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2024年工作總結2025年工作安排例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鎮2024年工作總結2025年工作安排例文(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鎮2024年工作總結2025年工作安排例文
現將*鎮2024年工作總結及2025年工作安排報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總結
(一)綜合實力穩步提升。2024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預計(下同)達到*億元、同比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億元、同比增長*%;工業投資*億元、同比增長*%;規上工業總產值*億元、同比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元,分別增長*%、*%。
(二)產業體系逐漸健全。先后引進*、*、*、*等*家整車企業、*家配套企業,全部建成后年產能將達到*萬輛、本地配套率70%以上。累計引進*、*等電梯整機*家
2、,配套*家,電梯研究院*家。集聚*、*等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家,*全國首創齒輪登山列車,申報專利*項,產品進入市級創新大賽三強。
(三)市場活力不斷增強。累計簽約項目*家,新升規企業*家。研發投入*億元、占比超過*%。出口總額*萬美元,同比增長*%。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家,新入庫科技型企業*家,新增專精特新企業*家,新增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家。創建綠色工廠*個、數字化車間*個、工業設計中心*個。
(四)城市品質迭代升級。完成《*高新區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實施人才公寓二期、標準廠房三期、*福苑等重點項目?!?國際·*里”項目拆遷安置第三期順利完成,共安置*套住房、*人。建成*區
3、首家“社區長者食堂”。成功創建國家衛生鄉鎮,獲批*市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燈舞成功入選“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
(五)鄉村活力持續增強。大力發展旅游農業、生態農業、品牌農業、觀光農業,預計完成整改“非糧化”面積*畝,穩定水稻播種面積*萬畝,培育壯大蔬菜、*梨、柚子等“富硒”“富鍶”農產品,打造*“萬畝蔬菜基地”新名片和生態休閑農業觀光帶。創建國家級示范社*個,區級合作示范社*個。成功申報全市“*”試點單位。
(六)民生保障更加暖心。完成重點民生實事,啟動老舊小區整治提升工程二期,對*棟老舊小區*戶實施整治提升。*村玉清路*公里農村道路提升工程開始招標,*村蘭石路*公里農村道路提升工程動工,
4、完成*村長河堰橋梁改建工程。增設路燈*盞,覆蓋*公里。啟動水質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管網和水表改造規劃設計,正進行供水管道改造。啟動*路(派出所段)實施改造工程道路改造工程。完成高標準農田整治*畝。
(七)安全穩定逐步提升。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 “安全大檢查百日大整治”行動,檢查企業安全生產*家次,整改安全生產隱患*項;在農村勸導站進行駐站執法*次,累計檢查車輛*車次,勸導群眾*人,連續七年鄉村道路“零”死亡事故;處理各類警情共計*件;受理刑事發案同比下降*%,其中詐騙案件同比下降*%,獲評“全市公安機關基層黨建示范點”。
(八)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加強“一山一湖兩河”生態環境保護。
5、實施*、*段河道整治兩岸*公里。完成*橋污水整治31戶,完成*凼河溝清淤。完成水產養殖戶尾水治理*戶。頁巖氣201H20和201H21平臺進場施工。鎮村兩級河長巡河*人次、*小時、*公里;生態修復開展植樹造林、四旁植樹*萬株,建設*湖水庫環湖路撫育林*公里,成功創建*市園林城鎮。
二、2025工作安排
2025年,*鎮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加快做靚*,扎實抓好“工業強鎮、城市提升、城鄉融合、惠民暖心、治理創新”五大工程,推進“*產業發展的增長極”“*融合發展的示范區”“城鄉融合發展的先行區”三大建設,全力打造“*科創新城”。全鎮地區
6、生產總值增長*%,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上年度持平,各項社會事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同步提高。
(一)堅持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工業強鎮”工程。聚焦高品質新能源摩托車后服務“延鏈”,有機串聯*湖配套中心和高新區產業區,完善“應用研究—成果轉化—產業生態”全鏈條功能。圍繞老舊小區改造,深耕舊樓加裝、改造、別墅梯市場,延伸加裝電梯制造、安裝、維護保養、檢驗檢測等產學研檢用服務,建成全生命周期智慧安全管理服務體系。錨定小批量訂單、個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需求,加強機器人本體及系統集成設計制造
7、。突破無人機設計、制造等技術攻關,提升機身框架、自動化控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配套能力。
(二)堅持高品質生活,大力實施“城市提升”工程。優化空間布局,打造*平方公里的*商業集聚區,推進*鋼磚廠片區、三角碑片區改造。完善內部交通網絡和對外交通架構,科學合理布局公共停車設施,統籌緩解停車難和道路擁堵問題;推進高新區現代物流園建設。打造宜居品質,完善居住公共設施、市政公用綠地等城市功能;加強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增設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和便民商業設施,增強防災應急功能。強化城鎮管理,推進智慧城管建設;規范環衛作業流程、細化環衛作業質量;加強城市管理執法隊伍建設;縱深推進市容
8、環境整治。
(三)堅持高標準謀劃,大力實施“城鄉融合”工程。強化改革示范,抓好*平方公里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區規劃建設;盤活農村閑置集體建設用地;推進尾水濕地產業基地、懷遠河濕地公園、數字鄉村都市農業產業園等鄉村產業創新基地建設。培育特色農業,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產品的價值鏈,引育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大力實施鏈主型企業培育工程。建設美麗鄉村,統籌推進“四好農村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創建一批具有特色的花園鄉村、特色精品村、景區村和新時代美麗鄉村;大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格局;培育鄉風文明、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優化生態環境,鞏固國家園林鎮創建成果,努力提升空
9、氣環境質量;健全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體系,有效防范和降低生態環境風險。
(四)堅持高水平服務,大力實施“惠民暖心”工程。促進就業保障,堅持以就業促增收,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加大與*職教中心高新區分校合作力度,推進職業學院建設;大力發展服務業,打造良好就業環境。促進社會保障,落實全民參保計劃,保持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全力抓好城鄉低保動態管理;健全社保制度,加強特殊群體的保障水平;加快發展以智慧養老、健康養老為主要業態的養老服務業。提升醫療服務,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實施“治未病”行動計劃;強化危急重癥救治能力;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升文化服務,繼續強化師資隊伍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進*燈舞文化傳承,全力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五)堅持高效能管理,大力實施“治理創新”工程。加強安全發展,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抓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場所安全監管和隱患整治力度,加強安全生產知識普及教育和應急演練。加快法治建設,統籌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嚴格規范重大行政決策制定和執行;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強化社會治理,念好抓“深”源頭治理,抓“實”服務保障,抓“準”矛盾化解三字訣;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全力打造“企業家的家,創業者的園,群眾的幸福家園”,交出“平安*”高分報表;加強鄉村自治、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