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桿傳動的材料、失效形式及應對措施》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蝸桿傳動的材料、失效形式及應對措施(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一、蝸桿傳動的材料
1.蝸桿材料
高速重載工況:常采用低碳合金鋼,如20Cr、20CrMnTi等。這些材料經滲碳淬火處理后,表面硬度可達56-62HRC,隨后進行磨削加工,以獲得高精度和低表面粗糙度,滿足高速重載下的耐磨和抗疲勞要求。
一般工況:中碳鋼,如45鋼、40Cr等較為常用。通過表面淬火處理,硬度達到45-55HRC,再進行磨削,可提高蝸桿的耐磨性和承載能力,適用于一般工作條件的蝸桿傳動。
低速輕載工況:對于不太重要的或低速、輕載的蝸桿傳動,45鋼調質處理即可,硬度為220-250HBW,能滿足基本的使用要求。
2.蝸輪材料
高速重載且要求高耐磨場合:常用鑄造錫青銅,如ZC
2、uSn10P1、ZCuSn5Pb5Zn5等。這類材料減摩性和抗膠合性能優良,允許的滑動速度高,但成本較高。
中速中載工況:鑄造鋁鐵青銅,如ZCuAl10Fe3等,強度較高,價格相對便宜。然而,其減摩性和抗膠合性能不如鑄造錫青銅,一般適用于滑動速度vs≤4m/s的場合。
低速輕載或不重要的傳動:灰鑄鐵,如HT150、HT200等,價格低廉,但強度和耐磨性較差,僅適用于滑動速度vs≤2m/s的不重要傳動。
二、蝸桿傳動中蝸輪材料的選擇標準
1.強度要求
抗拉強度:蝸輪材料應具備足夠的抗拉強度,以承受傳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力,避免在正常工作條件下發生輪齒斷裂等失效形式。對于傳遞較大功率的蝸桿
3、傳動,需選用高強度的蝸輪材料,如鑄造鋁鐵青銅(如?ZCuAl10Fe3),其抗拉強度較高,能滿足重載工況下的強度需求。
彎曲強度:保證蝸輪輪齒在承受彎曲力時不發生折斷,特別是在受到沖擊載荷或過載時,材料的彎曲強度直接影響蝸輪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合適的材料及合理的熱處理工藝可提高蝸輪的彎曲強度。
2.減摩性和耐磨性
減摩性:良好的減摩性能可降低蝸桿與蝸輪齒面間的摩擦系數,減少能量損耗,提高傳動效率。例如,鑄造錫青銅(如?ZCuSn10P1、ZCuSn5Pb5Zn5 等)具有優異的減摩性能,能有效降低齒面間的摩擦力,使傳動更加平穩。
耐磨性:由于蝸桿傳動中齒面間存在較大的相對滑動速度,蝸輪
4、材料需具備良好的耐磨性能,以延長傳動裝置的使用壽命。耐磨材料可減少齒面磨損,保持正確的齒形和齒側間隙,確保傳動精度和穩定性。
3.抗膠合能力
在高速重載的蝸桿傳動中,齒面間容易因高溫和高壓導致油膜破裂,發生膠合現象。因此,蝸輪材料應具有良好的抗膠合能力,能夠在較高的溫度和壓力下保持齒面的潤滑狀態,防止金屬直接接觸而產生膠合失效。鑄造錫青銅在這方面表現出色,適用于高速重載的場合。
4.加工性能
可鑄造性:對于鑄造而成的蝸輪,材料應具有良好的可鑄造性,能夠保證在鑄造過程中充滿型腔,減少鑄造缺陷,如氣孔、縮松等,從而獲得高質量的蝸輪毛坯。
切削加工性能:蝸輪材料應易于切削加工,以便在后續的
5、機械加工過程中獲得準確的尺寸和良好的表面質量。合適的材料硬度和組織結構有助于提高切削加工性能,降低加工成本。
5.經濟性
材料成本: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應考慮材料的成本。對于一些對成本敏感的應用場合,可選用價格相對較低的材料,如灰鑄鐵(如?HT150、HT200 等)適用于低速輕載的不重要傳動。
維護成本:選擇性能穩定、耐用的材料,可減少蝸輪的磨損和失效頻率,降低維護和更換成本。雖然一些高性能材料的初始成本較高,但從長期來看,可能因其較低的維護成本而具有更好的經濟性。
6.工作環境適應性
溫度適應性:考慮工作環境的溫度變化,選擇能夠在相應溫度范圍內保持性能穩定的材料。例如,在高溫
6、環境下工作的蝸桿傳動,需選用耐熱性能好的材料,以防止材料性能下降導致傳動失效。
耐腐蝕性:如果蝸桿傳動處于潮濕、有腐蝕性介質的環境中,蝸輪材料應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以避免材料受到腐蝕而損壞。某些特殊的青銅材料或經過防腐處理的材料可滿足這一要求。
三、蝸桿傳動的失效形式
齒面膠合:在高速重載的蝸桿傳動中,相對滑動速度大,產熱多。若散熱不良,油溫升高會使潤滑油粘度下降,導致齒面間油膜破壞,兩齒面金屬直接接觸而發生膠合。
齒面磨損:由于蝸桿傳動齒面間相對滑動速度較大,容易產生磨損。磨損會使齒側間隙增大,降低傳動精度,在開式傳動中,磨損是主要失效形式。
齒面點蝕:閉式蝸桿傳動中,當齒面接觸應
7、力超過材料的接觸疲勞極限時,齒面會產生微小疲勞裂紋,裂紋擴展后形成麻點狀凹坑,即點蝕。
輪齒折斷:通常蝸桿強度和剛度較大,輪齒折斷多發生在蝸輪上。蝸輪材料強度相對較低,受過大載荷或沖擊時,可能導致輪齒折斷。
四、失效應對措施
1.針對齒面膠合
合理選擇材料和潤滑油:選擇抗膠合性能好的材料組合,如上述推薦的蝸桿與蝸輪材料搭配。同時,選用含有抗膠合添加劑的潤滑油,提高油膜的強度和穩定性。
改善散熱條件:采用散熱片、風扇等措施加強箱體的散熱,必要時可設置冷卻水管,降低油溫,防止油膜失效。
控制工作條件:避免長時間在高速重載下連續工作,合理設計傳動比和載荷分布,減少相對滑動速度和接觸應力。
8、
2.針對齒面磨損
采用合適的潤滑方式:采用壓力噴油潤滑或循環潤滑,保證良好的潤滑狀態,減少磨損。同時,定期更換潤滑油,防止雜質進入齒面間加劇磨損。
提高齒面硬度:對蝸桿和蝸輪進行適當的熱處理,提高齒面硬度,增強耐磨性。
設置防塵裝置:在開式傳動中,設置防塵罩等裝置,防止灰塵、砂粒等雜質進入傳動機構,減少磨粒磨損。
3.針對齒面點蝕
提高齒面接觸強度:通過優化齒輪參數設計,如增大模數、增加齒數等,提高齒面接觸強度。同時,對齒面進行硬化處理,提高材料的接觸疲勞極限。
降低接觸應力:合理分配載荷,避免局部應力集中,采用修形等方法改善齒面接觸狀態,降低接觸應力。
4.針對輪齒折斷
增強蝸輪強度:合理設計蝸輪的結構尺寸,增加齒根厚度,提高輪齒的抗彎強度。選用高強度的蝸輪材料,如合適的鑄造合金。
避免沖擊載荷:在傳動系統中設置緩沖裝置,如彈性聯軸器等,吸收和緩沖沖擊載荷,減少輪齒受到的瞬間沖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