟可向街開門),長安城的規劃思想對日本的平城、平安二京有巨大影響(完全模仿,,連朱雀大街、東西市的名稱均相同),宋,實行,“,街巷制,”,(城內也劃分為坊,但無坊墻坊門,各戶均可向街開,門,取消宵禁),元明清,大都全部按規劃修建,強調中軸對稱。,近現代,194
12、9,年以前,主要是,“租借地”,(上海、天津、青島、大連等)、,日本,“占領區”,(長春、沈陽、牡丹江等)、新興工,礦、商業城市(唐山、南通、無錫等)及南京、重,慶兩都的發展。,城市功能結構的變化主要在工業與資,本主義商業的出現。,現代,1949,年以后,省會城市、工礦業城市(鞍山、大慶等),經濟,特區、沿海城市,城市(鎮)化(農業人口及土,地向非農業的城市轉化的現象及過程,目前我國城鎮,化水平約,40%,左右),:大力建設小城鎮(蘇南地區、,溫州地區等),開發大西部。,規劃發展:,從混亂到法治,從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的舊城改造到逐步科學,化,從單純規劃設計到規劃與管理結合,認識到管理實施規,劃是
13、一種“再創造”,認識到環境問題、社會問題。綠色城市、,可持續發展、人居環境等進入了理論界,主要是學習西方規,劃理論。但設計中仍注重形式,好大喜功,講求雄偉氣派、,對稱或所謂漂亮的平面構圖。缺少詳實的調查研究以及與其,他各方專業或部門的有效配合,技術含量低。追求政績,體,現長官意志。規劃管理水平低,官氣大,并沒有真正重視規,劃設計的技術性與科學性。對老百姓是法律,對一部分人是,玩弄法律。,“間距”、“容積率”、“綠地率”,等規劃指標是代幣券。,2,、外國(主要是歐洲、美國):,防御性城市,西亞巴比倫城(筑有兩重城)、古羅馬的營寨城(如位于今,阿爾及利亞的提姆加得城)。,規劃思想:,古希臘的希波丹
14、姆模式、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的,建筑十書,(第一、第五卷中有關于城市規劃的論述,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政治中心,歐洲中世紀城堡(封建主生活在自己的城堡或領地的莊中)。,多自發建設,很少按規劃建造,經濟中心,14-16,世紀,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城市發展,海上貿易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歐洲、美洲城市的發展主要由沿海城市帶,動內陸城市(如美國東部沿海地區先發展,然后開發西部),城,市中心是神權統治中心的教堂?!胺鹆_倫薩大教堂”的建設是文,藝復興的標志。,規劃發展:,城市局部地段改建,講求藝術性,如威尼斯的圣馬可廣場。,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城市發展,也帶來了許多問題
15、如由于人口激增,,造成土地、住房嚴重短缺,交通擁擠、環境惡化。,20,世紀初,二戰以前,由于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一些開明人士及空想家提出,種種社會改良措施。如巴黎改建、新協和村、田園城,市、衛星城市等。,規劃理論:,空想社會主義烏托邦,是現代城市規劃理論的淵源,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現代城市規劃理論的開端,城市周邊設農田和園,地以控制城市用地的無限擴張),恩維的“衛星城市”,(大城市,“,母城”外圍設獨立或半獨立的與之緊,密聯系的小城鎮,衛星城或子城,以疏散大城市口。),柯布西耶的“空間集中”(城市中心建高層建筑),賴特的”空間分散”(“廣畝城市”,回到過去,走向鄉村)理論。,雅典憲章,(,1
16、933,年國際現代建筑協會,C.I.A.M,在雅典制定的,城市規劃,大綱,,指出:城市活動主要是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種,城市規劃的目的就是解決這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進行。),C,A,佩里的,“,鄰里單位,”,(,1939,年提出,一種居住區規劃思想,將,“,鄰,里單位,”,作為居住區的,“,細胞,”,,設置一所,小學,中心建筑以控制其規模,3,5,千人,約,5,公頃,防止外部交通穿越,“,鄰里單,位,”,,保證居住區內的安全、舒適的生活),二戰以后,戰后重建,主要在歐洲各國(英國的大倫敦規劃、哈羅新城、,考文垂規劃;波蘭的華沙規劃;瑞典的魏林比新城等)和日本,(廣島的“和平林蔭道”),由于實際多,城市發展快,大量新思,想、理論進入城市規劃領域,產生許多新的規劃理論。,規劃理論:,小區規劃和社區規劃(在“鄰里單位”基礎上發展起來,將小區作為居住區,的構成單位,,20,世紀,60,年代后,由于高度重視居住,區的社會問題,小區規劃逐步被社區規劃代替。),馬丘比丘憲章,(,1978,年,12,月,一批建筑師在秘魯的利馬集會,分析了,雅典憲章,的功、過;肯定了其城市分區的方法,但指,出,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