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史自考知識點:1917-1949年的文學運動和文學思潮》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現代文學史自考知識點:1917-1949年的文學運動和文學思潮(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917-1949年的文學運動和文學思潮
1 雙簧戲:1、1918年錢玄同和劉半農的雙簧戲,正式拉開了這場“文學革命”、“封建復古主義”思潮斗爭的序幕。2、錢玄同把社會上的各種反對意見歸納起來,化名“王敬軒”寫給《新青年》編者一封信,再由劉半農寫答信王敬軒的信予以批駁,兩信同時發表名為《文學革命之反響》,借以擴大文學革命的影響。
??? 2 文學研究會:被稱為“為人生”的現實主義文學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學革命后出現的第一個新文學社團。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葉圣陶、許地山、朱自清、冰心等。重要刊物:《理論小說月報》、《文學旬刊》主張:積極提倡“為人生”的文學主張和現實主義
2、文學思想。主要貢獻:它承接了“五四”文學革命的現實主義傳統,使之發展成為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學思潮。
??? 3 創造社:1921年在日本東京成立,發起人有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創造季刊》《創造周刊》《創造日》。理論主張:尊自我,重主觀,強調藝術是自我表現、內心自然流露;強調文學的本質是感情;強調靈感在創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現為浪漫主義特征。
???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員有胡適、徐志摩、聞一多等,都是歐美留學生。重要刊物:《晨報副刊》《詩鐫》《新月》(后期)聞一多發表《詩的格律》的理論文章,提出詩歌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以聞一多、
3、徐志摩為首的新格律詩的創作,稱為“新月詩派”。
??? 5 語絲社:成立于1924年,以創辦《語絲》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員有魯迅、周作人、錢玄同、林語堂等。文藝思想接近于文學研究會?!墩Z絲》多發表雜文、小品、隨筆,形成生動、潑辣、幽默的語絲文體,對中國現代散文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魯迅說《語絲》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談,無所顧忌”。
??? 6 簡述文學革命的成就和意義:文學革命批評了“文以載道”、“代圣賢立言”的舊文學觀念,宣傳了現實主義文學思想。新文學浸透了民主主義、人道主義、個性主義等近代思想。新文學引進了話劇等新的文學體裁,進行了新詩的創建和小說形式的個性,以白話代替文言。文學革命使中
4、國文學從束縛狀態走向自由開放,開始向現代化邁進。
??? 7 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的特征:魯迅的小說集《吶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學的現實主義基礎?,F代最早、成員最廣的新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其文學思想基本傾向是現實主義。理論上對文壇發生了重要影響;創作方面,創作了許多現實主義小說,有反映社會問題的“問題小說”和反映現實人生的“鄉土文學”。除文學研究會外,當時影響較大的語絲社,基本傾向也是現實主義。歐美現實主義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這時期得到大量翻譯。
??? 8 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特征:異軍突起的創作社,擁有一批創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達夫等。在創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義詩歌集《女
5、神》、郁達夫的《沉淪》。當時最重要的新詩流派之一的新月詩派,就詩歌的主要傾向而言,是浪漫主義的。徐志摩《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歐美重要的浪漫主義作家及其代表作品,這時期也被大量翻譯。
??? 9 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的特征:中國作家的大多數,選擇和接受的主要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但又常吸收現代主義的某些因素于其創作中。象征詩人首推李金發,象征詩的特點:朦朧、含蓄、暗示。無產階級文學: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是創造社和太陽社。創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馮乃超等;太陽社的成員主要有蔣光慈、錢杏邨等。
??? 10 左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以下簡稱左聯)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主要人
6、物有沈端先、錢杏邨、魯迅、田漢等。魯迅在成立大會上作了著名的《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演講,是其綱領。主要成就:推動了左翼文藝運動迅猛發展。左翼文學粉碎了國民黨的文化“圍剿”。左聯十分重視理論批評。開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傳播。開展了文藝大眾化運動。文學創作十分繁榮,左聯還重視培養青年文學作者。
??? 11 中國詩歌會:1932年9月成立,發起人穆木天、楊騷、蒲風、任鈞等。會刊《新詩歌》。詩內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識”;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們的詩歌成為大眾歌調”。
??? 12 京派:是30年代一個獨特的文學流派,主要成員有周作人、廢名、沈從文、李健吾等。稱之為“京派”,是因為其作
7、者在當時的京津兩地進行文學活動。其作品較多在京津刊物上發表,其藝術風格在本質上較為一致之處。主要刊物有《文學雜志》、《文學季刊》、《大公報·文藝》?!熬┡伞钡幕咎卣魇顷P注人生,但和政治斗爭保持距離,強調藝術的獨特風格。沈從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數是現實主義派,對現實主義有所發展變化,發展了抒情小說和諷刺小說。
??? 13 論語派:論語派是30年代的一個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語堂。主要刊物有《論語》《人間世》《宇宙風》,以刊登小品文為主,提倡幽默、閑適、性靈?!墩撜Z》前期文章尚能觸及時弊、幽默中含諷刺。1934年后,諷刺鋒芒日益減弱,幽默也流于說笑話。
14 文協:1938
8、年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簡稱文協》在武漢成立。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老舍為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工作。文協是全國規模的文藝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文協的會刊《抗戰文藝》是抗戰時期歷時最長的文藝刊物。
文協的口號是“文章下鄉、文章入伍”,這對推動作家參加現實斗爭,密切與工農兵群眾的聯系,起了積極作用。
15 孤島文學:就時間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淪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變日軍侵入上海租界止。這期間曾發生過頗有影響的“魯迅風”的論爭。戲劇特別活躍:于伶《長夜行》、阿英的《碧血花》
16 七月詩派:因胡風主編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間為首,其他有綠原、
9、亦門、曾卓等, 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戰現實為內容,以自由體為主要形式。形成貫串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國統區最重要的現實主義詩歌流派。
17 九葉詩派:是40年代國統區出現的一個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詩歌流派。主要成員有辛笛、陳敬容、杜運燮、杭約赫等。主要刊物有《詩創造》《中國新詩》。他們既忠于時代和斗爭現實,又忠于藝術創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詩派、現代詩派的表現藝術和手法。
18 戰國策派:活動于抗戰中期,因陳銓、林同濟等創辦的《戰國策》而得名。主要成員有陳銓、林同濟。文藝上主張以“恐怖·狂歡·虔恪”為創作的“三道母題”。代表作有陳銓的劇本《野玫瑰》,把國民黨間諜作為民族英雄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