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國開電大 《形勢與政策》形考作業及參考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4年秋季國開電大 《形勢與政策》形考作業及參考答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24年秋季國開電大《形勢與政策》形考作業參考答案
專題測試1
1. ?()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集中體現。
A.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B. ?儒家思想C. ?革命文化D.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答案:A
2. ?文化自信的顯著特點是()。
A. ?實現文化傳承B. ?堅守民族立場C. ?堅守中華文明立場D. ?人類共同價值
答案:C
3. ?文化自信是歷史自信、文明自信生成的基礎。A. 正確B. 錯誤
答案:B
4. 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礎,也是文化發展的重要條件。
A. 正確B. 錯誤
答案:A
專題測試2
1. 推動社會進步最活
2、躍、最革命的要素是(),既是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程度的集中體現,也是影響現代化進程的決定性因素。
A. 上層建筑B. 生產工具C. 生產關系D. 生產力
答案:D
2. 新質生產力相較于傳統生產力的主要優勢在于()。
A. 低成本高效率B. 大量資源消耗C. 技術創新和質量提升D. 勞動力密集型生產
答案:C
3. 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讓“低端產業”直接退出。A. 正確B. 錯誤
答案:B
4. 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發展的根基,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助推器”。
A. 正確B. 錯誤
答案:B
專題測試3
1. ()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3、。
A. 教育、科技、人才B. 創新、教育、發展C. 生態、教育、科技D. 發展、創新、科技
答案:A
2. ()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A. 新型生產關系B. 科技創新C. 全要素生產力提升D. 技術革命性突破
答案:B
3. 新質生產力以經濟效益的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
A. 正確B. 錯誤
答案:B
4. 關鍵核心技術缺乏,依然是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制約。
A. 正確B. 錯誤
答案:A
專題測試4
1.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把推進()作為“
4、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A. 農民收入增加B. 農民老有所養C. 鄉村全面振興D. 農作物產量提升
答案:C
2. 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堅守()畝耕地紅線,壓實責任,實施終身追責制。
A. 16億B. 18億C. 19億D. 20億
答案:B
3. 從長期來看,糧食供需形勢總體上已由“總量平衡,豐年有余”轉變為供需將長期處于不平衡的態勢。A. 正確B. 錯誤
答案:B
4. 我國農業用種安全有基本保障,糧食種子自主選育的品種種植面積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A. 正確B. 錯誤
答案:A
專題測試5
5、
1. ()包含著中華民族深邃的思想內容,是中華民族集體實踐的智慧成果,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
A.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B. 中國精神C. 革命精神D.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答案:D
2.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整體建構中既善于吸收、借鑒古今中外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又善于識別、批判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堅持了()的有機統一。
A. 民族性與世界性B. 建設性與批判性C. 繼承性與超越性D. 真理性與道義性
答案:B
3.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在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基礎上形成的新的文明樣態。
A. 正確B. 錯誤
答案:A
4.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形態的豐富源泉
6、,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發展的內生動力就在于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對接轉化。
A. 正確B. 錯誤
答案:A
大作業
題目: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有哪些鮮明特質?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路徑是什么?
參考范文: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發展的獨特文明形態。它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展現了其與時俱進的精神面貌。
一、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鮮明特質
(一)文化自信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核心特質之一便是文化自信。這種自信不僅源自于對中國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的自豪感,更在于對當代中國文化創造能力與未來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念。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的大背景下
7、,中國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成為國際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和諧共生
“和而不同”是中華文化傳統智慧的體現,也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追求的目標之一。在人與自然的關系處理上,強調生態平衡與環境保護;在社會關系層面,則注重和諧社會的構建,力求實現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之間的協調統一。
(三)開放包容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無論是對于外來文化的接納還是本國文化的傳播,都秉持著一種開放的心態。通過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華文化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舞臺。
(四)生態文明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
8、等問題,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倡導低碳生活方式,中國正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局面。
(五)科技進步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在推動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及其應用推廣,將科技進步視為提升綜合國力的關鍵因素。從人工智能到生物工程,從量子計算到新能源技術,中國正在多個高科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六)人民幸福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這是中國古代哲人的智慧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關注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
9、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路徑
(一)傳承與創新并重
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推動文化創新,使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通過舉辦各類文化節慶活動、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等方式,讓古老的文化遺產得以活化,并與當代生活相融合。
(二)加強文化交流
積極開展國際文化交流項目,如孔子學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互訪等,促進中外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借鑒。同時,鼓勵國內藝術家、學者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促進科技進步
加大對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的科研生態環境。建立健全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吸引更多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服務。
10、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步伐。
(四)推進法治建設
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確保各項制度規范有效執行。強化公民法治觀念,提高全社會遵紀守法意識。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五)構建生態文明
制定嚴格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如退耕還林、濕地恢復等項目。倡導綠色消費理念,鼓勵節能減排行為,引導公眾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來。
(六)關注民生改善
持續加大民生領域投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健全社會保障網絡,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努力。只有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本土與世界相交融,才能打造出既具有中國特色又符合時代潮流的現代文明形態。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