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升本語文考點:《論語》六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專升本語文考點:《論語》六則(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原文】
《論語》六則
【先秦】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墩撜Z·季氏》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痹唬骸拔粗芍溃俊薄墩撜Z·先進》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弊酉脑唬骸吧搪勚樱核郎忻?,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論語·顏淵》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闭垖W為圃,曰:“吾不如老圃?!狈t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
2、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論語·子路》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疲骸缜腥绱瑁缱寥缒ァ?,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薄墩撜Z·學而》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笨鬃釉唬骸扒?!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笨鬃釉唬骸扒螅≈苋斡醒栽唬骸瓣惲土?,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
3、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笨鬃釉唬骸扒?!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薄墩撜Z·季氏》
【注釋】狎(xiá):輕慢亡:同“無”。圃(pǔ):菜地,引申為種菜。襁(qiǎng):背嬰孩的背簍。諂(chǎn):巴結、奉承。顓臾(zhuān yú),小國,是魯國的屬國,故城
4、在今山東費縣西北。
社稷(jì):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為國家的象征。
相(xiàng):攙扶盲人走路的人(輔助者)。
兕(sì):獨角犀牛。柙(xiá):關猛獸的籠子。
櫝(dú):匣子。
費(bì):季氏的私邑,及今山東費縣。
【翻譯】
(一)孔子說:“君子應該有三點敬畏:敬畏上天的意志(自然規律),敬畏德行高尚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論。小人不知道上天的意志,因而他不懼畏。他輕慢德高的人,蔑視圣人的言論?!?
(二)季路問服侍鬼神的方法??鬃诱f:“人還不能服侍,怎么能去服侍鬼神呢?”季路又說:“敢問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說:'對生都知道得不清楚,哪里能知道死呢?”
5、(三)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只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合乎于禮的規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沒有兄弟呢?
(四)樊遲向孔子請教如何種莊稼??鬃诱f:“我不如老農。”樊遲又請教如何種菜??鬃诱f:“我不如老菜農?!狈t退出以后,孔子說:“樊遲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視禮,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視義,老百姓就不敢不服從;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視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實情來對待你。要是做到這樣,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會背著自己的小孩來投奔,哪里用得著自己去種莊稼呢?“
(五)子貢說:“貧窮卻不巴
6、結奉承,富貴卻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可以了,但還是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貴卻謙虛好禮?!弊迂曊f:“《詩經》上說:.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樣,先開料,再粗銼,細刻,然宕磨光后那就是這樣的意思吧?”孔子說:“賜呀,現在可以同你討論《詩經》了。告訴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未來的事?!?
(六)季氏準備攻打顓臾。冉有、子路去拜見孔子,說:“季氏準備對顓臾用兵了?!笨鬃诱f:“冉求!難道不是你的過錯嗎?顓臾,以前先王讓它主持東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在魯國的疆域之內,是國家的臣屬,為什么要攻打它呢?”冉有說:“季孫大夫想去攻打,我們兩人都不同意。”孔子說:“冉求!周任說過:‘根據自己的才力
7、去擔任職務,不能勝任的就辭職不干?!と擞龅搅宋kU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攙扶,那還用輔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的話說錯了。老虎、犀牛從籠子里跑出來,龜甲和美玉在匣子里被毀壞了,是誰的過錯呢?”冉有說:“現在顓臾,城墻堅固,而且離季氏的采邑費地很近?,F在不攻占它,將來一定會成為子孫的禍患?!?
孔子說:“冉求!君子痛恨那些不說自己想那樣做卻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我聽說,對于諸侯和大夫,不怕貧窮而怕財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因為財富均衡就沒有貧窮,和睦團結就不覺得人口少,境內安定就不會有傾覆的危險。像這樣做,遠方的人還不歸服,那就再修仁義禮樂的政教來招致他們。他們來歸服了,就讓他們安心生活?,F在,
8、仲由和冉求你們輔佐季孫,遠方的人不歸服卻又不能招致他們;國家分崩離析卻不能保全守住;反而謀劃在國內動用武力。我恐怕季孫的憂患不在顓臾,而在他自己的宮墻之內呢?!?
【詩文主旨】
(一)《君子有三畏》中,孔子講的是一個人要有敬畏之心才能成為言行高尚的君子,這也是最好的立身處世之道。畏天命,是對自然規律的敬畏,因為順之則吉,逆之則兇。畏大人,是對有德有位者的敬畏,因為他們負責治理國家,位高權重,維護著社會的秩序,稍有差錯,便會禍及百姓。畏圣人,是因為圣人的話具有萬古不易的道理,指出了人生應該遵循之道,違背了就會有災禍,足以使人敬畏。
(二)《季路問事鬼神》主要表達的是孔子對現實、理性和實用
9、的重視。子路問鬼神生死之事,孔子的回答則舉重若輕,巧妙地將鬼神與生死等空而大,以及玄遠幽冥的問題轉移到了人生人世上。孔子的這個態度,使儒?家學說最終形成了實用理性的特色,對中國古代哲學和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而巨大的影響。而中國文化則把目光盯在現實人生上,著力追求社會安定,強調人生幸福。
(三)關于如何獲得大家的擁護,贏得追隨者,子夏給出了兩點建議,一是“敬而無失”,二是,“恭而有禮”。敬,是指一種內心端莊的姿態,是正直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態度,秉持這種態度做事情,就可以減少失誤,這樣大家都會尊重你。另外一點就是對待他人要謙恭有禮,內心保持著一種恭敬的態度,舉止彬彬有禮,讓對方感覺到你對他的尊重。如
10、果你能做到這些,普天下的人就會對你如同兄弟手足一般,到那時,你還愁沒有朋友嗎?
(四)春秋時代,禮崩樂壞,孔子把克己復禮當成畢生事業。在孔子看來,如果為政者把精力放在生活的具體事務上,就是舍本逐末了。儒家認為社會有分工,種莊稼蔬菜等耕作之事是小老百姓的分內之事,而居官為政者則需要學習如何修身立德,重視禮、義、信。只要做好這些,百姓就會主動來歸附。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于培養為政的人才,因此以“文、行、忠、信”四科為教育內容,而種田種菜等勞動生產之事不在其教育之中。
(五)《貧而無諂》一章記載了子貢和孔子討論如何對待窮和富的問題。在歷史上的很長時間里面都會有貧富差距的問題,而且這不是個人能夠解
11、決的問題??鬃酉M牡茏右约八腥耍寄軌蜻_到貧而樂道、富而好禮的境界,因而在平時對弟子的教育中,就把這樣的思想講授給學生。貧而樂道,富而好禮,這樣,個人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社會上無論貧或富也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會的安定了??鬃舆€贊揚了子貢“舉一反三”地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六)《季氏將伐顓臾》反映出孔子的反戰思想。他不主張通過軍事手段解決國際、國內的問題,而希望采用禮、義、仁、樂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是孔子的一貫思想。此外,這一章里孔子還提出了“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朱熹對此句的解釋是:“均,謂各得其分;安,謂上下相安?!边@種思想對后代人的影響很大,甚至成為人們的
12、社會心理。
【默寫練習】
1. 《季氏將伐顓臾》中,孔子引用周任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闡述了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同樣的道理。
2. 在《季氏將伐顓臾》中,孔子反對季氏攻打顓臾的理由是因為顓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伐,也沒必要伐。
3. 在《季氏將伐顓臾》中,孔子舉老虎犀牛從籠子里跑出來、龜甲玉石在盒子里毀壞了作例子并用反問的語氣批評弟子冉有和季路既失職又推卸責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
4. 在《季氏將伐顓臾》中,孔子用盲人攙扶者的失職來比喻冉有、季路作為季氏家臣而沒有盡到責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 在《季氏將伐顓臾》中,體現了孔子治國理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來”體現了對外政策;“安”體現了對內措施。
6. 在《季氏將伐顓臾》中,孔子關于擁有封地的諸侯和士大夫所擔心的問題的闡述在今天依然有現實指導意義,這兩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在《季氏將伐顓臾》中,孔子認為“均”和“安”才是衡量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的重要指標,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在《季氏將伐顓臾》中,孔子一針見血地指出季氏之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