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培訓2017》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醫療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培訓2017(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2021/10/10,*,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2021/10/10,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2021/10/10,*,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2021/10/10,*,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2021/10/10,*,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
2、第五級,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2021/10/10,*,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及上報流程,2017-8-25,一、目的,規范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動報告,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及時發現醫療不良事件和安全隱患,將獲取的醫療安全信息進行分析,反饋并從醫院管理體系、運行機制與規章制度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持續改進。,二、適用范圍,適用于院本部發生的醫療安全(不良)事件與隱患缺陷的主動報告;但藥品不良反應/事件、醫療器械不良事件、輸血不良反應、院內感染個案報告需按特定的報告表格和程序上報,不屬本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內容之列。,(一)定義,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臨床診療活動中以及醫院運行過程
3、中,任何可能影響病人的診療結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負擔并可能引發醫療糾紛或醫療事故,以及影響醫療工作的正常運行和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定義和等級劃分,(二)等級劃分,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嚴重程度分4個等級:,級事件(警告事件),非預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進展過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喪失。,級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醫療過程中是因診療活動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機體與功能損害。,級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雖然發生了錯誤事實,但未給病人機體與功能造成任何損害,或有輕微后果而不需任何處理可完全康復。,級事件(隱患事件),由于及時發現錯誤,但未形成事實。,醫療安全
4、(不良)事件報告的原則,(一),級和,級事件屬于強制性報告范疇,報告原則應遵照國務院,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國發,198763,號)、衛生部,重大醫療過失行為和醫療事故報告制度的規定,(衛醫發,2002206,號)執行。,(二),、,級事件報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處罰性和公開性的特點。,1.,自愿性:醫院各科室、部門和個人有自愿參與(或退出)的權利,提供信息報告是報告人(部門)的自愿行為。,2.,保密性:對報告人以及報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門的信息完全保密。報告人可通過網絡、信件等多種形式具名或匿名報告,相關職能部門將嚴格保密。,3.,非處罰性:報告內容不作為對報告人或他人違章處罰的依據,也不作
5、為對所涉及人員和部門處罰的依據。,4.,公開性:醫療安全信息在院內通過相關職能部門公開和公示,分享醫療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結果,用于醫院和科室的質量持續改進。公開的內容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報告人和被報告人的個人信息。,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上報,(一)發生或者發現已導致或可能導致醫療事故的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時,醫務人員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損害擴大外,應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及時向醫務科或護理部報告。,(二)、級事件報告流程,1.主管醫護人員或值班人員在發生或發現、級事件時,以下程序進行上報:,1.主管醫護人員或值班人員在發生或發現、級事件時,以下程序進行上報:,說
6、明:,(1)當發生不良事件后,當事人填寫書面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表,記錄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過程、采取的措施等內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內報告,重大事件、情況緊急者應在處理的同時口頭或電話上報告醫務科,由其核實結果后再上報分管院領導。,(2)醫務科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醫療糾紛防范處置辦公室相關人員調查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影響因素及管理等各個環節,制定對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關科室限期整改,及時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響,盡量將醫療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3)涉及藥物不良反應、院內感染、輸血反應的實行雙重填報。,(4)以上處理結果(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表)最后統一報醫務科備案。,、級事件報告流程,2.當事科室需在2個工作日內填寫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表,并上交護理部或醫務科。,(三)III、級事件報告流程,報告人在5個工作日內填報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表,并提交至護理部或醫療科。,、級事件報告流程,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表,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