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組織與經營環境自學考試知識點:企業規?!酚蓵T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企業組織與經營環境自學考試知識點:企業規模(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企業規模
考點 36 規模的界定(界定企業組織規模的標準)(單選、名詞、簡答、案例)★★★
(1)根據企業目標界定企業規模:①利潤最大化。②市場份額。③銷售收入最大化。④企業的成長。⑤在廣泛的市場 面開展經營。⑥穩定的收入。⑦自我滿意。(企業目標可作參考,但不是判斷企業規模的唯一標準)
(2)根據企業營業額或收入界定企業規模:英國 1985 年《公司法》按照企業營業額或收入來對企業規模進行分類:
ü 小企業:營業額不到 140 萬英鎊的企業
ü 中等企業:營業額在 140 萬英鎊到 575 萬英鎊的企業
ü 大企業:營業額高于 575 萬英鎊的企業。
(3)根據企業類型界定企業規
2、模:①私營部門的企業規模界定。②公共部門的組織規模界定。(不能根據企業類型定 義企業規模)
(4)根據雇員人數界定企業規模:
ü 微型企業:全職員工少于 10 人的企業;
ü 小型企業:員工數量在 10 到 49 人之間的企業;
ü 中型企業:員工數量在 50 到 250 人之間的企業;
ü 大企業:員工數量超過 250 人的企業。
考點 37 勞動分工(單選、簡答、案例)★★★
(1)含義:勞動分工是指人們只生產或提供自己擅長的產品或服務的某一部分的一種生產方式。工作以及生產過程在 不同的員工之間進行細分。
(2)勞動分工的益處是由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首次提出來的。
(
3、3)勞動分工的積極影響:①熟能生巧:不斷重復會增加人們的熟練程度。②節省時間和資金:減少了培訓,也就減 少了資金需求。③機器使用率提高:成本下降,效率提高。④減少時間浪費:員工不用從一份工作轉向另外一份工作, 不用使用、整理各種不同的工具。
(4)勞動分工的消極影響:①厭倦情緒:不斷重復同一項任務或工作。②增加失業風險:員工的技能都非常專業化, 很容易被機器取代。③隨著機器的使用,傳統工藝丟失。④互相依賴:一旦其中一個程序發生故障,整條生產線都會 停下來。
(5)勞動分工的分解:不是所有條件下勞動分工都可以實現。例如像理發師或牙醫、玻璃清潔這樣的工作是無法分解 的,由一個人來完成所有的工作
4、反而更好。
考點 38 規模經濟(單選、名詞、簡答)★★★
(1)含義:如果企業能增加產出,那么單位平均成本以及生產成本便會下降。這種成本優勢我們稱之為規模經濟或大 規模生產的經濟性。
(2)類型:①外部規模經濟:是由集中在某一地區內的某個產業內所有企業共同擁有的。(具體內容詳見考點 34(2) 集聚經濟) ②內部規模經濟:指由企業自身的經營活動直接形成的成本節約。包括:技術規模經濟:是指企業可以從勞動分工中獲益,但是在小企業的勞動分工卻是不可能的。財務規模經濟:大企業也有很多財務上的優勢。融資渠道多,利率低。大企業還可以通過增加新發行股票來獲得所需 的資金。 管理規模經濟::是指大企業
5、可以雇傭更多的專業工作人員,而且盡管企業的員工數量增加了,監督者和管理者的數 量卻不需要同等比例增加。
采購規模經濟:是指大企業的大批量訂貨通常會獲得很低的定價。企業越大,訂單就越大,那么它所獲得的折扣就越 高,企業成本也就越低。
風險分擔的規模經濟:是指大企業對市場更加了解,從而可以比小企業更容易避免風險和減少成本。大企業可以提前 選擇多元化戰略進入不同的市場或產品領域,也可以從許多不同的供應商那里購買產品,所以一旦一個供應商出現了 供應問題,還可以利用其他供應商。
研發規模經濟:只有大企業才能支付起高額的研發費用。研發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收益,如設計新的、更具競爭力的 產品或者是新的產
6、品制造工序,所有這些都可以促進企業銷量的提高并減少成本。
考點 39 規模不經濟(單選、案例)★★
規模不經濟指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邊際效益卻漸漸下降,甚至跌破零、成為負值。表現為:
(1)內部規模不經濟:由于企業規模過大而導致管理層與員工的距離加大,使得員工感到自己不被重用。員工士氣會 降低,沒有工作動力。 顧客會感覺到他們是在與一個龐大的沒有人情味的企業做交易。影響:①協調問題。②控制問 題。③士氣低落。④顧客不滿意。
(2)外部規模不經濟:是指由于產業在某地區內過于集中,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地區內過于擁擠、勞動力短缺、高房價、 交通阻塞以及環境污染,所有這些都會增加企業成本。 產
7、業集中的積極影響消失了,并且由于企業對生產的各種不同 要素的需求量超過了供給,導致生產要素的價格上升。影響:①勞動力短缺。②結構性失業。③環境污染、交通堵塞。 ④擁堵成本。
考點 40 企業成長方式——內部成長和外部成長(單選、名詞、簡答、案例★★★
(1)內部成長:通過銷售更多的產品和服務賺取更多利潤。
(2)外部成長:一個收購者或兼并者,通過收購或兼并達到企業擴張的目的。 ①收購:股份有限公司之間時有發生。指一家公司購買另一家公司。
ü 惡意收購:指一個公司購買另一個公司,但這種購買行為受到被收購人的反對。
ü 善意收購:指一個公司購買另一個公司,且這種購買行為受到被收購人的歡迎
8、。 好處:減少競爭對手,增加市場份額。擴大規模,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弊端:資金壓力;整合壓力;被收購方的抵制。
(2)兼并的方式:兼并是指兩個企業合并在一起組成一個新企業。①橫向兼并:是指兩家處于同一生產階段的企業的合并。例如,兩家玩具生產商或分銷商或零售商的合 并。合并之后企業所面臨的競爭激烈程度會下降。這也是兼并帶來的優勢之一。 ②縱向兼并:發生在兩個處于不同生產階段的企業之間??v向兼并包括前向兼并和后向兼并。
前向兼并是指一家企業同處于生產下一階段的另一家企業的合并。例如,一個玩具制造商與一個玩具零售商的合并。
后向兼并是指一家企業同處于生產上一階段的另一家企業的合并。例如,一家玩具制造商與一家生產玩具零件的企業 的合并。 ③側向兼并是指生產產品相似但不具有相互競爭性的企業之間的兼并,這使得企業的產品具有了一定的多樣性。例如, 面包店和飯點。 ④混合兼并是指生產不同產品的企業間的兼并。例如:汽車制造商與出版社的合并。
(3)被兼并方對兼并方應著重考慮的方面以及原因: ①兼并方是否有現實的償債能力。②兼并能否幫助企業盡快走出困境,實現短期的收益。③兼并方企業是否具有產品 的競爭力,市場的占有率,廣闊的銷售渠道。④兼并方企業是否具有先進的管理制度、資金、技術等條件。⑤兼并方 是否有優秀的管理團隊。⑥兼并方的企業文化及兩企業的文化是否有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