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規程和手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安全規程和手冊(3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6.1,礦山井巷,6.1.1,一般規定,6.1.1.1,礦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驗收,應遵守,GBJ213,的規定。,6.1.1.2,井巷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基建期,應由施工單位編制,生產期由礦山企業自行編制。,施工前,應組織施工人員學習施工組織設計。施工中,應按照施工組織設計的規定作業,保證工程的規格質量。,6.1.1.3,每個礦井至少應有兩個獨立的直達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間距應不小于,30m,。,大型礦井,礦床地質條件復雜,走向長度一翼超過,1000m,的,應在礦體端部的下盤增設安全出口。,每個生產水平
2、(中段),均應至少有兩個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應同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井巷的分道口應有路標,注明其所在地點及通往地面出口的方向。所有井下作業人員,均應熟悉安全出口。,6.1.1.4,裝有兩部在動力上互不依賴的罐籠設備、且提升機均為雙回路供電的豎井,可作為安全出口而不必設梯子間。其他豎井作為安全出口時,應有裝備完好的梯子間。,6.1.1.5,井下存在跑礦危險的作業點,應設置確保人員安全撤離的通道。,6.1.1.6,豎井梯子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梯子的傾角,,不大于,80,;,上下相鄰兩個梯子平臺的垂直距離,不大于,8m,;,上下相鄰平臺的梯子孔錯開布置,平臺梯子孔的長和寬,分別不小于
3、,0.7m,和,0.6m,;,梯子上端高出平臺,1m,,下端距井壁不小于,0.6m,;,梯子寬度不小于,0.4m,,梯蹬間距不大于,0.3m,;,梯子間與提升間應完全隔開。,6.1.1.7,行人的運輸斜井應設人行道。人行道應符合下列要求:,有效寬度,不小于,1.0m,;,有效凈高,不小于,1.9m,;,斜井坡度為,10,15,時,設人行踏步;,15,35,時,設踏步及扶手;大于,35,時,設梯子;,有軌運輸的斜井,車道與人行道之間宜設堅固的隔離設施;未設隔離設施的,提升時不應有人員通行。,6.1.1.8,行人的水平運輸巷道應設人行道,其有效凈高應不小于,1.9m,,有效寬度應符合下列規定:,人
4、力運輸的巷道,不小于,0.7m,;,機車運輸的巷道,不小于,0.8m,;,調車場及人員乘車場,兩側均不小于,1.0m,;,井底車場礦車摘掛勾處,應設兩條人行道,每條凈寬不小于,1.0m,;,帶式輸送機運輸的巷道,不小于,1.0m,。,6.1.1.9,無軌運輸的斜坡道,應設人行道或躲避硐室。行人的無軌運輸水平巷道應設人行道。,人行道的有效凈高應不小于,1.9m,,有效寬度不小于,1.2m,。,躲避硐室的間距在曲線段不超過,15m,,在直線段不超過,30m,。躲避硐室的高度不小于,1.9m,,深度和寬度均不小于,1.0m,。躲避硐室應有明顯的標志,并保持干凈、無障礙物。,6.1.1.10,在水平巷
5、道和斜井中,有軌運輸設備之間以及運輸設備與支護之間的間隙,應不小于,0.3m,;帶式輸送機與其他設備突出部分之間的間隙,應不小于,0.4m,;無軌運輸設備與支護之間的間隙,應不小于,0.6m,。,6.2,地下開采,6.2.1,一般規定,6.2.1.1,地下采礦,應按設計要求進行。,6.2.1.2,每個采區,(,盤區、礦塊,),,均應有兩個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經上、下巷道與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安全出口應穩固,并根據需要設置梯子。,6.2.1.3,礦柱回采和采空區處理方案,應在回采設計中同時提出中段礦房回采結束,應及時回采礦柱,礦柱回采速度應與礦房回采速度相適應;礦柱回采應采取后退式回采方式
6、,并制定專門的安全措施。,6.2.1.4,應嚴格保持礦柱,(,含頂柱、底柱和間柱等,),的尺寸、形狀和直立度,應有專人檢查和管理,以保證其在整個利用期間的穩定性。,6.2.1.5,溜礦井不應放空。不合格的大塊礦石、廢舊鋼材、木材和鋼絲繩等雜物,不應放人井內,以防堵塞。溜井口不準有水流入。,人員不應直接站在溜井、漏斗的礦石上或進入溜井與漏斗內處理堵塞。采用特殊方法處理堵塞,應經主管礦長批準。,6.2.1.6,采場放礦作業出現懸拱或立槽時,人員不應進入懸拱,立槽下方危險區進行處理。,6.2.1.7,圍巖松軟不穩固的回采工作面、采準和切割巷道,應采取支護措施;因爆破或其他原因而受破壞的支護,應及時修
7、復,確認安全后方準作業。,回采作業,應事先處理頂板和兩幫的浮石,確認安全方準進行。不應在同一采場同時鑿巖和處理浮石。作業中發現冒頂預兆應停止作業進行處理;面積冒頂危險征兆,應立即通知作業人員撤離現場,并及時上報。在井下處理浮石時,應停止其他妨礙處理浮石的作業。,井下潛在或已發生危及作業人員健康或安全的危險狀態,而當班作業結束前來不及消除時,應由當班負責人作好書面記錄,內容包括危險狀況和所采取處理措施。下一班負責人在本班作業人員開始位于危險區的作業前,應確認上一班的記載內容,并對可能受其影響的作業人員提醒危險狀況、已采取的處理措施、為消除危險狀態應做的工作。,6.2.1.8,應建立頂板分級管理制
8、度。對頂板不穩固的采場,應有監控手段和處理措施。,6.2.1.9,工程地質復雜、有嚴重地壓活動的礦山,應遵守下列規定:,設立專門機構或專職人員負責地壓管理,及時進行現場監測,做好預測、預報工作;,發現大面積地壓活動預兆,應立即停止作業,將人員撤至安全地點;,地表塌陷區應設明顯標志和柵欄,通往塌陷區的井巷應封閉,人員不應進人塌陷區和采空區。,6.2.1.10,采用留礦法、空場法采礦的礦山,應采取充填、隔離或強制崩落圍巖的措施,及時處理采空區;較小、較薄和孤立的采空區,是否需要及時處理,由主管礦長決定。,6.2.1.11,礦井停電時,應立即采取應急措施,井下不應爆破,內燃設備應停止作業。,6.2.
9、1.12,井下爆破,應遵守,GB6722,的規定。,6.2.2,采礦方法,6.2.2.1,采用全面采礦法、房柱采礦法采礦,回采過程中應認真;檢查頂板,處理浮石,并根據頂板穩定情況,留出合適的礦柱。,6.2.2.2,采用橫撐支柱法采礦,橫撐支護材料應有足夠的強度,一端應緊緊插入底板柱窩;搭好平臺方準進行鑿巖;人員不應在橫撐上行走;采幅寬度應不超過,3m,。,6.2.2.11,回采礦柱,應遵守下列規定:,回采頂柱和間柱,應預先檢查運輸巷道的穩定情況,必要時應采取加固措施;,采用膠結充填采礦法時,應待膠結充填體達到要求強度,方可進行礦柱回采;,回采未充填的相鄰兩個礦房的間柱時,不得在礦柱內開鑿巷道;
10、,所有頂柱和間柱的回采準備工作,應在礦房回采結束前做好,(,嗣后膠結充填采空區除外,),;,除裝藥和爆破工作人員外,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未充填的礦房頂柱內的巷道和礦柱回采區;,大量崩落礦柱時,在爆破沖擊波和地震波影響半徑范圍內的巷道、設備及設施,均應采取安全措施;未達到預期崩落效果的,應進行補充崩落設計。,6.2.3,采礦機械,6.2.3.1,采用電耙絞車出礦,應遵守下列規定:,應有良好照明;,絞車前部應有防斷繩回甩的防護設施;,電耙運行時,耙道內或尾部不應有人;,絞車開動前,司機應發出信號;,電耙運行時,人員不應跨越鋼絲繩;,電耙停止運行時,應使鋼絲繩處于松弛狀態。,6.2.3.2,采用無軌裝運
11、設備,應遵守下列規定:,出礦巷道中運行的車輛遇到人員,應停車讓人通過;,運輸巷道的底板應平整、無大塊,巷道的坡度應小于設備的爬坡能力,彎道的曲線半徑應符合設備的要求;,不應用鏟斗或站在鏟斗內處理浮石,不得用鏟斗破大塊;,人員不應從升舉的鏟斗下方通過或停留;,溜礦井應設安全車擋;,車箱裝載不應過滿,作業人員操作位置上方應設防護網或板;,每臺設備應配備滅火裝置。,6.3,運輸和提升,6.3.1,水平巷道運輸,6.3.1.1,采用電機車運輸的礦井,由井底車場或平硐口到作業地點所經平巷長度超過,1500m,時,應設專用人車運送人員。,專用人車應有金屬頂棚,從頂棚到車廂和車架應作好電氣連接,確保通過鋼軌
12、接地。,6.3.1.2,專用人車運送人員,應遵守下列規定:,每班發車前,應有專人檢查車輛結構、連接裝置、輪軸和車閘,確認合格方可運送人員;,人員上下車的地點,應有良好的照明和發車電鈴;如有兩個以上的開往地點,應設列車去向燈光指示牌;架線式電機車的滑觸線應設分段開關,人員上下車時,應切斷電源;,調車場應設區間閉鎖裝置;人員上下車時,其他車輛不應進入乘車線;,列車行駛速度應不超過,3m,s,;,不應同時運送爆炸性、易燃性和腐蝕性物品或附掛處理 事故以外的材料車。,6.3.1.3,乘車人員應嚴格遵守下列規定:,服從司機指揮;,攜帶的工具和零件,不應露出車外;,列車行駛時和停穩前,不應上下車或將頭部和
13、身體探出車外;,不應超員乘車,列車行駛時應掛好安全門鏈;,不應扒車、跳車和坐在車輛連接處或機車頭部平臺上;,不應搭乘除人車、搶救傷員和處理事故的車輛以外的其他車輛。,6.3.1.4,列車運輸時,礦車應采用不能自行脫鉤的連接裝置。不能自動摘掛鉤的車輛,其兩端的碰頭或緩沖器的伸出長度,應不小于,100mm,。,停放在能自動滑行的坡道上的車輛,應用制動裝置或木楔可靠地穩住。,6.3.1.5,人力推車,應遵守下列規定:,推車人員應攜帶礦燈;,在照明不良的區段,不應人力推車;,每人只允許推一輛車;,同方向行駛的車輛,軌道坡度不大于,5,的,車輛間距不小于,l0m,,坡度大于,5,的,不小于,30m,;坡
14、度大于,10,的,不應采用人力推車;,在能夠自動滑行的線路上運行,應有可靠的制動裝置;行車速度應不超過,3m,s,;推車人員不應騎跨車輛滑行或放飛車;,礦車通過道岔、巷道口、風門、彎道和坡度較大的區段,以及出現兩車相遇、前面有人或障礙物、脫軌、停車等情況時,推車人應及時發出警號。,6.3.1.6,在運輸巷道內,人員應沿人行道行走。雙軌巷道有列車錯車時,人員不應在兩軌道之間停留。在調車場內,人員不應橫跨列車。,6.4,通風防塵,6.4.1,井下空氣,6.4.1.1,井下采掘工作面進風流中的空氣成分,(,按體積計算,),,氧氣應不低于,20,,二氧化碳應不高于,0.5,。,6.4.1.2,入風井巷
15、和采掘工作面的風源含塵量,應不超過,0.5mg/m,3,。,6.4.1.3,井下作業地點的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接觸限值應不超過,GBZ 2,的規定。,6.4.1.4,含鈾、釷等放射性元素的礦山,井下空氣中氡及其子體的濃度應符合,GB 4792,的規定。,6.4.1.5,礦井所需風量,按下列要求分別計算,并取其中最大值:,按井下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計算,供風量應不少于每人,4m,3,min,:,按排塵風速計算,硐室型采場最低風速應不小于,0.15m,s,,巷道型采場和掘進巷道應不小于,0.25m,s,;電耙道和二次破碎巷道應不小于,0.5m,s,;箕斗硐室、破碎硐室等作業地點,可根據具體條件,在保證
16、作業地點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接觸限值符合,GBZ 2,規定的前提下,分別采用計算風量的排塵風速;,有柴油設備運行的礦井,按同時作業機臺數每千瓦每分鐘供風量,4m,3,計算。,6.4.1.6,采掘作業地點的氣象條件應符合表,7,的規定,否則,應采取降溫或其他防護措施。,干球溫度,相對濕度,風速,m,s,備 注,28,不規定,0.5,1.0,上限,26,不規定,0.3,0.5,至適,18,不規定,0.3,增加工作服保暖量,表,7,采掘作業地點氣象條件規定,6.4.1.7,進風巷冬季的空氣溫度,應高于,2,;低于,2,時,應有暖風設施。不應采用明火直接加熱進入沒井的空氣。,在嚴寒地區,主要井口,(,所有提升井和作為安全出口的風井,),應有保溫措施,防止井口及井筒結冰。如有結冰,應及時處理,處理結冰時應通知井口和井下各中段馬頭門附近的人員撤離,并做好安全警戒。,有放射性的礦山,不應利用老窿,(,巷,),預熱和降溫。,6.4.1.8,井巷斷面平均最高風速應不超過表,8,的規定。,6.4.2,通風系統,6.4.2.1,礦井應建立機械通風系統。對于自然風壓較大的礦井,當風量、風速和作業場所空氣質量能夠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