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科學發展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一講 科學發展觀(3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一講 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指針,呈白色粉末狀的三聚氰胺,三鹿嬰幼兒配方奶粉事故,山西襄汾尾礦庫潰壩事故,主要,內容,一、科學發展觀的形成與發展,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一、,科學發展觀的形成與發展,1、提出過程,(1),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胡錦濤總書記在廣東考察,第一次提出要堅持全面的發展觀,努力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2003年7月在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提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城市發展和農村發展還不夠協調,必須更好的堅持協
2、調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2,),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概念和內涵,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和“,5,個統籌”。這是黨首次以中央決定的形式(黨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概念和內涵。,(,3,),2004,年,3,月,10,日,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就科學發展的重要意義、深刻內涵、基本要求等進行了深刻的論述。,(,4,),2004,年,9,月,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
3、建設的決定,,把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5,),2005,年初,在中央舉辦的省部級重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會上,胡錦濤提出我們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新的國內外形勢下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貫徹科學發展觀,更好的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戰略舉措。,(,6,),2005,年,4,月,15,日,胡錦濤在中央政治局第,21,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發展全過程。,(,7,),2005,年,10,月,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們推動社會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
4、。,(,8,),2006,年,3,月,,“,兩會,”,期間,胡錦濤強調,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工作、研究問題,要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9),2006,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科學發展觀是我們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指導方針,。,(,10,),黨的十七大系統闡述了科學發展觀,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期間,胡錦濤系統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實踐基礎、歷史地位、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2,、形成原因,(,1,)理論依據,即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豐富思想和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思想的繼承和發展。,(,2,)歷史依據,中國和其他社會主
5、義國家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科學發展觀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依據,(,3,)根本依據,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根本依據,“兩個沒有變”,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的社會主要矛盾,科學發展觀正是我黨對當前發展所處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的基礎上提出來的。,(,4,)現實依據,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8大特征:,生產力水平總體不高;體制機制障礙;收入差距大;協調發展任務艱巨;民主法制不健全;思想文化要求高;社會建設諸多課題;開放壓力和風險。,(5)時代依
6、據,是在科學判斷國際形勢和世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當今世界形勢:和平、發展、合作是時代潮流和主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科技革命迅猛發展;各種文化相互激蕩。,不少的國家出現了經濟結構失衡,社會發展滯后,能源資源日趨緊張,生態也急劇惡化以及高增長的出現了兩極分化,失業增加,社會腐敗,政局也動蕩等嚴重問題。,當前世界的發展實踐和發展觀念,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借鑒。,二、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一)含義:,是對黨的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直接來源),,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理論依據),,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
7、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理論價值),,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現實價值),,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歷史地位)。,(二)主要內容,1,、第一要義是發展,(,1,)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2,)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科學發展,-,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走投入少、低消耗、污染小、可持續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和諧發展,-,就是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實現各方面事業有機統一、社會成員團結和睦的和諧發展,和平發展,-,就是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和平發展
8、,(3)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好,”,的5條要求,穩定性;協調性;效益性;持續性;普惠性,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途徑,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2,、核心是以人為本,(1)含義,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內容,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回答了“為了誰”、“依靠誰”、“歸誰所有”、“誰怎樣發展”的問題。
9、,(3)區別,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西方的人本主義,3、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1)全面發展,就是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發展,經濟建設,物質基礎,政治建設,政治特征,文化建設,精神支撐,社會建設,良好的社會環境,四個方面都全面發展,不是片面的發展,(2)協調發,展,就是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的相互適應和協調,不是不計代價的發展,(3),可持續發展,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
10、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不是竭澤而漁的發展,4、根本方法,統籌兼顧,(1)含義,就是要求我們在工作中做到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統籌規劃,兼顧全面,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要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著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它是我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經驗,是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基本方針。,(,2,)途徑,第一、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堅持“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第二、堅持八個統籌,處理好八個方面的重大關系,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
11、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十七大報告,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1、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1)理論意義,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發展和創新。,豐富了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發展觀。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2)實踐意義,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強大的武器,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
12、項建設具有全局的長遠的指導意義。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指針。,2,、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途徑和要求,(1)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這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政治保證,。,經濟建設為中心,興國之要,是黨和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立國之本,是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三者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2,)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高良好社會環境,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發展是和諧的最根本基礎,沒有科學發展
13、就沒有社會和諧;和諧是發展的條件、目的。,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著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是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3,)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新時期,最鮮明的特色是改革開放;,最顯著成就是快速發展;,最突出標志是與時俱進;,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改革的力度、開放的程度決定著發展的進程和質量。,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各個環節,凝聚改革共識,決定改革決心,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
14、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各個方面體制改革創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全面提高開放水平,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4,)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黨的建設總要求,以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搞好五大建設,思想建設(理想信念)、,組織建設(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作風建設(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制度建設(民主集中制)、,反腐倡廉建設(懲治和預防腐敗),,使黨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
15、真務實、改革開放、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執政黨。,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科學發展提供可靠政治和組織保障。,(,5,)學習、實踐好科學發展觀,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根本建設,黨的理論創新引領各方面創新。要貫徹好科學發展觀,運用好科學發展觀開創中國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必須先要學習和領會科學發展觀,科學內涵和科學實質。當前就是要保持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著力用在中國化最新成果。要按此建議落實黨的要求,緊密結合改革開放的現代化建設的生產力實踐,深入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活動,堅持用發展著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黨的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改造,進一步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形成發展規律。提高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閱讀文獻,:,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學習出版社,,2006.,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07.,思考題,:,1,、如何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2,、如何正確理解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