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衛生崗位操作規程
![職業病衛生崗位操作規程_第1頁](https://file6.zhuangpeitu.com/fileroot6/2022-10/20/4f51afa0-b149-4e65-a8d7-aa50ffea9df3/4f51afa0-b149-4e65-a8d7-aa50ffea9df31.gif)
![職業病衛生崗位操作規程_第2頁](/images/s.gif)
![職業病衛生崗位操作規程_第3頁](/images/s.gif)
《職業病衛生崗位操作規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職業病衛生崗位操作規程(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職業病衛生崗位操作規程職業病衛生崗位操作規程一、總則一、總則為規范我公司在作業當中對職業危害因素的控制和職業病的防、防止和減少職業病的發生。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防止各種職業危害因素對人體產生的危害,改善操作人員作業環境的勞動條件,保護員工身體健康,提高勞動生產率,預防和減少公司職業病危害事故的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公司現有勞動生產條件和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公司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二、范圍二、范圍本規程規定了公司所屬各部門控制和減少接觸職業危害因素,預防和減少職業病的發生,適用于公司所屬各部門職業病的預防和職業衛生的安
2、全操作。三、規范引用文件三、規范引用文件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GB/T 28001-2011)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第 49 號令)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GBZ/T 229.1-2010)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一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二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T 12801-2008)四、職業衛生崗位操作規程四、職業衛生崗位操作規程(一)粉塵(煤塵、矽塵、石灰石粉塵、石膏粉塵、電焊煙塵)1、產生
3、的原因:粉塵主要是原煤在破碎、輸送、儲存過程中出現,固體物質的破碎或機械加工,鍋爐風煙道、電除塵系統,灰渣運輸系統,電焊過程中產生。2、危害程度:粉塵(煤塵)進入人體后主要可引起職業性呼吸系統疾病,長期接觸高濃度粉塵可引起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塵肺病,如塵肺、呼吸系統腫瘤、粉塵性炎癥等,對上呼吸道粘膜、皮膚等部位產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應疾病。電焊煙塵是金屬煙塵的一種,由吸入一定量金屬氧化物所致的以驟起體溫升高和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增多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有頭暈、乏力、胸悶、氣急,肌肉關節酸痛、發熱等癥狀,長期吸入可引起焊工塵肺病。3、接觸限值標準:PCTWA(mg/m3)中文名中文名總
4、塵總塵呼塵呼塵煤塵(游離 SiO2含量10%)42.5矽塵(10%游離 SiO2 含量50%50%游離 SiO2 含量80%游離 SiO2 含量80%)10.70.50.70.30.2石灰石粉塵84其他粉塵8在符合 PC-TWA 的前提下,粉塵的超限倍數是 PC-TWA 的 2 倍,超限倍數值2,符合要求;超限倍數值2,不符合要求。4、適用崗位:發電部 320MW 集控運行、165MW 鍋爐運行、灰硫運行;燃料質檢部采樣、制樣、計量、化驗、煤質檢驗;設備維修部鍋爐、電氣、綜合、起重、電除塵、電焊、灰硫檢修;設備管理部鍋爐點檢、鍋爐熱控、外圍熱控、金相試驗;輸煤管理部煤場管理、輸煤檢修、燃料運行
5、、機車運行、輸煤電工;燃料采購部業務員、統計員、結算員等。5、接觸粉塵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設備的運行原理和操作規程,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崗位工作的環境及可能造成職業健康危害的因素。接觸粉塵的作業人員應配備防塵口罩,必要時應佩戴過濾式呼吸器。在粉塵濃度較高的作業環境進行搶修時應佩戴正壓式呼吸器。作業人員要按規定正確佩戴及使用勞動防護用品,不得隨意取下或拒用。在工作時檢查個人防護用品及各種防護設施,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作業人員要經常對作業場所進行灑水除塵和衛生清理,保持作業地點清潔干凈。當粉塵濃度超過規定值時,要停止作業并撤離現場上報負責人,待濃度符合要求時方可
6、繼續作業。如發生危害事故要立即上報,并采取有效的應急救援。做好個人的防護工作對接觸粉塵工作的人員下班后,應更換工作服且沐浴,換上自己的服裝。6、現場應急處置粉塵污染較為嚴重時應迅速撤離至通風良好的地方,清水沖洗口鼻。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人員出入。聯系相關崗位調整運行方式,控制粉塵產生。開啟通風換氣設備,降低空氣中的粉塵濃度。必要時采用霧化水進行降塵處理(但必須滿足電氣設備的防潮規定)。參與處置人員應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并根據粉塵的性質,選戴相應的防塵口罩。參與處置人員若發生頭暈、胸悶等不適反應,應及時撤離到空氣清新區域休息,有條件給予吸氧。如人員危害嚴重,應立即送往醫院進行緊急搶救處理。(二)
7、噪聲1、產生原因:主要來源于各設備在運轉過程中由于振動、碰撞而產生的機械聲和由風管、氣管中介質的擴容、節流、排氣、漏氣而產生的氣體動力噪聲以及磁場交變運動產生的電磁性噪聲。主要有引風機、送風機、汽輪機、發動機、磨煤機、空壓機、給水泵等。2、危害程度:給人帶來煩惱、影響人們工作、學習、休息,長期接觸強噪聲可引起聽力下降。神經性衰弱綜合癥等疾病。3、接觸限值標準:職業接觸 8 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 85dB(A)職業接觸 4 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 88dB(A)職業接觸 2 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 91dB(A)職業接觸 1 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 94dB(A)職業接
8、觸 0.5 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 97dB(A)職業接觸 0.25 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 100dB(A)職業接觸 0.125 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 103dB(A)但最高不能超過 115 dB(A)4、適用崗位:發電部 320MW 集控運行、165MW 鍋爐運行、汽機運行、電氣運行、75MW 運行、灰硫運行;設備維修部汽機、鍋爐、電氣、綜合、起重、電除塵、電焊、通訊、化學檢修;設備管理部鍋爐點檢、汽機點檢、化學點檢、電氣點檢、繼電保護、鍋爐熱控、汽機熱控;輸煤管理部煤場管理等。5、接觸噪聲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設備的運行原理和操作規程,經培訓合格后方可
9、上崗。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崗位工作的環境及可能造成職業健康危害的因素。各值班室應采用適當的隔音措施。進入噪音區域佩戴耳塞。在噪聲較大區域連續工作時,宜分批輪換作業。6、現場應急處置發生噪聲危害癥狀者,迅速撤離至安靜的地方休息。造成耳朵聽力下降、身體不適等情況到醫院接受治療。(三)高溫1、產生原因:施工生產過程中產生高溫的部位有:鍋爐、汽機蒸汽管道、暑期施工現場等。2、危害程度:體溫調節產生障礙,水鹽代謝失調,循環系統負荷增加,消化系統疾病增多,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腎臟負擔加重,當作業場所氣溫超過 34時,即可能有中暑病例發生。中暑是高溫環境下發生的急性疾病。按其發病機理可分為:熱射病、日射病、熱
10、痙攣和熱衰竭。3、接觸高溫限值標準工作場所不同體力勞動強度 WBGT 限值體力勞動強度體力勞動強度接觸時間率接觸時間率一一二二三三四四100%3028262575%3129282650%3230292825%33323130注:1.接觸時間率:勞動者在一個工作日內實際接觸高溫作業的累計時間與 8h 的比率。2.WBGT 指數:又稱濕球黑球溫度,是綜合評價人體接觸作業環境熱負荷的一個基本參量,單位為。4、適用崗位:發電部 320MW 集控運行、165MW 鍋爐運行、汽機運行;設備維修部部鍋爐、汽機檢修;設備管理部鍋爐點檢、汽機點檢、鍋爐熱控、汽機熱控等。5、接觸高溫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作業人員必
11、須熟悉各設備的運行原理和操作規程,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崗位工作的環境及可能造成職業健康危害的因素。持續接觸熱源后,應輪換作業和休息,休息時應脫離熱環境,并多喝水?,F場配備防高溫燙傷、防中暑藥品。作業人員在進行工作時應佩戴防高溫手套,必要時需穿隔熱服。如接觸環境溫度較高的工作現場時,應采取通風降溫措施,打開門窗通風,必要時加裝通風機進行機械通風。6、現場應急處置當有先兆或輕度中暑時,應將患者迅速離開高熱環境,移至蔭涼通風處休息,解開衣領,并給予清涼飲料、濃茶、淡鹽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氣丸等解暑藥物。對病情較重的患者,應立即移到蔭涼處,讓其平臥(或抬高下肢),根據不同的病情
12、,分別作如下處理:a.中暑痙攣時,牽伸痙攣肌肉使之緩解,并服用含鹽清涼飲料;b.中暑衰竭時,服用含糖、鹽飲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c.日射病時,頭部用冰袋或冷水濕敷;身體高熱時,應迅速降溫,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膚發紅),或在額、頸、腋下和腹股溝等處放置冰袋,也可用 50%酒精擦浴。癥狀重或昏迷患者,可針刺人中、涌泉、中沖等穴,并應迅速送醫院進行搶救。(四)化學有害因素1、氨1)產生原因:脫硝系統運行過程中,發生的氨氣泄漏等。2)危害程度:氨的溶解度極高,所以主要對動物或人體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蝕作用。常被吸附在皮膚粘膜和眼結膜上,從而產生刺激和炎癥。若吸入的氨氣過多,導致血液中氨濃度
13、過高,就會通過三叉神經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臟的停搏和呼吸停止,危機生命。長期接觸氨氣,部分人可能會出現皮膚色素沉積和手指潰瘍等癥狀。3)適用崗位:脫硝、化學運行、化學化驗室人員4)接觸氨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設備的運行原理和操作規程,經特殊工種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崗位工作的環境及可能造成職業健康危害的因素。必須了解氨的性狀,毒性作用,中毒癥狀,掌握防治要點。卸氨操作時必須站在上風位置作業,必須穿戴好防護服、化學安全防護眼鏡、防毒面具、手套、膠鞋,如感身體不適,應立即停止工作,離開現場。嚴禁工作人員穿釘子鞋、化纖服、帶火種和帶熱源進行現場作業。禁止使用汽油等揮
14、發性較強的易燃液體擦洗設備、用具和有衣物。5)現場應急處置凡從事氨作業人員均應進行就業前體檢,有明顯的呼吸系統疾病、肝或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者應禁忌從事氨作業。如果患者只是單純接觸氨氣,并且沒有皮膚和眼的刺激癥狀,則不需要清除污染。如果眼睛接觸或眼睛有刺激感,應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20min 以上。如在沖洗時發生眼瞼痙攣,應慢慢滴入 12 滴 0.4%奧布卡因,繼續充分沖洗。如患者戴有隱形眼鏡,又容易取下并且不會損傷眼睛的話,應取下隱形眼鏡。對接觸的皮膚和頭發用大量清水沖洗 15min 以上。沖洗皮膚和頭發時要注意。如病人昏迷應立即將患者轉移出污染區,至空氣新鮮處,對病人進行復蘇三步法。氣
15、道:保證氣道不被舌頭或異物阻塞。呼吸:檢查病人是否呼吸,如無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氣檢查脈搏,如沒有脈搏應施行心肺復蘇。同時緊急聯系 120.如果接觸濃度500ppm,并出現眼刺激、肺水腫的癥狀,則采取以下措施:先噴 5 次地塞米松(用定量吸入器),然后每 5 分鐘噴兩次,直至到達醫院急癥室為止如皮膚接觸氨,會引起化學燒傷,可按熱燒傷處理:適當補液,給止痛劑,維持體溫,用消毒墊或清潔床單覆蓋傷面。如果皮膚接觸高壓液氨,要注意凍傷。誤服者可飲牛奶,有腐蝕癥狀時忌洗胃。2、二氧化硫1)產生原因:鍋爐燃燒后煙塵中含有二氧化硫;脫硫回收系統泄漏。2)危害程度: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滯在上呼吸道,
16、造成上呼吸道損傷;吸入體內進入血液,它能破壞酶的活力,從而明顯地影響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的代謝,對肝臟有一定損害,使機體的免疫力受到明顯抑制而大大降低。3)適用崗位:發電部灰硫運行人員;設備維修部脫硫除塵檢修人員;設備管理部外圍熱控人員。4)接觸二氧化硫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設備的運行原理和操作規程,經特殊工種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崗位工作的環境及可能造成職業健康危害的因素。必須了解二氧化硫的性狀,毒性作用,掌握防治要點。進入生產現場進行工作時應佩戴防護口罩,扎好褲腿、袖口和領口。做好防護措施處理事故現場時,人員逗留時間不可過長,要勤輪換。5)現場應急處置急救時應
17、迅速將患者移離中毒現場至通風處,松開衣領,注意保暖、安靜,觀察病情變化。對有紫紺缺氧現象患者,應立即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有分泌物應立即吸取。如發現喉頭水腫痙攣和堵塞呼吸道時,應立即作氣管切開。對呼吸道刺激,可給 25%碳酸氫鈉溶液霧化吸入,每日三次,每次 10 分鐘。眼損傷,用大量生理鹽水或溫水沖洗,滴入醋酸可的松溶液和抗生素,如有角膜損傷者,應送至醫院及早處理。3、一氧化碳1)產生原因:鍋爐燃燒后煙塵中含有一氧化碳。2)危害程度:一氧化碳進入人體之后會和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進而使血紅蛋白不能與氧氣結合,從而引起機體組織出現缺氧,導致人體窒息死亡。中、重度中毒具有一定的后遺癥,如病人有神
18、經衰弱、震顫麻痹、偏癱、偏盲、失語、吞咽困難、智力障礙、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腦強直,部分患者可發生繼發性腦部疾病。3)適用崗位:發電部 320MW 集控、165MW 鍋爐運行、灰硫運行人員;設備維修部鍋爐、灰硫檢修人員;設備管理部鍋爐點檢及鍋爐熱控人員等。4)接觸一氧化碳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設備的運行原理和操作規程,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崗位工作的環境及可能造成職業健康危害的因素。必須了解一氧化碳的性狀,毒性作用,掌握防治要點。進入生產現場進行工作時應佩戴好防護用具,做好防護措施。在處理煙道事故時應戴好防護口罩,必要時應佩戴正壓式呼吸器。5)現場應急處置立即打
19、開門窗,移病人于通風良好、空氣新鮮的地方,注意保暖。查找原因,排除隱患。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除口鼻分泌物,如發現呼吸驟停,應立即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并做出心臟體外按摩。立即進行針刺治療,取穴為太陽、列缺、人中、少商、十宣、合谷、涌泉、足三里等。輕、中度中毒者,針刺后可以逐漸蘇醒。中、重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立即給氧,同時送往醫院高壓氧艙室作高壓氧治療。立即靜脈注射 50%葡萄糖液 50 毫升,加維生素 c5001000 毫克。輕、中型病人可連用 2 天,每天 12 次,不僅能補充能量,而且有脫水之功,早期應用可預防或減輕腦水腫?;杳圆∪藨M快住院查明原因,對因治療。暫時不能入院者,保持呼吸道
20、通暢,吸氧,呼吸劑應用,必要時氣管切開或插管行人工輔助通氣(呼吸)。維持有效血循環,給予強心、升壓藥物,糾正休克??刂聘哐獕杭斑^高體溫。止抽搐用安定、魯米那等。給予促醒藥物,如醒腦靜、安宮牛黃丸等。4、鹽酸1)產生原因:化學制水系統中使用,且易揮發。2)危害程度:急性影響,接觸其蒸氣或煙霧,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現眼結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燒灼感,鼻衄、齒齦出血,氣管炎等。慢性影響,長期接觸,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牙齒酸蝕癥及皮膚損害。3)適用崗位:化學運行、化學檢修、化驗人員。4)接觸鹽酸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設備的運行原理和操作規程,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
21、崗位工作的環境及可能造成職業健康危害的因素。必須了解鹽酸的性狀,毒性作用,掌握防治要點。在進行接觸鹽酸的作業時,應佩戴空氣呼吸器、戴化學安全防護面罩、穿耐酸堿膠靴、穿防腐材料制作的工作服、待耐酸堿橡膠手套,避免吸入酸霧,與堿性物質接觸。工作現場嚴禁進食和飲水。飯前要洗手,工作完畢后要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5)現場應急處置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 15分鐘,可涂抹弱堿性物質,如肥皂水等,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 15 分鐘。然后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
22、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就醫。5、硫酸1)產生原因:化學循環水處理、化驗室中使用。2)危害程度:急性影響,對皮膚、粘膜等組織有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蒸汽或霧可引起眼結膜炎、結膜水腫、角膜混濁,可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發生呼吸困難和肺水腫。慢性影響,牙齒酸蝕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硬化。3)適用崗位:化學運行、化學檢修、化驗人員。4)接觸硫酸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設備的運行原理和操作規程,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崗位工作的環境及可能造成職業健康危害的因素。必須了解硫酸的性狀,毒性作用,掌握防治要點。在進行接觸硫酸的作業時,應佩戴空氣呼吸器、戴化學安全
23、防護面罩、穿耐酸堿橡膠靴、穿防腐材料制作的工作服、待耐酸堿橡膠手套,避免吸入酸霧,與堿性物質接觸。工作現場嚴禁進食和飲水。飯前要洗手,工作完畢后要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5)現場應急處置皮膚接觸:大量硫酸與皮膚接觸需要先用干布吸去,不能用力按、擦,否則會擦掉皮膚;少量硫酸接觸無需用干布。然后用大量冷水沖洗,再用 3%-5%碳酸氫鈉溶液沖洗。用大量冷水沖洗剩余液體,最后再用 NaHCO3 溶液涂于患處,最后用 0.01%的蘇打水(或稀氨水)浸泡,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 15 分鐘。然后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
24、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6、氫氧化鈉1)產生原因:化學制水系統中、化驗室使用。2)危害程度:有強烈刺激和腐蝕性。粉塵或煙霧會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蝕鼻中隔;皮膚和眼與其直接接觸會引起灼傷;誤服可造成消化道灼傷,粘膜糜爛、出血和休克。3)適用崗位:化學運行、化學檢修、化驗人員。4)接觸氫氧化鈉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設備的運行原理和操作規程,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崗位工作的環境及可能造成職業健康危害的因素。必須了解氫氧化鈉的性狀,毒性作用,掌握防治要點。在進行接觸氫氧化鈉的作業時,應佩戴空氣呼吸器、戴化學安全防護
25、面罩、穿耐酸堿橡膠靴、穿防腐材料制作的工作服、待耐酸堿橡膠手套等勞保用品。應涂以中性和疏水軟膏于皮膚上。稀釋或制備溶液時,應把堿加入水中,避免沸騰和飛濺。工作現場嚴禁進食和飲水。飯前要洗手,工作完畢后要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5)現場應急處置皮膚接觸:立即用水沖洗至少 15 分鐘。若有灼傷,就醫治療。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 15分鐘?;蛴?3%硼酸溶液沖洗。然后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患者清醒時立即漱口,口服稀釋的醋或檸檬汁,就醫。7、氟及其化合物1)產生原因:升壓站主開關2)危害程度:吸入一定量可致胸悶、氣喘、皮膚顏
26、色發紅;頭暈、失眠、脫發、體重減輕等癥狀;此外,還可能出現皮疹、接觸處皮膚非常癢等癥狀。3)適應的工種:320MW 集控運行人員、165MW 電器運行人員;電氣檢修、繼電保護、電氣點檢人員。4)接觸氟及其化合物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設備的運行原理和操作規程,經特殊工種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各崗位工作的環境及可能造成職業健康危害的因素。必須了解氟及其化合物的性狀,毒性作用,掌握防治要點。工作人員不得在設備防爆膜附近停留。巡視中若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報告,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氣體采樣操作及處理一般滲漏時,要在通風條件下戴防毒面具進行;采樣時,應防止 SF6
27、氣體壓力突然下降造成的閃絡,當發生大量 SF6處逸時,立即撤離現場。進行搶修的人員必須穿防護服、戴手套、護目鏡和佩戴氧氣呼吸器,完成工作后,必須先洗手、臂、臉部、頸部或洗澡后再穿另一套衣服。設備解體檢修前。必須對 SF6氣體進行檢驗。根據有毒氣體的含量,采取安全防護措施。檢修人員需作防護服和防毒面具。打開設備封蓋后,檢修人員應暫離現場 30min。設備內的 SF6氣體不得向大氣排放。應求明凈化裝置回收,經處理合格后方準使用。設備抽真空后,用高純氮氣沖洗 3 次(壓力為 101325Pa)將清出的吸附劑、金屬粉末等廢物放入 20%氫氧化鈉水溶液中浸泡 12h 后深埋。5)現場應急處置皮膚接觸:應
28、立即脫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的水沖洗至少 15分鐘后,用溫水(不超過 40)沖洗令凍傷回暖,不可使用熱水及摩擦患部,注意保暖并立即就醫。眼睛接觸:不要揉眼睛或逼近眼睛,要撐開眼皮,盡快以大量水緩和沖洗受污染眼睛至少 15 分鐘,然后以紗布覆蓋眼睛送醫院治療。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若患者清醒,立即給予大量的清水漱口,條件允許給患者喝下 300 毫升左右的水或牛奶;若患者喪失意識,則避免從口中喂食任何東西;若患者自發性嘔吐,則保持身體前傾,立即就醫。8、聯胺1)產生原因:給水處理中使用。2)危害程度:接觸其揮發
29、物,可引起呼吸困難。在空氣中易發煙,對呼吸系統、皮膚粘膜、鼻子、咽喉均有損害,尤其是對肝臟有損害。3)適用崗位:化學運行。4)接觸聯胺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膠防護服,戴橡膠耐酸堿手套;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單獨存放防護衣服,及時清洗后備用,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操作前應對聯胺溶液罐、聯胺配藥泵、管道等系統進行細致檢查,保證管道連接可靠,及時消除隱患防止發生泄漏事故。應保證聯胺現場標識性安全標志牌完整,損壞后應及時補充完整。聯胺操作人員作業必須規范化、標準化,嚴格執行專業操作規程;聯
30、胺現場必須備有應急設施和急救藥品;聯胺操作前 4 小時之內嚴禁飲酒;聯胺操作人員必須按規定每年體檢一次,按時參加專業安全培訓。5)現場應急處置聯胺濺到眼睛內或皮膚上時,應迅速用大量清水沖洗 15 分鐘,再以 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 1%的醋酸清洗皮膚。以上工作做完后應聯系電力醫院醫務人員到達現場協助處理或將受傷人員迅速送到上級醫院急救。9、接觸化學物質限值標準工作場所空氣中可能接觸到的化學物質容許濃度見下表:職業接觸限值(mg/m職業接觸限值(mg/m3 3)序號序號化學物質名稱化學物質名稱最高容許濃度最高容許濃度平均容許濃度平均容許濃度短時容許濃度短時容許濃度備注備注1氨20302二氧化硫5103一氧化碳20304氯化氫及鹽酸7.55三氧化硫及硫酸126氫氧化鈉27氟化物(不含氟化氫)(按 F-計)28聯胺0.060.13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