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古詩文劃分節奏10種方法》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初中語文古詩文劃分節奏10種方法(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一、主謂之間要停頓。如:
1、一狼/洞其中。2、君之病/在肌膚。3、宋/何罪之有。二、動詞與它所帶的賓語之間往往要停頓。如:
1、忘/路之遠近。2、恐/前后受其敵。3、銜/遠山,吞/長江。
三、動詞與后面狀語(它的補語)間常常要停頓。如:
1、駢死/于槽櫪之間。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四、句中轉折連詞前一般要停頓。如:
1、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2、鳴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狀語和主語之間稍加停頓。如:
1、嘗/與人傭耕。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議論、推斷、反問、總結等語氣句子,若前面有“顧、夫、蓋、其、且、至若”等詞領起,在該詞后面應稍加停頓。如:
1、
2、且/人患志之不立。2、其/真無馬邪?3、至若/春和景明。4、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七、句子中間成分省略處要停頓。如:
1、問/(漁人)所從來。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詞組前后兩部分之間要停頓。如:
1、泉香/而酒洌。2、扁鵲望桓侯/而還走。3、斗折/蛇行。4、屬予作文/以記之。
九、駢句排比句的朗讀節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如:
1、七八個星/天外。兩三個雨/山前。2,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十、古詞句一般還按音節劃分朗讀節奏。
五言詩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節劃分。如:
1、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
3、/斜。
七言詩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節劃分。如:
1、沉舟/側畔/千帆/過,? ? ??病樹/前頭/萬木/春。2、春蠶/到死/絲/方盡。? ? ? 蠟炬/成灰/淚/始干。
附:古詩文朗讀節奏劃分注意事項
1. 按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
例⒈故人具雞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節奏形式可以劃分為:故人╱具╱雞黍,也可按"二三"的節奏形式劃分為:故人╱具雞黍。
例⒉誰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節奏形式可以劃分為:誰家╱新燕╱啄春泥。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節奏形式,劃分為:誰家╱新燕╱啄╱春泥。
2. 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
朗讀時須讀斷
例
4、⒈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兩個單音詞,不得連讀,這句話的節奏應該劃分為: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誤讀為: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例⒉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解析:"妻子"是兩個單音詞,朗讀時它們之間應有停頓,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要誤讀為: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3. 句首語氣詞之后要停頓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解析:"若夫"是句首語氣詞,朗讀時其后要停頓,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例⒉蓋大蘇泛赤壁云。
解析:"蓋"是句首語氣詞,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蓋╱大蘇╱泛赤壁云
5、。
4.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
朗讀時須讀斷
例⒈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讀時其后要停頓,"王毅"是姓名,"叔遠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間朗讀時也要停頓,因此,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識,就很難正確劃分這句話的節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職名,朗讀時其后要停頓,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5. "也"用在句中作語氣詞,
其后應停頓
例如,余聞之也久。
解析:這句話應這樣劃分節奏:"余聞之也╱久"。如果誤將"也"看作是謂語前面的副詞狀語,就容易誤讀為"余聞之╱也久"。
6、
6. 根據語法結構劃分節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語,"以"是謂語,"臣卑鄙"是賓語,"不"作"以"的狀語,故這句話的節奏可以這樣劃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這句話的語法結構,很容易誤讀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⒉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這句話的主語,"庸夫之怒"作謂語,因此,這句話的節奏可以劃分為:此╱庸夫之怒也。不能誤讀為:此庸夫╱之怒也。
7. 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
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
例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這是四字駢句,應該兩句一頓,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之遠則憂其
7、君。
解析:這是一個非四字駢字句,可按意義劃分節奏,即: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之遠╱則憂╱其君。
8. 根據文意確定停頓
例⒈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解析:"不病",沒有生病的人。"以為功",即,以之為功,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根據文意,這句話的節奏可以劃分為: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而不能誤讀為: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例⒉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解析:前一個"樂",用作動詞,以┄┅為樂;后一個"樂",名詞,樂趣、快樂。"樂其樂"就是以其樂為樂。據此,這句話可以這樣劃分節奏: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而不能劃分為: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9. 劃分
8、句子朗讀停頓時,
必須優先照顧雙音節音步
主謂之間一般可以有停頓,可當主語是單音節時,這條規律就會努力去服從雙音節標準音步的要求。(之所以說“努力去服從”,是因為仍然有一些單音節主語后面沒有獨立的單音節可供組合,只得成為單音步。)例如: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第一》);我非/生而知之者。(《論語·述而第七》)
有時古人在單音節主語之后加上助詞,湊成雙音節,也是為了照顧標準音步。例如:雍也/可使南面。(《論語·雍也第六》);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論語·雍也第六》)
考察一下句中連詞“而”字的停頓情況,也可以反映雙音節標準音步的優先權。一般情況下,停頓在“而”字之前。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第二》)
可當“而”字前面是單音節時,就該停頓在“而”字之后了。學而/時習之。(《論語·學而第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第二》)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