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水災事故的特點與危害》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煤礦水災事故的特點與危害(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煤礦水災事故的特點
煤礦水災事故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突發性強:煤礦水災往往發生在不可預見的時間,由于礦井地質條件復雜,地下水源豐富,一旦防水措施失效或遭遇極端天氣,礦井便可能突發透水事故。這種突發性使得搶險救災工作面臨巨大挑戰,需要迅速反應,果斷處置。
2. 破壞力大:礦井發生大的突水事故后,往往造成全礦井或者井下部分低洼巷道被淹,水流經過的巷道簡單冒頂或垮塌,堵塞搶險救災通道,給搶險救災帶來困難。水流不僅沖垮巷道,還可能造成電氣設備損壞,井下電氣、電纜被水浸泡后,其絕緣能力迅速下降,給井下的運輸、通風、排水等造成很大困難。
3. 有害氣體涌出:伴隨礦
2、井突水的水流,會涌出大量的H2S、CH4等有毒有害氣體,毒化或者惰化井下氣候條件,使井下人員的生存條件及救災人員救災的環境更加惡化。這些有害氣體的存在,不僅增加了救援難度,更嚴重威脅著被困人員和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
4. 人員位置難以判定:突水事故發生后,人員的奔跑、強力水流的沖刷使人員受災后的位置難以判斷,增加了救災的難度。礦井內環境復雜,水流和有害氣體可能使井下人員迷失方向,甚至被困在巷道中。
5. 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礦井水災事故的發生往往不是單一因素導致的,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周詳;水文地質情況不清楚,井巷接近老空、充水斷層、陷落柱、強含水層,未
3、實現探放水,盲目施工,造成突水淹井或人身事故;井巷位置設置不合理,接近強含水層等水源,施工后在礦山壓力和水壓的共同作用下,發生頂底板透水等。
?煤礦水災事故的危害
煤礦水災事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僅影響煤礦的正常生產,更對人員和財產造成巨大損失。
1. 人員傷亡:礦井發生透水事故,最直接的危害是造成人員傷亡。水流沖垮巷道,打倒、封堵人員,造成人員傷亡。同時,伴隨突水涌出的有害氣體,如H2S、CH4等,對井下人員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在搶險救災過程中,救援人員也可能因環境惡劣而受傷或犧牲。
2. 設備損壞:礦井水災事故往往造成井下電氣、電纜等設備的損壞。井下電氣設備被水
4、浸泡后,其絕緣能力迅速下降,甚至可能引發短路、火災等次生災害。此外,礦井水對各種金屬設備、支架、軌道等均有腐蝕作用,會縮短其使用壽命,增加維修成本。
3. 生產中斷:礦井發生水災事故后,往往需要停產進行搶險救災和恢復生產工作。這不僅影響煤礦的正常生產進度,更可能造成經濟損失。特別是當礦井涌水量超過排水能力時,可能導致礦井長時間停產,甚至造成淹井事故,使國家財產受到損失。
4. 資源損失:礦井水災事故還可能影響煤炭資源的回收和煤炭質量。由于礦井受到水的威脅,有時就需要留設保安防水煤柱,這必然會影響煤炭資源的充分利用。有的煤柱甚至因水災而難以開采,造成資源浪費。
5. 環境破壞:
5、礦井水災事故還可能對礦區周邊環境造成破壞。礦井水可能通過地表塌陷坑、采動裂隙等進入地表水體,造成水質污染。同時,礦井水災事故引發的次生災害,如滑坡、泥石流等,也可能對礦區周邊的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6. 社會影響:煤礦水災事故不僅影響煤礦企業的生產效益和聲譽,更可能引發社會關注和輿論壓力。特別是當事故造成人員傷亡時,將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和同情。此外,事故的處理和賠償工作也可能引發法律糾紛和社會矛盾。
煤礦水災事故的防治措施
針對煤礦水災事故的特點和危害,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確保煤礦的安全生產。
1. 加強地質勘探和水文監測:在礦井建設和生產過程中,應加強
6、地質勘探和水文監測工作,查清礦區水文地質條件,掌握地下水源的分布和涌水量情況。同時,應定期對礦井進行水文地質調查和水文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水患隱患。
2. 完善防水設施:礦井應建立完善的防水設施,包括防水閘門、防水墻、排水系統等。防水閘門應設置在關鍵部位,確保在突水事故發生時能夠迅速關閉,防止水流擴散。排水系統應定期維護和檢修,確保其正常運行和排水能力。
3. 加強探放水工作:在礦井施工過程中,應加強探放水工作,對接近老空、充水斷層、陷落柱、強含水層等危險區域的井巷進行超前探放水。同時,應定期對礦井進行探放水作業,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水患隱患。
4. 提高應急搶險能力:
7、礦井應建立完善的應急搶險機制,制定詳細的應急預案和處置方案。同時,應定期組織應急演練和培訓,提高員工的應急搶險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在事故發生時,應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搶險救援工作,盡量減小事故損失。
5. 加強安全監管和執法檢查:政府監管部門應加強對煤礦企業的安全監管和執法檢查工作,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安全措施。對存在安全隱患的企業,應責令其限期整改;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企業,應依法依規進行處罰和停產整頓。
6. 推動科技創新和智能化發展:應積極推動煤礦行業的科技創新和智能化發展,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提高礦井的安全生產水平。例如,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對礦井進行實時監測和預警;利用智能機器人進行搶險救援作業等。這些技術的應用將有助于提高礦井的安全生產水平和應急搶險能力。
綜上所述,煤礦水災事故具有突發性強、破壞力大、有害氣體涌出、人員位置難以判定等特點,對煤礦的正常生產和人員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強地質勘探和水文監測、完善防水設施、加強探放水工作、提高應急搶險能力、加強安全監管和執法檢查以及推動科技創新和智能化發展等工作,確保煤礦的安全生產。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煤礦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員工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