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學的維果斯基發展區學說之案例分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幼兒心理學的維果斯基發展區學說之案例分析(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案例分析,維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亦有翻譯為維果茨基,前蘇聯心理學家,文化-歷史理論的創始人。1917年畢業于莫斯科大學法律系和沙尼亞夫斯基大學歷史哲學系。1924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維果斯基對人的高級心理機能進行了研究,并在1925年發表了意識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問題,明確提出研究意識問題對科學心理學的重大意義。1934年維果斯基因患肺結核逝世,年僅38歲。維果斯基一生留下180多種著作,其心理學思想至今仍有很大影響。,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
2、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其困難發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如何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一、連接“生活”,利用“最近發展區”,創設熟悉的生活情境,維果茨基認為,學習與發展是一種社會合作活動,它們是永遠不能被“教”給某個人的。它適于學生在頭腦中構筑自己的理解。因此,我們要選擇恰當的教學資源,以學生的“現有發展區”為起點,創設情境開展教學活動,恰當地利用好“最近發展區”。,如在上區公開課污水和污水處理中
3、,一位老師老師是這樣引入的:,師:同學們這個月是3月份,經歷了許多重要的日子,你知道嗎?,生1:3.8婦女節,生2:3.12植樹節,生3: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生4:3.22世界水日,分析:,教學中,該老師以3月份重要的幾個日子引出水,然后通過一個簡單的洗毛筆動作,來創設生活中常見情境,讓學生清楚看到水被墨汁“污染”的整個動態過程,鋪設好污染源的概念,再出示五幅生活中水污染的圖片,讓學生討論污染源在哪里。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從“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向“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遷移發展,這對新知識的學習是有益的。,二、提供“墊腳石”,利用“最近發展區”,糾正錯誤的前概念,劉默耕先生有一個“過河”理
4、論,他說“前面雖然沒有橋,但河里有不少大塊小塊的石頭,老師先跳上一塊石頭,再讓孩子們找路到這兒來,盡管孩子們找的石頭,走的路,都各不相同,但方向都向著老師,目標都是過河?!睆睦碚撝邪l現,實際上河的這一邊就是學生“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對岸就是學生“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河寬就是“最近發展區”。學生要過河,教師就要在河中放幾塊“墊腳石”。這樣,學生才能順利通過。,如在一次區公開課中,一位老師上了為什么一年有四季這一課。有這樣一個片段:師:為什么一年當中溫度會有規律的發生變化,你覺得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生:與地球離太陽的遠近有關。,師:說說你的理由。,生:太陽離地球近,到地球的熱量多,是夏天;太
5、陽離地球遠時,到地球的熱量少,是冬天。,師:這是個很有意義的猜測。的確,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地球在公轉的時候有時離太陽近一點,有時離太陽遠一點,我這里有一些數據,不知道能不能解決大家的猜測。,然后這位老師在PPT上出示了如下的一張圖:,師: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認為你的猜測正確嗎?,生:地球在公轉的時候,溫度最高的夏天離太陽的距離比冬天還要遠。說明距離并不是影響四季溫度有規律變化的原因。,分析:,在這里,不少學生的原有認知是太陽離地球近時是夏天,太陽離地球遠時,是冬天。這種錯誤的前概念一直處在同學們的腦子中,那么他是如何糾正呢?第一步,展示學生的原有基礎,并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第二步
6、,提供證據(圖畫數據展示),引起矛盾。第三步,提供正確概念的證據幫助學生建構新概念。,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要讓學生順利“過河”就必須有“墊腳石”,這里的墊腳石就是上面所提供的數據圖。這樣學生才能順利的從河的一邊成功走向河的另一邊。,三、做好鋪墊,利用“最近發展區”理論,優化課堂的實驗設計,在擺的研究中,當探究完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有關后,老師讓三組學生匯報數據,同學們都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但同時,不少同學發現每組擺在15秒內數據都不相同,以一個螺帽為例,測量三次的的結果為:第一組,13次,14次,14次,第二組,16次,17次,17次,第三組,21次,21次,21次。老師問:“為什么這三組擺的快慢會不一樣?”同學們內心也充滿了疑問?!翱赡軘[繩的長度不一樣?!币粋€學生回答說。,當測完每個組擺的長度時,同學們驚奇地發現:第一組擺繩長度24厘米,第二組擺繩長度14厘米,第三組擺繩長度8厘米。三個數據的對比,學生就會容易得發現擺繩的長度也會影響擺的快慢,為下面的探究做好鋪墊。,在探究完第一個實驗時,學生已經知道了擺錘的重量與擺的快慢有關,這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要讓學生更好地明白擺繩的長度也會影響擺的快慢,該老師特意在第一個實驗中設置了不同長度的擺繩,為學生的思維力,想象力提供“墊腳石”,很巧妙地將兩個探究“套”在了一起,充分利用了“最近發展區”原理,使整個探究顯得很連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