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概論自考知識點:語言符號和語言結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語言學概論自考知識點:語言符號和語言結構(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語言符號和語言結構
一、語言的符號特性
(一)能指和所指
1、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把語言符號中能夠指稱某種意義的聲音稱為?能指?,語言符號的能指是語音;把語言符號中由特定聲音表示的意義稱為?所指,語言符號的所指是聲音指稱的意義。
2、語言符號的能指和所指,即聲音和意義的結合是任意的,它們通過約定俗成結合在一起,這是語言符號的任意性。
(1)?能指?是符號中能夠指稱某種意義的成分,是符號的形式部分;?所指?是符號所指的意義內容,是符號的意義部分。
(2)符號能指和所指的結合是任意的,他們的關系是不可論證的。
(二)?約定?和?任意?
1、?約定?是指人為的某些規定或共同認可
2、的某些習慣。約定性決定語言符號具有強制性。語言符號是全社會約定俗成的,個人是無法隨意改變的。
2、?任意?是指用什么符號表達什么意義是不需要什么道理的,只要大家都認定或習慣即可。如初始語言符號就具有任意性,聲音和意義的結合是任意的,音義之間沒有必然的理據關系,完全是社會約定俗成的,是不可論證的。(復合符號是由單純的初始符號人為地根據一定的規律組合而成的,所以原則上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據的。)
3、任意性決定語言符號具有可變性。正因為語言符號是社會約定俗成的,音義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所以音與義之間是可以變化的。
(三)?不變?和?可變?
1、不變性:符號的物質實體與其所表示的意義一經確定
3、,就不能輕易改變。語言符號是社會約定俗成的,在同一社會、同一時代,是不能任意改變的。
2、可變性:正是語言符號是社會約定俗成的,所以不是一成不變的。同一社會在不同時代不論是語言符號的聲音實體,還是所表示的意義,以及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語言符號具有可變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語言符號的任意性。
二、語言的結構特性
(一)?線性?和?離散?
1.、線性:是指語言符號的結構必須是按照時間順序成一條線的樣子排列,即語言符號是一個接一個出現的,即說話只能一個字一個字、一句話接一句話地說,不可以同時說出兩個以上的字、兩句以上的話。
2、離散性:是指語言符合基于線性排列
4、的原理,又可以還原或者分解成一個一個的符號,即說話中的?話?可以分解成?詞?而這些詞又可以重新組合成新的句子(話)。
3、語言符號的?線性?特性使得語言符號有可能排列組合成大小不等的單位;語言符號的?離散性?特性又使得語言符號有可能形成各種各樣的排列組合。
(二)?層次?和?層級?
1、層次性是指整個語言系統是由各個子系統有機組合而成的。?語素?是最小的語言單位,語素和語素可以組合成?詞?,詞是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語言單位,句子是最小的交際單位,句子和句子可以組合成語篇,語篇是最大的交際單位。如果把一個小單位內部成分的排列組合叫做?層次?,那各個小單位之間的這種聯系就是?層級?。
2、
5、語言系統是多層級系統,包含著不同性質的大大小小的語言單位。根據語言單位性質的不同,語言系統可以分成兩個大的層次——下位層和上位層。其內部又可分為若干不同級別的語言單位。
3、語言結構中的大層級:語音、語匯、語法、語義四個子系統。
(三)?組合?和?聚合?
1、組合關系是指語言單位之間的組合,又稱句段關系。句子中哪個成分在前,哪個成分在后的問題就反映了組合關系。
2、在組合的同一個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換的各個語言單位處在可以聯想起來的關系中,它們自然地聚合成類,它們之間的關系就是聚合關系,又稱為聯想關系。
3、聚合關系在組合關系中分析和體現出來,組合在聚合中尋找材料。聚合關系中的成員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