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專家講座》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專家講座(4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四節 血型鑒定與交叉配血試驗,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測,第四節 血型判定與交叉配血試驗,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1頁,2,各種血液成份包含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及某種血漿蛋白在個體之間均含有抗原成份差異,受獨特遺傳基因控制。,血型,是,各種血液成份,遺傳多態性標識。,血型系統:,由若干個相互關聯抗原抗體組成血型體系。,1983,年,已發覺,20,多個人類紅細胞血型系統,,400,各種血型抗原。,“免疫血液學”,重
2、點講述與輸血工作有親密聯絡紅細胞血型系統。,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2頁,3,血型系統,紅細胞血型系統,ABO,血型系統,,1900,年,,Landsteiner,發覺,Rh,血型系統,,1940,年,,Landsteiner,和,Weiner,發覺,其它血型系統,白細胞抗原系統,血小板抗原及抗體,血清蛋白成份抗原特異性,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3頁,4,(一),ABO,血型系統,1,、,ABO,血型系統抗原和抗體,依據,紅細胞表面是否含有,A,或,B,抗原,血清中是否存在抗,A,或抗,B,抗體,,,ABO,血型系統可分為四型:,ABO,三個基因,組成,六種基因型,:,AA,、,AO,、,BB
3、,、,BO,、,AB,、,OO,;,A,、,B,為顯性基因,,O,為隱性基因,所以只有,四種表現型,A,、,B,、,O,、,AB,。,一、紅細胞血型系統,血型,紅細胞上抗原,血清中抗體,基因型,A,A,抗,B,AA,或,AO,B,B,抗,A,BB,或,BO,O,無,抗,A,,抗,B,AB,AB,A,、,B,無,OO,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4頁,5,一、紅細胞血型系統,(一),ABO,血型系統,1,、,ABO,血型系統抗原和抗體,A,或,B,抗原在胚胎期及出生時便能檢出,但敏感性較低,到,20,歲左右時才達高峰??乖越K生不變,但到老年敏感性有所下降。,A,和,B,血型物質除存在于紅細胞和其它
4、組織細胞表面外,還廣泛存在于體液和分泌液中,以,唾液中含量最豐富,腦脊液中無,。,案例一,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5頁,6,(一),ABO,血型系統,1,、,ABO,血型系統抗原和抗體,人在出生前還未產生抗體,出生后,3-6,個月才開始出現,至青春期達高峰。產生抗體功效可延續終生,但其效價伴隨年紀增加而逐步降低。,天然抗體:,無明確抗原刺激而天然存在抗體,主要是,IgM,。,環境中廣泛存在微生物、花粉、粉塵等與,A,或,B,血型抗原相同,經過隱性刺激產生血型抗體。,免疫性抗體:,由已知抗原刺激產生抗體,,主要是,IgG,。,普通經過輸血、妊娠、注射三種路徑接觸同種異體抗原,。,一、紅細胞血型系
5、統,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6頁,7,天然抗體和免疫性抗體區分,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7頁,8,(一),ABO,血型系統,1,、,ABO,血型系統抗原和抗體,抗,A,、抗,B,抗體:,抗,A,與抗,B,主要是,IgM,,也有少許,IgG,和,IgA,類抗體。,分泌液和體液中多為,IgA,類抗體。,抗,A,、,B,抗體:,O,型人血清中,以,IgG,為主。,不是抗,A,和抗,B,混合物。,識別,A,抗原和,B,抗原共同表位。,一、紅細胞血型系統,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8頁,9,(一),ABO,血型系統,2,、,ABO,血型亞型,(,1,),A,亞型,A,1,亞型紅細胞上有,A,1,和,A,抗
6、原,其血清中含有抗,B,抗體。,A,2,亞型紅細胞上只有,A,抗原,血清中含有抗,B,抗體和少許抗,A,1,抗體。,A,X,亞型紅細胞與,B,型血清不發生凝集或凝集反應甚弱,但卻能與,O,型血清發生凝集。血型判定時,應加,O,型血清,以防將,A,X,型誤定為,O,型。,(,2,),B,亞型,亞型不多見,臨床意義不大。,一、紅細胞血型系統,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9頁,10,ABO,血型亞型,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10頁,11,(一),ABO,血型系統,3,、,ABO,血型判定和交叉配血試驗,(,1,),ABO,血型判定,:,ABO,血型抗體能在生理鹽水中與對應紅細胞抗原結合而發生凝集反應。因
7、為血液連續存在,ABO,抗體,所以血型判定必須正反定型。,直接試驗(正定型、細胞定型):,用標準抗,A,及抗,B,血清以判定被檢者紅細胞上抗原。,反轉試驗(反定型、血清定型):,用標準,A,型及,B,型紅細胞判定被檢者血清中抗體。,只有抗原判定和抗體判定完全相符才能必定其血型類別。,一、紅細胞血型系統,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11頁,12,患者在生病進行治療過程中,身體情況不是一直保持一致,當血型抗原有一方表示減弱,有可能AB型就成了A型,或者B型就變異成了O型。所以,可能三家醫院存在驗錯血型可能,也可能三家醫院都沒有驗錯,而是病人血型出現了變異。,一些病人尤其是腫瘤病人在生病治療時可能發生血
8、型變異。,案例二,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12頁,13,加入,O,型血清:,檢出抗原性較弱,A,X,亞型紅細胞。,加入,O,型紅細胞:,檢出被檢者血清中是否含有與,ABO,血型系統無關紅細胞異常抗體。,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13頁,14,血型判定方法,-,玻片法,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14頁,15,血型判定方法,-,微柱凝膠法,凝膠為填充物,只允許游離紅細胞經過,抗,A,管、抗,B,管、抗,D,管:含抗體凝膠,用于紅細胞上,A,、,B,及,D,抗原檢測,A,細胞、,B,細胞及,Ctl,管:不含血型抗體凝膠,A,細胞、,B,細胞用于檢測血漿中抗體,Ctl,管用于本身對照,ABO/D,血型正反
9、定型卡,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15頁,16,一、紅細胞血型系統,(一),ABO,血型系統,3,、,ABO,血型判定和交叉配血試驗,(,2,)交叉配血試驗,輸血前必須進行交叉配血試驗。,分別將供血者,RBC,與受血者血清及供血者血清與受血者,RBC,進行配合試驗。,交叉配血試驗意義,(,1,)檢驗血型判定是否有誤。,(,2,)檢驗血清中是否有不規則抗體。,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16頁,17,案例三,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17頁,18,凝集,凝集,不凝集,不凝集,交叉配血試驗,交叉配血主側,:,供血者紅細胞,+,受血者血清,交叉配血次側,:,供血者血清,+,受血者紅細胞,配血不合,不能輸血,
10、配血相合,能夠輸血,緊急情況少許遲緩輸血,親密,觀察,如有輸血反應,馬上停頓,不凝集,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18頁,19,一、紅細胞血型系統,(一),ABO,血型系統,3,、,ABO,血型判定和交叉配血試驗,(,2,)交叉配血試驗,配血方法,1,、,生理鹽水法,:,無輸血史及妊娠史,2,、,間接抗人球蛋白法:,有重復輸血史及妊娠史,尤其是有輸血反應史、生育過新生兒溶血病嬰兒婦女、大量輸血時須同時做供血者之間交叉配血試驗。,3,、,卡式微柱凝膠法,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19頁,20,一、紅細胞血型系統,(一),ABO,血型系統,4,、,ABO,血型系統臨床意義,(1),輸血,:,堅持同型輸血
11、,。,(2),新生兒同種免疫溶血病,:,母親與胎兒血型不合引發血型抗原免疫所致一個溶血疾病。,主要見于,O,型母親、,A,或,B,型胎兒,可發生在第一胎。,(3),ABO,血型與器官移植,(4),親緣判定、,法醫判定、疾病相關性調查等,案例四,案例七,案例八、九,案例五、六,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20頁,21,案例四,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21頁,22,案例五,孕婦陳某,24歲,血型O型RhD陽性;丈夫A型RhD陽性,預產期日入院。次日孕婦肝功效檢驗異常:ALT:369 U/L,TBIL:54mol/L。剖腹生1子。3h后 嬰兒皮膚、鞏膜黃染顯著。肝功效檢驗:ALT:41 U/L,TBIL
12、:298mol/L。,用藍光照射及白蛋白注射治療黃疸進行性加深,全身重度黃染,送上級醫院,已錯過換血治療最正確時間,嬰兒病情進展成核黃疸,大腦運動中樞受損。,試驗室檢驗見下表。,鹽水法,木瓜酶法,抗人球蛋白試驗,抗體放散試驗,直接法,間接法,患兒,-,+,+,/,放散出,IgG-A,抗體,產婦,-,+,/,+,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22頁,23,案例六,孕婦華某,,28,歲,血型,O,型,RhD,陽性,,3,年前曾因,IgG-,抗,A,抗體效價,1:256,致死胎。丈夫血型,A,型,基因型,AA,型,,RhD,陽性。懷孕前數月口服甘草、黃芩、茵陳、大茵等中藥。,懷孕,1,個月,測,IgG-,
13、抗,A,效價,1:8,,繼續服中藥,每半個月復查,孕期,IgG-,抗,A,抗體效價控制在,1:32,內。孕,8,個月剖腹產。嬰兒出生后肝功效檢驗見表。,ALT,(U/L),TBil,(mol/L),治療,出生時,10,10,觀察,2d,12,15,觀察,5d,26,37,藍光照,10d,22,45,藍光照,20d,32,20,觀察,30d,12,8,出院,正常值,40,10,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23頁,案例七,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24頁,25,案例八,父 母,子 子,AB,O,AB,O,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25頁,26,案例九,父母,O,型,孩子,B,型?,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
14、26頁,27,一、紅細胞血型系統,(二),Rh,血型系統,1,、,Rh,血型系統抗原和抗體,抗原,主要有,5,種??乖詮娙跻来螢?D,、,E,、,C,、,c,、,e,,以,D,抗原性最強。,粗略地稱含,D,抗原紅細胞為,Rh,陽性,不含,D,抗原為,Rh,陰性。我國,Rh,陰性者甚為少見。,Rh,抗體主要是不完全抗體,抗,D,抗體最常見,主要為免疫性抗體,,Rh,陰性者接收,Rh,陽性血后經過免疫產生。,絕大多數為,IgG,抗體,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27頁,28,一、紅細胞血型系統,(二),Rh,血型系統,1,、,Rh,血型系統抗原和抗體,Rh,血型亞型,弱,D,最有臨床意義。弱,D,是
15、,D,抗原變異體,其免疫原性較弱。不能與全部抗,D,血清發生反應,易被誤定為,Rh,陰性。,做為供血者,弱,D,是,Rh,陽性。,假如將弱,D,血輸給,Rh,陰性受血者時,仍有產生抗,D,抗體可能性,所以不能將弱,D,輸給,Rh,陰性受血者。,做為受血者,弱,D,是,Rh,陰性。,當弱,D,型人接收輸血時應是,Rh,陰性血,不然可能產生抗,D,。,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28頁,29,一、紅細胞血型系統,(二),Rh,血型系統,2,、,Rh,血型系統判定,僅用,抗,D,血清,進行判定,粗略地分為,Rh,陽性和陰性兩類。,判定方法,完全抗體:生理鹽水凝集試驗,不完全抗體:膠體介質法、木瓜酶法、抗
16、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膠法等,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29頁,30,一、紅細胞血型系統,(二),Rh,血型系統,3,、,Rh,血型系統臨床意義,(,1,),Rh,血型系統所致溶血性輸血反應:,Rh,血型系統普通不存在天然抗體,故在第一次輸血時,不會發覺,Rh,血型不合,,Rh,陰性受血者接收了,Rh,陽性血液輸入后便可產生免疫性抗,Rh,抗體,再次輸入,Rh,陽性血液時,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第一次輸血無須考慮,Rh,血型,第二次輸血需考慮,Rh,血型是否相同。,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第30頁,31,謝小榕,AB,型,Rh,陰性,1997,年,5,月,30,日,車禍。,天津醫院搶救時,未做,Rh,血型判定,,輸入了,AB,型,Rh,陽性血。,第二次取鋼板手術不能再輸,AB,型,Rh,陽性血。,以后存在生育障礙。,年,9,月,3,日,二審判決要求天津醫院對謝小榕因輸血引發損害后果負擔,60%,責任,肇事司機負擔,40%,責任。,但判決也同時要求謝小容有預防損害結果發生注意義務。即盡可能注意保護本身安全,預防各種危險情況發生,防止各種醫學文件上記載損害結果出現。,案例十,診斷學血型與交叉配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