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第一編第二章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勞動法第一編第二章2(4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p,*,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二章 勞動法簡史,關鍵術語,“勞工法規”,學徒健康與道德法,十小時法,華格納法,塔夫脫,哈特萊法案,蘇俄勞動法典,國際勞動立法 國際勞工公約 國際勞工建議書,1,一、勞動法產生的前提,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分別歸屬于不同主體,即勞動力的所有者和生產資料的所有者或占有者不是同一主體,雙方主體為實現勞動過程才會形成勞動關系。,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階
2、段,農民被驅出土地而成為除了載于自己人身的勞動力以外一無所有的自由人即無產者,生產資料被集中于少數人即資本家手中,。,第一節 勞動法產生的歷史背景,2,一、勞動法產生的前提,無產者為謀生存,只得把自己的勞動力出賣給資本家使用,以取得用于購買生活資料的工資;資本家為使資本增值,就必須以支付工資的方式購買無產者的勞動力,使之與其生產資料結合,以實現勞動過程。,至此,才大量出現了勞動關系,從而具備了勞動法賴以產生的前提。,3,二、,18,世紀末期英國“勞工法規”的特點和無產階級為反對這些法規的斗爭,勞工法規”對勞動關系的調整,有如下特點:,(,1,)以國家強制手段迫使被剝奪土地的農民到資本家的工廠做
3、工,即強迫勞動者同資本家建立雇傭勞動關系。,英國亨利八世時期曾明文規定,對流浪者給予鞭打;如再度流浪,則被捕,除了鞭打,還要割去半只耳朵;三度流浪就要當作重犯罪人或社會敵人處死。,4,勞工法規”對勞動關系的調整,有如下特點:,(,2,)規定最低工時和最高工資,強化雇傭剝削。,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統治時期頒布的,學徒法,規定,在法定限額以上支付工資的要受到處罰,其中取得工資這筆支付工資者要受處罰更為嚴厲,對前者判處監禁,22,日,而對后者判處監禁,10,日。,5,三、英國,學徒健康與道德法,頒布的意義,在,19,世紀初期,,1802,年英國政府通過了一項限制紡織工廠童工工作時間的法律,學徒健康與道德
4、法,。,它意味著勞動法的產生,對勞動法的誕生具有重要的意義。,6,四、勞動法產生的原因,(一)勞動法的產生是工人階級長期斗爭的結果,為資產階級政府采取法律手段干預勞資關系,以緩和當時日趨嚴重的階級斗爭,提供了社會政治前提。,(二)勞動法的產生是發展生產力的要求,勞動者是生產力系統中的決定性因素,勞動力再生產是生產力賴以發展的必要條件,因而,保護勞動者就是保護生產力,這符合全社會各階段利益。,7,四、勞動法產生的原因,僅用以“契約自由”為原則的民法來調整勞動關系,已不足以阻止、更無法扭轉勞動力資源萎縮和枯竭的危險趨勢。于是,亟需從立法上來限制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對工人給予足以維持勞動力再生產的保
5、護。,(三)勞動法的產生是維持自由競爭條件的需要,正是起著平等地限制資本家剝削或者說保障資本家平等地剝削的作用。資本家之間的自由競爭正需要這種平等局面。,8,第二節,19,世紀的勞動法,從,1802,年英國頒布,學徒健康與道德法,起,在百余年的時間內,勞動立法在各國都有了較大的發展,經過逐步的發展,勞動法終于從民法法律規范中分離了出來,從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9,19,世紀西方勞動法的發展,1,、,1819,年、,1833,年英國兩次修訂,學徒健康與道德法,。,2,、英、法、德等國家的“工廠立法”適用范圍的不斷擴大。,3,、“工廠立法”的內容不斷充實,-,安全衛生、工人教育、職業病防治。
6、,10,19,世紀西方國家勞動法的發展,4,、工會立法由絕對禁止轉變為基本承認,1871,年英國通過的,工會法,和法國制定的,工會法,承認工人有結社的權利,工會是合法組織。,5,、勞動爭議立法產生,德國于,1890,年通過了,工業裁判所法,,,1892,年法國制定了,調解與仲裁法,,,1896,年英國頒布,調解法,。,1894,年新西蘭通過了強制調解和仲裁的法案,規定調解協議或仲裁法院的判決在三年內有強制的約束力。,11,19,世紀西方國家勞動法的發展,6,、社會保險立法的產生,德國是第一個創制比較完整的社會保險立法的國家。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在,1881,年,11,月,17,日發表的,黃金詔書,
7、中說:“一個期待養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最容易統治的”,社會保險是“一種消滅革命的投資”。,1883,年通過了,疾病保險法,(工人疾病保險法),,1884,年通過了,傷害保險法,(事故保險法),,1889,年通過了,老年和殘疾保險法,(養老金保險法)。,12,第三節,20,世紀以來的勞動法,一、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各國的勞動法,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各國的勞動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由于資產階級政府力圖加強對工人的壓迫,在勞動立法方面首先出現的是在資本主義國家內產生了一批現代的反工人立法,其特點是鎮壓工人運動和剝奪勞動者的權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蘇聯的勞動
8、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13,一、二戰前勞動法的發展情況,(,1,)“工廠立法”有了新的發展,第一,適用范圍擴大,第二,實行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48,小時工作制,第三,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第四,勞動保護制度得到加強,14,(,2,)普遍制定了最低工資立法,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19,世紀末即開始在試行最低工資制度,,20,世紀初形成法律。,1909,年英國通過了最低工資的法律。二戰前,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制定了最低工資法。,(,3,)社會保險立法得到普及,(,4,)勞資關系立法有了進展,英國,1913,年的,工會法,,美國,1935,年通過的,國家勞動關系法,均規定,工會有代表工人與雇主進行集體
9、談判和簽訂集體協議的權利。,15,二、二戰后西方國家勞動法的發展情況,(,1,)勞動標準不斷提高,勞動安全衛生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提高;每周,40,小時工作制普遍實行;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保護進一步加強。,(,2,)社會保障立法不斷完善,內容不僅涉及疾病、上海、生育、老年、殘疾、遺屬、失業等項目,還增加了最低生活保障和提供醫療補助等社會優撫措施。,16,二戰后西方國家勞動法的發展情況,(,3,)就業保障立法得到加強,英國于,1972,年通過了,勞動合同法,,,1975,年制定出臺了,就業保障法,,,1990,年又制定了,就業法,,,1993,年頒布了,工會改革與就業權利法,。美國,1973,年通
10、過了,綜合就業與培訓法,,日本于,1966,年制定了,就業措施法,。,17,二戰后西方國家勞動法的發展情況,(,4,)許多國家相繼制定了就業和勞動報酬的反歧視立法,1963,年美國通過了,同酬法,1964,年通過的,民權法,第七章規定了禁止在就業和工資上的性別和種族歧視。,1991,年民權法,增加了因性別、宗教和殘疾歧視而解雇工人的雇主應受到懲罰和賠償雇員的損失。,18,1967,年通過的,消除就業中的年齡歧視法,規定,不得對,40,歲以上的人進行歧視。,英國,1963,年和,1976,年通過了,種族關系法,英國,1986,年了,性別歧視法,德國,1994,年通過的,平等機會法,,均規定就業和
11、勞動報酬上的歧視是違法行為。,19,外國現代勞動立法簡評,一、立法模式,1.,勞動法典模式。,法國勞動法典,、,俄羅斯勞動法典,2.,民法典與多部勞動單行法并行的模式。,德國在,德國民法典,中規定了雇傭合同,此外還頒布了許多單行的勞動法律,如,集體合同法,、,工作時間法,、,解雇保護法,等。,3.,多部單行法的模式,。英美法系國家大多采取這種模式,20,二、主要特點,1.,勞動法律體系日益完備,包括了勞動關系的各個方面。,法律的完善有利于減少勞動爭議,使得勞動關系比較穩定。,2.,勞動法在規定勞動者原有勞動權利的基礎上,已發展到對勞動者基本權利的尊重和保護,,并將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落實到勞
12、動領域,規定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具有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權利,勞動者有自由權、言論權、隱私權、平等權等。,3.,勞動法向國際化趨勢發展,,這主要通過國際勞工組織制定的國際勞工標準來推動實現。,21,第四節 國際勞動立法概述,一、國際勞工組織(,ILO,)(一)國際勞工立法思想的提出:歐文、李格蘭 (二)國際勞工組織的宗旨、原則、主要機構,1.,宗旨:,在社會正義的基礎上實現持久和平,從而使全人類不分種族、信仰和性別都有權在自由、尊嚴、經濟保障和機會均等的條件下謀求物質福利和精神發展,。,2.,主要機構:勞工大會、理事會、國際勞工局,22,二、國際勞動立法的概念,國際勞動立法,是指由國際勞工組織召開
13、的國際勞工大會所通過的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三、國際勞動立法的內容,國際勞工組織從,1919,年第一屆大會到,2004,年底為止,共通過國際勞動公約,184,個、建議書,194,個。,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采取的是單行法的形式,按內容可分為十類。,1.,就業和失業。,23,2.,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3.,工資。,4.,職業安全和衛生。,5.,女工保護。,6.,童工和未成年工保護。,7.,社會保障。,8.,結社權利。,9.,勞動關系的協調與仲裁。,10.,勞工檢查和勞工行政。,24,四、國際勞動立法的作用,1.,對各國勞動立法的制定、完善有重要的促進作用,2.,有利于勞動力的國際流動,3.,對
14、改善各國工人的勞動狀況和保障各國人民的民主權利產生一定的影響,五、我國與國際勞動立法的關系,我國是國際勞工組織的原始會員國。,到,2007,年年底,我國承認批準的國際勞動公約總數為,26,個:,25,六、國際勞工標準與核心勞動標準,1.,概念:,國際勞工標準,即國際勞動立法,是指國際勞工組織制定的與勞動者權益有關的國際最低標準。其中,與勞動者基本人權相關的內容,被成為核心勞動標準。,2.,國際勞工標準與中國,我國批準的勞工公約數量少。有人認為,國際勞工標準從性質上而言可分為,政治性標準和技術性標準,。如果說我國在批準涉及政治屬性的公約應保持謹慎,那么在引入技術性標準時步子可以大一些。,26,七
15、、中國加入,WTO,與勞動立法,(一),WTO,中的“社會條款”,所謂社會條款,是指在,WTO,協議中寫入關于保護勞動權的條款,締約方如果違反該條款,其它締約方可以予以貿易制裁。,其目的在于通過貿易制裁來保證有關社會基本權利的實現。,社會條款主要是針對社會傾銷提出的。,所謂社會傾銷,是指當一個高工資的工業化國家進口相對低廉的外國產品,而這些產品之所以廉價是因為出口國沒有提供合理的工資、利益及對工人其它方面的保護。,27,(二)我國的態度,1.,反對利用勞動標準實現貿易保護主義的目的,并且同意這個問題不能影響一些國家(特別是低工資的發展中國家)的比較優勢。,2.,國際勞工組織才是勞動標準方面的權
16、力機構,,WTO,只能通過和,ILO,的核準來促進勞動標準的實現,而不能越俎代庖插手國際勞動事務。,28,第三章 我國勞動法的產生與發展,關鍵術語,勞動立法運動,勞動法大綱,暫行工廠規則,團體協議,勞動爭議處理辦法,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晉冀魯豫邊區勞工保護暫行條例,關于中國職工運動當前任務的決議,勞動立法指導思想,29,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勞動立法概況,一、中國工人爭取勞動立法的斗爭和,暫行工廠通則,的頒布。,1923,年北洋政府頒布,暫行工廠規則,是舊中國第一部工廠法,二、國民黨政府勞動立法,1928年6月頒布勞動爭議處理法,1929年10月頒布工會法,12月頒布工廠法,1930年公布集體合同法,1932年制定工廠檢查法,三、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勞動立法,30,三、共產黨領導的勞動立法運動,(,1,),1922,年,5,月,1,日,全國第一次勞動大會通過,八小時工作制案,(,2,),1922,年,8,月擬定了,勞動立法原則,:保障政治上自由、改良經濟生活、參加勞動管理、勞動補習教育。,(,3,),1922,年,8,月制定了,勞動法大綱,第五條規定:“每日晝間勞動不得超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