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庫存計劃的基本模式》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企業管理:庫存計劃的基本模式(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庫存管理涉及眾多管理方法的組合,但不論采用什么方法,都需要確定補貨時間點和?補貨數量。根據物料需求和供應市場特性,企業常采用連續補貨模型或定期補貨模型確定補貨時間點。
1)連續補貨模型
連續補貨模型適用于價值比較高,對業務比較重要,或需求變化大的物料。使用該?模型時,庫存管理者需要時刻關注庫存的變動,?一旦庫存量下降到事先設定的ROP, ?則?立即觸發訂貨行為,如圖3-3所示。設定某種物料的再訂貨點(ROP)??時,需要考慮該?物料在前置期內的可能需求。前置期包含從釋放采購訂單到采購物料入庫上架,處于可?使用狀態之間的所有時間,其中也包括企業內部的采購訂單生成及審批時間。企業根據?內部審批
2、流程的設定,需要充分考慮這部分工作可能耗用的時間及在這段時間內的物料?消耗情況。如果還需要考慮到不確定性導致的供應風險和需求風險等,?ROP?的設定還需要考慮處于風險防范而準備的安全庫存量。
圖?3?-?3?及ROP?公?式?中?,LT ?為前置期,D?為前置期內的單位時間的平均需求量,Q為訂貨量(補貨量),SS??為安全庫存。
2)定期補貨模型
定期補貨又稱固定間隔補貨,需要事先設定固定的訂貨時間,如每周二、每兩周的周?一或每月月初等,如圖3-4所示。?一旦到達訂貨時間點,庫存管理者就根據事先設定的最?大庫存目標,減去現有在庫、在途庫存和未完成采購訂單訂貨量,計算出訂貨量并訂貨。?
3、這里的最大庫存目標除了同樣需要考慮前置期的可能需求和安全庫存量,還需要考慮下一個固定間隔時間內的物料需求。
圖3-4及上述兩個公式中,S?為最大庫存目標,LT??為前置期,D?為前置期內的單位時間的平均需求量,Q?為訂貨量(補貨量),Q;?為第i?次訂貨量(補貨量),?T?為訂貨間隔時間,?SS 為安全庫存量,I??為當時的庫存量,應該包括訂貨時刻的在庫庫存、在途庫存和供應方的未完成訂單。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企業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信息系統連續?監控庫存,不用定期檢查庫存再補貨,這樣可以縮短前置期,減少供應或需求波動導致的?安全庫存。有些企業雖然利用信息系統實時監控
4、庫存,能做到隨時補貨,但鑒于業務量較小,也采取定期補貨的方式,比如每周發貨,以獲得貨運、進出庫的規模效益。
總體來說,在基本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采用連續補貨模型可將庫存水平控制得更低,?而定期補貨模型操作起來更容易,更易吻合計劃工作節拍,容易整合多品種下單。對于后?者,間隔時間越短,則庫存水平越低,管理者可根據不同品類的重要性和對庫存水平的影響,制訂不同品類庫存補貨的間隔時間。
庫存管理者在進行庫存計劃時,除了要確定采用哪種庫存計劃模型之外,還要確定訂?貨的批量原則。訂貨批量的大小通過影響庫存水平,間接影響庫存持有成本;在一段時間?內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訂貨批量的大小又影響了訂貨次數,從而影
5、響著訂貨成本。作為庫存管理者,要根據權衡各種庫存成本,選擇合適的訂貨批量原則。
除了連續補貨模型和定期補貨模型,管理者還可采用“最小-最大”(Min-
Max)?模型。
3)訂貨批量
以上是確定補貨時間點的方法,下面談的是常用的確定訂貨批量的方法,如需了解更多有關計算應用,請參考本叢書《計劃管理》的相關內容。
●EOQ?法。庫存持有成本隨著訂貨批量的增加而增加,庫存訂貨成本隨著訂貨批量的增加而下降。在總成本曲線上可以找到最低點,該點所對應的訂貨批量即為EOQ。
●簡單批量法。企業在選擇確定訂貨批量的方法時,并不追求庫存成本最低,而更多?考慮簡單、易操作、使用方便,這些方法通常被歸類為簡單批量法。這些方法包括固定數量法、MOQ 法、倍數法、批量對批量法、固定期間需求法和周期性訂貨法等。
●啟發式批量算法。為了精細地測算訂貨批量,有些企業會以訂貨成本和持有成本總?和最小化為約束條件,使用更加復雜的算法,如部分期間平衡法、期間最小成本法和單位?最小成本法等,通過定量、迭代計算包含庫存訂貨成本和庫存持有成本的總和最小時的訂貨批量,以這個訂貨批量作為基準,疊加供應商的最小訂貨量等條件確定下單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