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燃燒調整基本原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鍋爐燃燒調整基本原則(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鍋爐燃燒調整
一、燃燒調整目的
在滿足外界電負荷需要的蒸汽數量和合格的蒸汽品質的基礎上,保證鍋爐安全。經濟和環保運行。具體分為:
?1、提高鍋爐運行經濟性:
1)應通過運行優化調整盡量減少各種損失,以提高鍋爐的效率;
2)優化配煤方式提高鍋爐運行經濟性;
?3)保證鍋爐正常穩定的汽壓、汽溫和蒸發量,減少再熱器減溫水流量,以提高整個機組熱效率;
具體影響如下:???
主汽溫度每降低10℃,影響供電煤耗0.93g/kwh,
再熱器溫度每降低10℃,影響供電煤耗0.75g/kwh;???
過熱器減溫水流量每增加10t/h,影響供電煤耗0.08~0.12g/kwh;
再熱器減溫水
2、流量每增加10t/h,影響供電煤耗0.52~0.63g/kwh。
2、通過燃燒優化調整提高鍋爐運行的安全性
? ? 1)提高鍋爐運行的穩定性;???
? ? ? ? ?2)是的鍋爐燃燒完全,火焰均勻充滿爐膛,防止鍋爐運行火焰偏斜;???
? ? ? ? ?3)減少水平煙道出口煙溫偏差;???
? ? ? ? ?4)減少水冷壁周圍產生還原性氣氛;
? ?5)防止水冷壁、過熱器、再熱器超溫
?3、最大限度減少燃燒過程污染物排放量。
? ?主燃燒區域采用低于0.8~0.9的過??諝庀禂担3诌€原性氣氛,在燃盡風口送入平衡閥,達到完全燃燒;??在最上層上設置燃燼風口,組織全爐膛分級燃燒
3、,進一步降低Nox生成;
二、通過鍋爐燃燒優化調整提高鍋爐運行經濟性
1、決定鍋爐效率的三大因素:氧量、排煙溫度、飛灰可燃物。
?氧量:每增大1%,鍋爐效率下降約0.3%。??排煙溫度:每增加10℃,鍋爐效率下降約0.5%??飛灰可燃物:當前煤質下每增加1%,鍋爐效率下降約0.1%
2、制粉系統優化
掌握制粉系統的運行特性及了解制粉系統運行的經濟性:?? ? ? ? ?
確定合適的煤粉細度(分離器擋板開度)
?一次風量
?運行出力
?磨出口溫度控制
總結
1、加強制粉系統運行調整。
a)對制粉系統電耗影響最大的是分離器擋板開度;其次是磨制煤種;磨煤機出力和一次風
4、量對制粉系統的電耗均影響很小。
b)磨制同一種煤時,對煤粉細度影響最大的是分離器擋板開度,其次是一次風量,再次是磨煤機出力。
c)當前鍋爐燃用煤質變化比較頻繁,當煤質變化較大時(主要是揮發分和水分)建議按照各磨煤機分離器擋板與煤粉細度對應關系曲線,結合煤粉細度的經驗公式、灰渣含碳量、鍋爐結焦情況及時進行調整,保證制粉系統的安全和經濟運行。
? ? ? ? ? ? ? ? ? ? ?R90=K+0.5nVdaf
??式中:n-煤粉的均勻性指數,可取1;對于Vdaf>25%的煙煤,K=4;煤種灰分較大時,注意關注灰渣含碳量,在此基礎上從細控制。
2、吹灰對鍋爐主要運行參數的影響,最佳的吹
5、灰方式建議。
a)爐膛吹灰:吹灰結束后水冷壁出口平均壁溫分別上升了2.28℃和2.67℃,上升幅度不大,影響較小。
?b)高溫過熱器吹灰:過熱器吹灰期間,過熱器一級、二級減溫水流量明顯增大,下游煙氣溫度降低明顯,高再出口煙氣溫度在吹灰結束后下降30℃左右;低溫過熱器出口汽溫、省煤器出口母管給水溫度均小幅度下降,
?c)高溫再熱器吹灰:再熱器減溫水流量明顯增大,一直持續到吹灰結束;再熱器出口煙氣溫度降低明顯,高再出口煙氣溫度在吹灰結束后下降40℃左右,再熱器減溫水流量在兩個小時后才回落到0值,說明再熱器受熱面積灰程度較重。
?d)低過、低再、省煤器吹灰:吹灰前后受熱面進出口工質溫度和煙氣
6、溫度均變化不大,說明受熱面集灰程度較輕。? ?
e)空預器吹灰:吹灰后,空預器進出口煙氣差壓均有70Pa左右的下降;空預器A、B側進出口二次風差壓分別有50-110Pa的下降;空預器出口一次風溫、二次風溫也有小幅上漲。吹灰效果明顯。??
??建議:
? ?a)75%負荷以下少吹灰,可以延長1~2班吹灰,減少吹灰頻率,減少吹灰蒸汽損耗,也降低受熱面損傷。
? ?b)高負荷階段(450MW以上),爐膛吹灰、過熱器吹灰、省煤器吹灰仍按目前吹灰方式每天一次,低溫過熱器、低溫再熱器可以延長1~2班吹灰。
? ?c)空預器吹灰器仍保持每班兩次,空預器換熱板易積灰、易板結,要及時清除。
? ? 吹灰順序:順煙氣流動方向
? ? 吹灰對排煙溫度的影響:越靠近空預熱器影響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