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公司環境風險排查及隱患整改制度》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XXX公司環境風險排查及隱患整改制度(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環境風險排查及隱患整改制度
為了落實環保各項規章制度和環境保護責任制,減少突發性事件造成環境風險,防范各類環境事故的發生,結合公司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環境風險是指人們在建設、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所遭遇的突發性事故(一般不包括自然災害和不測事件)對環境(或健康乃至經濟)的危害程度。環境的隱患,包括自然環境、生產環境、環境管理上的缺陷等。
第二條??通過環境風險、隱患集中排查,全面、正確掌握風險隱患存在情況,推進風險隱患登記和現狀評估,制訂整改措施并落實,逐步建立風險隱患排查監管長效機制,清除各種環境隱患,保障環境安全,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
第三條??全面排查治理
2、環境隱患和薄弱環節,認真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重大危險源監控機制和重大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及分級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遏制環境重特大事故發生,促進公司環境保護技術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環境安全狀況明顯好轉。
第四條??排查檢查內容: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記錄、查隱患、查環保設施設備。
第五條??排查檢查形式:
a、聯合排查檢查。由安全環保部牽頭,各單位、部室協助配合,組織進行的環境風險排查檢查。
b、在重大節假日、國家重要活動前夕,由公司領導帶隊組織進行的環保大檢查、環境風險排查。
c、季節性排查檢查。針對雨季易發事故進行的環境風險排查檢查。
d、專業性排查檢查。對環保設施設備進行的
3、技術性排查檢查。
e、日常排查檢查。由各生產單位、部室組織的排查檢查。
f、自檢。班前班中班后進行的自我環境風險排查檢查。
g、互檢。員工之間相互進行的環境風險排查檢查。
h、交接檢查。交接班時進行的環境風險排查檢查。
第六條??排查檢查方式:采取季(月)現場排查檢查與不定期巡回排查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各生產單位、部室進行全面的環境風險排查檢查。
第七條??建立、完善環保監督檢查、環境風險排查及環境隱患整改制度、機制,保證環保檢查、環境風險排查常態化、機制化,做到班前、班中、班后互檢互查、自查自糾。
第八條??對排查檢查出的環境風險或事故隱患由安全環保部下發隱患整改通知書,并按“
4、三定、四不推”原則積極進行整改,確保把環境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對暫時不能整改的重大隱患,要制定出防范措施和整改計劃,設立醒目標志,并按第九條規定執行。
第九條??帶有環境風險重大危險源、重大環境事故隱患的管理:
1、強化對重大環境事故隱患和帶有環境風險重大危險源的采場、排土場、尾礦壩等的監控力度,立足于事先預測和防范,并加強評估、普查和建檔工作。
2、帶有環境風險重大危險源的場所和設施必須做到:
a、建立重大危險源檔案。
b、保證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保證一定的應急救援器材、物資,定期開展重大危險源監測和評估。
c、對處于重大危險源作業場所的作業人員進行有針
5、對性的崗位技能培訓,提高事故防范和處理能力。
d、現場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懸掛或立于醒目位置。
e、定期組織生產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進行重大危險源專項檢查,并做好檢查記錄。
f、制定、完善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并進行演練。
g、重大危險源檔案、評估報告、應急救援預案要報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和集團公司備案。
h、對存在環境事故隱患和缺陷的重大危險源進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發生,必要時停止作業或使用。
第十條??針對一時不能整改的環境事故隱患,必須建立詳細的隱患檔案(包括分布圖、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影響程度、采取的整改和監控措施等)。發現重大環境事故隱患時應立即報告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和集團公司,同時成立由公司主要負責人負責的隱患整改小組,編制應急救援預案并積極開展演練,有針對性地開展救援知識培訓,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設施、器材并保證完好有效。
第十一條??完成重大環境事故隱患整改的場所和設施,應及時向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和集團公司申請審查驗收,并將驗收結果報集團公司備案。
第十二條??本制度自頒發之日起執行,解釋權屬公司安全環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