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性維修管理》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預防性維修管理(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設備管理體系大致可分4個階段:
事后維修階段
預防維修階段
生產維修階段
設備治理模式并行階段
而我們日常的設備管理欠缺的是第二個階段。科學的預防性設備管理維護體系是對設備進行全過程、全系統、全效率、全員式治理。?
設備管理維護體系是根據設備的重要程度、使用頻率、任務類型,通過合理頻率的檢查、測試,及時發現系統存在的潛在故障,降低系統故障的發生率。目前,我們的日常設備管理中,缺少的是故障治理后對故障的原因、維修數據進行深入地分析,總結出有效的檢查方案和預防性維護措施。?
根據目前的設備管理理念,設備維護體系大致可分為七個步驟:日常巡查、日常保養、定期檢測、預防性維護、設備維修、統
2、計分析、人員管理。
步驟一:日常巡查?
日常巡查是操作人員對設備外觀、工作環境、運行狀態的巡視或簡單的功能測試。通過巡查記錄設備運行狀態發現問題,并根據情況在現場采取必要的處理措施,并向相關設備維護人員報告。
步驟二:日常保養與記錄
日常保養就是由設備使用人員對設備進行日常的簡單保養并做好詳細記錄,以確保各類保養工作都落到實處。這項工作雖然技術性要求不高,但是設備的正常運行必不可少。這要求保養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并具備一定的設備保養常識,這項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設備故障的發生率。?
步驟三:定期檢測
定期檢測是定期對設備進行測試,為預防性維護、更換設備零部件或是進
3、行整改提供維護依據。在設備日常管理中,也要兼顧設備的自然壽命和經濟壽命,看是否還具有維修使用價值,從而在管理上做出是否集中更換和報廢的決策。?
步驟四:預防性維護
預防性維護是指在待維護對象出現故障前,主動采取預防性措施,避免故障隱患的發生。根據設備的特點,定期或不定期采取必要的維護措施,如拆解維護等,使系統設備處于更好的工作狀態,降低系統故障率,防止出現突發故障,延長設備壽命。?
步驟五:設備維修
設備維修就是對已發生的系統故障進行診斷,找出故障原因,修復故障設備。這是我們日常設備管理中操作最多的一個環節,它滲透到巡查、保養、檢測、預防性維護的三個過程中。?
步驟六:統計分析
機
4、電設備故障的統計分析是維護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對故障發生的根本原因、故障發展趨勢進行深入分析。為了全面把握系統狀態,改善系統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并重點預防有可能帶來嚴重后果的故障,就必須重視故障發展規律和原因的研究和治理。首先,要注重設備原始信息記錄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全面性。這就要求設備管理維護人員對所發生的每次設備故障要有詳細準確的記錄,包括故障的發生時間、故障現象、故障修復時間、故障處理情況、所使用的備件等,依據原始數據統計設備故障率,完好率、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統計故障發生的設備類型、故障分類、故障等級。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的故障分析,分析故障發生的規律,總結故障發生的原因;最
5、后,提出切實有效的改進措施并反饋到設備維護體系中,從而形成設備故障分析、總結、提出改進措施的閉環管理系統,以預防故障重復發生。?
步驟七:人員管理
設備的管理最終還是人員的管理,為達到設備的科學管理。
首先,需要配備專業化的維修維護管理人員。
其次,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各級設備操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切實可行的制度做保障,合理的分工合作,將設備維護管理全員化。
第三,必須崗位分明,職責分明,按照誰使用誰主管誰負責維護保養的理念,不能一臺設備多人管理,多人管理就等于沒人管理。改變設備維修維護只是單一維護人員的傳統管理理念,提高設備使用人員對設備維護的認識,有效發揮科學管理的手段,從而達到設備管理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