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2013年中央一號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解讀2013年中央一號文(4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解讀,2013,中央一號文,主講人:董秀生,三農重要性和三農問題解決途徑,始終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城鄉發展一體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著力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農政策基本原則,多予少取放活,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中國三農發展新態勢,農業綜合生產成本上升,農產品供求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村社會結構加速轉型,城鄉發展加快融合,中國三農的三大問題,人多
2、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劇,農產品需求總量剛性增長、消費結構快速升級,農業對外依存度明顯提高,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任務艱巨。,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動,農戶兼業化、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農民利益訴求多元,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勢在必行。,國民經濟與農村發展的關聯度顯著增強,農業資源要素流失加快,建立城鄉要素平等交換機制的要求更為迫切,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任重道遠。,2013,年三農工作目標,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創新添活力,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2013,年三農工作內容,一、建
3、立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機制,努力夯實現代農業物質基礎,二、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三、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穩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四、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大力培育發展多元服務主體,五、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有效保障農民財產權利,六、改進農村公共服務機制,積極推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七、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切實加強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一、建立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機制,努力夯實現代農業物質基礎,1.,穩定發展農業生產。,2.,強化農業物質技術裝備。,3.,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4.,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5.,提升食品安全水平。,1,、穩定發展農業生產
4、,糧食生產要堅持穩定面積、優化結構、主攻單產的總要求。,支持優勢產區棉花、油料、糖料生產基地建設,在重點產區實行整建制推進,集成推廣區域性、標準化高產高效模式。,深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加強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與聯防聯控能力建設。,加大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實施力度。,擴大園藝作物標準園和畜禽水產品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創建規模。,以獎代補支持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試點。,推進種養業良種工程,加快農作物制種基地和新品種引進示范場建設。,加強漁船升級改造、漁政執法船艇建造和避風港建設,支持發展遠洋漁業。,2,、強化農業物質技術裝備,落實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大力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利建設投入加大
5、。,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繼續實施種業發展等重點科技專項。,加快糧棉油糖等農機裝備、高效安全肥料農藥獸藥研發。,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3,、,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統籌規劃農產品市場流通網絡布局,重點支持重要農產品集散地、優勢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加強農產品期貨市場建設,適時增加新的農產品期貨品種,培育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農產品價格形成和交易中心。,加快推進以城市標準化菜市場、生鮮超市、城鄉集貿市場為主體的農產品零售市場建設。,加強糧油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發展農產品冷凍貯藏、分級包裝、電子結算。,健全覆蓋農產品收集、加工、運輸、銷售各環節的冷鏈物流體系。
6、,大力培育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發展農產品網上交易、連鎖分銷和農民網店。,繼續實施“北糧南運”、“南菜北運”、“西果東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啟動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示范區創建。,支持供銷合作社、大型商貿集團、郵政系統開展農產品流通。,深入實施商標富農工程,強化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商標保護。,4,、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充分發揮價格對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的激勵作用,按照生產成本加合理利潤的原則,繼續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適時啟動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農產品臨時收儲。,優化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儲備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完善糧棉油糖進口轉儲制度。,健全重要農產品市場監測
7、預警機制,認真執行生豬市場價格調控預案,改善鮮活農產品調控辦法。,完善農產品進出口稅收調控政策,加強進口關稅配額管理,健全大宗品種進口報告制度,強化敏感品種進口監測。,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規范進出口秩序,打擊走私行為。,加強和完善農產品信息統計發布制度,建立市場調控效果評估制度。擴大農資產品儲備品種。,5,、,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改革和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落實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監管責任。,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強化農業生產過程環境監測,嚴格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管理。,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檢測室,(,站,),建設,補助檢驗檢測費用。,健全基層食品安全工作體系,加大監管機
8、構建設投入,全面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二、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1.,加大農業補貼力度。,2.,改善農村金融服務。,3.,鼓勵社會資本投向新農村建設。,1,、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完善主產區利益補償、耕地保護補償、生態補償辦法,加快讓農業獲得合理利潤、讓主產區財力逐步達到全國或全省平均水平。,繼續增加農業補貼資金規模,新增補貼向主產區和優勢產區集中,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傾斜。,落實好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政策,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推進農機以舊換新試點。,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逐步擴大種糧大戶補貼試點范圍。,繼續實施農業防
9、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和土壤有機質提升補助,支持開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啟動低毒低殘留農藥和高效緩釋肥料使用補助試點。,完善畜牧業生產扶持政策,支持發展肉牛肉羊,落實遠洋漁業補貼及稅收減免政策。,增加產糧,(,油,),大縣獎勵資金,實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研究制定糧食作物制種大縣獎勵政策。,增加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投入。,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重點支持糧食及地方優勢特色產業加快發展。,2,、,改善農村金融服務(一),切實加大商業性金融支農力度,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確保持續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優先滿足農戶信貸需求,加大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信貸支持力度。
10、,加強財稅杠桿與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落實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農戶貸款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2,、,改善農村金融服務(二),穩定縣,(,市,),農村信用社法人地位,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探索農業銀行服務“三農”新模式,強化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職能定位,鼓勵國家開發銀行推動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支持社會資本參與設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2,、,改善農村金融服務(三),改善農村支付服務條件,暢通支付結算渠道。,加強涉農信貸與保險協作配合,創新符合農村特點的抵,(,質,),押擔保方式和融資工具,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業信用擔保體系。,擴大林權抵押貸款
11、規模,完善林業貸款貼息政策。,2,、,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四),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完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生產大縣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力度,適當提高部分險種的保費補貼比例。,開展農作物制種、漁業、農機、農房保險和重點國有林區森林保險保費補貼試點。,推進建立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2,、,改善農村金融服務(五),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各類農業相關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籌集發展資金。,3,、鼓勵社會資本投向新農村建設,各行各業制定發展規劃、安排項目、增加投資要主動向農村傾斜。,引導國有企業參與和支持農業農村發展。,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采取投資籌資、捐款捐
12、助、人才和技術支持等方式在農村興辦醫療衛生、教育培訓、社會福利、社會服務、文化旅游體育等各類事業,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管護費用補助等政策。落實公益性捐贈農村公益事業項目支出所得稅前扣除政策。,鼓勵企業以多種投資方式建設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三、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穩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1.,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2.,努力提高農戶集約經營水平。,3.,大力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4.,培育壯大龍頭企業。,1,、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結
13、合農田基本建設,鼓勵農民采取互利互換方式,解決承包地塊細碎化問題。,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林地、草原,),準入和監管制度。,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建設。,2,、努力提高農戶集約經營水平,創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環境,采取獎勵補助等多種辦法,扶持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大力培育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著力加強農業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充分利用各類培訓資源,加大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培訓力度,提高他們的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制定專門計劃,對符合條件的中高等學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返鄉農民工務農創業給予補助和貸款支持,3,、大力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
14、作組織(一,),農民合作社是帶動農戶進入市場的基本主體。,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型實體。,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載體。,3,、大力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二),按照積極發展、逐步規范、強化扶持、提升素質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發展農民合作社,切實提高引領帶動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類型合作社。,實行部門聯合評定示范社機制,分級建立示范社名錄,把示范社作為政策扶持重點。安排部分財政投資項目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引導國家補助項目形成的資產移交合作社管護,指導合作社建立健全項目資產管護機制。,增加農民合作社發展資金,支持合作社改善生產經營條
15、件、增強發展能力。,逐步擴大農村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農技推廣等涉農項目由合作社承擔的規模。,對示范社建設鮮活農產品倉儲物流設施、興辦農產品加工業給予補助。,3,、大力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三),在信用評定基礎上對示范社開展聯合授信,有條件的地方予以貸款貼息,規范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完善合作社稅收優惠政策,把合作社納入國民經濟統計并作為單獨納稅主體列入稅務登記,做好合作社發票領用等工作。,創新適合合作社生產經營特點的保險產品和服務。,建立合作社帶頭人人才庫和培訓基地,廣泛開展合作社帶頭人、經營管理人員和輔導員培訓,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合作社工作。,落實設施農用地政策
16、,合作社生產設施用地和附屬設施用地按農用地管理。,引導農民合作社以產品和產業為紐帶開展合作與聯合,積極探索合作社聯社登記管理辦法。,抓緊研究修訂農民專業合作社法。,4,、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創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促進龍頭企業集群發展。,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采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讓農戶更多分享加工銷售收益。,鼓勵和引導城市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資金,支持龍頭企業建設原料基地、節能減排、培育品牌。,逐步擴大農產品加工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適當擴大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試點范圍。,四、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大力培育發展多元服務主體,1.,強化農業公益性服務體系。,2.,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3.,創新服務方式和手段。,1,、強化農業公益性服務體系,不斷提升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繼續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建立補助經費與服務績效掛鉤的激勵機制。,繼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