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財政收入》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三章 財政收入(4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一節 財政收入概述,第二節,財政收入規模分析,第三節,財政收入結構分析,第三章 財政收入,第一節 財政收入概述,一、財政收入的概念,二、財政收入分類,一、財政收入的概念,(,一)財政收入的含義,即國家占有的以貨幣表現的一定量的國內總收入。,第一,它是指政府為滿足財政支出的資金需要而必須進行的籌資活動。,第二,指籌資的結果形成的歸政府占有和支配的財政資金。,(二)財政收入的作用,1.收入作用,政府從事財政收入活動的首要目的就是獲取財政資金。,2.調節作用,在政府的財政收入過程中,有意識地選擇不同的收入政策和不同的收入手段來實現
2、收入再分配、改善資源配置和穩定經濟三大財政基本職能。,(,三)財政收入的原則,1、受益原則,按對政府所提供的物品和勞務的消費和受益,消費受益多的多分擔,消費受益少的少分擔。,2、支付能力原則,按人們的支付能力,收入水平高的多分擔,收入水平低的少分擔。,二、財政收入分類,(一)財政收入分類的依據,1、與財政收入的性質相吻合,2、與各國實際情況相適應,(二)財政收入的分類,1、按財政收入形式的分類,財政收入形式由以下幾個方面所構成,即稅收、國有資產收益、公債和其它收入。,稅收是政府以政治權利為依托取得的財政收入,其使用范圍相當廣泛,而且沒有償還的問題,因此,它天然地成為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國有資
3、產收益是政府憑借國有資產所有權取得的利潤、租金、股息(紅利)和資產占用費等財政收入。,公債是政府以國家信用為依托取得的財政收入,最基本的特點是有償使用。,其它收入在財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較小,但包括的具體項目較多。主要有:規費收入、專項收費收入、事業收入、罰沒收入、公產收入、國有資源管理收入、外事收入等。,第一產業與財政收入,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由于農業自身的特點所限制,決定了農業對財政收入的直接貢獻率并不高。,第二產業與財政收入,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也是財政收入的主要源泉。值得指出的是,改革開放以來,作為第二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建筑業在我國發展勢頭迅猛,國家財政來自于建筑業的收入增長幅度較大
4、。,第三產業與財政收入,以商業、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在現代經濟中呈現出相當快的增長態勢,因此,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也不斷提高。這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發展趨勢。,2、按財政收入的產業來源分類,3、按財政收入的價值構成分類,財政收入是對社會產品價值的分配,而社會產品價值由C、V、M三個部分所組成。,1)C與財政收入,C是補償生產資料消耗的價值部分,包括固定資產的折舊和流動資產耗費的價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必須轉化經營機制,成為一個獨立的經營實體,做到自負盈虧,自我積累,自我發展。在這種前提下,折舊基金的管理權限應該屬于企業,而不是屬于政府。因此,C部分不再成
5、為財政收入的來源。,2)V與財政收入,V是產品價值中以勞動報酬形式支付給勞動者個人的部分。V的部分成為財政收入的來源的部分主要包括:(1)對個人直接征收的稅收收入,如個人所得稅、車船使用稅等。(2)間接對個人收入征收的稅收收入,如增值稅、消費稅等。(3)居民個人交納的規費收入。,3)M與財政收入,M是產品價值中扣除補償價值和個人消費價值之后的剩余產品價值。只有剩余產品存在時,勞動者創造的產品才有可能拿出其中一部分供給非直接創造產品的勞動者所享用。因此,M奠定了公共財政的根基。,4、按財政收入的所有制來源分類,在我國,由于長期的計劃經濟,國家成為主要的投資者,并采取完全獨資的形式建立了大量的國有
6、企業。因此,國有經濟自然成為我國經濟的基本力量,也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提供者。,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充分調動一切力量加快發展國民經濟,國家通過憲法明確“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目前,我國的國有經濟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混合所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更為迅速?,F在的問題是,混合所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總量上大大超過了國有經濟,但對財政收入的貢獻卻增長比較緩慢。,第二節 財政收入規模分析,一、財政收入規模定義,二、影響財政收入規模的因素,三、我國財政收入增長變化趨勢分析,四、我國目前財政收入規模水平的分析和判斷,一、財政收入規模定義,
7、財政收入規模是指財政收入的總體水平,可用絕對數額和相對數表示。,絕對規模,指在一定時期內(比如一個預算年度)各種財政收入的總量。它反映著一國或一個地方政府在調控經濟運行和影響社會發展方面經濟實力的大?。?相對規模,指一定時期的財政收入占GDP或國民收入的比重。它反映著政府集中財力的能力,以及公共財力與非公共財力之間的對比關系。,對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社會而言,財政收入的規模一定要適當,既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財政收入的規模既要滿足政府支出的需要,又要保證經濟的持續發展。,二、影響財政收入規模的因素,(一)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從總體上反映著一個國家社會產品的豐富程度和經濟效益的高低
8、,它對財政收入規模的影響是一個根本性因素,特別對財政收入的絕對規模來說是如此。,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經濟總量越大,物產越豐富,財政收入規模越大;反之,財政收入規模越小。,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規模的制約關系還可從定量角度,用回歸分析法進行分析。若以,Y,代表財政收入,,X,代表國民收入,最簡單的回歸關系是線性回歸,即假定,X,、,Y,之間存在線性關系:,Y=+X,,由此可確定這種相關關系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可計算出的,、,值。,值越大,財政收入和國民收入的相關度就越高。,在經濟發展中,技術水平的高低是一個內在的影響因素。由于公共財政收入主要建立在剩余產品價值的基礎上,所以技術進步的幅度越大,對財
9、政收入的貢獻也越大。,(二)收入分配政策,從收入分配政策的表現形式上看,其對財政收入規模的作用有兩個:,一是收入分配政策能夠影響剩余產品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總量中所占的份額。,二是收入分配政策直接決定財政收入占剩余產品的份額。,(三)價格因素,財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貨幣收入,是用一定時間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財政收入的實際購買力或者說是實際價值必然會受到價格因素的影響。,1.價格總水平對財政收入規模的影響反映在政府的價格再分配機制上。,2.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會通過不同的稅種和不同的稅制反映出來。,3.價格結構性的變化也會引起財政收入的變化。,(四)稅收制度與征管水平對財政收入 規
10、模的影響,現實的收入規模如何取決于具體的征收制度和征管成效,即能否實現應收盡收,最大限度地減少收入的流失,并做到保護財源,創造財源。,稅收流失問題與稅收征管上的缺陷,隨著稅收征管制度的規范化和征管技術條件的不斷成熟,稅收征管因素對稅收收入影響的彈性將會大大降低。,1,、增長變化總趨勢,2,、,1978-1995,年間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及其經濟影響,3,、“九五”時期實現財政收支的良性循環的歷史經驗,三、我國財政收入增長變化趨勢分析,(一),我國財政收入增長,變化趨勢的實證分析,1,、增長變化總趨勢,我國財政收入增長變化趨勢參見下圖,如圖顯示,我國財政收入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而增長
11、,2,、,1978-1995,年間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及其經濟影響,財政收支形勢呈現以下四個特點:,從預算內財政收支來看,從財政與各部門關系來看,從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來看,從財政與銀行關系來看,3,、“九五”時期實現財政收支的良性循環的歷史經驗,資料來源:根據,中國財政年鑒(,2012,),相關數據編制,1、財政收入規模水平,2、合理調節財政收入規模的基本政策思路,(二),我國當前財政收入規模水平的分析和評估,(二),我國當前財政收入,規模水平的分析和評估,2,、實行兼顧“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的方針,1,、正確理解和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合理調節財政收入規模的前提,3,、預
12、算內財政收入是全口徑財政收入中不可質疑的部分,5,、嚴格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長,繼續稅費改革,堅決取締濫收費,4,、繼續堅持有增有減的結構性調整的稅收政策,6,、調節財政收入規模的有效手段是隨時觀測財政收入增長彈性系數和增長邊際傾向指標,四、財政收入構成和非稅收收入分析,(一)我國財政收入構成分析,(二)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分析,(一),我國財政收入構成分析,1,、我國財政收入的構成,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2,、政府收費的性質和特殊作用,四、財政收入構成和非稅收收入分析,(一),我國財政收入構成分析,1,、我國財政收入的構成,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三、財政收入構成和非稅收收入
13、分析,(一),我國財政收入構成分析,1,、我國財政收入的構成,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三、財政收入構成和非稅收收入分析,(一),我國財政收入構成分析,2,、政府收費的性質和特殊作用,1,、收費的性質,2,、收費的特殊作用彌補市場失靈,理論上說,政府收費主要是使用費(,user charges,),收費與稅收,收取使用費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四、財政收入構成和非稅收收入分析,(二),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分析,1,、政府性基金收入,2,、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四、財政收入構成和非稅收收入分析,第三節 財政收入結構分析,一、財政收入分項目構成,二、財政收入所有制構成,三、財
14、政收入部門構成,一、財政收入,的分項目構成分析,(一)財政收入的形式構成及其變化,財政收入的形式結構是指不同形式的財政收入在財政總收入中的構成,它們各自占有多大的比重。,“九五”時期和“五五”時期財政收入結構變化對比圖(%),“五五”時期,其他,0.7,各項稅收,49.2,企業收入,44.1,企業收入,各項稅收,其他,“九五”時期,其他 8.1,教育費附加收,入 1.2,企業虧損補貼,3.2,各項稅收,93.9,各項稅收,教育費附加收入,企業虧損補貼,其他,我國各種形式財政收入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的變化情況(%),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二)影響財政收入分項目構成變化的原因
15、分析,1.基于社會經濟制度的約束,2.基于公共部門供應的特殊性,3.基于調節社會經濟的需要,4.出于短期內大量融資的需要,二、財政收入所有制構成,財政收入和工業總產值所有制構成變化對比圖(%),我國財政收入的所有制構成 (,,以總收入為100,),時期,全民,所有制,公私,合營,集體,所有制,私營,個體,其他,經濟恢復時期,一五時期,二五時期,19611963,三五時期,四五時期,五五時期,六五時期,七五時期,19921994,50.1,69.4,87.8,84.1,86.5,87.4,85.7,78.8,72.3,65.7,0.9,4.1,0.8,9.8,10.9,14.2,12.9,12.
16、1,13.8,17.6,18.6,16.8,24.4,6.3,22.7,9.2,0.9,1.7,0.6,0.5,0.5,2.9,5.9,12.5,1.1,1.2,0.4,0.7,3.6,4.9,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分析財政收入的所有制構成至少有以下兩個方面的意義:,1.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反映當時社會的制度特征。,2.分析財政收入的所有制構成還可以反映不同所有制經濟在一定時期對政府財政的貢獻狀況。,我國財政收入的部門構成,(%),資料引自:普通高等教育國家“十五”規劃教材財政學第六章,三、財政收入部門構成,第四節 財政收入質量,一、如何理解財政收入的質量,所謂財政收入的質量,是指財政收入的真實性或有效性。一般意義上講,財政作為國家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一種形式,其收入理應是數量(規模)與質量的統一體。,由于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物質產品(使用價值)的運動與貨幣資金(價值)的運動出現了相互分離的矛盾現象。社會的分配過程不再與產品的實物形態直接相關,而是與其價值形態的貨幣資金聯系起來。,在這種背景下,就使得財政分配過程變得比較復雜起來,進而有可能給財政收入的質量帶來干擾,導致財政收入在數量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